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生】拱宸桥畔的它,满满都是“杭一棉”职工子女的童年记忆!

桑庐,又名新光蚕种场,位于拱宸桥桥西小河路西侧的前后昼锦里之间。顾名思义,桑庐即摘桑养蚕之房,由安徽省绩溪县汪协如女士创办。

汪协如往来的书信


汪协如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毕业于苏州浒墅关蚕校。民国二十年(1931)东渡日本攻读蚕桑学。回国后与好友一起创办蚕种场,向银行贷款,在拱宸桥西置地筑屋,从事科学养蚕育种,汪协如在这里培育出来的“三高一好”的蚕种,给杭嘉湖地区蚕茧产量和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功不可没。


旧时桑庐养蚕的场景


桑庐始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翌年春,新光蚕种制造社迁入。抗战爆发后,汪协如避难内陆,房屋被日本海军内河水上巡逻队抢占。抗战胜利后,汪协如返回杭州,重新修缮房舍,为筹集资金,将一部分房屋出租给杭州第一纱厂(即后来的杭一棉)作为职工宿舍。纱厂的职工为了通讯方便,把租用的房屋命名为“桑庐”。1957年,杭州桑蚕场在此处的经营结束后,房屋由居民分住。



桑庐,占地8亩,为四合院式建筑。大门朝东,中间是座长方形的庭院,筑假山鱼池,植花卉草木。四合院的房舍布局科学合理,可分为三个部分,即两层主楼,单层平房和四周厢房。



庭院北侧的主楼坐北朝南,两层砖木结构,层高达3.3米,上下各8间房,每间约30平方米。室内铺装红漆地板,墙壁、屋顶粉刷洁白。为养蚕计,每屋前后都装有窗户和气窗,敞亮通透。此楼上下前后内廊廊道宽阔,外沿有11根高8米的红漆木头廊柱,贯通上下层,支撑屋檐。廊道外沿用雕花木护栏相接在廊柱之间。楼房屋基甚高,全用块石垒砌,外墙以小青砖错缝砌成。庭院南侧有并排两幢平房,其建筑风格、屋基、廊道、窗户等均同主楼相同。而东、西、北侧皆建有成片厢房。所有房舍外部都筑有小径相通。在20世纪30年代的拱宸桥地区,青砖红柱白壁黑瓦绿庭的桑庐堪称中国传统建筑中最新颖美观、高爽亮丽的院宅。



2003年10月31日,桑庐被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公布为杭州市首批市级文物保护点。2007年,桑庐进行全面修缮。修缮后的桑庐,整洁雅致,清高不俗,有着卓尔不雅的高贵气质和情调,在恢复活力同时,更延续了运河的历史文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那些逐渐消失的拱墅老厂,再回首已是这座城市发展的脉络与痕迹
长泾明清街,浮光掠影游江阴古街
【重生】注意!这条“加长版”内容,带你一起回忆大家记忆中的“杭一棉”
拱宸桥记忆
《中国故事》| 西域凿空·蚕种竹杖
记忆中的南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