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济南旧事】记忆中的济南老字号,如今都咋样了?


济南老字号:

有瑞蚨祥绸布老店、隆祥布店、普华鞋店、永盛东帽庄、济南国货售品所、泉祥茶庄、植灵茶庄、泰康食物公司、玉美斋食物店、老茂生糖果庄、马兴盛山果老行、汇泉楼饭庄、燕喜堂饭庄、聚丰德饭店、赵家干饭铺、天丰园狗不理包子铺、草包包子铺、新梅村饭店、便宜坊、心佛斋素菜馆、异香斋黄家烤肉铺、老玉记扒鸡店、清真恩发长牛肉铺、醴泉居酱园、兴顺福酱园、德馨斋酱园、宏济堂药店、济南惠东药房、亚东药房、万和堂药店、邓氏'树德堂'阿胶店、九鹤阿胶庄、千芝堂药店、厚德堂药材老店、'瘊子阎王'医所、济南铭新池澡塘、亨得利表店、济南精益眼镜店、皇宫照相馆、济南东元盛印染厂、济南振业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济南裕兴化工厂、亨达利钟表眼镜公司、大观园商场、中国理发厅、经文布店、洪顺服装店、万紫巷商场、大观电影院、奇美美发美容有限公司、一大食物有限责任公司、宝明斋、玉谦旗袍店、苗氏集团等、明星电影院、人民商场、百货大楼等. 以下是部分老字号的简介。

燕喜堂


   济南人一向重饮食,济南菜成为八大菜系之一的鲁菜的重要分支。旧时济南有四大鲁菜馆,其中一家就是燕喜堂。

  燕喜堂创建于1932年3月,时值南燕北归时节,便得了这个雅号,示意开业燕子报喜。它由两座三进四合院组成,有两个高大的门楼。今金菊巷1号为东院,是主人住宅,3号西院为店铺,共有18间营业室,同时可容纳200人就餐。创办人赵子俊,老家历城,16岁进城打工,20岁时到吉元楼饭庄打工,后来在芙蓉街北首开设的魁元楼跑堂。燕喜堂是在山东商业银行董事董丹如的资助下开办的。因赵子俊科班出身,他对菜品质量和特色的要求很高。炉灶掌门人侯庆甫、梁继祥在烹饪技艺上追求典型的老济南风味,时称“历下风味”,以清汤、奶汤等汤菜见长。

  燕喜堂的菜好,就餐环境又颇具家居生活的气氛,给人以宾至如归的感觉。很多人都以在此就餐为荣。赵掌柜提出,做生意最讲究与人“结缘”,就连拉黄包车的车夫也要请进来,不能怠慢,点菜更是丰俭由人。所以,开业不足两年,便跻身济南府餐馆三甲。

  1952年燕喜堂迁至泉城路北。1956年公私合营,经理仍由创始人赵子俊的儿子赵鑫荣担任。赵经理曾用大半年的时间搜集南北特色菜谱,不断推陈出新。在一次济南市的厨艺比武中,燕喜堂的师傅都名列前茅,生意也有了新的起色。1958年,这家老字号又搬到泉城路南卫巷口,后曾改名“红星”饭店。1980年后重又改为“燕喜堂”。1986年新店又一次装修时,还特意请诗人臧克家题写了店名,挂在了装饰一新的大门上。但无奈的是,老字号终因经营不善于上世纪90年代将店面卖给了一家银行,这家曾红透老城半边天的饭庄就此有名无实了。

同元楼饭庄

(暂无图片)

  同元楼饭庄,为济南珍珠泉泉群景区的'老字号'之一。座落于济南城里后宰门街路北。系由历城董家镇吕正兴于民国元年(1912)所创办。是济南旧城区颇具特

    色和名气的饭店,以制作猪肉灌汤包、银丝卷子、荷叶肉和罐儿蹄等而闻名于世。其后院有一水池,池中引来珍珠泉活水,以蓄养鲤鱼。顾客选中池中之鱼,即可当

     即烹制,因而更为老济南食客的喜爱,生意十分兴隆。大约于解放前歇业。

草包包子铺


   “草包”包子铺始创于1937年,创始人张文汉,济南泺口镇人。童年入泺口继镇园饭庄学徒。他生性憨厚,终日烧火、择菜、干杂活,无声无息,师兄弟皆呼之为“草包”。对此他从不介意。

     1937年,“草包”全家从泺口迁到济南城。为了糊口,他打算开设包子铺。在乡亲和友人的帮助下,在西门里太平寺街南段路西,租房开业。开业前他找到当时济南名中

  医张书斋先生给包子铺起个响亮的字号。张先生说“草包”就很响亮,就叫“草包”包子铺吧。“草包”二字就成了包子铺的字号。草包包子馅配料非常讲究,刀切

  肉馅,配以笋丁、蛋糕丁,用老渍酱油、小磨香油,精心调制。以新“面肥”发二等粉,制作包子皮,捏为菊花顶包。“草包”包子馅多、鲜嫩,味美可口。开业

  后,品尝者络绎不绝,生意日渐兴隆。为扩大营业,又在大观园北门里西侧租房开业。后又迁到普利街冉家巷口泰康食物店东邻租房开业。

  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的第二天,国民党飞机狂轰滥炸,一颗炸弹把泰康食物店炸塌,压塌了包子铺,“草包”一家五口及其内兄均被压死于墙下,其妻幸存。其妻后生一遗腹子。

  解放后,该铺由“草包”的挚友何俊岭收拾整理,复业。1956年公私合营。现该铺又增设了几家分店,生意仍然兴隆。

便宜坊


  便宜坊由天津人张月祥创办。张月祥自幼在天津便宜坊饭馆当伙计。1926年因天津发大水流落到济南,在纬四路云亭饭馆当伙计。1933年他联合戴长仁等6人,集资银元1200元,买下经营不善的治梅斋饭馆,在经三纬四路开设便宜坊饭馆。并选中锅贴作为饭馆的主要食品,现做现吃,每日上午10时开门,就有人

    入店坐等,中午、晚上总是座无虚席。

聚丰德


  初由济南人王丕有、王兴南、程学礼等集资于1947年,在经三路纬四路口原紫阳春饭店旧址开业,程学礼任经理。聚丰德三字是集济南聚宾园的聚字、泰丰楼的丰字、北京全聚德的德字组成,寓义是扬三家饭店烹饪之长。聚丰德的股东、经理都是饮食业行家里手,店内堂、灶、柜、案人员均配备齐全得力,有一定专业技能,因而开业不久即以精湛的烹调技艺、高超的饭菜质量在行业竞争中占居了优势。所烹调的菜肴选料精、下料准、配料齐全、刀口均匀、火候适度,色、香、味俱佳。其中油爆双脆、九转大肠、蟹黄鱼翅、葱爆海参、干烧鱼、烤鸭等几十种菜肴和五仁包、豆沙包、油旋、佛手酥、八宝饭等多种面点,均成为广大顾客喜爱的名菜、名点。

 汇泉楼


    坐落在济南西门泺源桥东侧的汇泉楼饭庄,自光绪十二年(1886年)开业,已有百余年的经营历史。汇泉楼饭庄原址在江家池街的江家池畔。历城县张古坟庄人张钦,出资在江家池畔创办锦盛楼饭庄。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历城县刘佩河、济南杜新山、长清县叶某3人,出资在江家池北畔,创办德胜楼饭庄。后因

  锦盛楼饭庄经营不善,于1927年被德胜楼饭庄兼并。从此,锦盛楼与德盛楼合并为一家饭庄,名德胜楼饭庄。

  1937年,日寇侵华,时局不稳,德胜楼老板想关门歇业。店中从业人员刘兴纲等人出资买下了德胜楼,取名为汇泉楼饭庄。

  1941年,增盖池北畔二层楼,楼南临池墙壁上书有“汇泉楼饭庄”5个正楷大红字,光耀夺目。顾客登上楼来,俯视池中游鱼,品尝酒菜。妙趣横生。心旷神怡。

  汇泉楼饭庄以经营糖醋活鲤鱼、红烧面筋、“活鱼三吃”闻名省内外,特别是名吃糖醋活鲤鱼盛入盘中,鱼头尾高翘,吱吱啦啦冒泡,呈跃龙门之状。食之香稣酸甜、外焦里嫩,鲜醇微咸,鱼肉嫩美。如食兴未尽,可把食剩之鱼做汤,济南人称“砸鱼汤”。让人食后回味无穷。

  1955年,汇泉楼饭庄搬迁到估衣市街仲三元杂货铺旧址经营。

  1956年,公私合营,归济南市饮食公司管辖。1960年,汇泉楼迁回原址江家池。

  1965年又迁到泺源桥东侧,新建的五层楼内,改名汇泉饭店。1984年,新建的温泉服务楼并入汇泉饭店。后随着城市建设旧城改造,汇泉饭店被拆除。虽然汇泉楼饭庄不存在了,但汇泉楼饭庄的名菜名吃却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老玉记


     只要是老济南人,没吃过老玉记扒鸡的恐怕很少,当年位于魏家庄西头的老玉记扒鸡店前,许多孩子为了吃扒鸡而与父母“缠磨”半天。但现在,老玉记的后人虽仍在经营扒鸡店,但那早已不是家族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现在老玉记最大的营生是老玉记礼品城。

    张峰的祖父张玉孝在创立老玉记扒鸡这一品牌时,用的就是张玉孝的名字。到张峰父亲张润生这一辈,老玉记已成了相当规模的饭庄,名为润生斋,这座位于商埠区普利门附近的饭庄与汇泉楼、燕喜堂、聚丰德并称为济南四大饭庄。解放前,鸡作为宴席上的“大件”之一,有钱人才能消费得起。老玉记扒鸡在当时每天能卖出近300只,占了济南扒鸡日销量的一半以上。

  解放前靠卖扒鸡,张家盖起了二层楼,装上了电话,出门坐车,柜子里存的钱够一家人吃穿几辈子不愁的。张峰的父亲张润生事业有成的时候,娶了一家玉器行老板的女儿为妻,这个女人就是张峰的母亲。正是这位润生斋饭庄惟一的女性、一名深谙玉石品性的女子,成了张家日后再次发达的转折点。张峰的外祖父所开的玉器行在韩复榘撤退时,被乱兵洗劫一空,老人因此抱愤而亡。不过老人的遭遇告诉了后人一个道理:“盛世藏玉,乱世藏粮。”

  解放后,张家在魏家庄西口做扒鸡生意,1989年张峰的父亲张润生去世。改革开放后,个体经济出现,张峰在母亲的指点下干起玉器行,后改为礼品店。张峰有个习惯,每开一家分店时都不租店铺,而是直接买房产。十几年下来,老玉记礼品店规模越来越大,开了不少分店。

 

       心佛斋素菜馆:

  山东第一家素菜老店心佛斋素菜馆,由佛教居士张洪恩1920年创办。心佛斋素菜讲究选料和造型。选料以豆制品、油皮面筋、山药为主,配以香油、花生油、砂仁、豆蔻、丁香、白芷等30余种油料及药料精制而成。菜的花样很多,有素香肠、素南肠、素肚、素南肚、炸鹅脖、荷叶肉、罗汉菜、烤鸭条、五香面筋、黄蘑鸡等十几个品种。心佛斋素菜工艺严格。地道的小磨香油,专门定做的口蘑酱油,绿豆淀粉,鸭条用柏木锯末熏烤,黄蘑鸡用手撕黄蘑,且黄蘑过油时掌握火侯,保持鲜嫩,油而不腻。鸡的味道完全由中药料配方而成,吃起来象真鸡一样。1956年,心佛斋素菜参加全国食品评比,烤鸭条、黄蘑鸡、五香面筋被誉为山东名吃,并载入《中国名菜谱》。

  主要特色是:纯正清素,造型逼真、口感与真鸭真鸡相似,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为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冠心病人的食用佳品。公私合营后,心佛斋与其它饭店合并更名心福斋饭店,改以经营荤食为主,失去原以素菜着称的经营特色。为此,张洪恩辞职另起炉灶,依然门庭若市。

  1963年张洪恩病逝,心佛斋素菜断档。1978年以后,由张的遗孀主持,心佛斋素菜馆恢复经营。该店虽深居陋巷,但慕名而至的顾客却络绎不绝。1982年张的遗孀去世,心佛斋素菜再次断档。1984年6月,由张洪恩的女儿张向范担任技术经理,在大观园商场南门重新开业,经营上处处体现传统特色“素”字。

  作料禁用鸡、鸭、鱼、肉、蛋和葱、蒜、韭、蒜苔、元葱等大小五荤。除保留原有名吃外,又增添了炸鱼、糖醋鱼、炒鳝丝、炒腰花、炒鸡丁、炒虾仁、炒里脊等,

  素菜荤名,足能以假乱真。1984年香港宝莲寺净一法师赋一联“心香遍全市,佛法广无边”赠与该店,一位云南顾客在品尝该店素餐后,留言“今日吃一素,十日不思荤”。

一大食品店


  “一大食品店”就是济南一大食物公司,老济南人都知道,这是泉城路上惟一一家专卖食物的老字号。

  一大食物公司不仅以其独特的名字闻名遐迩,更因其特殊的风貌和独有的经营特色而受到老济南人的青睐。

  一大食物公司始建于1917年,由周姓浙江嘉兴人在济南创立,时称“天南货栈”,就位于泉城院东大街,即改造前的泉城路一大食物公司所在地。天南货栈因经营南方特色食物而得名,后因天南货栈招牌竖写的“天”字被顾客误认为是“一大”,故而被称做一大南货栈,并流传沿用至今。

  一大南货栈以质取民、以信取民,历经几十年而不衰,实属难能可贵。一大食物是典型的“前店后厂”的老字号,所售食品都是在老店后面的院子里加工制作,因而能以味美价廉站住脚根。

  解放后,一大公私合营,成为济南糖酒站的下属单位。1999年,一大食物公司成为最后一批中华老字号商店。

  而今,一大食物公司有员工100多人,设有五个分店,还有一个食品加工厂。分店之一的鸿祥茶庄,原来属于章丘旧军孟家“祥”字号的茶庄

泰康食物公司


    上点年纪的济南人对泰康应该并不陌生,这个前店后厂的老店成立于1914年,主要经营糕点和南北杂货,因为口味不错、经营活泛,很快就拥有了不少忠实的客户。1918年泰康参加了抗日游行,当晚店铺就被日本人砸得遍地狼藉,这一事件曾轰动一时,《申报》、《大公报》都在头条予以报道,此后泰康顾客日增,门

  庭若市,到1930年前后已在青岛、上海等城市设立了10个分公司。

  油茶、桃酥、月饼是泰康打天下的三大招牌,当时是有钱人经常光顾的地方,普通百姓在过年过节才舍得称上几斤。

  远兴斋酱园 :

  远兴斋酱园落于济南城里后宰门。店铺由后宰门街一直延伸到珍池街中段的珍池(俗称'鸭子湾')。该店开设于解放前(约在20世纪30~40年代),店主为章

  丘人李姓。酱园以其自制的酱菜和玫瑰池烧酒闻名于世,而其制造的产品则是利用珍珠泉一带的泉水腌制或烧制的,因而颇得老济南顾客的青睐。

  醴泉居酱园:

  即如今的“醴泉酱菜厂”在江家池街路西,是济南的古老酱园之一。着名的醴泉就在它的铺房后边罩棚下的池子里。

瑞蚨祥



  美国零售商业巨头沃尔玛公司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生前曾说:“我创立沃尔玛的最初灵感,来自中国的一家古老的商号,它的名字来源于传说中的一种可以带来金钱的昆虫。”

  开业于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的北京瑞蚨祥,是目前北京大栅栏一带惟一保持老字号原貌的店堂,而它的发源地和大本营,却是在山东济南。

  在济南,深藏着许多曾经红极一时的百年老字号,其中最让济南人自豪的是用传说中的昆虫“青蚨”来命名的商号“瑞蚨祥”。

  据史料记载,早在清朝乾隆年间,济南东部章丘县旧军镇的孟氏家族就依靠做生意发了财,后来,孟氏家族当中的矜恕堂,在济南古城内商业最繁华的芙蓉街开设了瑞蚨号布店,专门批发章丘出产的一种土布,俗称“寨子布”。到清朝同治元年,即公元1862年,矜恕堂又在不远处的院西大街建起了有5间门面的楼房,经营绸缎和布匹。由于它门面宏丽,备货充足,地点适中,所以一开张就迎来满头彩,不久便跃居济南绸布业的第一大家。

  到20世纪30年代,瑞蚨祥已经发展成为集布匹、绸缎、绣品、皮货、织染、茶叶、首饰乃至钱庄、当铺等众多经营项目共16家企业30个连锁分店,这些企业以济南为中心向周围辐射,北至北京、天津、沈阳、包头,东至青岛、烟台,南到上海、武汉。仅济南一地即有房产1000余间,资金180余万元。

  瑞蚨祥在不断的竞争与合作中变得日益成熟,不但摆脱了困境,而且逐渐占据了济南商埠商业霸主的地位,并进而成为南北闻名的巨商富豪。多年后,瑞蚨祥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上扮演了特殊的角色——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的面料就是瑞蚨祥提供的。

普华鞋店


  普华鞋店坐落在天桥区辖区内普利街上,是一家有名的老字号鞋店。在济南曾有“戴帽就上永盛东,穿鞋就快到普华”的说法。普华鞋店建店时间不详。1932年前,普华鞋店由姓杨、和姓鲁的两个掌柜经营。货源来自天津一家叫“厚记兴”的商号,因经营不善,欠“厚记兴”货款,无力偿还,便把字号倒给了“厚记兴”。1932年,天津“厚记兴”两个伙计崔振峰、邵焕祥来济南接管了普华鞋店,但是二人只接店不接人,字号也没改,只是在“普华”后加“生记”二字,以示区别。邵焕祥当经理,实际上一切人、财、物和经营决策都掌握在崔振峰的手里。经营上沿用了原来的一套办法。到1934年,两年的时间不但没赚钱反倒赔了2000元。天津“厚记兴”掌柜便把邵焕祥调回天津,并对崔振峰说:“你愿干就接着干,干好了就是你的,干不好我承担原亏损的2000元,再赔了,我就不管了。”崔振峰无处可去,只好接下这个烂摊子独自经营。崔振峰意识到只能盈不能亏,他冥思苦想,分析研究寻觅出路。他找到了原来亏损的原因。主要是原来从天津“厚记兴”进货价格高,几乎没有利润。他便在魏家庄德安里租赁了两个院子,高薪聘请绱鞋的能工巧匠,成立了绱鞋作坊,自己生产。这样成本大大降低,到1935年11月,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扭亏为盈。此后买卖越做越火,还创造出远近驰名的名牌产品――“15330老头号礼服呢鞋”。

  普华鞋店曾发生火灾,后又重建。他们的经营理念是发展巩固名牌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根据不同顾客需求,扩大经营品种,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这也是普华鞋店久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永盛东帽庄:

  永盛东帽庄的前身是“田兴源帽庄”,是一家手工制帽作坊,也是一家前店后厂的帽、扇店。“田兴源帽庄”始创于1930年,经理名叫田兴源。该帽庄自产自销。批发兼零售,还兼营扇子、油布、雨伞、凉席等,每年都盈利,田兴源帽庄掌柜因买卖发财而忘乎所以,整天嫖赌,花天酒地,任意挥霍。因经营不善,于1940年,破产歇业。原田兴源帽庄伙计昝文林约人集股将该号接收,改名永盛东帽庄,取永远兴盛之意。昝文林任经理。

  永盛东帽庄开业后,仔细研究分析市场情况,摸索供销规律,探讨产品性能,创名牌,打开销路,参与市场竞争。设计生产出既保暖又轻便美观的冬帽,男女老少戴的各类帽子数百种,特别是老年妇女戴的绒面、剪脸、缎箍棉帽以及农村男人戴的灰鼠皮挂耳毡帽,在当时都是名牌产品。永盛东帽庄生产的帽子不但质料好,手艺精,从选料、上浆、裁剪、配色、上盔到定型都严把质量关,生产的帽子戴破了都不变型。

  永盛东帽庄商品齐全,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产品畅销全省及省外蚌埠、徐州、浙江一带。由于经营有方,生意逐渐兴隆,先后在普利街、估依市街、篦子街等处开分号。

  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取名济南永盛东帽厂。后曾五易其名。1956年2月至1967年1月,易名济南永盛东扇帽店。1967年1月至1971年12月易名济南红旗帽厂。1971年12月至1973年6月易名济南市百货公司鞋帽厂。1973年6月至1982年12月,易名济南市百货公司帽厂。1983年1月,易名济南永盛东帽厂。

宏济堂


    济南宏济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于1907年,创始人乐镜宇是北京同仁堂的少东家。乐镜宇小时候本来不愿意经商,后经叔叔的刺激,反而下了决心,非搞药业不可。他捐官来到济南,不惜巨资,取得了山东官办药局的所有权,更名为“宏济堂”。1907年,乐镜宇创办了济南宏济堂的第一个商号,后迁至院东大街23号,以后称宏济堂总店。

  在1924-1935年的大发展时期,其先后在经二纬五、经二纬一建立了两家分店,外加院东大街23号总店,规模达到“三店两厂”(一个为阿胶厂),员工120余人。

庆育药店


  庆育药店为济南老城区后宰门街'老字号'之一。座落于街巷中段路北。由尹姓创办于清同光年间。以其制作的小儿杂症良药'至圣保育丹'饮誉泉城。解放后于20世纪50年代初歇业。现其旧址尚有三间门头房,门额上药店字号墨迹至今仍保留。

  万和药店:

  原名“万和堂”,在旧估衣市街上。原来街南有-处天德生药店,开业多年,经营方式陈旧,到30年代,天津商人到济南开设万和堂药店,店铺就设在天德生药店的对面街北。

铭新池


  铭新池创办于1933年的济南,是山东黄县人张斌亭创办。它是济南30年代兴起的企业之一,为济南浴池业之冠,也是当时名扬南北的澡塘。

  创办人张斌亭出身于地主家庭,但到他这代就破落了。他从16岁便到青岛谋生,在源泰号布店当过伙计,后进了外国人开的亨利饭店,再后来在合记蛋厂做工,学到

  了一些商业知识和管理本领。同时也积攒了相当数量的钱财,为以后集资从事工商业奠定了经济基础。当他看到青岛“三新楼”浴池等澡塘业生意很好,决心创办一处比“三新楼”更气派更大的浴池,于是邀当时在亨利的伙友来济南创办铭新池澡塘。

  铭新池于1931年筹备,1932年破土动工,1933年12月落成正式开业。铭新池集全国浴池之大成,采各地澡塘之精华而设计兴建的。分为三层楼房,是个形似“回”字的四方建筑。“回”字的外圈为二层楼:一层设有普通座及女子浴室;二层设有雅座、小房间、大房间等各种档次的休息室供顾客选择。“回”字内圈为三层楼,一、二层设有两个明亮宽敞的大浴池和洗脸间,三楼为职工集体宿舍。自从1933年建成开业以来,铭新池在经营管理上一直遵循“顾客是上帝”的信条,靠着严格而细致的规章制度和优质完善的服务项目,始终保持着较强的竞争力。开业不久,附近的一些稍有名气的浴池如“东西楼”、“第一池”、“华清池”等相继在竞争中失利而倒闭。

皇宫照相馆


  皇宫照相馆开业于1932年,创办人是山东历城人张鸿文。位于济南经二路纬四路,是济南市一家着名的照相馆。

  张鸿文出身贫寒,早年曾任冯玉祥将军的司机。1932年春,张鸿文在经三路纬四路租了车万平名下一幢三间门头的二层楼房,即现在皇宫照相馆的西半部。当时附近商号较多,比较繁华,承租后他利用职务之便,请来

  工匠修建了玻璃房,尤其门面装修的别具特色,有两大四小六根半圆浮雕龙柱,门两侧大龙柱上雕有“皇宫照相馆”几个大字,每个字周围安有小彩灯,很有气派。

  “七七”事变后,张鸿文随军弃城南逃。济南沦陷后,一些商号不敢营业,以至倒闭,皇宫的营业收入也大幅度下降。日军宪兵队当时对照相馆、报馆、书店等严格控制,照相馆的照片每天送到日军宪兵队检查、盖章。在济南市工商业的一片萧条中,皇宫只能勉强维持经营,还经常遭到日军、汉奸的敲诈勒索。至1942年,张学慧年事已高,无力经营,将皇宫转让,全部设备出租。1942年4月,容彰照相馆技师白树元、王誉重合资承租了车万平名下的房产,还有张学慧名下的皇宫全部设备及玻璃房、门面等。又在皇宫后加了“昌记”二字,以示区别。几个月后,皇宫面貌焕然一新,不出一年就再度振兴,成为全市声誉最高的照相馆。

  济南东元盛印染厂:

  提起“东元盛”,济南人岂能不知?曾经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大染坊》的主要故事情节便是“东元盛”的发展经历。

  “东元盛”是山东近代着名的民族工业之一,济南市第二印染厂的前身,由桓台人张启垣创办于清末。张启垣就是张东木的父亲,也就是锦缠街47号院最早的当家人。

  张东木从小生活在这里,并在附近的制锦市小学读书。1930年,张东木到北平汇文中学读书。1937年“七·七事变”时,正在当时北平辅仁大学读书的张东木回到了济南,成了“东元盛”的少东家。

  张东木接掌染厂以后,积极探索,并创出了“名驹”和“双鱼”两个独步省内外二十年的名牌,直到五十年代,依然响当当名气不减当年,影响范围甚至到了东南亚一带。

济南振业火柴厂


  1912年,蓬莱人丛良弼凭藉对火柴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资料的长期积累,在济南投资20万元创办振业火柴厂,是为山东省第一家民族资本开办的火柴厂。建厂初期生产

  “推磨”、“蜘蛛”、“三光”、“山狮”牌硫化磷火柴。由于技术先进,迅速占领了津浦路、陇海路沿线的火柴市场。1920年和1928年,丛良弼先后在济宁、青岛增设分厂,所产火柴除行销国内市场外,还供出口。经与其他国内火柴生产厂家共同努力,结束了日本、瑞典火柴垄断中国火柴市场的局面。1931年振业厂全盛时期,3个厂总资本达100万元,工人1000余人,为当时全国同行业之最。

北洋大戏院


  北洋大戏院创建于1905年,前身是兴华茶园,是济南现存历史上最长的影剧院之一。

  1904年济南商埠开辟,从馆驿街西口往西,各类商号随着路的修建竞相成立,与此同时,戏园业迅速发展起来。在当时,从经一路到经四路,纬三路至纬六路之间,兴建的茶园达10多家,兴华茶园是其中茶园之首,座落在繁华地带的通惠街西口。

  兴华茶园初建时期,济南“庆乐班”成为茶园的坐班班底。庆乐班班主是董希珍,河北献县人,是梆子演员出身,他主办第一期、第二期,而第三期就由他的儿子董庆海主办。兴华茶园改为“商乐舞台”是在1914年,到1919年又改为“上舞台”。在此期间,由庆乐班第二期演出梆子和双簧,其营业情况一般。所以经常会邀请外地着名演员来济演出。如梅兰芳、马连良、高庆奎等都曾在这里演出过,这时的票价要比平时高出好几倍。1932年,茶园改名为“聚华戏院”,店员与戏班一共78人,经理是魏子长,他是济南市戏曲电影同业公会第二届常务委员。

  直到1934年才定名为北洋大戏院,当时经理是马寿荃,他是历城人,他在职期间是戏院经营时间最长的经理,曾任第二届戏影公会候补执行委员。

  解放初期,经营者仍沿用旧制,营业严重萧条。到1951年,经理马寿荃向市政府申请了停业。同年,由山东省文化局出资购买,转为国营改名为实验剧场,作为山东省实验京剧团的演出剧场。1952年年底济南军区投资新建,1953年全部拆除重建,1954年春节正式营业,定名人民剧场。隶属济南军区,是济南军区京剧团的演出剧场。经理由军区京剧团团长李云兼任。工作人员30余人,大部分是现役军人,少数为北洋戏院留用员工。

  1956年,济南军区将人民剧场移交山东省文化局,4月省文化局转交济南市文化局。1969年,该剧场因年久失修被拆除。由济南市文化局与房管局共同拨款设计重建,比原来规模更大,兴建了首长接待室和外宾接待室。1970年增添电影放映业务,剧场因接待过着名演员和剧团而闻名。

大观园


  大观园这处综合商场,堪称济南市井文化的一大胜迹。据说,电视连续剧《大染房》的姊妹篇《大观园》,它的市井文化和百姓习俗等镜头,背景即济南的大观园。

  大观园的筹建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由私人投资建成。它的正式开业时间为1931年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20日,恰好又是周末),距今已有70多年。大观园的名称来自清代着名小说《红楼梦》,书中的大观园景色优美、人物风流。那么,济南大观园的命名和开业日期显然图的是它名字美好和中秋佳节的吉祥含义。

  地方志称,刚刚开业的“大观园商场坐落在商埠经四路、经五路之间,东临纬二路,西临小纬二路,方园四十余亩。建场之前,一片坑洼,是一个聚居着百十户劳苦群众的棚户区”。兴建大观园时,这片棚户区被当权者平掉。早期的大观园,中央是座花园;南区的建筑群有:第一剧场、第二剧场(今大观电影院址)、第三剧场(今万隆超市址)、共和厅书场。第一剧场最初由“小达子”李桂春主演京剧,1933年改为红乐评剧院,1935年恢复第一剧场,由山东福连成戏班演出京剧。第二、第三剧场于1932年建成,分别上演有声电影、评剧。另有一家新明电影院上演无声电影,后改为国泰电影院(今民艺剧场址)。在大观园北区,多为露天或临时搭棚演出的江湖艺人,东北角有一家小型的马戏团,随团展出笼养的虎豹等野兽;西北角有几家说书棚、杂耍场;其他各处散布着一些练武术的、卖野药的和摆地摊的小商小贩。大观园一度凭票入内,票价每人2角,进入大观园后,除花园、共和厅书场外,听戏、看杂耍等需另行购票。其中,票价最贵的是第二剧场电影票,楼上每位7角,楼下5角。

  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大观园的发展较快。这个时期有名气的饭馆,有大观楼、赵家干饭铺、清真马家馆、狗不理包子铺等,名演员有京剧孟丽君、孟丽蓉、韩少山、陆少楼、耿永奎;京韵大鼓郑蝶影;单弦何芝臣等。1943年大观园东侧增加了一家专演相声的晨光茶社,马三立、刘宝瑞、白全福、郭全宝等名角曾来此献艺。活跃在大观园的武林好手则有“一撮毛”刘仲山的飞叉、“老杠子王”王少臣的杠子、“大力丸”佟顺禄的摔跤等。大观园可以说是一派文化荟萃、艺人竞芳的繁荣景象。

  当时大观园的生意兴隆,在全市乃至全省都首屈一指。它拥有店铺约200家、摊贩200来家,行业共20多种,包括布匹绸缎、洋广杂货、钟表、眼镜、南纸、文具、电器、瓷器、工艺品、书籍、烟酒糖茶、干鲜果、糕点、冷食店、酒吧、咖啡馆、国药、镶牙、台球房、照相馆以及修鞋的、擦皮鞋的、算命的……一时大观园里店铺林立、人头攒动,各种买卖真是“洋洋大观”。

精益眼镜店


  济南精益眼镜店原名为“中国精益眼镜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总店是1911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国精益眼镜股份有限公司”。济南精益眼镜店由浙江慈溪人徐子刚于1917年来济南创办的,该店自创业至今从未中断,且不断创新发展,以其“精益求精”的企业传统,确立了其在国内眼镜行业中的美誉。

  公司之所以取名“精益”,据说有两层含义:其一,我国古代就有“精益求精”这个成语,当时的创业者期望以“精益”二字激励同仁,在眼镜制作技术上发挥精益求精的精神;其二,公司创业者本身经受帝国主义的剥削,要向世界宣告“中国眼镜公司”的诞生。而且其公司又是无外国人参与的第一家中国人经营的眼镜公司,而“中国的眼镜公司”在英译为Chinese optical company,与精益眼镜公司Chinese optical company谐音,因此创业者也巧妙地利用这上谐音,以“精益”来宣布它的成立。

  精益眼镜公司初成立时的几年并没多大的名气。1919年,孙中山先生到精益眼镜公司广州分公司配制眼镜后,颇为满意,于是为该店亲笔题写“精益求精”的横幅,下署“孙文”,并签名盖章。总公司得知这一消息,立即派人去广州将中山先生的题词携往上海,配上镜框张挂,自此精益眼镜公司的名字不胫而走,名扬海内,生意开始兴隆。先后在北京、香港、广州、汉口、南京、成都、昆明、沈阳、济南等地设立了十几家分店。现在中山先生题词的原件作为文物陈列在上海中山故居。

亨德利表店


  1915年,浙江海宁人王光祖等人集资,在江苏镇江创办第一家亨得利钟表眼镜商店。亨得利取生意亨通,利市百倍'之意。由于其经营有方,发展很快,后来相继在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沈阳、郑州等大城市均开办了亨得利钟表眼镜商店、兴盛时期全国共有60多家连锁店。

明星影院


        明星电影院 位于纬十二路381号。 前身系1920年建于经三路小纬二路北口的'小广寒'电影院,为济南市最早的电影院。后由王世祥等合资经营,改名国民电影院。解放后改称济南电影院,1949年停业。1950年由魏天佑等经营,取名明星电影院。 1 953年公私合营。1955年迁现址重建。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设1031个座位,有固定资产42万元,因多种因素早已关闭.


        影院关闭后一段时间曾用作烤鸭店经营,后来店铺也关门,写着“和平烤鸭店”的招牌却一直挂着。

人民商场


       济南人民商场是一大型百货零售企业,创建于1949年,走过了几十年不断演进与超越的历程. 公司遵循“为社会创造一个让顾客放心的有感情的商店”的企业理念,先后荣获中国商业名牌企业、全国文明经营先进单位、全国商业信誉企业、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山东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人民商场算是小时候的记忆了,可惜后来慢慢的落寞了。人民商场变身成振华商场之后,新入驻了很多新的品牌。例如HM,优衣库,无印良品等,当时都是附近没有的,但是感觉人气还是一般。

百货大楼


      济南百货大楼位于今恒隆广场处。1955年8月15日营业,原名“济南市百货公司第二零售商店”,1958年改为“济南市院西大街百货商店”,1966年定名为“济南百货大楼”。1986年又在楼西侧增建一座8750平方米新营业楼,1988年10月对外营业。2007年10月拆除,改建为恒隆广场。济南百货大楼是解放后济南也是山东省兴建的第一个国营大型综合百货商店,曾是老城区最繁华的百货商场,寄托了老济南人的情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正宗老味道 济南还没绝迹的老字号,去吃要趁早!
老济南的四大鲁菜馆
济南这些老牌子 你认识几个?
南燕北归堂前喜来报——老字号济南燕喜堂饭庄
济南食苑(四十):老字号的故事·燕喜堂篇
泉城路上的老字号和老建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