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跨越你的思维障碍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把改革创新的力度、速度和师生及家长的可接受程度有机结合,是一个考验学校管理者智慧和魄力的问题。校长要通过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发展道路,引领学校发展和师生进步。其前提是校长要进行清晰、远见而周全的思考。
    美国领导学专家保罗·迈尔在《领导力的五大支柱:如何跨越领导的鸿沟》一书中把“具体化思考”作为领导力的第一支柱,因为它涉及到对组织发展目标和未来方向的战略选择。所谓“具体化的思考”,指的是通过清晰的思考过程来制订一个有价值及具体可行的目标,或者说是确定希望取得的特定结果。这是一个帮助领导人作决定的过程。这种具体化思考能力有利于校长提出符合学校实际、引领学校发展和师生进步的目标。但问题是,哪些因素影响着校长的“具体化思考”?校长应该如何进行“具体化思考”?

                           影响管理者正确思考的四大思维障碍 

    我们在对校长进行思维培训时,注重引导大家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我平时是如何考虑问题的?我的思维方式有什么优点和缺点?许多校长表示,平时忙于事务,没有太在意自己的思维方式。把校长反思的结果归纳一下,主要存在4种不良思维习惯:
    经验思维。相信个人过去的经验,不注重了解当前基本事实,“跟着感觉走”,想当然地照着过去的方式去做。比如,有的新任校长用过去担任副校长时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或用过去在政府部门工作时的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
    宏大思维。重视目标规划和远景阐述,但不仔细分析实际条件,对执行细节特别是阻力和应对措施缺乏全面考虑,认为重要性论述清楚了,大家自然会去努力做,这会削弱决策方案的可行性。现实中常常表现在口头和文件上重视,甚至夸夸其谈,口号满天飞,但就是不出真招,不抓落实。
    单一思维。缺乏多方案分析的习惯,特别是要形成做或不做某件事的决策意向时,通常不去进行反证。比如,校长要做某件事时,班子成员和教师大多往促成这件事的方向去思考,较少有人去考虑可能面临的风险。反之,如果校长比较谨慎,认为不做这件事,大家可能也不会更多去关注这一决策的好处,机遇就会失之交臂。
    “唯上”思维。一心揣摩领导意图,或跟着上级的指挥棒转,积极逢迎,追求政绩效应。政策要贯彻落实是应该的,但如果完全跟随上级的方向走,校长就会缺少创造性和批判思维。此外,还有一些思维障碍也值得注意,如类比思维,即盲目跟风,别的学校怎么做,自己也赶紧做;守旧思维,即满足于是按常规的方式管理学校,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权威思维,即自己说了算,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片面思维,即以点代面,以局部情况代替整体情况,甚至带着情绪把局部的问题放大到全局,所谓“一好百好,一坏百了”。

                             简单化假设:思维障碍的实质及其危害

    思维障碍的形成,与长期处于某一管理职位、分管某一领域、毕业于某一学科,甚至个人长期形成的性格特点都有关系。比如,长期担任副校长、秘书或处长岗位,就会形成一种隐性的思维惯性,这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模式或心智模式。国际组织学习协会创始人彼德·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中说,心智模式是决定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方法和行为方式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设、归纳,甚至就是图像、画面或形象。简言之,心智模式是相对稳定的简化了的假设,是一个人对“事物为何如此发生”、“如何才能加以应对”等问题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简单判断,它深刻地影响甚至决定着人们的言行。
    以简单化假设为核心的思维模式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反映的是一种思考问题的特有方式,在针对某种问题、某个情境时是适用的,甚至是高效的;但另一方面,当遇到看上去类似实际已经发生变化的新问题、新环境时,如果仍按已经变为隐性习惯的思维方式来分析,就会得到错误的甚至是荒谬的结论。比如,因为遇到年轻教师的顶撞而愤怒的校长,内心的假设是“我作为校长说话应算数”。但他可能没意识到,现在年轻教师独立意识和民主意识很强,权威式的管理已经不能适应他们的要求。这种思维方式适应上的困难,是简单化假设的相对稳定性与问题情境的变动性相矛盾的结果。
    从思维科学的角度看,导致思维障碍的原因,是缺乏对管理者思维维度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本专栏上周的系列文章中,作者曾讨论了管理者应注意的6个思维维度,需要强调的是,一旦过度使用或缺乏某些维度,就会导致思维的障碍。比如:忽略关于事实的基本信息,就会依赖个人经验和直觉,造成经验思维;关注价值和机会,但忽视风险,就会华而不实,夸夸其谈,造成宏大思维……
    从一些决策失误、沟通失效等管理者错误思考的实践来看,思维障碍的危害是很大的。它忽视对教育实际的调查研究,违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从而桎梏校长思维的变通性和创造性,影响决策的质量、效率和安全性,制约学校的科学发展。   

                          跨越思维障碍有赖于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技巧 

    不良思维习惯具有较强的惯性和惰性,因为这些思维方式有某些特殊的“便捷”之处,让人思考问题时感觉“舒适”。比如,按经验思考,简单;强调目标和价值,表明领导重视;按一种方式做事,不用费神;紧跟上级走,不会犯方向性错误;用常规的方法做,稳妥;和大家一样做,不落后,等等。习惯以某种风格和模式进行思考的校长,要改变这一习惯,其实并不那么容易。某种程度上,首要的是校长要有克服思维障碍的勇气和决心,其次才是掌握突破思维障碍的策略和方法,善于改变不良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技巧。这主要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注意反思自身的思维缺陷。现实中,校长可能会在某一或几个方面的思考维度上存在欠缺。比如有的人过于感性,有的人过于乐观,有的人过于谨慎,有的人缺乏创新等。同时,在思维缺陷背后,要特别注意发现自己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简单化假设。这种缺陷是个人思维方式的“短板”,在某些关键时候会影响思维和决策的科学性。
    二是学习新环境所需的思维方式。当遇到新的问题和环境时,要认真思考和学习新问题、新环境对思维的特定要求。比如,同是副校长,分管教学、德育、行政和后勤等,要求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当工作岗位和环境发生变化时,就要迅速地学习和掌握新的思维要求,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做必要的调整,以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
    三是学会运用均衡的思维艺术。校长作为学校的第一责任人,要综合运用信息、风险、积极思维、创新、感知等思维的各个维度,才能从全局上把握思考的方向,做到清晰、远见和周全地思考。要做到均衡地思考,具体应坚持“三不”原则:不过度依赖某个思维维度;不欠缺必要的思维维度;不出现思考秩序的混乱。某校长很想推进一项改革,在组织讨论时,他一味关注改革的阻力,结果改革设想遭到了反对。这种情况下,他其实应该先进行积极思维,畅谈改革带来的好处,再分析改革的阻力和对策。这种思维维度的序列处理能力,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培养。
    四是善于向他人“借脑”。作为长期形成的思维习惯,有时即使意识到了其局限性,但也很难在具体思考情境下完全克服。一个领导班子中,有的人思维活跃,点子多;有的人较为乐观,会发现别人未注意到的机遇;有的人相对谨慎,会更关注可执行性。不同思维风格的人在一起工作,可以相互学习和补充,发挥集体的思维合力。因此,从思维互补的角度加强建设,也是校长及其班子成员能力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
    
引文来源  
_校长周刊_新浪博客(作者■茶世俊系云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云南培训基地管理干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管理者应具的几种思维
七个思维头脑工具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下,你需要学会的关于创新的9个思维习惯
记个笔记-思考管理体系(四)
论青年管理者的自身修养(15)
一篇文章让你彻底明白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深度好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