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资本如刀!——产业巨头如何用资本“吸星大法”把自己搞残(研究笔记)

最近,优叔在梳理近期资本市场案例时,发现一起值得研究的重点案例。我们借用金庸小说,给这个案例取名“吸星大法”。
因信用借款遭媒体质疑,10月12日,两面针被上交所发函问询。早前,两面针披露一份授权管理层借款的公告,遭媒体以《两面针借债补血“病急乱投医”》为题发文质疑。信用借款,本是上市公司再平常不过的资本操作而已,可为何会惊动媒体关注?

原因无他,而是在于,两面针的故事,是资本市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让人唏嘘不已的案例。

曾经的两面针有多辉煌?全中国13亿人,估计80%以上的人都听说过它。早年,它被誉为“国产第一牙膏品牌”,在和国际巨头高露洁和佳洁士的激烈格斗之下,从1986年到2001年连续15年本土产销量第一,一度成为“中华民族日化企业的一面大旗”。彼时,两面针在国人心中的地位,犹如拳王阿里之于美国拳击,不仅市场占有率奇高,且带有浓重的民族记忆。
然而,如今的两面针,早已在品牌格杀中被连番K.0,踢出一线阵营。
目前中国牙膏品牌五大巨头:高露洁、佳洁士、黑人、云南白药、中华占据75%市场份额,而两面针份额已从高峰期的市场冠军跌至不足1%,沦落到三四线品牌,在产业和资本运作层面陷入“双重败局”。
不仅如此,自2007年起,两面针扣非净利润就一直亏损。2015年扣除非净利润更是滑落至-1.69亿元。2016半年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811.87万元。如果2016年继续亏损,两面针将面临被ST的惨状。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文:优劣汇团队 如欲转载,请留言获取授权


一、昔日产业“老炮儿”,如今沦落路人甲


我们真心希望,两面针能重新站起来。


两面针,正式成立至今已有36年历史。最早起源于1941年成立的亚洲枧厂等5家小型私营肥皂厂。1978年牙膏车间分离,单独组建“柳州市牙膏厂”,此后演变成“两面针”。1994年6月经历股份制改革,2004年登陆A股,是国内日化行业首家挂牌上市的企业。


据最新财报,2016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8.1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25.90%;公司亏损7811.87万元,上年同期亏损8955.26万元。2015年度及2016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325.8万元和-7,811.87万元。若2016年全年亏损,则将进入ST行列。


10月12日晚,上交所就引发媒体争议的借款公告发函,询问三大事项:


1)早前公告借款,具体用途是否用于兑付10月13日到期的3.5亿元“15两面针CP001”短期融资券。


2)使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实施、规模及到期回收情况。


3)以高于银行贷款的利率向东通公司借款的原因。


两面针回复称:


1)资金到位后实际用于补充流动资金29,453.74万元,占98.18%,用于归还短期融资券本息546.26万元,占1.82%。


2)公司在满足流动资金需求情况下,不排除提前归还部分带息债务,以控制公司财务风险,减少财务费用支出。


3)公司为筹措资金,与商业银行广泛接触、沟通、协商。鉴于公司2015年度、2016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防范风险,商业银行均要求公司提供易变现、打折后足额抵押(或质押)资产,并追加第三方担保,公司难以同时满足以上条件。经综合考虑,公司最终选择向东通公司借款。


两面针的尴尬处境,只是国内大量民族品牌的一个缩影。


曾经的它,其实算是时代弄潮儿。在计划经济之下,两面针大胆创新,最早推出行销制,在各大百货商场开展终端促销,并在全公司推行竞争上岗,将公司发展与个人切身利益挂钩——种种市场化举措之下,公司一炮而红。


然而,从最新公告的一堆数字和措辞里面,我们读出了“秦琼卖马”式的深深尴尬——曾经的产业霸主、民族大旗扛鼎人,如今连商业银行贷款都极为困难,只能“迫不得已”向民企借款——是不是很悲催?


你TM的!老子,曾经可是一代霸主啊!




二、两面针:江湖大佬的“大败局”是怎么炼成的


在分析战局之前,我们先来看行业背景:


牙膏,作为中国13亿人必用的日用必需快消品,产业关键词有两个:总量扩张与消费升级。


市场规模方面,90 年代后期我国牙膏市场规模以5%的速度增长,至2004年销售额达到80 亿元,成为世界牙膏生产第一大国。据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协会测算,我国牙膏的市场容量应在220亿-240亿。市场增速方面,2008年以后,年均复合增长率在7%-10%左右。


口腔护理 图片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


两面针在产业和资本方面的“大败局”,肇始于哪个环节?


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两面针都是拳坛毫无悬念的垄断霸主。


1992年高露洁,1996年佳洁士进入,两大外资拳手砸下重金,以密集广告、强力促销、低价、高品质四大组合拳,狂扫市场,形成“三国争霸”格局。


至2004年,两面针虽销售超过五亿支牙膏(当时算是了不起的纪录),但仅次于佳洁士、高露洁,意味着外资巨头已占据优势。


随着国内消费升级,国内众多牙膏厂家也如雨后春笋般迸发,诸如知名品牌黑人、黑妹、冷酸灵等。


虽然靠IPO融了大笔资金,但请注意这个时间点的战局变化——当年,两面针登陆A股市场。同年,两面针(扬州)酒店用品有限公司成立,多元化走出第一步。同年,日后的牙膏巨头云南白药,作为跨界新丁杀入牙膏产业。


2005年,“两面针”被评为“中国最受公众喜爱的十大民族品牌”。同年,岳江被任命为掌门。


2006年,产品销量达到最高点,销售额达到了3.12亿元。


自IPO伊始,面对众多拳手争抢地盘,两面针企图改变牙膏单品的竞争,选择资本运作作为其实施多元化战略的突破口。IPO之后,两面针先后投资房地产、蔗糖制造、日化、巴士、药业种植、卫生用品、造纸、进出口贸易等产业。


其间,两面针不仅投资了1.5亿用于申购新股、投资证券和基金,同时还投资2.62亿参与中信证券的配股并获得新增股份350万股,投资2亿元参股了南宁市商业银行,出资1000万参股柳州银行,出资2亿参股北湾银行等。


乍一看,一个庞大的“两面针系”资本巨头似乎要喷薄而出,配合产业协同,以“资本吸星大法”飞速膨胀。然而此时,虽然品牌增长势能仍在,但炸弹其实早已埋下。


在各大外资牙膏厂商进军国内的时候,在国内小厂商逐步崛起的时候,在其他拳手加入拳台的时候,不仅仅是掠夺式的营销政策,更多的也是投入了大量的、密集的广告,通过媒体渠道大肆传播。然而正在这种关口,两面针却在主业上失去兴致,以融资而来的大笔现金杀入完全不相关的领域。


自己原本是拳击台上最强的选手,但却跑去跟人比赛相扑、柔道、甚至选美,不作死就不会死啊亲。


产品、品牌、渠道、营销,全面沦陷,一败涂地。这是一个链条:产品定位不清晰(主打中草药牙膏,但未提炼出核心痛点)——品牌宣传止步不前(定位不清直接影响品宣,看一个企业的前途,有时从宣传口号里就能看出来)——渠道能力逐步削弱(不仅没有从如何提高渠道铺货着眼,反而妄想靠不相关领域的多元化拉动销售)——营销(前面三点做得差劲,营销人员再强也是白搭)。


资本运作是把刀,可用来杀敌,但一不小心也许弄成自宫。放在会玩的人手里,以一当百,放在不会玩的人手里,鼻青脸肿。




三、从巅峰的位置滑落到市场悬崖的边缘


两面针早前曾做过一笔可圈可点的股权投资生意。


早在1999年8月,两面针以发起人身份参股中信证券,共持有后者9500万股,投资成本1.52亿元。自2000年开始,参股中信证券获得的投资收益,就成为两面针利润构成中最主要部分——貌似,这是一笔划算的股权投资。


“无产品经营不稳,无资本运作不富。”


也许是因为尝到了甜头,2007年,两面针通过内部会议提出上述理念,言语中透着“牟其中”式的霸气,似已练成江湖上传说的绝世神功。


当年,旗下精细化工业务领域,新一代甜味剂三氯蔗糖试产,然而,同年财报,年营业收入直线下降至1.78亿元。


从这一年开始,牙膏业绩开始走下坡路。


先后几年间,两面针不仅“炒房”,而且“炒股”,可结局都不太美妙。媒体先后曝光两面针多起重大案件:2004年转让中信证券4000万股涉嫌违规,2007年扬州项目被爆涉嫌隐匿资产问题,同年,被曝出公司高管及管理层擅自出售中信证劵股票488万股。



股权架构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2008年至2014年,两面针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维持在800万元~3000万元,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自2007年起两面针净利润就处在亏损状态。也就是说,如果不是靠数次抛售中信证券股票这点家底,使得两面针勉强扭亏为盈,以前那点主业的实力几乎荡然无存。


2008年,岳江黯然退位,柳州化工总经理马朝梅接任董事长。


2009年,在政府的指导下接收了亏损累累的柳江造纸厂,成立柳州两面针纸业有限公司,至2012年,纸品公司亏损达到5309万,约占亏损份额的66%。同期两面针“炒房”,业务也陷入亏损。


2013年,更换董事长,钟春彬接任。


2015年财报显示,两面针旗下8家子公司,有6家亏损。直到如今,两面针彻底被踢出一线阵营。被对手数次K.O之后,只能靠早前的中信证券股权投资,变卖股票撑撑门面。


据中泰证券早前分析,目前中国牙膏品牌已形成三大梯队:


第一阵营,重量级梯队由佳洁士、黑人、高露洁、云南白药和中华组成,占据68%市场份额,并且CR5 市场份额还在继续提升。


第二阵营,次重量级梯队由安利丽齿健、重庆冷酸灵、LG 竹盐、纳爱斯组成,各品牌市场份额约为3-4%。前两大梯队占据81%市场份额。


第三阵营,轻量级梯队,剩余不到20%市场份额由众多小品牌所占据,中美史克舒适达、广州立白六必治、美晨黑妹、广州薇美姿舒客、柳州两面针等,市场份额大多在2%以下。


如今,在中国牙膏市场上,竞争格局早已沧海桑田。目前,两面针已被归类为“其他中小品牌”,历史,有时真的让人哑然失笑。




四、同为民族品牌,一个崛起,一个衰落


在如今的牙膏CR5巨头阵营中,有一个极为特殊的案例——云南白药是唯一的本土品牌。2004年,两面针鼎盛时期,白药从医疗行业杀入,作为跨界新丁进入牙膏产业。


2016半年报,云南白药实现营收104.5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95.43亿元净增9.09亿元,增幅为9.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8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2.55亿元净增1.33亿元,增幅为10.58%。


同为民族品牌,同样带有历史遗留问题,为什么云南白药的多元化成为一代传奇,而两面针却成了杯具案例?在中国版图上相邻的两省代表企业,差距为何如此之大。


云南白药的跨界之作,战略战术在当时看来可谓“奇葩”打法,乱拳打死老师傅。彼时一只重量120 克的牙膏,单价6元以上就属高档牙膏。云南白药直接定价20-24元——很多人以为是管理层“脑子被枪打了”。


业界曾对此一片质疑,当时文章有《云南牙膏遭遇“两不靠”窘境》、《云南白药牙膏的“边缘”之痛》等等。由于初期销售成绩很差,云南白药甚至在沃尔玛收到产品下架、拒绝采购的警告。


此后,云南白药开始下苦功夫,进行大量市场调查,追索用户“痛点”。此后定位逐步明晰,主打“牙龈出血、牙龈肿痛、口腔溃疡”三大口腔问题,并且不搞“机海战术”,只主推单一品类——在当时,这个做法就像是,在诺基亚横行的市场上推出Iphone,单一产品,爆款战略。大家对产品将信将疑,但却爱不释手。


产品定位解决后,开始“品牌+渠道+营销”三板斧营销大战,媒体砸钱打品牌、渠道布局砸市场、商超促销肉搏战,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黑马。


在产业格局“三国争霸”阶段(高露洁、佳洁士、两面针),云南白药跨界做牙膏,普遍认为是在红海里“找死”,但却成了中国产业界的一大传奇。


此役之后,云南白药招式已修炼成熟,还陆续推出跨界之作千草堂沐浴露、养元青洗发水,继续深耕日化行业。受其鼓舞,制药企业开启了跨界日化行业的浪潮。如广药敬修堂、同仁堂同仁草本、片仔癀药妆、马应龙八宝眼霜……


 所以说,有时真的没有所谓红海蓝海,你杀不出重围、被人弄死,不要怨天尤人,只是因为手艺太差而已。


即便在今天这个产业格局上,牙膏市场竞争如此惨烈,仍然有黑马不断出现——比如牙膏黑客:“舒客”。


日化行业传奇人物王梓权一手锤炼的“舒客”品牌,自2006年起步,在终端长期以刺刀见红的激进打法、魔咒般的营销理念,一度和云南白药叫板:“凡是同时代理白药牙膏与舒客的经销商,从现在起必选其一,做白药,就不要做舒客;否则坚持做舒客,就不要做白药!“


而这,又是江湖上另一个奇葩的故事,篇幅所限,以后细说。




五、多元化是把刀,可以杀敌,也可以自宫


以上所有的江湖故事,浓缩三个字,那就是:“多元化战略”。


多元化资本运作就像金庸小说中的“吸星大法”,操作得好,能从不同产业源源不断地吸收资源和利润,而操作不好,可能惹祸上身、武功尽废。两面针和云南白药的例子并非孤例,其实,大家在家电领域能够找到共同的老师。


前两天我们分析过美的吞并库卡的并购案例,在家电领域,美的应该算是“多元化战略”的极致案例,甚至值得专门写本书来研究,值得反复琢磨、借鉴。


美的半年报,2016年1至6月实现营业收入775.22亿元,同比下降6.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96亿元,同比增长14.08%;基本每股收益1.48元。


就品牌而言,美的延伸进入风扇、空调、冰箱、洗衣机、小家电、豆浆机等领域,屡屡上演“挑战行业老大”的戏码,并且一再成功上位,功夫修炼已臻化境。


几个问题:


什么是多元化?


多元化战略(Strategy of Diversification),包括两种类型,相关多元化与非相关多元化。Rumrlt(1974)和Nayyar(1993)认为相对于不相关多元化企业,相关多元化企业更能给企业带来正的效应。


为什么多元化?


无非几大原因——

1. 现有产品经营不能达到稳定持续增长目标。

2. 核心产品线盈利使账上留存大量盈余现金,超出现有体系运营需求。

3. 谋求其他领域更高利润。


多元化怎么做?


1)首先是聚焦——虽然美的是多元战略,但仍有一条主心骨,焦点较为明确:以白色家电为核心。这样的战略属于多元化中最容易成功的一类:相关多元化。


2)其次是标的选择——美的虽然四处出击,但打法很聪明,其选择进入的行业基本处于“一家独大”局面,看似一家独大最难搞,但其实很容易突破,我们所谓“斗地主”策略。就像上文提到的,佳洁士和高露洁进入之前的牙膏市场,两面针独大,不同的领域,但却是同样的产业格局。


同为家电企业,美的多元化是一个战略,而海尔则是另一套战略:进入竞争对手林立的彩电、PC、手机等品类,但是,现在看看这些领域多元化结局如何?


美的空调挑战格力、冰箱挑战海尔、微波炉挑战格兰仕、豆浆机挑战九阳,都是一以贯之的打法。


“定位之父”艾·里斯曾提出著名的商业概念,“二元法则”: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上,营销的竞争会最终成为“两匹马的竞争”,通常,其中一个是领导者,另一个则是后起之秀,二者相互对立,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长远来说,如果你的品牌无法在同一品类中做到数一数二,就必须重新考虑战略。


3)再次是组织架构如何搭建——美的架构值得参考:9个事业部(家用空调、厨房电器、洗衣机、冰箱、中央空调、生活电器、热水器、环境电器、部品)、8个平台(美的国际、安得物流、电商公司、客服中心、金融中心、采购中心、中央研究院、智慧家居研究院)、9个职能单位(用户与市场、产品管理、财经、IT流程、战略发展、企业运营、人力资源、审计、法务)。


历史无法重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错误的多元化“战略转弯”,让两面针这辆战斗力十足的拳王,彻底堕入泥沼,成为东亚病夫。


本文仅作为案例分析研究笔记,看到英雄迟暮,我们觉得深深惋惜,衷心希望两面针还能重现生机,不要被ST、甚至沦为“壳资源”。它是我们好几代人的记忆。


本文末尾,我们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两面针的掌门人,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如何让它起死回生?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希望本文读者中的专业人士向我们赐稿,为两面针支招。


【本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多元化战略就是洪水猛兽?不一定!
【专栏】曾称霸牙膏市场的两面针缘何深陷泥潭?
小彩贝: 服了!又一国产牙膏品牌沦陷!中国人只能用外国牙膏刷牙了? @今日话题 近日,上交所的一封公...
国产牙膏都搞多元化,为何只有云南白药成功了?
冷酸灵、舒客“老国货”抢跑上市,牙膏赛道真香?
冷酸灵上市,但资本市场不讲情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