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情逸致:探访《大公报》旧址
             探访《大公报》旧址
                                              鲁人


        早知道1902年在天津诞生过一份《大公报》,是中国发行时间最长,亦为民国时期最具影响的中文报纸之一。后来自己竟在早已迁至香港的《大公报·大公园》上发表文字,便开始觉得这是一种奇妙的缘份。于是,产生了寻找《大公报》的旧址念头,但一直难觅踪迹。总以为应该在天津的五大道一带,每每经过那里时,便留心注意,却终无所获。直到央视播放纪录片《五大道》,才从中得知原来是在天津最著名的老商业区滨江道一带。纪录片未说明具体位置,我用手机拍了张截图,便奔了滨江道。
        手机颇旧,机屏颇小,到现场发现图模糊的很,请街上的保安帮忙辨认,也未看出个所以然。按图寻迹,竟扑了空。在滨江道一带纵横走了两趟也没寻到旧址的影儿。回家重看视频,才懊恼自己如此的粗心大意,光关注旧址,竟未注意到它对面便是曾经名满津门的四面钟。
        再去,很快便在四面钟对过看到了墙上镶了简介的报社旧址。纪录片说“1902年6月17日,天津滨江道,这里是《大公报》的起点。”《大公报》社最初的办公地点在法租界,1906年转入与之毗邻的日租界,即如今的旧址。“九一八”事变后,为形势所迫又迁回法租界。但法租界两次办公地点的具体位置似乎已无从考证。滨江道属法租界,也许是摄制组失误,也许是因为天津的滨江道以往名气太大,纪录片将报社旧址也归入了滨江道。只是害跑了许多冤枉路。
        其实,旧址在距滨江道不远,并与其平行的狭窄的哈密道上。南北向的和平路从滨江道和哈密道贯穿过去。旧址正位于和平路与哈密道交叉的十字路口上,隔着和平路便是天津曾经的地标性建筑——四面钟。它曾巍峨地耸立在和平路与哈密道交口,方型钟楼四面各有一钟。在手表为奢侈品的年代,人们从它下面走过,都会有意无意地抬头看它一眼。如今埋在四周的高楼之中,它已显得低矮简陋,老态毕现,变成四十多岁以上的人的一个记忆。
         和平路早变成了商业步行街,报社也变着一家眼镜店。这是一座有些像巴洛克风格的欧式二层平顶小楼,装饰明快简洁,门窗上方有一些图案简洁的浮雕装饰,楼顶正面的边沿则有几处单面图案的装饰。不知小楼还保存了多少原貌,至少外观已被涂成与全街一致的微白的土黄色。内部想必更已面目全非。冲着十字路口的楼角被削成一个平面,二楼开了两个窗,一楼开了一个临街的门。出门可左转沿哈密道向海河边;也可右拐上和平路,是个方便出行的巧妙设计。门一侧镶了块汉白玉石牌子,上书“大公报社旧址”,遥想当年,报社的编辑、记者,以至老总,进进出出走得便是此门了。小楼面向和平路一侧,如今有两扇门和几个橱窗,想必已非原貌了。
        《大公报》由清末弃武从文的维新人物英敛之创办,报名取意于“忘已之为大,无私之谓公。”宗旨则是:“开风气,牖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民国以后,身为保皇党的英敛之大约觉得大势已去,便将报社全部转给股东之一的王郅隆。
        如今,曾经繁华的商业中心,已在多样的商业模式的冲击中渐渐被冷落。曾经人头攒动的人流泻去,只剩下稀稀落落的行人,整条街到变得幽静下来,仿佛沉寂在文字中的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公报》搬走之后
■〖天津卫老照片〗1689:天津大公报馆旧址:范长江从这座小楼走向全国
逝去的街巷—兴安路
说说天津卫——近代天津的四大饭店(上)
还记得小时候的滨江道吗
《漫游在天津》——留住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