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朝天津城 流行木冰箱
  2003-11-17 09:17 

  一百多年前,在炎热的夏天,烈日当空,骄阳似火,可咱天津卫的老少爷们儿可以坐在树阴下,吃着刨冰,喝着冰镇酸梅汤,那份惬意劲儿,甭提多美了……

  冰箱,这个现代家居生活必备的用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其实早在我国的明清两代,冰箱便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祛暑器具,被津城里的老少们儿广泛使用了。炎热的时候,要想得到一点冰,却是十分困难的。可咱天津卫的老少爷们儿,没让那时炎热的夏天给难住,照样在大热天里吃着“冰核(HU)儿”,享受着夏天吃冰的乐趣。

  他家有台“木冰箱”

  前段时间老城里改造工程启动,就在居民们高高兴兴地搬家装车的时候,记者看见一个奇特的“家具”。说它像古代的米斗,可它又是有底,又是有盖,还有一个底座;说它是个箱子,可是底小盖大,里面还有一些已经生锈的铁“衬”,并分成几层。正当记者疑惑之时,在一旁的一位老人说道:“小伙子,看不出这是什么东西吧。这啊,可是一个‘宝贝’,是咱古代出的冰箱,夏天里冰冷饮用的!”

  这台木制的玩意儿竟是冰箱?记者惊异地看着这个被称为冰箱的物体,大概测量了一下,这台木质冰箱高约70厘米、宽约40厘米、厚度40厘米。据那位老先生介绍,这台木冰箱共分四层:第一层和第二层放置食物;第三层放置天然冰,在这一层上有一个小圆孔,用来放掉冰消溶的水;而最后一层是一个抽屉,抽屉内钉铁皮,老人说这是为了收集上层的滴水,而且铁皮不会让水透过,不会伤害到冰箱的木外壳。记者看到,第一层、第二层的屉边用4个大的黄铜合页固定,两层的把手都是铜制,设计为水滴型,十分漂亮。

  清朝冰箱又叫“洋桶”

  记者随后找到了民间收藏协会何志华先生,据他分析,这台冰箱应为清朝末年的产品,早先何志华也收藏过一个样子差不多的木冰箱,但因为家里收藏地方有限,就转给别的收藏者了。何志华说:“清朝的冰箱,又称洋桶,也叫‘冰桶’,由周代的‘冰鉴’(古代盛冰的容器)发展而来,现在应该还有许多人收藏着清代晚期的木胎冰箱。”

  何志华给记者找出了几张有关木制冰箱的照片,对记者说:“古时流传下来的冰箱较之其他实用类家具要少得多,如今在市场中很难见到,就连拍卖会上也只是见过有数的几个。”

  据何志华介绍,天津目前传世至今的木制冰箱一般都为清晚期的产品。清代的冰箱它是由“冰鉴”发展而来的,其多用红木、花梨木、柏木、珐琅等材料制成。外形口大底小呈斗状,上用两块厚板开空作盖,约1.5厘米厚。腰部上下箍铜两周,箱两侧置铜环便于搬运,四条腿足为硬木活中的鼓腿膨牙做法。足下安托泥,用以隔湿防潮。深色的箱体衬着金黄的铜箍铜环,给人以雍容悦目之感。

  进口冰箱也是木制

  何志华指着照片上的木冰箱对记者说:“吃冷饮在我国由来已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用最原始的方法制冰了。《诗经》中就有奴隶们冬日凿冰储藏,周礼《天宫·凌人》说,‘祭祀供冰鉴’,就是将冬日之冰,盛在冰鉴内以供夏日宴请宾客和祭祀时用。‘冰鉴’就是冰箱的雏形,可谓世界上最早的冰箱,但何时开始使用冰箱,尚待考证。虽然这些木制冰箱我们现在看起来,除了具有观赏价值外,似乎就没有什么了。其实,木冰箱在当时的环境下,是十分有用的,而且咱天津的木冰箱还分国产和进口的两种。国产冰箱两侧设提环,顶上有盖板,上开双钱孔,既是抠手,又是冷气散发口,为使冰箱处于一定高度便于取放冰块和食物,配有箱座。从外形上看,更像是一个木箱子。而进口的木冰箱,外形与现代冰箱近似,分上下两个门,大小也相当于一个200立升左右的现代冰箱,材料的选择也都是实木,分有若干层,与国产冰箱使用功能一样。”

  冰箱还可做空调

  据何志华介绍,早期的冰箱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在功能设计上也十分精巧科学。箱内挂锡或铅里,门边用皮条做垫,箱底有小孔。其造型与现在的冰箱大致相同,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冷冻,下层为保鲜。两块盖板其中一块固定在箱口上,另一块是活板。每当暑热来临,可将活板取下,箱内放冰块并将时新瓜果或饮料镇于冰上,随时取用。其制造采用导热缓慢的木、铅和锡为里,这样可减少热能的侵袭,延长天然冰的使用时间。用锡或铅为里,还可使冰水不致侵蚀木质的箱体,反而能从底部的小孔中流出。除此之外,冰融化时吸收室内的热空气,透过盖上镂空的排气孔调节室温,还可以起到空调的作用。

  史书记载,清代统治阶级使用冰箱的场合很多,不仅盛夏时皇帝御膳时需要,各级官员的家里也都使用。只是由于木冰箱成本比较高,普通百姓家里使用的就比较少。

  水上公园是个大冰窖

  无论木冰箱能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凉爽,但它始终都是需要冰来作为降温手段的,那么在炎炎夏季里是怎样弄到这些冰的呢?

  何志华对记者说:“天津的冰大多都是用窖藏的。”天津地处北方,夏日暑热,冬日结冰,所以人们有将冬季冰块藏在一些挖好的地下冰窖以供来年夏天使用的习惯。清代冰窖分三种:官冰窖、府第冰窖、商民冰窖。现在的水上公园附近和东马路一带,就是当初天津卫藏冰比较多的地方。由于当时能够用得起木冰箱的人家还是少数,所以水上冰窖应该能够提供老城里大部分用冰的需求。

  冰箱拉动冷食业

  人们有了冰箱,就开始想除了喝一些冰冻过的冷饮外,是不是还可以开发出一些和冰有关的冷食呢?天津人有爱吃冰核(HU)儿的习惯,这就是和木冰箱有很大关系。

  吃冰核儿其实就是民间一种直接吃冰的说法,夏天炎热,放进嘴里一块儿冰,那感受比吃什么山珍海味都舒服。当时还有人开发出了刨冰这种冷食,成为旧时民间夏天消暑食品。当时所用的冰块儿大多为头年冬天窖户窖藏的,伏天时取出,用刨子刨出冰屑,拌以白糖和香料供人食用。那时,冷饮花样更为繁多,当时的“冰镇酸梅汤”最负盛名。天津卖冰的人以铜盏相碰的声音,招徕顾客。清代诗人王渔洋曾吟诗赞道:“樱桃已过茶香减,铜碗声声唤卖冰”。可见当时冷饮已相当普遍。

  人们还把果汁、牛奶、药菊、冰块儿等混合调制成冰冻的饮品,取名叫“冰酪”,与今天的刨冰就更加相近了。大约到了唐朝末期,人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出大量硝石,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使水降温到结冰,从此人们可以在夏天制冰了。相传最早制作冰激凌的就是中国,更有人称,制造冰激凌的方法直到13世纪才被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到意大利。

  稿源: 天津青年报   编辑: 刘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古人如何防暑降温
唐朝冰淇淋,西汉造冰术,春秋铜冰箱,四千年饮冰传统了解一下
残冬之际,闲话吉林市采、储松花江江冰的那些往事
中国古代的冰箱是怎样的
盘点古人消暑十大利器之二--冰鉴
古代如何保鲜食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