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头条文章
第一:认知升级大于阅读量增加

这个就好比:工作成果和工作量的关系——某些人明明工作很努力,可为何成果惨淡呢?很大一个原因是没有注意到取得进步、完成自我成长才是目的,而非结束任务。

这一点在读书上尤其容易被忽视,不是吗?

我们通常会向人家说“我今年的阅读计划是 50 本书”,而不是“今年我要通过读书完成 5 次认知升级”。

前者不要深入思考,买书读就行了,甚至在制定阅读计划的时候都不要思考;后者,首先你得挑选出那些真正提升认知的书,比如找到说明认知迭代、隐性动机、不确定性、样本偏差的书。这些观点你可能有所见识,但大脑里未必有清晰、准确、正确的概念,而认知理论都是基于大规模的社会科学试验得出,其间的论证更是庞大复杂。

这些书的特点:第一遍阅读很可能根本就看不懂。


因此,检验一本书是否能够帮助你完成认知升级的一个标准:你是否会去重读以及你重读的次数。 

就像你喜不喜欢一个人取决于你乐不乐意再见到他以及再见他的次数一样。

如果只是翻一翻的书,那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去看呢?桌子上放了一本一个月都没读完的好书并不是件丢人的事情。

第二:理解速度重于阅读速度

小时候曾试过这样读书:挺直腰高,视角抬高,眼孔全开,俯览整张,然后刷刷地翻页。我姐笑说:“哟,你是看书还是看连环画呢!”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看到了一个词“一目十行”——天才的专属词汇。

王朔说:“我觉得自己是有来历的,走在芸芸众生中这种感觉更加强烈……”好吧,我小时候也曾如此觉得。

现在完全记不得当初看的啥,一是因为时间久了,更多是因为确实没有真的看下去——倒是记住了自己当时天真地去尝试过“一目十行”这个伪技能。

渐渐长大了才意识到:阅读速度和理解速度是矛盾的

慢,其实是快;快,就是无效。你想想,是不是?快速阅读注定了要放弃思考的时间,而思考才是理解的关键啊!还是那句话,如果只是翻一翻的书,那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去看呢?

没有所谓的快速阅读,什么“跳读”、“扫读”、“略读”不过是那些以教人读书营生者发明的伪概念罢了。

真正有效的方式是:只字不差的阅读!

没错,就是只字不差,没有患得患失的痛苦,没有阅读太慢的压抑,你真的可以自我沉浸书中,完成一次次思考——这是关键。

你会发现:只字不差地阅读多了,真正理解的道理自然就会多了,这样在你下一次碰到同样或者相似的道理时,阅读速度自然就会提高。

你还会发现,同一个事例会被不同的作者引用在不同的理论中,那个时候甚至可以忽略它们了。

但前提是,你必须相信这一点,必须真的做到只字不差的阅读。

第三:输出才是目的,输入只是手段;目的比手段更重要

“目的性人生不会幸福,我们应该更注重过程”——简直是一句下了砒霜的鸡汤,不仅没用还有害。

有清晰且明确目标的人往往更容易办成事,这个道理很简单——野外探险的时候,你要是分不清方向标,那些即便你走的每一步都很好,没有掉进坑里,也未必能够到达目的地,还可能南辕北辙。即便当代社会,也更多地注重个人业绩——有效的业绩。

读书这件事上一定不要糊涂:你必须知道,输出才是目的,输入只是手段;而目的比手段重要

输入的是人家的东西,输出来的才是自己的东西。自己的东西,用起来的时候才更顺手。

就比如你跟别人讲一个道理,你直接从书里翻译过来的道理,讲着讲着就会感觉到词穷,最后以“你还是自己去看书吧,作者各方面论述的更加详实可信”而草草收场;如果是你自己认真思考并以具体的形式输出的话,那情形显然就不同了,你甚至可以根据你的听众的理解程度来决定自己要讲出多少来。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真正高价值的输出也不仅仅局限于写一篇文章,而是:践行。

这是检验你是否真的笃信你读过的那条理论,同时也可以检验一下那条理论在你处的可行性。这一点才是终极追求:从人家理论里找到自己成长的方法论。比如说读完王烁的《有效写作十三篇》,那如果不去写,不去应用里面的介绍的技巧,有什么意义呢?读《黑天鹅》后还去追求百分百的安全感,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一本书开始只是翻一翻,那你为什么还要读呢?如果一本书读后只是想一想,那你为什么还要读呢?如果一本书读完只是写观感,那你为什么还要读呢?如果一本书最终没法去践行,那你为什么还要读呢?

相信我,即便你读了《多情却被无情恼》,也是应该把里面李商隐的诗歌抄下来撩妹,其他的更没得说了。

形成这三个阅读观念,希望你读书有得更有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慎读书,精读书,反复读好书并学以致用
周刊128:李笑来老师的读书经验!
读完200本书之后,我才逐渐走出的读书误区
读书快与慢
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读书方法论是什么体验?
不是每本书都要从头读到尾,试试这个方法,或许助你实现读书自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