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群专栏】向《背影》学写作及学生作品

向《背影》学写作及学生作品


陈群

拜读王君老师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时,感触最深,启发最大的是文本特质类型,大概有主题型文本、语用型文本、写作型文本、思辨型文本、积累型文本、诵读型文本和拓展型文本。于是,在平时备课过程中,我总是按文本特征先将文本定位再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在众多的文本类型中我最喜欢写作型文本,比如部编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朱自清老先生的《背影》一课,在读了众多名师的课堂实录之后有了许多不同的教学思路,但思考再三最后还是将其定位为写作型文本,以下“五学”为本节课的写作教学点:

一学典型特征的选取

这是一篇表现父子深情的文字,其中作者意在突出父亲对自己深厚的父爱,但爱是一种抽象的情感,抽象的情感必须借助具体的事或物来更形象更生动的表现出来,比如余光中老先生表现“乡愁”便把乡愁比作具体的事物:“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冰心先生欲表现对母亲的爱与思念选取了“纸船”这一具体事物,朱自清先生欲表现父爱则选取了最能体现父爱的一个鲜明特征——车站买句子时臃肿蹒跚的背影,这一典型特征的选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文写作的成功,因此写作时,尤其是写爱等抽象情感类作文,选取典型特征是文章写作成功的第一步。 

二学特定背景的交代

一件事情发生的背景不一样,最终给人的感受也会大相径庭,本文在重点描绘车站买橘子前交代了特殊的家庭背景,“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叙事前作者在交代特殊的家庭背景:父亲的母亲离世了,父亲的工作没有了,老母离世办丧事的钱是借的,偏偏又赶上断了工资来源,要变卖家里的器物,这应该是中年男人最失意最颓唐最狼狈的人生阶段,生活对他来说是风急雨骤,他内心应该是最苦闷彷徨,最焦头烂额的,比上大学的儿子坐火车返校重要的事情应该还有很多,比如找工作等,所以文中作者写到“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这些是车站买橘子发生的背景,在这样惨淡窘迫的家境中,父亲没有忽略儿子的返校,推掉了重要的事情为儿子送行,这该是怎样的一份深情呢?这是朱自清老先生在晶莹的泪光再回忆背影的重要原因,更是令每一位读者落泪的重要铺陈。

三学场景再现的描写 

再没有哪一篇文章中的描写胜过本文。

外貌描写:

寥寥几笔,一位中年男人立在眼前:“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布小帽,布马褂,布棉袍,一个“布”字出现三次,与上文中“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形成强烈的对比,自己穿最便宜的衣服,却给儿子准备了紫毛大衣家业没落却丝毫不影响对儿子的供给,应该是全天下父母的共同特征吧!

语言描写:

当作者“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时,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明明天下最伤心的人是父亲,却要装作坚强的样子安慰儿子;明明有事不能去,最终“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没有解释,没有唠叨,没有渲染,简洁的话语,真实的场景,说得不多做得很多;“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在父亲的眼里,孩子永远是需要照顾的小孩儿,哪怕已经是大学生;买来橘子交给儿子,“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他走了几步,又说,“进去吧,里边没人。”这几句话,最真实的父亲语言,没有絮絮叨叨,没有温情蜜意,简直惜字如金,但简洁中是浓缩的爱,质朴中是真实的爱。

动作描写: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蹒跚地走”“慢慢探身”“穿过”“爬上”“攀”“缩”“微倾”等一系列动词将中年胖男人艰难的动作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是在生活窘迫中父亲尽最大的努力在向儿子诉说心中的爱啊!作者未用一个“爱”字,真实的场景再现便是最好的爱的体现。 

四学一线串珠的结构

本文以“背影”为题,全文四次出现背影,首先是第一自然段“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此句开篇点题,并引出下文特定背景下背影的细致描绘,仿佛是大戏开场前的预热,随后缓缓叙事后画面定格成一个大大的背影的特写镜头,随后背影混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再也看不到,作者留下眼泪,此处为第三次出现“背影”,作者坐在车上泪眼找寻背影的情景让一首片尾曲般令人回味无穷;最后一次背影出现在结尾,“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随后是情感的自然抒发:“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这种以“背影”为线索逐步深入描绘与抒情的写作方法是非常适合学生在考场作文时学习与模仿的。

五学情真意切的质朴

朱老先生的《背影》一文的语言风格与他的《匆匆》《春》《荷塘月色》等文截然不同。如果说后者是一条条华美的绸缎衣裙,飘逸浪漫,那么前者便是一件舒服至极,实用至极的纯棉卫衣,温暖贴身。

全文没有一处夸张的排比,没有一处做作的抒情,甚至没有一个故意吸人眼球的词藻,只是在一板一眼,一五一十地叙事,在一人一景地描写,但展示给读者的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这是任何一篇堆砌华丽词藻的文字所无法相比的。如今的初中生读过大量语言优美的华丽篇章,常常以为那是写作的最高境界,其实写作的最高境界应该如朱老的文字,看似平淡无奇,看似朴素简单,却最能让人入眼入心,动情动意。

写作练习与学生作品展示:

为了练习与巩固本文所讲写作特点,我布置了两次写作任务:

第一次:片断练习:描绘让你感动的一个场景

学生精彩片段:

夜色中,灯光下,笔尖飞快的在纸上跳动着。紧握笔杆的不是我而是母亲,是工作了一天已经疲惫的母亲。我要参加班级里的故事,为了我背诵方便,母亲二话不说帮我誊写电脑上长长的稿子。原因无他,只是怕我累。笔尖与纸张摩擦,发出轻微的声响,传入耳中,也记在心上。我不会忘记,那一晚,你的付出,我的感动。(初二六班尹轶)

漆黑的夜里,房间中仍存着一缕微弱的灯光,她在为我补袜子。翻来覆去只为找到合适的颜色,借助那微弱的光,她一次又一次的抿着线头,却怎么都穿不进去。曾经一件如此简单的事,到今天却怎么都做不到。终于,她成功了,那疲惫的脸上略带一丝兴奋。左手捏着袜子的一角,右手微微抬高,熟练的用生起老茧的手握住针头,不留痕迹的穿过袜子,额头时而舒展,时而皱眉,有时还会放下手中的活儿,揉揉眼睛……这一刻,站在门口的我突然想起了那句话: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初二六班姜睿雯)

 一个寒冷的冬天,本应该是裹着毯子窝在家的,但母亲却仍为我的事情奔波着。母亲走在厚厚的积雪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风像把尖刀要把肌肤割破,伴随着风的,还有坚硬的雪地,像霰弹。母亲渐渐走上了宽阔的公路,积雪薄了,但也被压得实实得,稍不留神便会跌跤。母亲穿着件鹅蛋青色的羽绒服,但却依然站立,母亲在几家复印店奔走,得到的回复都是否定的,母亲着急了,踩在了冰凌上,脚一歪,倒了下去。我赶忙扶她起来,她笑笑说:“还是没有你想要的东西。”我说:“无所谓,回家吧。”东风似虎狂,书斋皆掩窗。不敢妄言语,吹得人断肠。(初二六班张鹏宇) 

那是表姐大喜之日,母亲带我去参加她的婚礼。我穿的不算单薄,但也不厚实,一件驼色大衣里有一件黑色羊绒衫,因为门窗全部打开,不一会儿我鼻尖和脸颊便冻得发红。母亲瞥见了有些发抖的我,连忙招呼我到她身边。她笑者说“臭美吧,穿少咯,等感冒了就满意了吧。”我哼了一声,把手贴在她的脸上,她的脸色立马变了。她把双手合拢,用力搓了几下之后,又握住我僵硬的手,还时不时向我手掌处哈气。因为人多,我感觉怪不好意思的,连忙把手从她温热的手中抽回。她微微皱了下眉头,又轻轻叹口气,快速地解下脖子上的大红围巾。我看见她缩了一下脖子,显然是不适应这寒冷的空气进入衣襟,她又把我拽入她怀里,用围巾把我的上半身包住,我就靠在她怀中,静静地数她的心跳,感受到她轻微的颤抖,心里的滋味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我挣扎了几下,她好似察觉到了我的意图,用手环住我,低声说:“我没事的,但你不能生病。”她顿了一下,“其实每当你生病的时候,我都在想生病的人是我多好。”(初二六班曹馨田) 

一瓶墨水重重摔在了地上。

地上一片狼藉,黑漆漆的一片,其中还夹杂着玻璃碎片。妈妈闻声从她卧室闯进来,急急地问:“没事吧,没事吧?”我用卫生纸擦着那片墨水,说:“我倒是没事儿,只是这墨水……怎么将它擦掉呢?”

“你没事就好。”

望着狼藉的地面,她似乎一点儿都不焦急,娴熟的用抹布擦拭,再放上些洗衣粉,来来回回地换水,望着她的背影——她老了,对我依然如此心重(初二六班肖劲淞) 

每年冬天下雪的时候,父亲都坚持开车送我。早晨六点多摸黑从家出发。记得那次雪很大,车玻璃上覆了很厚的一层雪,甚至有些结冰,父亲挥手示意我去车里等,他拿起车里的一条毛巾转身在车玻璃上来来回回地擦着,偶尔一下用力过猛冰会蹦跳起来,溅到他的手上,溅到他的脸上。寒风从他的脸庞刮过,脸已冻得通红。为了节约时间,父亲已将毛巾放在一边,开始用手清理。雪清好后,他快速上车载着我向学校出发,紧握方向盘的双手通红,上面还遗留了些没融化的雪。也许是手太冷,甚至有些僵,偶尔车少的时候,他会用左手扶着方向盘,右手伸到空调口去暖和一会儿。

年复一年,我的学习生涯中,父亲总是做我前方的翅膀,为我清除前方的一切风雪,直到牵引我来到幸福的彼岸。(初二六班卢琳) 

只听见推门声缓缓传来,我闻声望去,是父亲,他的脚步有些急促,帽子上有几片未融化的雪花逗留。他伸出通红的手将落在学校的作业递给我,手腕处几处被火灼伤的痕迹刺入我的眼帘,虽已愈合却留下了永久的疤痕。这些狰狞的伤痕,仿佛是通红的烙铁,狠狠地烫着我的心。他放下作业后,又转身去了厨房,为我们准备晚饭。(初二五班陈嘉雯)

冬天的早晨总是寒冷的,闹铃响了,我不情愿地爬起来走出卧室,看到妈妈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她的身体向前倾斜,不停地搓合着手,在暖气旁烤一会儿,又将手放在已被冻僵的耳朵上。妈妈真的老了,她的身躯变得如此矮小,妈妈回头看见了我,立刻叫我过去,把我抱在怀里,是有些责备的说:“这么早就起来了,是不是冻坏了。”那一刻我觉得很温暖,很温暖……(初二五班王子涵) 

他把我送到校门口,开始搬我的行李,我看到他身上那庞大的被子,再低头看看我手中那小小的塑料袋,我非常惭愧,用轻快的步伐追上父亲说:“爸,我帮你搬一个吧。”他笑了笑说:“不用,你拿好洗漱用品就行了。”随后他又朝宿舍楼走去,我在后面望着他的背影竟然有些发呆,一想到他老了,背驼了,眼前有些模糊。(初二五班李得业) 

第二次:命题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那一针一线是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爱;“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那一声声哀求是史铁生母亲对双腿截肢的儿子的爱;“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车站买橘子是朱自清父亲对儿子艰难的爱……请以“这就是爱”为题描绘你所拥有的爱。

 学生作品展示:

这就是爱

赵一帆

什么是爱?那亲人间举手投足中所流露出的最真挚、最无私的情,就是爱。

 姥姥是位臃肿的妇人,前些年又得了腿病,一直狠不下心做手术,只好一直拖着。如今就连去个门口的小卖部都需要代步车了,只要步行超过百步,腿就止不住地打颤。可因为家里多了位小弟,父母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姥姥就自然而然的负责起了全家的伙食,每天六点准时起床,为全家人准备早餐,春夏秋冬,一如既往。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的胃口就养刁了,变得喜欢喝羊汤,天天晚上念叨没完。姥姥听完,往往会皱起她深深的眉头,苍老的脸耷拉下来,布满沮丧的眼睛静静地望着我。我明白她是在为无法实现我的心愿而沮丧。 

直到有一天,她像是下了什么决心似的,拍着我的头说:“帆儿,等明早我给你买羊汤去!省得你总馋。”

我自然高兴坏了,第二天特意起了个早,看了看手机:五点四十分。我拉开窗帘,见外面依然是一片漆黑,天空中还零星飘着几片雪花,我隔着窗户都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就在我起身时,看见了姥姥的身影出现在了大门口。

 她推着电动车,蹒跚的从外面走进来,她的右腿是跛的,每走一步,她都要先迈左腿,再用双手把持着电动车带动着右腿艰难的向前挪,她臃肿的身子颤栗着,像一头跛脚的老牛。街道是那样的静,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了那艰难挪动的身影和漫天飞舞的雪花。

我感觉我的眼眶湿润了,扭过头不再去看那道身影。过了一小会儿,也仿佛过了一个世纪,姥姥推门进来了,看到我醒着,诧异地说:“羊汤我买来了,就是外面太冷,汤都凉了,我给你热热去。”说着连衣服都没换就钻进了厨房。 

我的眼泪又来了,止不住地流,因为我已知道,这碗中盛的不只是冰冷的羊汤,而是满满的爱。 

这就是爱

王露溪

深冬的夜如漆一般,不但黑,而且粘稠。结束了一天课程,满身疲惫的我坐在冰冷的凳子上画一幅速写。此时已近夜半,母亲在卧室睡了,父亲却执意陪我,无论如何劝说也不肯去睡,让我心头无名火起,暴躁极了。 

终于画完了,我直了直身子,扭头看向父亲。原本坐在沙发上的父亲歪头睡了,手机从指掌的缝隙钻出,倒在胸膛上。父亲的双眼紧闭着,昏暗的灯光下隐隐拥有着极深刻的鱼尾纹,他的唇有些厚,即使是睡着,也依然抿得如一把刀,父亲的眉心总有蹙起的山丘,久而久之,如同父亲的一道印记,让人涩涩地想笑。由于父亲歪着头,几根发丝虽然倔强地直立着,还是东倒西歪,露出刚染完却要披上霜白的发根。我张了张口,却发不出声音。

 父亲的手是粗陋的,宽大的,也是有些笨拙的。小时候,父亲笨手笨脚地给我梳头,他很怕手下没有轻重,却总是扯着一两根发丝,弄疼我。后来,父亲见我发辫乱,会伸出大手帮我向后拢一拢。粗笨的大手拥有着让人舒服的温度,轻柔的从我额前拂过。在冬天的街上,父亲往往牵起我的手,塞进温暖的衣袋,让我感受他粗糙的老茧和凛冽的掌纹。现在,父亲歪在沙发上睡着了,手上皮肤松弛,合拢在小腹。

父亲总是极有力的,能把当初小小的我举在空中,肩背上时常负担我的身子。可是他有时又那么软弱没有力气,掰手腕他从来没赢过我,连对我怒目而视时,也从来打不疼我。 

现在疲惫的父亲睡着了,躺在沙发上会不会不舒服?

手机响起闹铃,已经十一点半了。疲惫的父亲没有醒,在梦中等待女儿,即使很疲惫依然要陪伴,即使陪伴中沉沉睡去,谁能说这不是爱呢? 

作者简介:陈群:秦皇岛市昌黎县第四中学语文教师,秦皇岛市语文骨干教师,秦皇岛市作家协会会员,语文湿地栖居者,爱生活、爱语文、爱阅读、爱写作。三尺讲台播撒阅读的种子,真实文字记录教育的深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9年第57篇:【教研有味】之听黄厚江老师讲《背影》
父亲的背影,母亲的背影
《背影》课堂观察与思考
“以小见大”系列写作指导学案之一:以小事见大
第230期【背影专题】董水龙:追寻远去的父爱——我教《背影》及反思
真正好课,从来都没有公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