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烧可以用冰冰帖吗?

先捋一下小朋友发烧常见的类型。

小朋友发烧多见病因是受寒,积食(积滞),温病(郁热)三种情况。从中医辨证上来区分,常用的名词就是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的情况多见。

受寒发烧是太阳病的一种情况,特点是邪气聚集在体表的,人的正气足。积食发烧是阳明病的一种,特点是邪气在里的,正气也足。温病发烧是少阳病的一种,邪气在半表里正气足。病程不同,小儿体质不同,发烧也可能是三者的组合,比如常见的有太阳阳明、太阳少阳、阳明少阳、太阳阳明少阳。


退热贴、冰冰贴、酒精擦拭,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讲,都属于一种清热的措施,是利用这些东西带走人体的热量,也可以归入中医治疗方法的清法。

既然是清热

那就需要确定是热证


受寒发烧本来就是要驱寒的,如果用退热贴的,方向就错了,是错误治疗了。

因为受寒发烧的时候,身体的正气是通过发烧来解决寒气,驱散在体表的寒气,如果这个时候用退热贴,就与身体处理问题的方向相反了。

寒气出不去的话,反而会增加体表的寒邪。如果寒邪增多,那这个时候身体的正气也可能会撤兵。如果是素来体质不好的小朋友,就会将寒邪带入身体的中焦或下焦,比如本来是受寒,后来烧着烧着拉肚子了,那就是寒气到里面去了。还有一些肺炎,也是寒气到里面去了。

受寒发烧的人,有时也会有怕冷的表现,就是发着烧,但是还是想穿衣服、盖被子,总觉得冷。这时候冰冰贴贴上也会不舒服。

受寒发烧主要会伴随的情况可能有:

舌苔薄白,流鼻涕,打喷嚏,怕冷,不出汗等。

温病的发烧,通常表现为有寒有热。用冰冰帖也不合适。邪气在半表里,正气是不足的,如果用清热法,正气可能会撤兵,那么邪气往里走。

积食的发烧可以用

但是不能解决问题

阳明病的发烧,外部的热是里热外发的表现,用退热贴不是错误治疗,会让小孩舒服一些,但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如果是积食的积滞引起的里热,则要解决积食,消食导滞才行,在外部降温是没有用的。

如果是太阳阳明、太阳少阳、阳明少阳等组合的发烧情况,也是有阳明证或积食内热的证据前提下,才可以使用。比如积食伴随温病的发烧,也是可以用的。如果积食伴随受寒,受寒的证据多也不能用;如果是积食的证据多,则可以考虑用。但同样也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问答:


我曾经有一次给发烧的孩子用温水擦身,但孩子起鸡皮疙瘩温度还不下降,这是何故呢?一直不解。


答:伤寒论中讲到“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说的是太阳表证应发汗,如果用冷水浇,往外的散热会反而被堵住,身体开始更烦躁,全身起鸡皮疙瘩,烧不会退。


这个鸡皮疙瘩是身体的本能保护机制,汗毛孔收缩,汗毛下面的竖毛肌也收缩,使汗毛竖立起来。这时皮肤的表面变得很紧密,于是一个个小疙瘩起来了,像一道墙壁一样。同时,皮肤表面流动的血液量也会下降,使身体内的热量散失量减少。

所以,皮肤受了冷会起鸡皮疙瘩,这是皮肤自卫作用的表现。那为何发烧时用温水擦拭也会导致鸡皮疙瘩,实际上道理一样的,是温差导致的,人体就是判断体内外温差过大时认为受冷。温水擦拭和水的挥发带走热量在发烧时也会造成体内外的温差过大。


疯传的“湿毛巾绑腿退烧法”可以用不?
评:这个也是清法,与退热贴机制是一样的,如何用也是参考冰冰帖的用法。

问:一位家长述孩子前两天发烧,用退热贴后烧退,现在咳嗽明显加重,听诊时双肺均有湿啰音,临床诊断为肺炎。何解?

答:《伤寒论》中75条,张仲景说的那句话:“发汗后,饮水(过)多必喘,以水灌之(冷水灌洗其身)亦喘”。受寒发烧不但不能冷水灌洗,同理,退烧贴也不宜使用。否则,若正气不足,有可能发展到下呼吸道感染,出现支气管炎、肺炎,从而引发或加重咳喘。

所以,感冒发烧用退烧贴或物理降温退烧,从理论到临床实践都是不必要,且不能治病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08 讲 太阳病的分类提纲
谈黄帝内经中“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田合禄 | 五运六气解读《伤寒例》
幼儿急疹 | 娃儿三个晚上40℃的高烧,我居然一点都不慌
梁冬徐文兵黄帝内经干货版(20)
李炳《辨疫琐言》医学思想探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