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程作业
《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能引起我阅读兴趣的是引言里的第一行话,这句话是这样说的“一只水桶的装水量,取决于最差、最短的那快桶板”。作者引自这句话的定理,贯穿于全文。最后还是周旋于那快最差、最短桶板的深邃哲理。
全书主要讲了中国素质教育和美国素质教育的不同点和根本区别。在本书的第一章《创造性能不能教》,作者讲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受中国画启蒙教育的儿子三岁就能画出像模像样的国画,来到美国后,作者把有着绘画天赋的儿子送进了迈阿密大学美术学院办的绘画学习班,可是在这个班里,儿子却无法落笔画画,因为,老师什么也不教,只让学生涂鸦似的乱画,甚为不满的作者立即让儿子退出了这个“误人子弟”的绘画班。可后来,作者发现,美国孩子在绘画的时候有着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从不问“像不像”,而是问“好不好”,也就是画得独特不独特。而中国孩子评判一幅画好坏的标准却是“像不像”。像不像老师的画,像不像现实中的实物。如果没有一个参照物,他们就根本无法下笔。
看起来这好像只是评判标准的差异,而实际上就是一种观念上的误区,即把技能和创造分隔开,把教和训练混为一谈,结果是“许多中国的孩子具有相当好的绘画基本技巧以及很高的模仿能力,但欠缺基本的创造力”。作者认为“教”是一个指导和引导的过程,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自由。“训练”就是要使被训练者掌握某些技能或具有某些特长,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受训练者对此是没有选择的。把“教”混同于“训练”,就会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一个别人预设的模式、计划和步骤去达到他人设计的目标,结果,教师或学校的无形外力就会延伸到本属于孩子的自由发展和思考的空间。
书中,作者提出了“什么是教育之目的”?这是在改变教育观念中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区分什么是教育的目的?什么是教育的目标?那么什么是教育的目的?也有几种问法:可以说什么是教育的使命?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等等。其实,这个问题的最根本分歧是:教育是为了人,还是为了社会?
可能也有人会反驳说:是开发人的智力,还是培养人的创造力?这也可能是教育之目的的分歧。
作者认为,那是教育目标的分歧,而不是教育目的的分歧。
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目标,它们看起来是很相像的,似乎没有必要,也不值得去仔细区分它们。其实,把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混为一谈,正是不少教育管理人员没能管理好学校的一个原因。目的是一种企图,一个总的原则。例如:我们可以对我们的足球队说:“这次,我们的目的是进入半决赛”。换句话说,只要我们进入半决赛,目的就达到了。
而目标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标准,是一个能体现企图的象征。比如,足球队能进入半决赛,这意味着最差是第四名,最好也可能是冠军。这样,我们在总的原则之下,就要制定进一步的计划和策略去达到一个个的目标。也就是说,目标是在总的原则之下,用一整套策略去达到具的瞄准对象。
我们可以把上述这个定义套用到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上来。如果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那么,我们就要在“为了人”这个教育目的的总原则之下制定具体的教育目标。如:开发智力,培养创造力,等等。如果一个教育管理者把目的和目标混为一谈,他或她就很可能不会清醒地意识到要如何在大原则的指导下制定一整套具体的策略去达到一个个具体的目标。
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为人服务,还是为社会服务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澄清“人”与“社会”的关系。这里说的“人”可以是“众人”,也可以是“个人”,还可以是“公民”。人是由各个不同的个人组成的,而人本身又是“社会动物”。为什么人是必须组成社会的动物呢?这是由于人类自身的特点决定的。人不组成社会,人类就无法生存。人组成社会,是为了自身的生存。人组成社会的目的,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人。依此类推,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教育,其目的也就是为了人。如果把人看成教育的受体,那么教育面对的“人”就是学生,也就是现在我国讨论的“谁是教育的主体”的问题。当我们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人。依据上述提及的观点,教育的目标有八个功能:
1、 提高交流能力;
2、 培养分析能力;
3、 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价值判断的能力;
5、 提高社会交往和互动的能力;
6、 培养对个人和环境的理解能力;
7、 改善个人对当今世界的了解能力;
8、 增长艺术和人文学科的知识。
这八个功能是前哈佛大学校长巴布博士的观点,这是美国流行的“开明教育”(即“自由教育”)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与我国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其直接的目的是为了人,而应试教育与上述八个目标基本上是背道而驰的。对人来说,应试教育只能是临时手段,素质教育才是最终的目的。
素质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走完这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以达到完全成熟。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人要改革社会、发展社会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人,即通过社会为人服务。我国过去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教育作为计划经济的一部分,是完全围绕社会运转的,这不利于人在从不成熟到成熟过程中健康发展。因此,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作的教育体制,往往很难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主人,很容易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接受器,只注重教育学生在社会上“做”人的角色,而忽略了教育学生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因此,过去在计划经济下的教育体制,已跟不上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加以改进。

总之,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教育有为社会服务的责任,但最终的目的是为人服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360智脑谈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素质和能力,让人能够更好地辨别善恶真伪,趋向真善美
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
秦春华:为教育而考试还是为考试而教育
新课程教育评价的“1234”功能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与教育(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