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言描写,这样玩可以不?

(本文纯属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一直想聊聊语言描写的问题,却一直没机会。那就先从一个习作来切入吧。

 习作一:

我说:“妈妈,你怎么还不烧饭啊?”妈妈说:“我上班了一天,也很累了,再让我休息一会儿,好吗?”我对妈妈说:“老妈,我也读书读了一天了啊,你不但不给我烧饭,还躺在沙发上睡觉,我还是不是你亲生的啊?”妈妈说:“好的,我这就去烧饭!”

很明显,可以猜测:这是一个孩子放学后,和一位下班后刚回到家的妈妈,一段关于烧饭的对话。但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以下几个问题:

1. 句式单一:我说:“” ;妈妈说:“”;我对妈妈说:“”;妈妈说:“”;在一问一答的对话之后,就是枯燥无味的指名道姓的重复;

2. 提示语都用“说”字;

3. 提示语的位置都在前边,非常死板;

4. 提示语缺乏修饰和变化,无法体会到交谈时,人物的心情、表情、动作;

基于以上四点, 我们不得不探讨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即什么是记叙文。经查:广义的记叙文指包括小说等文学作品在内的一切写人、叙事、写景的各种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指的是专指一般的记人、叙事、写景的文章。很明显, 在现阶段的中小生记叙文写作中,事件的发生,很多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因此,我们不该忽略对事件中人物的语言进行描写。而在记叙文写作中,使用详实的、生动的人物语言描写,是充实丰富写作内容的基本途径也是重要途径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当下,我们的很多孩子写作时,根本不用语言描写,以至于完全无法还原对话现场,不够生动形象;而有些孩子,用了语言描写,就是习作一这种情况,四类问题几乎同时存在,怎么破?

我们看看这样行不行。

分类讨论:

一、可以带提示语

1. 提示语中的“说”,换成“喊”“吼”“道”“唠叨”“啰嗦”“问”“答”,是不是更聚焦了呢?

2. 提示语的位置可以放在所说内容前、中间、后。

3. 为了让说话人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要加入修饰语。一般是(心理+动作+神态)地说。举例对比一下:

A:我说:“妈妈,你怎么还不烧饭啊?”

B: 我看着空空如也的桌面,心里极为恼火(心理),大步流星地跨到沙发面前(动作),狠狠地瞪了妈妈一眼(神态),歇斯底里地吼道:“妈妈,你怎么还不烧饭啊?”

A和B的表达效果,有没有一点不一样呢?

      二、也可以不带提示语

1.提示语中什么都不带。如:“我心情突然一落千丈:‘你怎么还不烧饭?’”;

2.不带提示语也可分为三种情况:在所说内容前、中、后;

3.不带提示语也可加修饰词即(心理+动作+神态)举例:

A1:“妈妈,你怎么还不烧饭啊?”

B1: 我看着空空如也的桌面,心里极为恼火(心理),大步流星地跨到沙发前(动作),狠狠地瞪了妈妈一眼(神态) “妈妈,你怎么还不烧饭啊?”

A1和B1的表达效果,有没有一点不一样呢? 

通过以上几点的归纳,我们基本清楚了,原来,避免句式单一重复的方法,有这么多。下面再来整段试试。

习作二:(会学馆在读学员  崔建欣   有改动)

带着夕阳的残红,我踏入最温馨的家门。刚放下肩膀上沉重的书包,想到那一桌热腾腾的晚餐,我不禁摸了摸已贴脊梁的肚皮。可是,一到家门就发现,老妈并没有烧饭!看着空空如也的桌面,我心理极为恼火,大步流星地跨到沙发前,狠狠地瞪了妈妈一眼,歇斯底里地吼道:“老妈,你怎么还没烧饭啊?”我突然心情一落千丈,“我读书读了一天了啊,你不但不给我烧饭,还躺在沙发上睡觉,我还是不是你亲生的啊?!”   “我上了一天的班,也很累了,再让我休息一会,好吗?”老妈一边声音轻轻地说着,一边仿佛眼睛已呈半睁半闭状态,并从嘴里轻轻地发出:“好好,我这就去”说着,她拖着疲惫的身影走向厨房!

这样再看看,习作一和习作二,是不是又有些不一样了呢?

同样的例子,再来一组:

习作三:

那是一个冬天的早上,我依然像平常一样穿两件衣服。妈妈看到我穿的这么少说:“今天很冷的,你多穿几件衣服,然后再套一个围巾。”我说:“教室不冷。”妈妈看到我没多穿衣服就说:“你怎么还没多穿衣服?”我说:“穿那么多衣服到教室就不热吗?”妈妈说:“你这孩子怎么就不知道我是为了你好啊!”我说:“不想穿。”然后就去学校了。

习作四:

冷空气来了,呆在家里的我丝毫没有感受到寒意,我穿上一件外套,背着书包就准备出门了。出门前妈妈又开始唠叨了:“冷空气来了,要多穿点,外面可没有家里那样暖。”“知道了,妈妈,我已经穿的很多了。”我不耐烦地回答:“妈,我上学去了。”说着,我走出了家门。

很明显,习作三的问题和习作一,几乎一样;而习作二和习作四,都避免了句式单一/积极变换提示语位置/都避免重复用提示语“说” / 说话内容前加修饰,即“(心理+动作+神态)地说(唠叨)(问)(答)”等典型的问题。

      姜老师有话说:有时候,经常听到孩子们这样的抱怨:“我都没经历过,我怎么能写出好文章”。其实个人认为并不是。如果你的表达能力有限,即使是经历过的事情,也照样表达不精彩。如上例所述,同样是和妈妈的关于烧饭的一段对话,也同样是和妈妈关于穿衣服的对话,为什么落实到文字上,我们能迅速辨出优劣?这样的经历人人有,但未必人人都能表达得出彩和到位。

     当然,语言描写,除了以上几个问题需要注意,还有很多。如:人物语言要体现人物性格、遵循个性化、情境性、简洁性等原则。生活中那些无意义的、对突出文章中心、塑造人物个性等都无益的对话,还是不要放在写作中了。毕竟作文中的语言描写,就像电影台词,每一句都应该有它存在的必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记叙文写作中几种描写方法的巧妙运用
【人物语言描写专项指导】:为语言描写(句子)加恰当提示语(06)
《作文中穿插描写》优秀教学课件PPT
语言描写有“三把钥匙”,收藏极其有价值
怎样描写人物肖像
如何让孩子写出的作文更有韵味?试试把语言描写换一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