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笔记丨从学车这件事谈谈对《学习之道》的思考

书是这本书《学习之道》

文/一迦之言

最近在学车,练的是入库。

教练教授的方法也很简单粗暴。规定好三个需要操作的点。让你在规定的点位操作规定的动作。

没有任何理论讲授,也不讲什么原理,甚至都不告诉你如果你操作错了应该如何纠正。

就这一句话,按照教练说的练。

练习肯定是要尽力按照教练说的练,可是有时候对于距离在没有参照物下的判断就不是非常准确,导致的结果呢,就是教练教的对不上。当然教练指导着用了另外一种方法也把车正常地倒进去了。

我就在想:为什么要这么机械,明明可以用不同的参照物来记?为何只是这么简单粗暴的方法来记忆?

今天读到的一本书给了我启示。这本书叫做《学习之道》。作者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在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达到世界顶峰的人,他的名字是乔希.维茨金,在这本书中他教人们如何用最小的努力赢得最大的成就,而且在任何领域都适用。

其中关于“如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讲到了三点:

(1)要有正确的学习理念。

正确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

我们常人总是讲过去的经验当作自己认知的依据,并且认为很难改变。比如:我曾经数学成绩不好,那我就会默认自己关于数学方面的东西都学不好,比如去学会计、编程之类的,心里就会有阴影,觉得自己不是这块料,努力了也没用。作者把这种理念成为“整理理论”。

而作者认为正确的观点应该是认为事情都是可以改善的,认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通过努力,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就能获得成功。并把这种理念称为“渐进理论”。

通过实验证明,遇到困难,“整体理论”者容易急躁甚至放弃。而“渐进理论“者更愿意迎接挑战。

作者举了个例子。

实验人员在一群学生中根据他们的日常表现区分这两种理念的学生,并以此将他们分为两组。

第一次,给两组都比较简单的题目来做,不出所料,大家没什么差别,都能很好地完成。

第二次,给两组特别难的题目,属于他们都很难做出来的类型,结果,也差不多,也是基本做不出来。

有意思的是第三组测试。第三次,给他们介于二者的难度的题目,其中会有些简单的,也有难的。结果呢?”整体理论“的同学组表现就相对差,有些原本可以做出来的简单题目也因为前一次的挫败而做不出,而”渐进理念“同学受到的影响不大。

(2)学习的基本原则——“画小圈”

作者认为在学习中应该把大的东西分解为各个细节的东西,挖掘基础技能的实质所在,然后压缩技能的外在表现同时仅仅围绕技能的内在实质。一段时间之后,广度就会慢慢缩小而深度则会逐渐增加。

回想一下我们学东西的过程。我们希望能够很快将学的东西用起来,希望更快地看到学习的效果。所以我们会去学习一些套路,仿佛“一招制敌”才是诀窍,才是最有用的技能。

我第一次去练车,教练教给起步、停车的方法。然后从来没有摸过车的我就开着车在训练场上开始转圈,这0到1的突破的感觉酸爽了,突然之间发现自己也能开着车做了,顿时,心里没有了之前来的时候对于学车种种困难的预估。就在开车上路的时候,自己仿佛就觉得这就是开车了,原来这么简单。

第二场精细化训练的时候,细节的把握,包括一个简单地对离合器的控制上,现实就提醒我还是个新手,不能心急。

我们在学东西的时候,当你掌握一些皮毛之后,看起来自己已经懂了一些,这时候就非常容易高估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所以仅仅能达到“会”,但是达不到“好”。

而作者在书中就告诉我们另外一种学习的方法,扎实地练习基本功,其实这道理以前的老师都说过很多遍,而我们就这样忽视了。

作者在练习象棋的时候,并不着急去学会下棋。而是先了解每一个棋子的作用,走法。一个棋子一个棋子地进行练习。并且了解这个棋子和其他所有可能的棋子的组合以为他们的组合的威力。然后记住每一种可能的组合。直到所以的组合都记住了,才开始下棋,他的进步就是神速。

(3)提升学习能力的关键,是将基本原理打包、创建组块。

组块是思维的一种能力。作者基于“画小圈”的学习之后,讲想起路数组块,并嵌入神经中枢,实现内化,当遇到复杂的棋局,依赖于直觉,不需要繁琐计算,形成了如同肌肉记忆般的脑力记忆。

作为新手,在开车的时候很难做到手脚并用,往往是顾得了手就顾不了脚。可是你看老司机,开车的时候除了开车还可以跟旁边人闲聊。他们就是把方向盘、刹车、离合、油门等单独技能进行打包,建立起一个组块,直接调用。所以老司机开车是占用的脑容量就会少得多。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最强大脑》中的选手他们的记忆都非常了得,我们看来他们简直是非人类。这辈子我们是没有办法做到了。可事实上呢?他们的记忆也是依靠这样的方法,按照组合去记忆。当他们的组合记忆的足够多的时候,记忆的内容就可以以量级增加,然后他们就成为了我们难以企及的样子。

回到开头的学车,教练给我的三个点,让机械式操作,他的依据是什么?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仔细想了一下,当一个学习内容可以网格化的时候,占用的脑容量是最少的。如果对于一个新手我用不同的标准去判断一个东西,那么必然会增加我思考的时间,如果脑子一时半会反应不过来可能就会增加失误的风险,故而,教练用这样的办法来降低学员思考的负担。

这或许也是我们现在应试教育长盛不衰的一个反映吧,因为机械式的教授会让你在短期内获得很多的学习效果。但是如果要深入学习的话,就需要学习一下《学习之道》里的方法,从基本功开始练习,掌握最基本的组合,这样在提高上就会大大加速,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磨刀不误砍柴工”。

大道至简,还需要更多的实践。


做一个勤奋的高效率学习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学习之道-揭秘大脑学习真相
克服遗忘的方法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正确打开方式
走向精熟的路径
学习之道读后感精选10篇
不明白大脑如何运作,自学是无效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