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焦方式
对于一些新接触摄影的朋友,简单介绍一下对焦的方式!

对焦?对焦是指调节相机镜头镜片,使被拍摄对象能清晰成像的过程。数码单反相机的对焦方式有自动对焦(AF)和人工手动对焦(MF)。镜头上有AF/MF开关。

大多数朋友对于单反,可能了解的还是单次自动对焦或者是手动的对焦方式,但事实上一台单反,它的对焦方式可不止这两种。今天分享手动对焦+单次自动对焦这两种对焦方式外,还会给大家讲解一些别的对焦方式!

听说哪一款相机对焦快而且准,其实这是对焦精度的问题,因为对焦精度就涉及到的是速度与精准度,目前自动对焦相机的AF工作原理分为两种,反差式和相位检测式,前者更多用在卡片机或者一些微单相机上,后者主要用在单反或者单点相机上。

反差式自动对焦系统随着镜头的对焦,相机不断判断图像传感器上画面的反差,当反差达到最大值时,认为对焦准确,在判断过程中就会与反差不足,反差达到巅峰,反差减弱,镜头反向运动,反差回升,有时要反复几次才能最终完成对焦,这样镜头来回移动对焦的速度就不会太快,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就是拉风箱,AF元件就是用来成像的CMOS,速度与精度主要靠算法,卡片相机和大部分微单相机,单反相机的实时取景大多也是反差式的对焦,这就是为什么对焦速度慢的原因

手动对焦

尽管现在的数码相机都具备自动对焦功能,但依然可以使用手动对焦。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误解,认为自动对焦要比手动对焦更准,其实并不是这样,自动对焦的优点在于迅速快捷,更加准确的反而是手动对焦。

这一点在微距和弱光摄影上最为明显,由于相机自动对焦的物理原理(测距对焦、对比度法、相位对焦),它在弱光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偏差,微距摄影则对焦点要求更加精细,相机自身很难把控。

我自己相对于来说就更喜欢手动对焦,这样拍摄的手感会更好的感觉。

单次自动对焦

这应该是大多数初接触单反的小伙伴最熟悉的对焦方式,相机的单次自动对焦是指在半按快门时,相机开始对焦工作,一旦相机的处理器确认焦点已经对准,发出合焦提示,再完全按下快门就可以完成拍摄,对焦过程也就结束。如果想要改变焦点,那就要先松开快门按钮,然后再次半按快门重新开始对焦。

当相机已经提示对焦已经准确,但在你完全按下快门前,拍摄对象发生了移动,之后再完全按下快门,就会得到一张失焦的模糊照片,所以这种对焦方式只适用于拍摄相对静止的物体。

连续自动对焦(伺服对焦)

自动对焦主要分为两种情况,除了单次自动对焦外,另一种就是连续自动对焦。连续自动对焦也称为伺服对焦,就是半按快门对焦之后,相机会锁定目标物或锁定对焦区域,一旦目标与相机之间的对焦距离改变了,相机会自动跟焦。

在你使用连续伺服对焦时,要在开始时选取对焦点,换而言之就是告诉相机一个明确的目标,它才能进行跟踪。根据伺服对焦的特性,这种方法最适合拍摄运动中的目标。智能伺服模式就相当于追着主体对焦,因为你用智能伺服的时候只要按着快门,主体在对焦点上,对焦点就会连续的进行对焦,从而能够追随移动物体进行连续监测与对焦。

人脸识别

目前最新的相机基本上都配备了这样的技术(需要开启实时取景),它通过软件算法识别画面中的人脸部分,然后把它当做对焦点进行跟踪和检测。

完全自动对焦

如果你选择的是自动对焦而不作任何调整,当你的手指半按快门时,相机就开始自动帮你选取对焦点了。这是最简单、最省事的办法,尤其是当你需要抓拍,或是没有时间主动选取对焦点时。

但是相机自动选取焦点也有弊端,比如说你不能选择自己想要的焦点,相机自动选取的焦点往往是靠近画面中心的物体,但有很多时候我们选取的焦点在画面中的其它的位置(例如黄金比例点),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手动选取对焦点了。

手动选取对焦点

手动选择合适的对焦点,综合了自动对焦以及手动对焦的优点,能够帮助你最大限度的掌控画面,尤其是拍摄风光、静物和肖像摄影这种有充分时间准备的题材。你在取景框内可以看到对焦点的指示,然后通过按钮选取你想要的对焦点,接着半按快门开始对焦,虽然花了一点时间,但是更容易帮助你拍出你想要的画面。

先对焦,后构图

尽管现在的相机技术越来越成熟,越高级的相机会有越多的自动对焦点供你选择,但是不能保证你所需要的对焦位置每次都有自动对焦点,面对这种情况,你可以尝试对焦后重构图。这个方法非常方便,虽然有时为了重构图的需要,你的相机位置会产生轻微的偏移,但这种程度上的偏移并不会使焦平面发生变化而产生脱焦的问题。当先对焦、后构图的操作方式养成习惯之后,就算现在相机上对焦点非常丰富,很多人也会觉得先对焦、后构图会更加方便。因为我们只需要先用中间对焦点对准拍摄主体进行对焦,不需要调整对焦点位置的操作,然后半按快门,再平移或转动相机来构图拍摄即可,操作上具备一定的便利性。但是,先对焦、后构图存在一定的误差,我们称之为“余弦误差”,如下图所示。

先对焦后构图要注意下面三点:

1、拍摄画面不是小景深,比如在拍摄微距时,移动相机会改变距离,对焦就不正确了,因为对焦其实就是测距,只要保持和拍摄对象距离不变、或者大景深画面下轻微移动时,可以使用先对焦后构图。

2、对焦模式要选择单次对焦,单次对焦就是对焦完成后不会再进行对焦,可以一次确定和拍摄对象的距离。

3、拍摄对象是运动物体时,要慎用先对焦后构图。

理论上说,对焦以后,在焦平面上移动相机并不会影响对焦清晰,因为距离没有变化。  

但实际上并不需要严格的保持焦平面移动,任何焦段与光圈组合都有一定的清晰成像范围,焦段越广,光圈越小,清晰成像的焦距范围越大。  

很多人很在意有没有对焦清晰从而反复对焦,实际上在一般的焦距下(非中长焦)和小光圈时,都能保持很好的对焦宽容度。这个时候前后移动几厘米乃至10cm的范围,并不会使得成像锐利度大幅度的减小,也能放心的进行先对焦再构图的操作。 

如果画面的景深很深,那么不会受到“余弦误差”的影响。因为画面景深深,画面清晰的范围就很大,即使你的机位产生了误差,但还是在景深范围内,所以也就没影响了。

这种方法非常适用于弱光环境的拍摄,即在目标处使用中心点对焦(通常来说,中心点对焦效果最好),然后移动相机重新构图。

先构图再对焦的优点

先构图再对焦的优点在于其精确性。而先对焦再构图之所以不精确是因为会产生“余弦误差”。

但你只要明白,对焦之后移动相机,焦平面势必会发生变化,焦平面发生了变化,画面中清晰的范围就会发生变化,因此拍出的效果肯定和一开始对焦时不一样。相比于先对焦后构图可能产生的“余弦误差”,先构图后对焦可以确保对焦的精准性。但是从拍摄的方便来看,先构图后对焦的操作方式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因为我们需要构图取景,然后操作按键调整对焦点位置,再半按快门确定合焦,最后完成拍摄。相比于先对焦后构图,多了一个调整对焦点位置的操作,所以对焦更精确、拍摄效率略慢。从“先对焦、后构图”到“先构图、后对焦”的规范操作其实是相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让对焦精度更加准确,让拍摄者更加方便的控制相机来拍摄照片。现在很多微单相机、个别单反相机都支持触屏对焦拍摄,只需要用手指触碰相机屏幕,就可以对焦到手指触碰的地方,完成拍摄,很类似与手机拍摄操作,这也是一种进步,让拍摄者拍摄照片更加方便。

后键对焦

平时我们半按快门,相机就会自动对焦,全按的话就会拍照。其实我们也可以通过设定,将这对焦和拍照两个功能分开,让快门只保留拍摄功能,将自动对焦功能放在机背的AF-ON这个按键上面,即在半按快门的时候不会对焦。

AF-ON这个功能适用于主体位置会随时变化的情况,例如生态摄影、运动摄影或新闻摄影,就常常会使用到它。使用方法,就是把对焦点设定成中央单点对焦,在拍摄时,按住AF-ON,以中央对焦点不断追踪着主体,直至对焦准确及构图完成才按下快门。

使用AF-ON的另一个优点是减少了重新构图的麻烦。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连拍一些照片,如果每次拍照前都要半按快门对焦,反复重新构图再拍摄,这会为我们带来许多不必要的操作。而使用AF-ON就可以一直追踪你想要拍摄的目标,适时按下快门即可。

超焦距对焦

超焦距的概念听起来很复杂,其实很简单,它是指当镜头对焦在无穷远时,景深前界(离镜头最近清晰点)到镜头的距离,换句话说当镜头对焦在无穷远时,从超焦距点到无穷远的画面全部都清晰。

最快的对焦就是不对焦,这句话深谙超焦距对焦的原理。手动将镜头的焦距调整到最大,只要保证被摄对象处于最近清晰点之外,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拍摄了。很多街头抓拍就是使用这个技巧。

“超焦距”这个词,对于喜欢拍摄风光的摄影者来说,并不陌生。风光摄影拍摄中,通常会通过超焦距对焦的方法来获得大景深,以实现远近都清晰的效果。

为什么要使用超焦距?

在讲解超焦距的使用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为什么使用超焦距,也就是使用超焦距的目的。很显然,使用超焦距时,我们希望获得尽可能大的景深!

大景深的手法广泛应用于风光、旅游纪念照等题材中。除此之外,超焦距也可以在无法对焦或来不及对焦的情况下获得清晰的影像,比如在抓拍时。超焦距在抓拍方面的优势体现在了一个字上:快! 无论手动对焦或者自动对焦的速度有多快,仍然是需要对焦时间的。而使用超焦距的原理,则可以预先设定焦距,只要所拍摄的景物在景深范围之内就无需再次对焦。这样,拍摄者可以避免因操作对焦的时间,而错失好的瞬间画面,可以让拍摄变得更为专注。

超焦距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距离,镜头的光圈和焦距决定了超焦距的值,也就是说,当镜头的光圈和焦距变化了,超焦距的值也会相应改变。通常来说,镜头焦距越广,光圈越小,越适用于超焦距拍摄。一般情况下,等效35mm以下的焦段都比较适合使用超焦距拍摄。

超焦距的计算

超焦距的计算了解一下就好,计算公式如下:

超焦距的计算

其中,“弥散圆”的概念是指在准确对焦的时候,场景中的一个点会在画面中被完美地还原成一个点。而在对焦不实的情况下,这个点会变成一个模糊的圆形。

1、选择超焦点,光圈大时超焦点远,近景不清晰,光圈缩小后超焦点近,近景清晰。2、一般拍摄风景时,后景深应放在无穷远处,但如果场景中没有超远景,则以场景中最远的景物距离作为后景深来对焦。以后面的地平线作为后景深来对焦。

3、镜头越广,景深越大,超焦点就越近,光圈可适当放大以利用最佳光圈的高画质。4、不同的镜头,要经过测试才可进行严谨的创作,特别是改过口的镜头。

高像素相机使用超焦距,需要额外再缩一档光圈,以保证画面的锐利。

强调:超焦距≠无限远对焦!超焦距≠无限远对焦!超焦距≠无限远对焦。

而超焦距拍摄,更是不需要对焦就能保持整体清晰的拍摄方法,也很简单。

景深合成

这是北美的风光摄影非常喜欢使用的一个办法,对于层次感明显的画面,你可以拍摄不同对焦平面的照片,然后用这个技术把它们合成,让画面的每一处都变得清晰起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尼康D5100实用技巧
D90对焦问题(转)
【图】Raymond 对焦---几种相机的对焦系统在娃娃摄影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提高“拍摄质量”
课程笔记(19):认识单反,玩转单反
【大象原创】基础理论之对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