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城里的葫芦罐
1846年津门保甲图说
天津老城过去没有地下水道,所有的雨水和污水都是排到明渠里,再通过老城的几个大水坑进入葫芦罐,然后通过护城河、引河,排到海河里去。这城里和城外的关键,就是葫芦罐,天津城独有的一种设备,在老城的图纸中它叫—水门。
老城有四个葫芦罐,与四个大坑相连接,是城内向城外排污的设施。城内与葫芦罐相连的是青砖墙、带石头盖和木头盖的水沟,这些地沟都是平地开挖的明沟,通过老城墙底部的葫芦罐,把废水和雨水排入护城河。一位网友当时就住在老城里杨家大院,他回忆了上世纪七十年代胡同改造下水道时,挖出来的排水设施,那是一米长、五十公分宽、二十公分厚的条石砌成的下水道,当时还在使用着。我们为五百六十多年的老城,能有这么好的设施,感到骄傲。
《津门保甲图说》讲:“康熙时,总兵赵良栋于城东南隅筑石闸一,引海河潮水,由南城水门入城,门上有‘汲引受福’四字,至今犹存。”为了把护城河的污物和过剩的水导入海河,并把海河清水引放进来,康熙年间就在城外东南角开掘了一道引河(今和平路北口斜穿入海拉尔道东口),把护城河和海河接连起来。河水由城南水门入城,在城东南的河口修了一道石头闸(在老南市闸口街东口),按时启闭,用以调节水流。低潮时把闸打开,将城里的脏水排入海河;涨潮时把闸关闭,防止海河水涨入城。这样的泄水道,一直用了好几百年,的确应该称之为“汲引受福”。
在拆掉老城时,原来的护城河改建成暗渠,这就是南市的官沟,东南角一带部分雨水、污水,就排入官沟内。据老人们讲,这官沟是在过去的护城河里建的,用青砖垒的旋(一种圆形顶子),五十年代淘过一次,人们可以下去,用小推车往外推污泥,一直到1997年拆迁,一直在使用,再也没淘过。您看这就是过去的工程质量,我们真为先人们骄傲。另外,南市的官沟大街,就是根据这条官沟命名的。
我们还是来说说老城的四座水门吧。在《津门保甲图说》里的“县城内图说第一”篇中讲道:“四隅皆有水洼,东、西、南三面为水门,四通外濠,尤渲潴所系。”这四座水门分别连着城里的四个大坑,它们分别是东北角三义庙、西北角城隍庙、西南角大水沟、东南角水月庵。这四个坑恰好分别容纳了四城的废水,总面积占全城面积的四分之一。由于这四个大水坑的作用很大,在老百姓眼里就成了四大名坑。为此,老百姓给这四大名坑起了绰号,说是“一坑银,一坑水,一坑纱帽,一坑鬼”。
这是怎么回事?听我慢慢道来。
一坑银指的是城内东北角的“银坑”。老城东北角有银号,多富绅,故名“银坑”。银坑北起三多街,南至仓敖街,西至菜市街,东至官银号副食商场南侧的小胡同与东马路老城基下的水门相连。
一坑水指的是城内西南角的“水坑”。老城西南地区地势低洼,大量雨水污水汇流于此,也是城内最大的水坑,因此叫“水坑”。水坑东到小马路,西至刘家大楼三条,南与南马路老城基的水门相连。
一坑纱帽指的是城内东南角的“纱帽坑”。纱帽坑在贡院以南,传说有个考生因落榜投坑自尽,所以得名“纱帽坑”。纱帽坑东到曹家胡同,西至水月庵,北临季家大院、河营前胡同,南与葫芦罐小马路南口的南马路老城基下的水门相通。
一坑鬼指的是城内西北角的“鬼坑”。鬼坑因为在管理诸鬼的城隍庙南侧得名。鬼坑东至城隍庙街,西到西马路。南临城隍庙二条,北至讲演所,与西马路老城基下的水门相接。
您看,这老城里的事儿就是那么扎实,连几个水坑都有自己的故事。虽然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可我们说它的意思,不是讲一件好玩的事,而是让天津的老少爷们儿都记住,天津曾经有一座老城,一座设计完好的老城,就连它的下水道,都考虑得十分完备。我们现在的建设中,是不是应该向老一辈学习点什么呢?
本文来源:今晚网-渤海早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天津老城内的四大水坑
“四门不对”是济南老城独有特点,有图有真相
靴城情怀|保定老城圈内136条老街巷……
学习摄影遇到的那些“坑”
保定古城探源——三山不显、四水不流、七十二座暗桥。
老保定的那些事儿(73)光绪初保定府城格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