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华长山:充满田园诗意的“桃源”

  平畴一览亭处的大樟树。

  早闻婺城区白龙桥镇所属的长山乡人杰地灵。近日,记者行走村中,其流水潺潺,两岸屋舍俨然,时而古樟绿柳跃入眼帘,一派数不尽的田园情趣。同时,宋朝古桥、清朝牌坊……古迹像是随意“穿越”,毫无章法,却又与村子浑然一体,处处散发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长山,好一个充满田园诗意的“桃源”!

  长山乡,位于浙中偏西金衢盆地东南部,离金华城南偏西约15公里,村以山名(伏龙山即长山)故名长山。据《光绪金华县志》记载:“西汉末年,王莽改制,东汉初年将军卢植,字文台,平赤眉退隐婺南白沙溪,首开三十六堰引水灌田,其中第二堰水东流直注长山,时长山先祖开发农田,利用水源繁衍生息。”由此可知,长山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除了伏龙山,长山境内有两条溪水潺潺流过,一条为桐溪,源于南山山麓;另一条由西南山麓杨里泉涌而出,流经石道畈村,故名石道溪。两溪在长山村汇聚并流,一路奔向婺江。高空俯瞰长山,整村呈东西走势,似一艘向东航行的商船。因此,当地百姓历来有将长山几个村称为“东舱”、“中舱”、“西舱”的习惯。而这美妙的景象,前人则用“玉带村环流水一,彩虹门驾石桥双”的佳句来歌颂长山。

  2000多年的文明历史,不仅见证着长山这块土地的美丽与富饶,也谱写了一部创业史与文明史。《长山村志》中这样写道:“明清两代有举人,秀才167人。民国时期留学生6名,大学生16名,中专生54名。……解放后培养出大学生56名,中专生57名。”此地可谓人杰地灵。

  走入现代的“古董”

  长山虽小,却有不少的人文景观,它有古桥、古井,有牌坊、宗祠,有庙宇、明厅……文物古迹颇多。

  石道溪上的古东村桥,属于三孔石板八字形支撑桥。记者起初看它并不起眼,而该桥在白墙黑瓦、潺潺溪水的衬托下,倒显得古朴纯净,而桥下的八字形亦愈看愈特别。古东村桥历史悠久,它建于1023年,1933年时被洪水冲毁,按原貌修复后至今仍在使用。因为它古朴简单,特别匹配乡间田园气息,以至于摄影爱好者每每到此都毫不吝啬地按下快门。

  长山另一座有名的古桥则位于桐溪上,它名叫古谢宅桥,建于1933年,为二孔条石半拱式八字桥台支撑桥,桥两头均为三级梯步。

  看来,被水环绕的村子,要往外界走,桥成了自然的风景,而有些人文景观,随着岁月的沉淀,若没有当地人的指点,外来的路人难以发现这些特别的地标,比如两座石牌坊。

  两座石牌坊都建于清代,且都是四柱三间五楼式。其中旌节坊相对比较好找,在当地村民的指点下,记者转过一条又一条小路后,瞬间该牌坊出现在了眼前。它被保留得还不错,有专门的一块空地,虽然空地上已长满了杂草,但牌坊的结构、字迹都还完整清晰。根据牌坊上的字迹,可以看出这座牌坊为徐星南的妻子何氏所立。

  据当地百姓介绍,旌节坊是长山现存最完整的石牌坊。但记者发现,牌坊顶部的“恩荣”牌匾有些奇怪,只有左侧盘着龙,而另一侧没有。原来,这里有一个当地老百姓代代相传的传说故事。

  据说,何氏29岁守寡后,一直恪守妇道,于是村民决定为她立一座牌坊。一天,何氏的绣花线用完了,她去村中的小店买线。付钱时,何氏因把铜钱放到店主的手心而不小心碰到了对方的手。此时,牌坊即将完工,可顶部的“恩荣”牌匾无论如何也装不进去,工匠们想了很多办法都无济于事。有道士认为,是何氏与卖线的店主的“肌肤之亲”破坏了何氏的贞洁,由此老天不让牌坊完工。为祈求上天的原谅,道士让何氏背着三把剑,三步一叩首,从村口一直跪拜到牌坊下,就在那时,天空出现一道雷电,恰好击中了牌坊顶部,“恩荣”牌匾一下就装进去了,而右侧的盘龙则被打断,留下一道长长的裂痕。单从这个传说可见,旧时社会对妇女要求之严苛。

  而另一座名叫旌孝坊的石牌坊则较为难找。虽然有当地人指路,记者在目的地徘徊了好久,也没有看见牌坊的影子。后来才得知,该牌坊已藏于一家民房之内。若站在古谢宅桥上往这家民房望,牌坊顶部位置清晰可见———它突兀地从房顶穿出。或许是这份“突兀”感,如今牌坊的顶部已被人用东西遮盖,不仔细看很难联想到这里有一座石牌坊。

  再走回到这间民房,沿路的部分已改为店铺,出售日常用品。开店铺的大姐很热情,向记者指出了牌坊底部的位置。因为有不少货物叠在牌坊底部的柱子边,若不仔细分辨,已看不出哪是牌坊,哪是民房本身的结构,令人不得不感叹现代人能有如此巧妙的融合。

  这番巧妙的融合也体现了长山人聪明俏皮的一面。而在当地的其他人文景观里,还有一处风景也不乏俏皮的味道,它位于平畴一览亭处。平畴一览亭位于村北入口处,在亭的东侧有一棵大古樟树。树很大,除了主干还有旁分开来的一支,整棵大树浓荫蔽日,风景秀丽。只是有些奇怪的是,树干的底部有一段被浇筑了水泥,水泥上方一段则有一个大黑洞,像是被火烧过的样子。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年轻人告诉记者,树干变成这样,他听村里人说跟一群淘气的大孩子有关。大树的大洞一直都有。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几个大孩子玩得有些晚,不想回家,就躲到这个树洞里,夜越深风越大,气温也更低。不知谁提议烧火取暖,火越烧越旺,后来就把树点着了。等村里人来扑火时,几个大孩子早就逃走了。这位年轻人还说,他也不知道这故事到底可不可信,但树上这个焦黑的大洞始终令人奇怪。

  看来,进入现代社会,这些“古董”特质的人文景观也被赋予了越来越丰富的故事,诗意生活从古至今地蔓延在长山的各个角落。

  记忆中的那条街、那些店

  在长山众多景观里,最美的就数桐溪沿岸的风景了。

  当记者走在桐溪畔,被誉为长山最美的这条街上时,沿街的一块空地上,有两三个时髦的年轻人正站着聊天。他们都是长山人,恰逢周末回家看看。“刚刚下了场雨,外面比屋里凉快就出来走走,这几个都是小时候经常一起玩的朋友。”其中一位较为能说的小何,跟记者聊起了眼前的这条街。

  小何说,别看现在街上的人寥寥无几,在他小的时候,这里别提有多热闹,记忆中他时常坐在母亲自行车的前档上一起去菜市场买菜。当时,长山有方圆几里最大的菜市场,有医院,有供销社,有各种各样的商店,桐溪两岸就商铺林立。虽然现在这些功能区依然还在,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去城里消费,这里曾经的繁华势必变成了现在的落寞。

  如今,长山最热闹的日子当属每年一次的物质交流会,时间为11月20日。一场交流会吸引附近各村的村民,长山下辖的21个行政村的老百姓基本上都会来报到,原本就不宽敞的桐溪两岸的街道,随着一个挨着一个的摊位,从而变得更加拥挤。小何说:“若不小心看路或避开拥挤,就有可能掉进桐溪里。”

  在小何的指点下,记者走下横卧在桐溪上的古谢宅桥,径直再走几十米,路过两幢较新的现代楼房,就看到了原供销社的所在地。这是一座两层楼的房子,占地有300多平方米,方方正正的结构加上经过岁月洗礼的墙面,使这座房子整体看起来带有民国时期建筑的味道。

  如今该房子的主人叫陈祝华。1982年,23岁退伍归来的他,在供销社里干修车的行当。后来,供销社改制,陈祝华承包经营,再后来赶上该房子出让的机会,他索性就买下了。现在除了租出去的一间给别人做仓库用,剩下部分的一层楼,陈祝华依然沿袭了当年供销社经营的风貌。

  方正的铝制饭盒、装猪油的小铁盆、裤腿边带两条白线的蓝色棉毛裤……这些逐渐消失在大众视线的产品,都还安静地躺在这里的玻璃橱柜里或后面的陈列架上。陈祝华说:“像这些东西卖一个少一个,都是早年留下的货,如今这些厂家都不在了,就算想拿货也拿不到了。”

  像铝制饭盒,陈祝华目前只有一个大纸箱的货了。这批货是他2005年进来的。当时,陈祝华听朋友说金华某个仓库因清空要处理一批饭盒,他就赶过去要了两车货。几年来,陈祝华断断续续地卖出了大部分的饭盒,剩下的这些已经好久无人问津,叠在陈列架上的几个也沾满了灰尘。“现在饭盒漂亮了,这些就淘汰了。相比,小的饭盒好卖,卖菜的人喜欢买去放零钱或者装饭菜用。”

  看来,曾经的繁华逝去,但经历过的长山人都把点滴的美好化作了记忆中的珍珠,成了浓浓的乡愁,偶尔怀念,偶尔回味。

  桐溪两畔的诗意生活

  如今在桐溪沿岸还有不少个性化的小店。在古谢宅桥的桥头,就有一家卖书画的小店。

  店主名为方金善,今年65岁,记者和他聊了一会后发现,其实这家小店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店,而更像一个书法工作室。屋中的一面墙,或贴或挂着方金善的书法作品,作品囊括中国所有的字体,篆、隶、行、草、楷,还有临摹王羲之、毛泽东等的。其间有一副记者也认不出是何字的对联,对此,方金善很是自豪:“已经有很多人被这副对联难倒了,来,我来告诉你……”

  而在屋子的一隅,一张简单的木桌上整齐地摆放着修车用的工具。原来,修车才是方金善一直以来的老行当。方金善修了几十年自行车,近年来,自行车越来越少,电动自行车越来越多,除了偶尔有人来补胎,他的修车生意日渐转淡。恰好几年前的某一天,他突然喜欢上了书法,并一发不可收,从那日起,他每天都要照着字帖练毛笔字。

  听说方金善会书法,春节时,村里人纷纷来找他买春联。前年春节,方金善就靠自己的书法作品赚了500元,他没有想到原来自己还能开辟另一块天地。为了迎合村里人的喜好,方金善墙上所挂的作品一方面是展示书法,另一方面是为村人选择春联字体时提供模板。“可是,去年过年时,长山来了一群免费送春联的书法爱好者,都没有人找我写春联了。”方金善苦笑着说。

  走过书画店,再沿着桐溪畔往前走几步,就看见一间据说在当地有些历史的理发店。理发店的规模不大,甚至有些朴素,经营这家老店的是一对夫妇。据店主介绍,这家店已经开了30多年,从当年的0.15元可剪一个发,到如今是洗剪吹8元一位。

  理发店里最扎眼的要数靠门口的一张座椅。座椅可升降,也可旋转,只是它在店里的年数直逼理发店的历史,现在使用起来已经不是很灵敏。男店主告诉记者,当初他花了280元买了这张椅子,惹得邻近的村民都赶过来看稀奇,也因此给他带来了好生意。“有一次,有一个村18个人一起来我这理发,当时长山就有好几家理发店,可他们一个也不肯走。”

  如今长山依然并存着几家理发店,其中不乏设备好的,另外从长山去市区也不过20分钟左右的车程,但这家男店主并不为自己的生意感到担忧:“好多人还是愿意来我这里理,我理出的风格舒服大方,他们喜欢这种‘正派头’。”他正这么说着时,一位老顾客就走了进来。

  再沿着溪边走,就会看见溪水边的村民,有的在石踏上洗衣服,有的在桥上择菜……一幕幕都是水乡的诗意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德桃花源
1900陶博吾90岁老画家笔下的诗意山水,好有童趣
桃源桃花观
桃花源里好玩联
一户人家的“空中桃源”,高悬在两山之间,过着尘世外的田园生活
诗意盎然的田园牧歌,清山绿水,欧美田园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