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毁于冤砸的''''一级文物''''!

        自天下收藏栏目组与首博联合办展之后一直到今天,海内外收藏界的呼吁和质疑的文章从未间断。以下就是2012年10月,来自收藏领域的专家学者,发表在各大网站的一篇骇人听闻的论述文章。摘主要部分:


摘转载中藏网:

(该文章发表于2012-10--04 23:00:31)评论:文物鉴定学者林海东。原文章出自作者:永远的小学生........。


怵目惊心!王刚一锤砸掉国宝 乾隆官窑

珐琅彩转心瓶价值两亿


     评语:经本人仔细研究鉴定,此珐琅彩转心瓶确为乾隆官窑,而且是代表清代瓷器最高成就的国宝级文物,其价值最保守也在两亿以上!本人所述将负法律责任,愿与那些称其为赝品的专家们面对面理论;欢迎此事通过文物部门与司法部门联合调查,追究责任。


根据:一、被砸碎的胎体是老胎,并非新胎,是典型的雍乾时期的官窑老胎。


二、瓶的口沿白釉晶莹如玉,这是乾隆时期最好、最典型的官窑特特点,后仿者绝对造不出这种效果。


三、画工精湛,是一流专业画工画出的,而仿品画工再高也是工匠画,对比之下一见分晓。


四、所有釉料均符合乾隆时期特点,后仿者不可能有此效果。


五、具体的釉色分析:

1、描金锦地处理法是乾隆珐琅彩上创始的。


2、胭脂红色透亮、艳而不俗,这是清中期专用的,是红宝石制成的,从清末以后根本发不出这样的色彩。


3、绿色如同祖母绿这是清代官窑持色。


4、黄地色彩纯正,是雍乾时期的典型色彩。


5、其它色泽也均符合乾隆时期特有的色泽。


六、其转心瓶的工艺更是罕见的珍品。十多年前,国家文物部门花了无数钱财,烧制了数百次的所谓高仿品(其中有一个是粉彩转心瓶),实际上与此瓶工艺相差甚远,相比一下就一目了然了!大家看到了,一件开门见山的乾隆珐琅彩官窑转心瓶被王刚一伙砸掉了!这件藏品是真品,本人有铁的证据可以证明。


他们说是假的,谁敢出来论理?谁敢上机器检测数据?只要检测胎就可以了,这是乾隆官窑精炼的胎,现在根本没有,它比现在的胎手头重约百分之十五,是非常密实的,更不谈它的进口珐琅料与极细的画工了。仔细看人物,现在仿品是描红,细部经不起推敲,此物极为流畅,巧夺天工。蓝料款是典型的乾隆官窑款,台北故宫出版的图录中有同一人所写之款。


瓷器是出库,应该是晚清流出宫而散落在民间保存长期没有使用的。这件藏品的国际拍卖价已经是天文数字。


一锤砸掉国家级文物实在令人痛心!!是谁给了你毁灭中华文明文化的权利??


乾隆官窑珐琅彩转心瓶为什么必须被砸掉?



(砸瓷系列文章三十三)  

 

笔者  曾祥辉(系列文章二十)


自以上这篇文章自发表之后,因无数网站的转载,而引发了海内外收藏界及社会各阶层对《天下收藏》鉴宝砸瓷节目更深层次的高度质疑!

 

该文章以专业的瓷学知识,一一举证了被砸物属于乾隆官窑的各方特征事实,及与现代仿品的莫大差距。更值得笔者敬重的是,作者对中华民族古代艺术品、民间社会文物保护的神圣职责,和敢于担当的这一正义之举!

 

   笔者认为,就以上文章所指的这件被《天下收藏》专家组判定所谓的“现代仿品”,它不仅是乾隆本朝之物,而且与今天珍藏在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国家一级文物,并誉为“镇院之宝”的大清乾隆年制:黄地粉彩镂空干支字象耳转心瓶纯属同一个级别的同工异曲之国宝級顶级瓷珍,均属当年《清宫造办处》的高级匠师们,精心合作制造的高端艺术之精绝之品。

 


(以下是尚未查找到证书的展出物图片)


珐琅蓝料《乾隆年制》印章款 

黄地轧道粉彩锦地镂空螭耳转心瓶



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书三行字款 

“黄地粉彩镂空干支字象耳转心瓶”

国家一级文物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一书中提到有一种瓷器“瓶之腹际玲珑剔透,两面洞见而瓶内更有一瓶兼能转变,似美术雕刻之象牙球者然,若是者,名曰转心乃内府珍赏殊品也,陶雅名为套环转动之瓶,颇嫌名称烦,古物保存所则标其名曰转心今从之”。转心瓶是乾隆初期督窑官唐英创意的独出心裁之作。转心瓶存世十分稀少,据清代文献记载,乾隆八年、十一年、十二年、十八年及二十二年,御窑厂曾经先后烧造过数件可以旋转的瓷瓶及瓷碗等器物。这种器物的每一个部件尺寸都要经过精心计算,反复烧制并得出实际样品,再根据样品烧造中表现出的问题逐一从工艺上加以修整,并在全部部件烧造成功之后组成样品,在纹饰、色彩、样式全部获得皇帝认可之后才进行正式烧造,在此基础上,还要特别注重烧结时的火温控制,一旦出现丝毫变形现象,便会使整器的制造前功尽弃。

 

以内绘青花外绘粉彩,或内外均以粉彩彩绘的转心瓶均需两次烧作,其成品率极低,因复杂而精细的制作工艺,和艰难的烧结过程,使得烧制成功的转心瓶件件都是无价之宝。”

 

近年来,在故宫官方的协助、扶持下,景德镇专业仿家曾按照故宫珍藏这件黄地粉彩镂空干支字象耳转心瓶原样作为“稀世珍宝”限量仿制了一批投放市场。(图片来源:长江收藏网)



然而,让笔者感到惊异的是该广告对此现代仿品的'惊世'文字介绍:


“此套瓶由中国古陶瓷工艺美术大师黄云鹏监制出品,纯手工拉坯、绘制、雕刻、柴窑烧制而成。由中国陶瓷泰斗、故宫文物鉴定家、故宫博物院研发员,被称为文博界的人间国宝的耿宝昌大师担任顾问,由中国文物学会监制。古瓷复制品高度仿真,形真意切,误差率几乎为零,品质保障!
   

《专心瓶》乃乾隆皇帝的御用之品,是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国家一级文物。此国宝级的孤品原版再制,整体观感贵气,尊贵典雅祥和,极具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笔者转摘网络上的故宫馆藏品图片,和仿家在网络上对现代仿品(产品)的介绍,其目的无非是借用一些相关的图文,来作为核准这件被砸毁物物证现象的辅助资料,而对广吿中的现代仿品并不想作仼何评价,但看到广告中:“误差率几乎为零,品质保障!”这一极度傲慢、夸张的虚假宣传,却引起笔者的高度质疑。

 

作为现代仿古之作,从表面形式能仿制出近似于某国宝级瓷珍,本应属对历史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一种弘扬表现,并不是为了乱真,当然,谁也乱不了这个真。请问该仿品的监制也好;顾问也好,您们真的敢于作出所谓形真意切,误差率几乎为零的品质保障!'

 

无论是现代人工仿古,还是借助于现代高端科技仿古有多大能耐,凡想还原制作工艺的手工特性,再神也不可能将误差率降至为零,还不谈各种材质的原始性。


更可笑的这位所谓的仿古大师在仿元青花的广告中,纯粹用:“百分之百”这个绝对的概率词语来表示仿品的逼真度。真正仿品与被仿品达到了误差率几乎为零,或者百分之百的无误差,那还叫仿品吗?简直是自傲到了无以形容的忘乎所以之狂妄程度......。


这种故意混淆消费者物象概念的奸商表现,纯属公开的以假当真之欺诈性虚假广告,而且将某专业古陶瓷专家顾问竟然用什么“文博界的人间国宝”之奇誉来作为这种虚假广吿的烘托。这种严重缺乏职业道德仿古意识,和烘托此类虚假广告的'人间国宝'、'陶瓷泰斗'还留有值得收藏界尊重的一分钱意义吗!


是否这位被仿古方奇称为人间国宝、陶瓷泰斗的故仿家有偿邀请的'实力'广此仿品与故宫国宝级顶级瓷珍的误差率就会变成'几乎'为零了......?


那么请问这位被仿古方奇称为人间国宝、陶瓷泰斗的故,是您认定或是承认此仿品与故宫某'一级文物'真品误差几乎为零的吗?按道理讲,如果没有您这样的'顾问';没有您出面的'王牌'广告,再超级的仿古高手也不敢如此胆大妄为呀......!


为了避免给正面的复古产业发展带来不必要的负面效应,笔者在此特免发此类图片对比。希望现代的仿古专家们尽量少一分妄自尊大多一分敬畏之心,因为世界上仿古,能将误差率降至几乎为零的现象永远不可能出现,除非'完整'的时光倒流......

 

(书归正传)要论证这件“被砸物”到底是否属“现代仿品”,那么我们就有必要首先了解一下与被砸物制作工艺相关的现代仿古工艺,看达到了什么样的工艺程度......

 

摘:'2001年:经故宫朱诚如院长特批,鸿运斋有幸成为全国唯一一家进入故宫地库的企业,手拿复制的乾隆粉彩黄地开光任务山水壶,与真壶(国家一级文物)进行零距离对比。同年,为上海APEC会议,创意制作的国礼玉兰壶,被故宫收藏。这是故宫正式收藏的第一件当代瓷器.“APEC”会议筹委会公开征集国礼方案后,鸿运斋即组织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有关专这,江西景德镇古瓷专家,进行了方案设计和工艺研究,经三个月数十次方案论证,最终制成当代粉彩绿地开光景观玉兰壶。经壶胚、施釉、镂花、轧道、素烧、拍画、填彩、勾金、绘画、填色等19道工艺,才可制成一把壶。壶的整体造型是盛开的玉兰花[上海市花],象征会议所在地上海,而瓷器本身即代表中国,巧妙点出了此次会议在中国上海召开。全壶周身点辍莲花纹,正面为昔日外滩和今日浦东,北为十里洋场南京路与豫园春色。这一组历史画面叙述了上海的发展,讴歌了新上海的辉煌,又凸现了上海的历史底蕴与海派文化。'

专家评论,粉彩绿地开光景观玉兰壶,是一把根值于瓷器鼎盛世年代工艺传统的当代创制壶,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观赏性、实用性及收藏价值。壶通高16厘米,壶身直径9厘米,底径6厘米左右,底示章“鸿运斋制”。

根据以上详细介绍,此“玉兰壶”实可谓名副其实的现代高端工艺,虽然从器型上与被砸物没什么可比性,但从纹饰,彩料等方面可以对照出一些根本上的差距。由此可见,轧道粉彩并不是随便可仿之类。就说从景德镇仿烧轧道粉彩到《天下收藏》鉴宝砸瓷才多少年,就能仿到被砸物“物证”这种程度吗?就拿这件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正式收藏的第一件当代瓷器,代表当今中国现代最高水平的轧道粉彩工艺相比较,除地色不同我们不作对比,由于图片上看不清“轧道工艺”我们也不论,那么我们就只论绘画技艺和其它彩料色调,并不难看两者的个性差异。清乾隆讲究的珐琅、粉彩绘画以工笔为主,其纹饰的勾边线越细越好......。

 


再看这件现代一流的模仿现象,特别巧合的是黄、绿两器的如意花边、彩料色调......!

这就是代表当今中国现代最高水平的轧道粉彩工艺,是故宫顶级权威引以为豪,并唯一入宫的'当今高端'!

我们再看“被砸物”瓶腹下部与宽圈足之间呈微弧状的图案式布局,是一圈匠师用珐琅蓝料精心绘制的三排上下镶有金边的“梅花瓣六棱团花”几何图素色间隔图案装饰。


此类装饰在器物身上一共有上中下三处(这种装饰效果主要是富于整体形式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再看它松石绿的底釉色调、珐琅蓝料的款识标准、足壁边沿的锦纹布局、足端內外的修削工艺、宽足显露的胎体厚薄、及被砸而露出玉质般的胎质;其洁白细腻的紧密程度,有哪一项达不到乾隆官窑的顶级标准?


尤其是它足端所体现出来的这种熟旧而自然的传世移磨形成的光滑感,给行家带来的愉悦和自信之感是用语言难以表达的。(注:此宽边足,筒称“宽足” ,用现说法属豪华型,不属高足类工艺造型)


这件被砸器物“物证”的整体原貌图我们再见不到了,从碎片中一块镂空面较为完整的瓷片来看,此瓶主体应该有四个这样的团寿镂空窗,尽管此图片因特定的距离所限而显得不太清晰,但它那严谨规矩、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却历历在目。和它一体被人为暴力砸碎的每一块瓷片,虽然已经四分五裂,但它们仍然闪现着乾隆鼎盛时期的巅峰艺术光芒。


特别罕见的是,此精美绝伦的“宽足转心瓶”竟然还配有一个精美无比、小巧玲珑的盖子,一般来说盖子顶端应该都珠类造型,而这个盖子的顶端为何别具一格设计成一个空心圆筒状,顶圈素白是否还有什么插连?这的确还有点令人费解......。


我们再来看这个幸存的内瓶。这件本来永远只能让人们隔“窗”而窥的彩色“景观”,然因这意外的“灾难”,却裸露出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可爱得不知如何是好的盛世时期的婴戏场面......!

让笔者深感惊叹的是,内胆瓶上精美绝伦的这幅“婴戏图”, 它不仅完美而生动地体现出了儿童少年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和喻义丰衣足食、财源广进画面景观,同时也体现出了乾隆鼎盛时期,人们丰衣足食、无忧无虑和国泰民安、国富民强的盛世风貌。此珐琅画色调艳嫩、色彩丰富。此绘画技艺无疑为宫廷名匠郎世宁、丁观鹏级别的“人物画”大师所体现。


尤其是它皇黄之色的地彩上谓之为轧道工艺”。因此图为裁剪后放大图,所以清晰不够,无法辩解,但对此轧道工艺熟悉或有所研究者,凭此手机图也感觉得到此黄地上面有轧道的存在。


只要详见本系列文章:(砸瓷系列文章六)'国家高层馆藏领域的超级奇葩之论',乾隆款“绿地粉彩花卉双兽耳鼓式罐”一文的那种状如凤尾细如毫芒的立体式图案装饰工艺,便更能证明它是一件非同凡响的高端顶级之作。

 

这件被《天下收藏专家组》判定伪“现代仿品”的“黄地轧道粉彩团寿图镂空螭耳旋转瓶”,虽然我们现在已无法再看到它完整而精美绝伦的整体面貌,但在笔者眼里:它无愧中国清代皇家艺术之骄傲;无愧乾隆登峰造极之绝世之作;无愧中国古代艺术精品之美誉;无愧中华历史瓷艺之“国之瑰宝”!它比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国家一级文物;谓之为“镇院之宝”的“黄地粉彩镂空干支字象耳转心瓶” 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它的宽圈足豪华造型和带盖两项,乃同类高端之罕见。


尽管它已“粉身粹骨”,但它那精良无比的胎体材质、唯我独尊的皇黄之地,和所谓清宫'秘活'、'绝活'的轧道工艺、艳丽多彩的色调配比、锦天绣地的完美布局,加上它本属长久若隐的“内胆瓶”绝伦装饰等表现,将永远彰显着一代帝王高瞻远瞩的美学风范。


(待续)砸瓷系列文章三十四:

'超越法律的生死文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台北故宮博物院精品陶瓷赏析
赏析宫廷珍宝
极品中国古玩艺术
故宫藏珐琅彩瓷和粉彩瓷
故宫十大珍宝瓷!
南京博物院藏瓷器精品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