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 师 (王曙摄影散文之778)

王曙摄影散文之778

老  

    我有许许多多的老师,我也当过老师。

    跟着老师学习是一种享受,给别人当老师是一种“折磨”。

   58年前在师范学校求学时,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所有教课的老师都有一句经典的“口头禅”:“当老师的,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不知为什么,我牢牢地记住了这句经典教诲。

    1964年夏天。毕业后的我,接到被分配到洞头海岛去教书的通知书。二话没说,第二天就整理好行装,到派出所迁移了户口,在安澜亭码头坐上木帆船,在风浪中摇摇晃晃了大半天,晕船后吐得一塌糊涂。那帆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靠上洞头码头,我晕晕乎乎地到洞头县教委报了到。一小时后就被分配到炮台山头顶小学去工作,在向导的带领下,翻山越岭两个多小时来到一座由祠堂改造的村小,五位当地老师迎接我进到一个无法形容的破旧小学,教室的地坑坑洼洼,课桌课椅几乎没有一张是完整的,有门无门板,有窗无玻璃。

    就这样,我的老师生涯开始了。

    年轻的我,第一次独立登上讲台,面对四排不同年级段的孩子(复式制教学,四个年级的学生,同时上课,教完一年级,教二年级,以此类推)那一双双陌生,带着好奇心的眼睛盯着我,别说还是好紧张地。已经忘记当时是怎么熬到下课钟敲响的。所谓钟,只是吊在屋檐下的一枚榴弹炮弹壳,值班老师轮流用榔头敲响。别说,这种声音还着实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之中,如今还真的思念。

   这里所有的教师都要当多面手,什么都得教,既是班主任,又要教语文、数学、珠算、图画、体育、音乐课,一周36节课安排的基本上让人喘不过气来,在师范时学到那些知识,觉得很快就用尽了。特别怕是音乐课,那架唯一的风琴,好几个键发不出声音,只能干唱地教,自己五音不全,又跑调,每每我们班上音乐课,“狼哭鬼嚎”的声音充斥整个祠堂。现在回想起来十分惭愧,真是误人子弟。不久前遇上曾经教过的学生,还认识我,最难忘的是他说的一句话:“王老师,永远忘不了当年你那干嚎的歌声。”

   命运的安排,第二年温州市教育局又来了个重新分配我们这一届师范毕业生,我接到通知让我去瑞安湖岭山区报到。那时代的人特别单纯,又一个二话没说,打起背包再次漂洋过海,告别工作了十多个月的山头顶小学,吐着晕着到了湖岭山区。分配在永安村小,依然只有五位老师的小学校,依然是破旧的校舍,依然是复式制教学。报到的第一天,老师们还在吴校长的带领下举行了一个欢迎仪式,教导主任陈老师专门做了一大锅手拉面。千万别小看这一锅香喷喷的拉面,在那个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的贫穷国家里,物质特别匮乏的岁月里,教师们过着极为清贫的生活。能够吃到有丁点肉末的拉面,那是一种奢侈,是一顿饕餮大餐。平时大家都是拿饭盒蒸饭,三分之二是地瓜丝,加一些糙米,饭熟后用饭勺使劲搅拌成坨坨,就着咸菜,酸菜,豆腐乳大口大口地吃,肚子里没有油水,经常感觉饿得慌。难怪五位老师和我,一个个都是那么地“苗条”“轻盈”。

   最让人感到头胀的是跳蚤成灾,油菜花泛黄时,那泥巴地上,跳蚤乱蹦,老师学生一个个都像猴似地,浑身乱挠。孩子们教我一招如何抓跳蚤,只要感觉身上那里有爬动,用食指蘸点口水,一按一个准,然后就咬牙切齿地将跳蚤用手碾死。见到最多的一次浑身上下被跳蚤咬了30多个大包,一盒盒的万金油涂抹的浑身都是,也不管用。至今都落下病根了,凡外出身上总带着风油精,白花油之类。

   教师的生活艰苦一些倒觉得没什么,最难熬的是孤单与寂寞,想家呀。在洞头山头顶小学每到周末,所有本地的老师都回家了,留我一个人守在空荡荡的学校,白天还可以到了晚上学校四周的马尾松林,被海风一刮,松涛声震耳,相当瘆人,总是被一种无依无靠的感觉缠绕着。湖岭永安小学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溪,宽宽的鹅卵石溪滩,长满一簇簇的芦苇。晚饭后徜徉在芦苇丛中,哼一曲《马儿啊,你慢些走》格外让人感觉自我的渐渐长大。

   虽然艰苦,我们学校的老师们在教育和教学是没有一点马虎。每天晚上大家都在伏案备课,批改作业,一盏煤油灯的在每个老师的窗前透着微弱泛黄的灯光,经常是深夜还亮着。到了半夜肚子饿得受不了,我们有办法,在桌子上方的房梁上悬上一根铁丝,将一只搪瓷茶缸打着活扣悬挂在上面,正好在煤油灯玻璃罩的上方,搁上一些粉干,或者地瓜什么的,续上水加点咸盐。备课完了,那茶缸里的东西也熟了,一举两得。生活是苦涩了点,的现在回想起来,觉得生命里拥有那段时光和经历,真的挺好的,磨炼人。

   回顾曾经走过的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老师,什么是老师?老师就是要将自己做过的事,走过的路告诉学生,将自己曾经摔倒过磕碰流血的伤疤亮给学生看,将自己的失败和所走的弯道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不再走弯路,不再受伤,这才是好老师。

   就拿现在我们带学生学摄影一样,也是这个理。不能光给学生讲自己的曾经,自己的辉煌,讲自己的什么作品获过什么什么奖,拿给多少奖金。一些人就害怕学生们不知道他的“成就”生怕自己失去“资格”。而作为学生的审辩力,终会摈弃这样的“庸师”的。我们要传播一种坚持恪守文化的精神,讲讲在摸索前进的道路上失败的经验,曾经受伤的创口中所滋生的感悟与思想,摔倒的地方不让更多的人再摔倒,这才是一位称职的老师。

   老师,意味着付出和牺牲,学生的成功才是老师的成就,“名师出高徒”一定改写为“高徒出名师”。

                                      2019.7.23夜阑

乡间夜校老师,风雨无阻。(1984)

我们曾经走过的岁月  (1985)

      那年我从部队回家后,特意去湖岭山区曾经任教过的永安小学探亲。路过一个村小,见到孩子们依然在简陋的祠堂里上课,书声琅琅,他们的头上却顶着一排棺材,心里不是个滋味。(1978年)

再到洞头山头顶小学探望,小学已经不复存在,不少小学旁边的民居也荒芜了。(2017)

身后就是永安小学 (1965)

内山洪冲刷过的河滩,就在永安小学旁边。(1965)

洞头炮台山头顶小学旁边的老邻居,当年的学生,还记得当年的故事。(201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丽的葱兰花
南非-博茨瓦纳见闻-----(2)
摄影:盛开的冬花--【茶梅】
摄影:故乡的许陆河
2023年南京老门东看灯(6)
摄影:南京市园博园之行(31)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