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癌在多形性腺瘤中临床病理特征
userphoto

2023.11.15 广东

关注

病例地址

定义

癌在多形性腺瘤中(Carcinoma ex pleomorphic adenoma,CXPA),是一种与原发性或复发性多形性腺瘤相关的上皮性和/或肌上皮性恶性肿瘤。

ICD-O编码

8941/3 癌在多形性腺瘤中

常见部位

腮腺最常见,其次为下颌下腺或小涎腺。

流行病学

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平均年龄50-60岁,较多形性腺瘤的平均发病年龄大10岁,病程长,可达数年。CXPA约占所有涎腺肿瘤的3.6%(国内3.3%),占涎腺恶性肿瘤的12%(国内9%),多数病例由原发性肿瘤恶变,约12%来自于多形性腺瘤复发后。

临床表现

可表现为存在多年的肿物生长突然加快,伴有疼痛,面瘫,肿物较硬,癌变可固定,侵犯深部组织,皮肤或黏膜可发生破溃。少数患者也可开始即表现为恶性肿瘤的特征。大多数在CT和MRI上表现为小叶状、不规则和不均匀强化的肿块,边缘不均匀,内部钙化被认为是该肿瘤的一个特殊标志。

图1:肿瘤侵犯黏膜,可见黏膜破溃。

图2:左CT显示肿瘤内可见钙化。右显示肿瘤中心坏死,可疑PA恶性转化。

组织起源

与多形性腺瘤相同,可能来源于闰管。

必要和理想的诊断标准

临床或组织学多形性腺瘤中已存在癌(上皮细胞和/或肌上皮细胞)的证据。

病理特征

大体特征:肿瘤大小范围从10到250mm ,大体上,肿瘤通常界限不清,可显示肉眼残留的PA成分,偶尔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包裹硬化结节,良性部分切面乳白色或灰白色,组织致密,富于弹性,癌变部分污灰色或鱼肉状,组织松软易碎。

图3:肉眼可见,浸润性癌与残留的界限清楚的多形性腺瘤成分。

图4:肿瘤边界清楚,但可见出血及肿瘤侵入邻近软组织。

组织学特征:肿瘤的组织学表现复杂,多数病例可见到部分良性多形性腺瘤的结构,另一部分为涎腺癌的成分,良性多形性腺瘤和癌成分的相对比例变化很大,一些肿瘤可见癌与典型的多形性腺瘤毗邻,部分病例良性成分很少,需广泛取材,癌成分中肿瘤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核深染,可见核分裂像,呈浸润性生长。良性和恶性成分之间常见明显的玻璃样变性和坏死区,存在一些核固缩的肿瘤细胞或导管样结构,同时可见出血或钙化。对于长期存在的多形性腺瘤组织内观察到大片变性坏死区域,应考虑恶变可能,病理报告应报告恶性成分的组织学类型及浸润范围,这一点影响治疗和愈合。癌成分可以是任何类型,癌成分最常见的是高度恶性腺癌,如涎腺导管癌、高级别非特异性腺癌及低分化肌上皮癌等。癌肉瘤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肿瘤,由恶性上皮细胞和肉瘤成分组成,与PA相关。

图5:显示多形性腺瘤中心部位可见钙化结节,在肿瘤周围可见转化为癌。

图6:显示多形性腺瘤内的大量玻璃样变性区并伴有钙化,而肌上皮癌的区域局限于肿瘤包膜内。

图7:癌与残余的多形性腺瘤紧邻,多形性腺瘤广泛玻璃样变性。

图8:在多形性腺瘤的导管管腔内的多形性上皮细胞,这种异型性超出了良性肿瘤。

图9:显示A为PA中涎腺导管癌成分,B为肌上皮癌中细胞核的多形性,C为肿瘤细胞核增大和深染,D可见核分裂像。

图10:显示A图残留的多形性腺瘤被癌结节分割,B图大约占比50%的癌与良性多形性腺瘤,C图两角的多形性腺瘤孤立岛只占该肿瘤的小部分,D图大部分为癌组织,小部分硬化的多形性腺瘤残留。

图11:AB图广泛的玻璃样变性,残存多形性腺瘤伴钙化,C图癌组织与玻璃样变无细胞区紧邻,D图显示硬化及钙化,未发现存活的肿瘤细胞。

图12:显示左图良性向恶性过渡,右图为左图左侧癌组织高倍视野。

图13:显示A-D在CXPA中常见在多形性的恶性管腔上皮外层围绕完整的肌上皮。

图14:显示A左上角残余的多形性腺瘤,B图恶性肿瘤细胞向PA间质扩张,C图弥漫片状的肌上皮癌,间质较少,D图岛状或巢状分布的肿瘤细胞,间质为促纤维结缔增生性间质。

图15:显示癌成分为A非特异性腺癌,B上皮-肌上皮癌,C涎腺导管癌,D肌上皮癌。

图16:显示A恶性肿瘤破坏性生长,B肿瘤间质为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性间质,C肿瘤浸润至脂肪组织,D肿瘤岛通过包膜侵袭。

根据肿瘤侵犯程度,WHO将CXPA分为非浸润性、微浸润性(恶性成分侵入包膜外≤1.5mm,第5版WHO数据是< 4 - 6 mm)及广泛浸润性(肿瘤侵入邻近组织的深度>1.5mm,第5版WHO数据是≥6 mm)。非浸润性癌也称为多形性腺瘤中的原位癌、包膜内癌或多形性腺瘤伴重度非典型变,典型改变是不同比例的癌组织代替了良性成分,早期常是癌细胞取代导管的内层细胞,而外围的肌上皮细胞仍完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位癌,此后肿瘤进一步突破肌上皮的围绕侵入间质,但肿瘤仍在包膜内,免疫组化癌变区的50%HER-2阳性,Ki-67增殖指数较高,P53呈弥漫性强阳性。

图17:显示A图为非浸润性,B图为微浸润性,C图显示广泛浸润性,D图在复发的多形性腺瘤中有一个结节(黑箭头)发生癌变。

图18:显示纤维包膜被肿瘤细胞破坏,扩张至邻近的软组织中,黑线垂直测量侵袭的深度。

图19:显示黑线垂直测量癌组织侵袭深度。

图20:癌组织浸润至透明硬化的多形性腺瘤包膜外。

浸润性癌可广泛侵犯周围组织,常见神经侵犯,可见血管侵犯并伴有血管内瘤栓,常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图21:常见肿瘤侵犯神经。

图22:显示肿瘤坏死。

免疫组化

肿瘤细胞的增殖较良性多形性腺瘤和同一肿瘤内的非癌变区活跃,表现为Ki-67指数增高,多大于5%,癌成分中EGFR、TGF-a的表达也较良性成分强,c-erbB-2、COX-2、p21、β-catenin和Her-2的过表达与腺上皮癌变有关,癌变早期腺管样结构的腔面细胞常常过表达P53蛋白且伴p53的突变。PLAG1和HMGA2的表达可能有助于识别PA成分,AR染色可能提示涎腺导管癌。

图23:显示A图多形性腺瘤管腔内非典型上皮细胞。BC这些细胞表达P53、AR,有助于证实该PA的恶性转化。

图24:显示A为多形性腺瘤背景中的涎腺导管,B为P53弥漫阳性,C为AR癌成分核阳性,而多形性腺瘤阴性,D显示GFAP表达突出残留的PA,而涎腺导管癌阴性。

图25:显示A为上皮-肌上皮癌,B为广谱角蛋白突出管腔上皮细胞,C为肌上皮细胞中P40强阳,D为S100强表达肌上皮细胞。

分子遗传学

8q12的基因重排最常见,染色体6p缺失、8q重排及HMGIC 和 MDM2 基因扩增的12q13-15的改变也有报道,上述两个基因可能与多形性腺瘤恶变有关。均染区和双微体扩增见于40%的肿瘤,其他异常包括8q和17pLOH、9p21上的  p16 基因的纯合性缺失、p53基因突变,HMGA2、MDM2、ERBB2 和 HER-2 基因扩增,p16 等抑癌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等。第5版建议通过FISH检测到的 PLAG1HMGA2 重排可作为已存在的PA的标记物,并有助于CXPA的诊断。

鉴别诊断

CXPA中的恶性部分组织学类型多样,应与相应的癌鉴别,特别是与腺样囊性癌、多形性腺癌和涎腺导管癌鉴别,同时具有多种癌组织成分者要和杂交瘤鉴别,主要依据肿瘤中残留的多形性腺瘤的成分。

治疗与预后

包膜内型和微浸润性采用手术切除为主,浸润性需根据癌类型和临床分期进行相应治疗,报道显示,包膜内型和微浸润性预后好。浸润性预后差,可发生局部淋巴结或远处转移。预后与肿瘤大小,癌变部位和癌组织学类型等因素有关。大多数CXPA具有侵袭性,出现高达70%的局部和远处复发。5年生存率范围为25%-75%,据报道,肿瘤> 40mm、多个阳性淋巴结和远处转移会增加死亡风险。

诊断技巧

①包膜内癌需广泛取材,全面评估。

②关注PA复发病例,熟悉CXPA各种形态学特点,当细胞学提示肿瘤细胞多形性、坏死及核分裂增多,尤其是非典型核分裂时应综合评估,仅出现以上特征不能诊断为恶性。还需要特别注意缺乏恶性细胞学特征的包膜内肌上皮癌在PA中,诊断尤为困难,识图识理第5期就包膜内肌上皮癌在PA中。

③出现显著的透明样变间质,向癌转化的几率较高,尤其是涎腺导管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文分享 | 读文献,学病理-软组织肌上皮肿瘤(二)
多形性腺瘤也作妖(四)
分子病理|涎腺肿瘤常见的分子学改变
涎腺肿瘤的病理诊断
课程笔记 |《肺原发涎腺型肿瘤的病理诊断》
腮腺疾病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