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也谈“汉族”与“华族”——对史式建议的几点批评

 我对史式改“汉族”为“华族”的建议,有几点批评:
  1、今天意义的汉族与作为古代民族、并在西汉王朝最终形成的汉族是承继的关系。称其“最终”,因春秋、战国时代,汉民族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和共同文化,即斯大林称民族构成的四特征尚处萌芽状态。时至秦、汉,特别是西汉的建立,使上述处于萌芽状态的四特征迅速成为其族称,是以上述内容为前提的。
  2、汉族是汉朝的主体民族,但纳入汉朝版图的并非独有汉族。 史式说:“民族是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人(们)的稳定的共同体;相对而言,国家、政权则是短期的与人为的,二者不容混淆。”如以此推断汉朝之有汉族,但不尽言汉朝之民皆为“汉人”(汉族),我以为然。但史式推断为“以汉的国名为一个早已存在的古老的民族命名,不妥。”依史式同志的前言而“搭”其后语,不妥之说能否成立?
  3、汉族之名,因汉(汉朝)而有,距今已二千余年;汉族之形成, 以汉朝为坐标的点,更可上溯二千余年,甚至三千余年,源在华夏(族)。
  史式说:“汉武帝后,境外各族常称汉帝国臣民为‘汉人’、‘汉家’,长期沿袭迄今”,并说“汉族”是他称而并非自称,而“这种他称过于笼统、不够准确。”事实是:秦统一六国,实则诸夏统一。“七雄”统一于秦以后,华夏之称仍然沿用。至汉代,西域诸候、匈奴更称中原之人为秦人。及至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317—583年)时期,所谓“五胡乱华”,论国别,因五胡在中国北方建国,以据长安、洛阳(两京)而自居中国正统。于是因原称为“华夏”的中原居民行汉礼仪、服汉衣冠,遂被称为“汉人”。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汉人”便逐渐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的族称。
  4、史式说:“汉族人人外国籍或侨居国外者,称某国籍华人、华侨, 并不称某国籍汉人、汉侨”。华人是华裔与华侨之统称,意在均有中国血统。“华裔”系中国血统而有外国籍者。中国血统不仅限于汉族,也包括居于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习惯上,人们把Chinese泛指中国人,在特定的场合限定为汉语(或华语、国语),但严格地说,汉族作为一个民族,在特定的英文对译,是Han Nationality。历史上,“中华”曾专指汉族,并为汉族自称“汉人”、“汉家”均为他称。但随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中华”逐渐发展为多民族的含义,中华民族于是包括定居于中国境内的各个民族,甚至包括历史上曾经存在而现在已经消失的民族。因此,史式拟改汉语课为华语课的主张,把已有明确内涵的汉语课与提法不甚明确、理解时有偏差的华语课,混而淆之,似属不必。


作者:魏良健 来源:《社会科学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次一谈汉族,动不动就有人说汉族是文化民族,不说血统民族,没错,
五胡乱华人口损失到底如何,北方汉人到底剩多少,本文告诉你答案
血统纯正的汉人是单眼皮?那么双眼皮哪来的?作为中国人必须了解
Y染色体证明汉族父系血统最纯,南北方汉人父系高度...
汉族血统
民族融合,汉人的血混的乱七八糟了,胡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