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鸢之童年 (王曙摄影散文之514)

王曙摄影散文之514

鸢之童年

     东风荡漾,万物复苏。沐浴在温和的阳光中,遥望着渐渐泛绿的田野,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润感。哦,春天在不知不觉中又一次地降临,湛蓝的天穹零零星星地漂浮起几只斑斓多彩的风筝,一下子勾起我许许多多的的回忆。

小时候在杭州,每当春天,看着那些富人家的孩子牵着风筝在野外追逐着,欢笑着,总是羡慕不已,馋得可以。就和几个小伙伴商量自己动手做风筝。我们找来装炭的竹篓,拆下一根根扭曲了的竹篾,将竹篾放在火是燎烤,乘热把弯曲的地方捋直后,立即浸到冷水中定型。用刀将竹篾刮剪成约50公分长短,用綫扎成“王”字形状的骨架,风筝的雏形就有了。老家对门有一家油纸伞工场,明天都会将一些废弃的毛边纸清扫到垃圾箱里,拾来便成为我们制作风筝的最好原料。用浆糊把毛边纸粘糊在篾青的一面,再粘上鹞尾巴,在中央栓上鹞綫,一只土制颇粗糙的风筝就成功了。迫不及待地拽在綫跑起来,那风筝一个劲地打圈圈,翻跟斗,就是飞不起来。还是爷爷点拨了一下,说是固定风筝必须用三根綫成三角形才行。我们试后果然好,后来我们又发现用两根线来固定,上面的綫相对短一些,这样风筝有一个坡度,易兜风飞翔。第一次到武林门外的城墙上试飞,仅仅几十米的鹞綫把第一只风筝稳稳地送上天空,小伙伴们那个高兴哪,过年似的。

记得那时候我才9岁,缠着大人要风筝綫,家中的经济情况根本不允许。还是奶奶给我们出招,要我们去武林门外汽车修理厂的垃圾场捡废弃的綫袜和綫手套,洗后晾干拆出綫来,缠绕在一个竹筒之上,我们便有了一大团的风筝綫了。约上小伙伴去郊外放飞,望着越飞越高的风筝大伙兴奋极了,你拽一下綫,他抱着竹筒奔跑一阵。只顾得放线让风筝高飞,没想到当时在缠綫时忘记在竹筒上打节系住了,一下子鹞綫脱手而去,那断了綫的风筝在空中忽忽悠悠地向远方坠落。我们都傻了,瞠目结舌地望着天空,那沮丧之势,至今还历历在目。

后来呀,我们还做了许许多多的的风筝,样式也多多了。放飞时还增添不少花样。比如在鹞綫上套一条长长的尾巴,乘风顺着綫一路向风筝飞去,煞是好看,我们管这叫做“赶鹞儿”。风筝的好坏全在收綫时能否随着綫的缠绕,不落地的一直收到手上,这叫“巧鹞儿”,我们的风筝大多数都可以做到,在当时的武林门的孩子之间还有些小名气。

岁月似梭,一晃过去六十多年,基本上没有再玩风筝了。现在的孩子的风筝大多数是买来的,五花八门的。春色中望着天空中的飘弋,童年的滋味在皱纹中蠕动,在白发梢上飘逸。我们那个时代的孩子,玩具特别匮乏,但也培养了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一条橡皮筋,一个木质綫轴,或者是废弃的胶卷轴心,我们都能够将其变成小车到处乱跑。

童年是玩耍出来的,必须让孩子“顽皮”,在调皮和爱玩中增加想象力,拓展创造力,这样的童年回首时才不会遗憾。

当孩子牵着风筝綫时,你会发现鹞綫的这一头是欢乐,而空中的那一头却是理想与希望。

         2017/2/16凌晨写于荣华楼

感谢配图的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丽的唐菖蒲(花卉摄影)
高洁秀雅的白牡丹(花卉摄影)
摄影:从摄影师的角度审美(369)
摄影: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4)
这个羊汤配方把老板喝哭了(底部还有牛肉馅饼配方)
摄影:她是红楼梦中人物----迎春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