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王司徒一则轶事的考订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里记载着王司徒年轻时候的一个故事。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大意就是说王司徒和华歆一起出门逃难,有人想搭便船。华歆不答应,王司徒说这么大一条船干嘛不帮帮人家?过了一会儿,有人追过来要砍王司徒他们,而且就要追上了。王司徒就准备撇下那人,加速跑。华歆说我本来就担心这个,现在一看果然出事了,不过既然人家上船了,就不要再扔下他了。

这个故事还有个版本,是华歆的孙子华嶠记述的。

歆为下邽令,汉室方乱,乃与同志士郑太等六七人避世。自武关出,道遇一丈夫独行,愿得与俱。皆哀许之。歆独曰:“不可。今在危险中,祸福患害,义犹一也。今无故受之,不知其义,若有进退,可中弃乎?”众不忍,卒与俱行。此丈夫中道堕井,皆欲弃之。歆乃曰:“已与俱矣,弃之不义。”卒共还,出之而后别。

比较一下这两则记载,华嶠的记载似乎更为可靠。毕竟这是自己祖父的事情,他是有可靠的一手资料来源,而且华嶠早于刘义庆,在记述上也更为详备

而且按照刘义庆的说法,华歆一开始只是反对,并没有提出具体的理由,等到出事了才说我一开始就觉得会出事,你们就是不听我的这种话。颇有些事后诸葛亮的意思,不仅看不出华歆的人品有多高明,反而让人觉得这人好像没脑子。而按照华嶠的说法,华歆从一开始就提出了具体的反对理由,事后也没有过分纠结众人态度的变化,这样就可以看出华歆还算是个有脑子的正常人。

说了这么多,那么问题来了,王司徒当时是什么态度?果然像刘义庆说的那样吗?

我初步考订的结论是王司徒当时根本就没和华歆同行。

翻查《三国志》:“董卓迁天子长安,歆求出为下邽令,病不行,遂从蓝田至南阳。”原来董卓迁天子的时候,华歆害怕被董卓干掉,主动请求外调。这则史料和华嶠的说法吻合。董卓迁天子是初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90年的事情。

初平元年的时候,王朗在做什么呢?《三国志》载:“时汉帝在长安,关东兵起,朗为谦治中。”也就是说华歆逃难的时候,王朗在徐州,根本不会一起逃难。

既然没一起逃难,就不可能发生刘义庆说的那件事,因此刘义庆的说法本身纯属子虚乌有,是故意给王司徒泼脏水。

王司徒的人品真的不如华歆吗?

其实也未必。

华歆早年和管宁是同学,却处处被管宁瞧不起,就因为人品不行,最后管宁和他割席分坐。

献帝曾任命华歆为豫章太守。孙策准备去打华歆,华歆还没等孙策打过来就直接投降了。孙策因此对华歆非常礼遇。孙策死后,曹操召华歆至许昌任职。孙权不想让华歆离开,华歆就对孙权说:“你现在在朝廷没什么人脉,我现在在你这儿闲着也是闲着,不如你让我去朝廷给你打点打点。”孙权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答应送他入京。

华歆到朝廷后,也没给孙权打点什么,却迅速投靠了曹操,旋即授任为议郎,兼司空军事,后升任尚书,又转升侍中,再代荀彧为尚书令。曹操征讨孙权时,又任命华歆为军师。

华歆受孙家兄弟二人的礼遇,但曹操一开口,他就立刻想办法跑了,几年后甚至公然与旧主为敌。这确实很不厚道。

另外华歆再怎么说,名义上也是做的汉王朝的官,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可是董卓一来,他立刻请求外调。后来曹丕授意群臣上书逼汉献帝禅位时,他立马带头。以至于曹丕感念华歆拥戴有功,下令让华歆主持了自己的登基大典。

这样的一个人,人品能说好?

再看看王司徒,虽然刘义庆不大瞧得起王司徒,但是讲道理的话,王司徒的人品这方面要远胜过华歆。

孙策也曾经去打过时任会稽郡守的王朗,王朗认为自己是朝廷的官员,不能投降,下令抵抗,最后失败逃到海上继续抗争。孙策派张昭去劝降,他直接回绝,孙策没办法,只好把他软禁在曲阿。同样面对强敌,华歆直接投降了,王司徒却坚决抵抗,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这等气节还是令人钦佩。李慈铭曾经这样评价:“华守豫章,兵至即迎;王守会稽,犹知拒战。”

同样是面对曹操的征召。华歆屁颠屁颠地跑去了;王司徒却磨磨蹭蹭了好几年才到,连一向高傲的孔融都写信夸他太牛了。

华歆受孙家礼遇,最后和人家兵戎相见。王司徒被孙家软禁,却记得人家没杀自己,后来力促曹操接受孙权称臣遣贡。

就从这同样的几件事来看,王司徒的表现都要比华歆更有人品更有胆气。

王司徒的人品和胆气还可以从另一个故事里看出来。

“朗少与沛国名士刘阳交友。阳为莒令,年三十而卒,故后世鲜闻。初,阳以汉室渐衰,知太祖有雄才,恐为汉累,意欲除之而事不会。及太祖贵,求其嗣子甚急。其子惶窘,走伏无所。阳亲旧虽多,莫敢藏者。朗乃纳受积年,及从会稽还,又数开解。太祖久乃赦之,阳门户由是得全。”

大意就是说王朗年轻时候有个叫刘阳的朋友。刘阳曾经差点干掉曹操,后来曹操显贵之后就开始找刘阳算帐,刘阳已经死了,曹操就去找他儿子。刘阳的故人没人敢收留其子,只有王朗把他藏在自己家好几年,后来几次和曹操调解,最终曹操就没在追究。

这样一位面对强敌来犯敢孤军抵抗,面对通缉令敢庇护故人之子的人,你告诉我他会在半路把搭便船的人扔下不管,这可信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典文言文赏析 | 华歆与王朗
三国奇女子貂蝉:与众不同的四大美人之一,她是否真的存在?
谣传曹操奸臣乃千古奇冤,从这一事件就可以证明
吕布为何一定要杀董卓,真的因为貂蝉吗?
小故事:曹操脱身
三国美女之貂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