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血压头痛的4法4方(高泳江)

疏肝调血汤治高血压头痛


高泳江,陇上名医

先父泳江公对于高血压病的诊治,每以调肝为首务,疗效满意。

一、气郁血逆,疏肝调血为法

《素问·标本病传论》曰:“肝病头目眩,胁支满。”盖肝为厥阴风木之脏,职司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失疏泄,气机郁阻,久则气郁血逆,而致血脉失调,血压升高。临床多见头痛头晕,胸胁闷胀,情绪低落,纳食减少,甚则两胁窜痛,舌淡红或偏红,脉弦或沉弦。先父对其理法分析颇有见地,他说:“怡愉快乐为肝德,忧愁郁怒则肝病,此证肝气怫郁于先,血脉失调于后,治当遵循《内经》“木郁达之之旨,以疏肝调血立法,庶乎肝木畅达,气血调顺,则血压自降”。因此,他临证恒用自拟验方疏肝调血汤。

柴胡10g.香附10g.郁金10g.苏梗10g.川芎10g.当归10g.白芍10g.薄荷6g


观古人平肝之法,乃芳香鼓舞,舒而之,故方中以柴胡、香附、郁金、苏梗、薄荷芳香鼓舞、疏肝解郁,当归、川芎、白芍调和血脉,全方共奏疏肝调血之功。根据先父临证经验,若疏肝不应,则必有营气痹窒,脉络瘀阻,于上方中加入桃仁、红花活血通络,多有效验。

汪某.男,48岁。1972年4月12日初诊。

患高血压病2年余,平时血压波动于165~150/100~95mmHg。刻诊:血压160/98mmHg,头痛,以颠顶为重,胸闷心烦,恶心纳减,两胁窜痛,尿黄便调,舌偏红苔薄,脉弦。辨证为气郁血逆。投以疏肝调血汤加炒山栀、姜竹茹、桃仁、红花各10g。服药5剂后,血压降为150/95mmHg,诸症明显改善。守方续服10剂余,血压稳定于诸症释然。后改服逍遥丸巩固善后。

二、阴虚火旺,滋肾凉肝建功

肝肾同居下焦,相火寄焉。肝藏血,肾主精,平时肝肾相济,精血互生,是以前贤有“乙癸同源”之说。若情志失调,肝郁化火,灼伤肝阴,或恣情淫欲,耗竭肾水,以致肝肾阴亏,相火用事,鼓动血脉,煎熬血液,从而导致血压升高。临床多见头痛头晕,目眩耳鸣,面部潮热,口苦咽干,心烦不寐,腰膝酸软,尿黄便结,舌红苔薄或黄,脉弦细数。先父对此治疗体会尤深,他说:“此乃水亏于下,火僭于上,宜甘凉益肝肾之阴,俟水火既济,血脉宁静,则升者自伏。若误投苦寒直折之品,徒伤脾阳,未有不愤事者。”他临证治之概从滋肾凉肝立法,每用自拟验方滋肾凉肝汤。

生地15g.旱莲草15g.女贞子15g.枸杞子15g.玄参10g.桑叶10g.菊花10g.泽泻10g.石决明30g


方中生地、玄参、二至丸、枸杞子、泽泻滋肾泄浊,桑叶、菊花、石决明凉肝潜阳,共建滋肾凉肝之功。

梁某.男,52岁。1974年10月7日初诊。

素嗜烟酒,高血压病4年余,素血压波动于180~160/100~95mmHg,曾服西药降压,但疗效不显,求治于中医。刻诊:血压175/100mmHg,头痛头晕,耳如蝉鸣,间有面部潮热,失眠健忘,口苦咽干,腰酸腿软,尿浊便结,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辨证为阴虚火旺,用滋肾凉肝汤加炙远志10g,服10剂,血压降为160/95mmHg,头痛头晕、面部潮热明显改善,夜能安寐,余症亦见减轻。药证合拍,又进此方30剂余,血压稳定于150/90mmHg,诸恙悉平。遂改杞菊地黄丸巩固疗效。

三、肝阳化风,镇肝息风贵速

《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大抵肝为风木之脏,体阴用阳,主升主动,其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散布胸胁,上行颠顶。若肝阳上亢,久则阳热动风,血随风激,循经攻冲头目,则血压陡升,有中风之险。临床多见头目胀痛,眩晕欲仆,鼻衄耳闭,面赤如醉,胸闷呕恶,甚则四肢抽动,昏不识人,舌红苔黄,脉弦长有力。先父尝云:“治肝阳化风最是紧迫,急当重镇以潜阳,盖以阳潜则风静,倘若抱守滋水涵木,养血息风,专事柔静,不用重镇,则缓不济急,中风之祸不远矣。”故此,他临证喜用张锡纯镇肝息风汤化裁施治。对于病情急危者,每投以重剂。若合并意识障碍属于闭证者,用生大黄10g,煎水化服安宫牛黄丸1丸,清心醒脑,每获佳效。

方某.男,56岁。1978年4月2日初诊。

罹患高血压病6~7年,平素经常头痛头晕,一直间断服药治疗。近1周工作繁忙,睡眠减少,自觉头痛目胀,眩晕欲仆,胸闷恶心,遂在家休息,并自服降压药。发病当日晨起,患者头目胀痛较剧,而后眩晕仆地,昏不识人,面赤如醉,四肢抽动,由家人急送来院,测血压230/120mmHg,神识转清,头目胀痛大减。其后2天血压波动于200~185/110~105mmHg,余症如故,乃邀请中医会诊。刻诊:血压190/107mmHg,眩晕不能起床,面赤如醉,夜难入寐,间有四肢抽动,恶心纳差,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弦长有力。辨证为肝阳化风。仿镇肝息风汤加减。

药用:
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生石决30g.生赭石30g.生龟甲30g.夜交藤30g.天麻12g.白蒺藜12g.钩藤后煎,12g.生白芍12g.泽泻12g.怀牛膝12g.玄参12g.生麦芽12g


每日2剂,每剂水煎2次混匀顿服。服药6剂,患者血压降为175/100mmHg,眩晕大减,面赤已退,夜能安眠,余症亦有改善。遂改此方为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原方又服20剂余,血压稳定于160/95mmHg,诸症消失而出院调养。

四、肝旺脾虚,培土缓肝则效

肝主藏血,脾主运化。肝藏血充足,则能疏泄,有助于脾之运化;脾运化正常,生血有源,则有助于肝之藏血。肝脾生理相关,病理亦相互影响,故仲景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训。高血压病患者,由于肝旺日久,肝气横逆克伐脾土,或医治失当,过用寒凉败胃,均可影响脾胃运化功能,以致肝脾同病,升降失宜。临床除见血压升高、头痛头晕、失眠多梦等肝旺表现外,尚可见腹胀纳少、呕恶便溏等脾虚症状。先父认为,此证多见于久病高血压者,治疗关键在于培土以宁风,健中而缓肝。他临证治之惯用自拟验方培土缓肝汤。

太子参10g.茯苓10g.白术10g.山药10g.陈皮10g.木瓜10g.乌梅10g.白芍10g


方中太子参、茯苓、白术、山药、陈皮培土宁风,木瓜、乌梅、白芍酸敛缓肝,合而共奏培土缓肝之功。

杨某.男,66岁。1975年3月19日初诊。

患高血压病近10年,平素血压尚稳定,近1年来血压波动于180~170/100~95mmHg。刻诊:血压172/98mmHg,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腹胀纳少,大便溏稀,每日2~3次,舌淡边缘有齿印、苔薄白,脉弦细。辨证为肝旺脾虚。遂拟培土缓肝汤加木香9g,砂仁(后煎)3g,夜交藤15g。服药5剂,血压降为165/95mmHg,头痛头晕、腹胀便溏减轻,纳食增多。共守方服20剂余,血压稳定于160/90mmHg,诸症悉平。

(高振华.整理)

注:文中所涉及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一切遵医嘱,切不可给自己妄下诊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季血压高试试推腋下降血压
今日头条
来春茂高血压治疗经验集锦(篇幅较长)
韦绪性诊疗高血压病经验
越鞠丸加减治高血压医案、配方
拟杜仲泽泻川芎饮治疗高血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