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ML河北区地名的演变----海河东路


(2011-08-17 13:02:01)

  清朝末年天津著名的诗人华鼎元曾作诗一首,盛赞海河的景色:“群帆历历望中收,几曲朱栏俯碧流。剩有二分明月色,多情犹照海河楼。”这首是所描绘的地点,就是我们今天的“海河东路”。

      海河东路位于河北区南部、海河东岸,北起金刚桥,沿海河东岸,南至六纬路口,跨河北、河东二区,全长3700多米。属于河北区的那一段,起点金刚桥,终点到原老地道大街,经金钟路、狮子林大街、建国道、民主路、进步道、北安道、民族路、民生路、中心广场、五经路、老地道大街,顺河呈“S”形。

      海河东路因地处海河东岸得名。由原医院路、粮店前街(一段)、华安街、复兴道(旧称沿河马路、意租界河沿、河沿路)和河东区的河东路(旧称河东路)5条街道于1975年12月接顺,统一定名海河东路,1980年正式启用。其中,原医院路为金刚桥至狮子林桥一段,形成于1902年,以官医院得名;粮店前街一段由狮子林桥至兴隆街,形成于清末;华安街、复兴道,由兴隆街至老地道大街一段,形成于1900年。

      海河东路是一条颇具特色的街道,目睹沿街景物,会使你:重温乡土的历史,感到无限骄傲,或品评历史人物的功过,会激起无限遐想。仿佛使你看到了火烧望海楼的烈焰,你会激动不已,粮店街前的漕船帆影,也会使你驻足长思。记述历史遗踪,抚今追昔,更会使你增加对家乡的热爱。

      站在海河东路起点的金刚桥上,抬眼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碧波荡漾的海河水。天津这个遐迩闻名据世界第十五位的大城市,就是在三岔口这个“摇篮”里,在海河水的滋润下成长起来的。(未完待续)

河北区地名的演变----海河东路(二)

 
 海河----天津的母亲河,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水系,由300多条大小支流汇合而成。按按方位分为南、北、西三系,南系主要包括漳、卫、南运河与子牙河;北系主要包括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和蓟运河;西系由大清河水系组成。海河全长1090公里,流域面积26.5平方公里。海河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在距今四千余年的夏、商时期即以成流,古称“禹河”。三国时期,曹操在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先后疏浚了白沟、清河、新河、濡水、泉州渠、平虏渠等九条运渠,使华北地区的九条大河主流相互连通,初步形成了海河水系的雏形。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使海河水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宋、辽对峙时期,海河是宋辽分界线的一段,故又有“河界”之称。金代在三岔河口设直沽寨,海河亦称“直沽”。元、明两代漕运兴盛,海河水系是转运漕粮的主要航道,明末始有海河之称,并沿用至今。

    金刚桥,它建于1903年,是华北早期建造的铁桥,旧桥即原金刚桥北侧的便桥,现在的金钢公园和第二医院的旧址,鸦片战争后曾是海防公所,到本世纪初乃至三十年代末,那里曾先后为清政府直隶总督衙门和国民政府河北省、天津市地方政府驻地。那里还发生过一件值得记载的事情,武昌起义的辛亥革命发生后,1912年1月29日在北方革命协会领导下,举行了天津武装起义。起义战士在金刚桥和督衙辕门与敌人激烈枪战,曽一度攻进督署大门。起义虽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但这在天津人民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未完待续)

河北区地名的演变----海河东路(三)

 
   从金钢桥沿海河东路下行一段,就到了狮子林桥,这一段是天津历史遗迹集中地之一。

      这一段路至少有六七件历史的遗迹,那里有始设于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的“三岔河北炮台”,到了清代,那里便成了清代的“天津八景”之一。那里还是中国北洋海军的发源地,早在1726年(雍正四年),在三岔河口北炮台的地段上,清政府设立了北方水师营,后几经裁设,到1875年(清光绪元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又在那里设立了水师营,是为北洋海军之始。另外,就是在狮子林桥头发生过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屹立在狮子林桥头的望海楼教堂,原是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崇禧观、望海楼,为皇帝行宫。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法国领事强租土地15亩后于1869年建成,称为“圣母得胜教堂”。1870年6月21日被天津人民焚毁。1897年6月重建。1900年6月15日,在义和团运动中再次被烧毁,体现了我国人民不畏强暴,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是天津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历史见证。

      从金钢桥到狮子林桥这段路,原名叫医院路,因直隶官医院得名。1902年清政府在此首设卫生总局,后改为直隶官医院,医院故址即今河北区人民政府所在地。

      再往前行就是粮店街了,该街为地处古三岔河口东南部的粮食集散地。因这里濒临海河,地势较高,明代漕运兴盛,遂为南粮北运的漕运枢纽。时粮商涌至,粮店林立,冠以“成”字的“十大成”粮店均集于此,故约定俗成“粮店街”。后为转运存储之便,乃由前门进粮入库,后门外运转粮,遂演为粮店前街、粮店后街。当时的粮店街北起北运河故道(今狮子林大街),南至兴隆街,在长达里余的河岸上,粮店栉比,河道上漕船首尾相接。前人诗中有“东吴转海输粳稻,一夕潮来集万船”之句。可以想见,当年这里人声鼎沸,粮船穿梭的繁忙景色。粮店街一带,在八国联军侵占天津后沦为奥国租界,1919年才收回,它是旧中国天津的一段屈辱历史。  (未完待续)

河北区地名的演变----海河东路(四)

 
     沿着海河东路再往前走,就到了兴隆街、自由道的一段,过去也称华安街。

      建国道西口与海河东路交叉处,有一座老铁桥,那就是金汤桥。原来是1730年(雍正八年)建造而成的“盐官浮桥”,又叫“东浮桥”,系由13条木船联缀而成的浮桥。1906年由天津海关道唐绍仪与奥地利、意大利当局以及比利时电车公司等合资建成今日的金汤桥,取“固若金汤”之意。1949年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攻进天津市区后即在这座桥头上会师。1984年5月13日,在桥东南侧修建“解放天津会师地碑”一座,以致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天津战役中建立的丰功伟绩。

      河北区界内的海河东路的最后一段,旧称复兴路,原为盐坨,是清代贮存皇盐的场地。河北区与河东区海河交界处的解放桥,在1902年以前叫“老龙头浮桥”,1900年6月27日,在义和团攻打老龙头的战斗中,当时的老龙头浮桥也是战场之一,一支义和团队伍在这里曾消灭侵略军30余人,一名德国将军也被团民击毙弃尸桥头。

      到了1902年以后,比商电车公司与天津海关道等又联合将老龙头浮桥建为铁桥,叫老龙头铁桥,后河运事业日繁,又于1926年改建成开启式钢架桥,称为“万国桥”。解放后改称“解放桥”。

      如今,海河东路已成为天津市著名的旅游景点,海河东路经济带促使河北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和提升。意式风情街、新意街原汁原味的意式建筑,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极大关注,新文化景观的建成,使人们又有了一处休闲、有玩的场所,亲水平台使我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历史、典故、发展、现代,在海河东路这3700米长的道路上,铭刻在每一处角落。  (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随笔:粮店街(天津河北区)
粮店街的故事一
天津河北区粮店街是南粮北运的重要码头,街上有好多名人旧居
天津夜景哪里好
天津夜景哪里好 天津醉美夜景地推荐
【2018京津游】天津印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