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一方文化的胎记

  古往今来,天津都是块出名人、育名角的宝地。清代天津诗人梅小树写过一副对联,早年间,这副对联一直挂在鼓楼之上,上联是“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下联是“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杵早晚钟声”。可见,天津的内涵一直是有音有形的。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这种味道就是文化,长久酿制,几经积淀,民风烘烤,民俗蒸煮,最后脱坯定格,就成了这座城市的魂和脉,就成了这座城市的名和印,有节律地跳动着,有标志地飘扬着,有痕迹地刻画着,这才有了那些界内约定俗成的论断:北京唱,天津红;要想红遍天,先过天津关。

  为什么?

  因为天津人懂行,听得清门道,看得出破绽,这种慧眼可非一日之功,非久经熏染,无法参透。而欲熏染,必有热力,必有香气,这就要仰仗天津卫的兼容、杂糅和多元。你看她,高天热风,南北交陈,中西合璧,只有这样的土壤,才能孕育出喜性的杨柳青年画,俏皮的泥人张彩塑,招摇的风筝魏风筝;才能玉成那么多的歌唱家、曲艺家、书画家。

  有人说,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是表现在博物馆里的,那么,天津版图上新近崛起的一只“白天鹅”把这种内涵铺陈到了极致,这个造型前卫的建筑满“腹”经纶,15万件各类藏品静静地讲述着渤海明珠的昨天。

  天津博物馆是个缩影,在她身后,还有近百个文化馆、科技馆、博物馆、公共图书馆,这些都在印证着天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不虚此号,她们,像一颗颗经年凝成的琥珀,包裹着文化的光泽,并且时时地照射着成就她的城市。(马宇彤)

  

  稿源: 北方网—城市快报   编辑: 刘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国规模最大的文化休闲中心就在天津
馆长带你去博物馆——第四期:天津博物馆
【天津河西】天津博物馆珍藏欣赏(上)
博物馆里的天津,老机器记录了当年北方第一大工业城市的发展
天津 华夏鞋文化博物馆
天津健业红山文化博物馆藏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