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一条清香四溢的农科南路



       从家到学校,这条十五分钟的长路,我已走了七年。


       这条路,我太熟悉了。熟悉到我闭着眼都知道,路边的每一棵树、每一块田它们各自的位置和模样。


       出门右转直行,经过作物所试验大田,一路向东,就是农科南路。我喜欢沿着那一道篱笆墙外行走。说是篱笆墙,其实是试验田边的铁丝网,被各类植物的藤茎攀附所形成的藩篱。这些植物中,以爬墙虎居多,刺拉藤和牵牛花也夹杂其间。在时光的寸寸延伸里,一些南瓜和丝瓜的青藤,相互扭结纠缠,攀援着爬上架。那葱青的叶片,一天天绵密,在田野之风的吹拂下,绽放着金黄的花蕊,热闹非凡地开着,而一些温婉的牵牛花则被挤挨在绿叶和黄花之间,只在清晨探出粉白娇嫩的笑脸来。墙内,紧邻篱笆墙的田埂上,那些蚕豆芝麻豌豆什么的,静默地开着紫的白的小花。在我看来,乡间的一切纯美被这条路包括了。上班路上,游目骋怀,一路有淡香暖风。




       那几块实验田,每年照例是一季红薯,一季麦子。红薯收起,平地撒种,再种麦子。初春时节,总见地头行间沟渠分明,规范整齐,各色标示的小牌子插在返青的麦地里,上面记录着播种的日期和品名。再后来,麦苗长高了,那些牌子就掩埋其间。麦收季节,常见戴草帽的实验人员在地头忙碌的身影,如果不穿白大褂,他们与一般的老农无异,都是一脸黝黑的模样,只是他们不问收成,只守着那一亩三分地的实验数据和成果。


        试验地的麦子不同于农户家的麦子。由于播种时间及实验品种的不同,成熟度也不同。常见这几陇麦子已枯黄一片,那几畦麦穗才泛青,还在拔节灌浆。每次经过,脑海里就会跳出一个词:“青黄不接”,它让我联想起童年生活——那时因家里只两个姐姐是劳动力,打下的粮食,到年底常接济不上。母亲就催促父亲:马上就青黄不接了,快去借些米吧。而书生气十足的父亲,总硬着头皮去邻村一老同事家借米。想我现在看到的只是色彩青黄不接的场景,全然不同于在乡下生活对于贫困的理解那么深刻。




       油菜试验地也可见不同的花期,品种还有大小油菜之分。有的还在开花,有的早就包浆结籽。偶尔还见一块地里的油菜花上还罩着一个个白色的袋子,远看像是一只只白色的气球浮在黄色的画布上。这些袋子是用来阻止光照,还是用来阻扰蜜蜂传粉影响育种纯度,一直猜想着不得而知,却也忘了去问我妹夫。这些油菜试验地是他的“地盘”。

       

       说起这个妹夫可不简单呢,他叫陈凤祥,是油菜行业首屈一指的专家。他曾带领他的团队,攻克了杂交油菜制种的世界性难题,获得过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当年一等奖空缺),这个奖项的含金量可不小,时任国家领导人都亲自出席颁奖仪式。 记得那年父亲正病重住院,他在报上获此消息,激动地拿着报纸,到处向病友们“炫耀”:看,我小女婿上报啦,他去北京领奖,国家领导人都接见他,和他握手了呢。只是父亲不再知道,这几年,妹夫又多次获得殊荣。作为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去年还受邀去天安门广场观看国庆阅兵仪式,这也是农科院的荣耀,那几天院内同事争相传递着这个消息。2015年底他被评为“安徽省十大经济人物”,颁奖词称他为“油菜行业的袁隆平”。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我常在试验田边遇见妹夫,他戴着草帽穿着胶靴,在大田里不停地忙碌。


       油菜地在农科南路以北。春天,那连绵的油菜试验田,铺开一片黄色的汪洋。我常去那边散步,拂过一路清香,看一地花黄,在夕阳里,美得让人惊心。


       农科南路与迎松路交口以东,是园艺所的温室花房。春天,花房里各色的香水月季开了,馨香幽幽。我尤其喜欢黄月季,高贵而美好。花房里的花,除了用于观察研究,大多送花店出售。我下班经过,每看到那些花儿,常有进去“偷”几枝的冲动。不过只要花房的胡老师在,他也会剪一束送我,回家插在白色玻璃瓶里,满室生香。




       花房对面原先是是园艺所苗圃,这里培育的菜苗品质优,耐生长。尤其那小黄瓜、圣女果、脆皮苦瓜都特受周边的菜农欢迎。清明前后,我常帮朋友去拔几棵辣椒茄子西红柿秧子,只是遗憾自己没有院子,无法体验劳作与收获的快乐。前两年苗圃搬迁,此地成了131路公交终点站。如今这里又拔地而起一栋十几层的高楼,和西对面的创新大厦相呼应,分列在农科南路两侧,与院内的科研大楼三者形成“品”字型结构,它们容纳水稻、水产、作物、棉花、园艺、土壤、畜牧、绿色食品、农业情报等全院十几个科研机构的主体实验室和办公区。


       自花房往北不过一百多米,就进入农科南路40号-----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的大门。大门口有一溜排十棵大树,很粗壮,有两棵一人都抱不过来了。猜想着,这些树一定是建院时栽种的,它们该见证了农科院50多年成长的历史。


       农科南路贯穿于整个农科院生活区。大院内有丰富的植物花卉,香樟,梧桐、红叶李、紫薇、看桃、乌桕、银杏、樱花、石榴、冬青、桂花、柏树、广玉兰……种类繁多。尤其是秋天,大院里到处弥漫着桂花的香味,随处可见那些乌桕和银杏,红的红,黄的黄,明艳无比。


       休闲广场西边的那一排香樟树,长高长大了。树下的长木椅,日晒雨淋的,已斑驳成怀旧的色彩。每次经过,父亲牵着那条名叫旺旺的小狗,坐在长椅上等候我的情形就在脑海重现。

       

       那些年,我将父母自县城接来,住在大院内我的房子里,我则陪儿子读书住在市区。那天傍晚,天,阴冷着。老迈的父亲,穿着厚重的大衣,捂着棉帽,手里牵着那条叫旺旺的小狗,枯坐在香樟树下的长椅上,守候在我下班必经的路口。也不知他等了多久。可忙于工作和孩子的我,脚步总那么匆忙,只应付几句,就转身飞跑着去赶班车,而将父亲关切的目光和孤单的身影,抛在身后。


       现在,每经过那条路,总有“心事如潮不自持”之感,那些年自己的感情又是多么粗糙,现在每看见那条父亲坐过的长椅,总不禁微微地引起伤感。


       清楚地记得,我第一次从县城乘坐三个多小时的长途汽车一路颠簸到达合肥,又辗转几趟公交车,才找到偏远的农科南40号。当时,看着大院两边的稻田和菜地,我怔怔的发呆,感觉又回到了乡下农村。


        注定和“农”字有缘吧?我自五岁随父母“下放”农村,直至16岁回城,我人生最初的记忆,都发生在乡下,是农村生活丰厚了我的童年。


       父亲的名字中就有一个“农”字;我的大家庭中,农大毕业的也有6人之多;平生唯一一次当红娘,就玉成了妹妹和妹夫婚事,将小妹嫁给了同在本院工作的同事;而我,也因嫁给一个“农人”而踏入这个“都市里的村庄”,自此,我的脚步就再也不曾离开这条农科南路。


       守着这条路,守着一寸一涯的时光,这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

儿子在这里成长,读书,再后来,去了更远的地方,读书,长大;

这条路,印记下我父母蹒跚的步履。直到某一天,我胸佩一素白花,送走了我的父亲,三年前,又作别我母亲。


       如今,已过了大喜大悲的年龄。闲人如我,每一天,走在这条充溢着清香的路上,看看菜地,麦田,时常就想起远方,想起乡下,想起童年,母亲,想起家,笑声,温暖。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只想放慢脚步,携一路清香,慢慢地行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羊言羊语|忙碌的父辈
这个季节最好吃的炒红油菜来了,麻辣清香,别具一番风味哟。
【散文苑】肖龙||微风扇里麦花香
有麦青青于野2020年06月01日 星期一B02 繁星·美文拔萃
【河南诗人】王朝君 | 麦子(外一首)
父亲的麦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