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长安米市到硖石米市的兴衰演变回顾

长安镇和硖石镇都是海宁县属下的两个名镇。过去先后作为江南水乡的米市,为调剂周围城乡的粮食余缺,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名噪一时。

20世纪50年代,我有幸多次到过那里,那些遗留下来的米市痕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今,我作为高龄老人居家养老,闲来谈谈长安米市和碳石米市,根据历史的记载,陈述它们兴旺和衰落的过程,也许对史学界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历史长河来看,一向以全国粮仓而闻名天下的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到明代中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手工业和商业的迅速发展,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包括嘉兴在内的农村经营的商品化倾向日益加剧,大量的粮地改种桑树、棉花、烟叶、苎麻和其他经济作物,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加上人口快速增加,粮地面积缩小,粮食供应的压力日益加大。

到了晚明、人们感叹:“吴中五方聚处,日食甚繁·····吴所产之米原不足供本地之用.若江、广(即江西、湖广)之米不转浙属籍以挤运,即苏属亦望为续命之音”,这是崇祯年间任应天巡抚黄希宪于崇祯十三年(1641)移牒苏州府长洲、吴县的檄文。

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长江三角洲苏松常杭嘉湖等地,对湖广、江西粮食的依赖已非同小可,“望为续命之膏””藉以济运”,殆非虚言。

同时代人吴应文(1594~1645)可作为一个旁证,他的《楼山堂集》中写道,江南“地阻人稠,半仰食于江、楚、庐、安之栗”。

进入清代以后,这种形势更趋明可以发现,无论是封疆大吏的密折,同地在探讨江浙仰给于湖广的问题。

不少官僚试图解析江浙仰赖湖广地窄人稠的原因外,大半田地栽种经浙江巡抚程元章对杭嘉湖的分析:

“杭嘉湖三府属地,地窄人稠,民间以育蚕为主,田地大展植桑,岁产米谷,除办漕外,即丰收之年尚不敷民食,向籍外江商贩接济。”

这一分析是中肯的,可以从地方志中找到佐证,康熙《嘉兴府志》中说,其地粮食“每不能自给,待食于转输者什之三四”。“鱼米之乡”的嘉兴府尚且每年要输入30%到40%的商品粮,其他地区可想而知。

1

长安米市就是在这一经济形势下兴起和建立起来的。

长安,旧名修川,北宋时成市,为南都临安,修川市扼其要律,地位重要,改发展,长安由一个鱼虾甚富的小市上升长安镇,已是临安府的大镇之一,属盐官德,漕运往来,商旅络绎,为官、商必经通驿站。

明代在此设置税课局,成为周围著名的商业中心,万历《杭州府志》上说:“长安镇上下两河商贾,经济繁荣,商业兴旺。”

清代前期,杭州府海宁县长安米市是于苏州府枫桥米市和吴江县平望米市之一、当时,有人把平望米市称作小枫桥、小望米市是略小于长安米市一筹的。

长安镇河道四通八达,上河之水直达南及川楚各地,因面湖广、江西的粮食经运河南下,此地作为集散码头的优越性就凸显出来。长安镇就作为“通运之总区”。杭绍诸商販咸集,湖广、江西等处运抵此镇的粮食,不仅可就近销往浙抗嘉湖一带,而且可转销浙东各府,故(修川小志)说,长安米市达,杭、绍、宁三府咸资接济。

米市设在长安镇石塘湾,米市上-江南、川、楚之米无不毕集”。

商品粮的大量集散,使长安镇繁忙而兴旺,时人有诗云:“灯火安镇,河流上下争。市分粟米价,坝转轴轳声。”

咸同年间(1864年前后),太平天国军和清军曾多次在这一带厮杀,长安米市因而元气大伤,当地人员大量伤亡、房屋被毁,人民财产损失惨重,遭此浩劫,长安米市已无法经营,硖石米市乃起而代之。

2

硖石镇作为水路交通的码头,以米市事权之集中,交易惯例的便利,不特能承袭长安米市之局面,而且连省城杭州之湖墅米市也望尘莫及。

硖石为一河两街型集镇,市河南分硖石湖之水,入市北往长长水,穿越镇市,系南北舟航孔道,市河两旁为市街,南北长四里。

明朱一是《硖石镇关厢水栅记》上说:“硖石通四道,西遏钱塘,东连武水,北经御儿,走吴淞、震泽各水”,“其港三十有六”,“日中为市,道遇不拾”,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它有可能成为一个理想的粮食集散地。

明清之际,硖石已号称“烟火万户”,并已成为海宁下属的名镇之一。

1864年前后,长安镇急剧衰落,全县贸易重心转往硖石镇,民国《海宁州志稿》上说,咸同以前,土产各货集散于乡镇,尤以硖石居多。

1864年以后,硖石米市取代长安米市,迅速繁荣,历数十年而不衰。

如今,谈及浙西米市,首推硖石,硖石米市每日交易之多,使人瞠目,连上海米谷交易市场上亦挂出硖石米市的行情。其成为米市的历史,即自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之后。

硖石市河旧貌,从新桥向南看旧米市一角,木结构的吊脚楼。

3

硖石米市之所以继长安米市之后成为浙西米市的原因主要是:

第一,硖石河流纵横,交通便利,又有沪杭铁路,不仅本省的嘉兴、嘉善、平湖等地及江苏芦墟、同里、青浦和金山等处之米,均可以由水路汇集此间,即远如皖北之三河、皖南之宜城,常年亦有大量远来。

第二,硖石米市为一集散市场·萧山、绍兴二帮及海宁邻县均常年向此间办货,所以如此,要以硖石惯例.行家恒能待客垫款项等主因。其对萧、绍两帮的放账,常年均达巨额,且时有长达二三月,相互均具有信用关系。

进入民国之后,特别是到了民国二十年(1931)之后,由于日本人造丝倾销国内市场,蚕茧价格低落,许多农民视养蚕为畏途,纷纷砍桑种粮,太湖流域诸县农业经济格局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即蚕桑和种粮的比例由过去的7:3转变为3:7。

据当年中国经济志记载:嘉兴县在民国二十二年(1933)产鲜茧九万余担,不及民国二十年(1931)的一半,农民砍掉桑树种植粮食。所以自民国二十二年以后,嘉兴一带粮食较前有所增产。

硖石米市不仅是本地区临近县镇米粮的集散中心,而且是浙、苏、皖米粮的转运出口地之一,浙东缺米地区如绍兴、萧山、余姚等地,也莫不以硖石米市为最大的米量供给来源。

砍石米市地处今米市街,一河二街的市镇,居然能使数万石乃至百余万石大米大进大出而游刃有余,其米市的运营机制,是由经售商、米行、碾米厂和零售米店四个层次构成,全部集中于硖石镇米市街市河两岸约半里长的街道上。

硖石米市街旧址。

第一个层次—经售商:

经销商系外来米商与本地米行的中介者,在硖石米市街市河两岸设有行所(类似当今的房地产中介所),米客运货来硖石镇,均先投经售商,然后由他们向各米行接洽交易。按惯例,米客投行后,所有货色即归该行一家兜售,而米客来自远道,不能预悉行家有无买主,投行之后,若一时不能脱售,殊感不便,故有熟悉当地市的中介人代为向各行接洽,由此形成了经售业。

20世纪30年代,硖石镇有经售商十家,经售外汇来米者有沈城和、周大观、张恒升和李仁义四家,经售内河来米者有陈公大、汪三泰、陆源盛、徐义昌、许公义等六家,除了以上十家外,还有以个人名义代客兜售者三十余人,他们对来客米商而言具有绝对的信任度。

第二个层次-米行:

米行是硖石米市的主体,所有米谷的集散无不经过米行。

民国十九年(1930)共有大小米行64家,由于营业范围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一是大袋行。多做萧、绍二帮生意,交易范围大,资本雄厚。所用米袋可装一石五斗,故称大袋行。此类米行有七家:生大、和顺裕、广顺泰、何永丰、公顺隆、裕生隆和信顺昌。

二是小袋行。专销本镇四乡和邻县,所用米袋可装一石二斗,故名之。此类米行亦有六家:大昌、慎义泰、正大、胜昌、协兴顺和徐永泰。

三是乡货行。数量虽多,营业额却较小,且兼营杂粮,以收买、出售本地乡货为主。

第三个层次-碾米厂(糙米加工业):

由于运抵硖石米市的米粮,大多是糙米(约占三分之一),须经碾米厂加工为白米后再运往各地。此类碾米厂共有十家:泰顺福、开泰、泰昌、泰丰、泰隆、泰和、康泰、万有余、裕和成和顾永盛。

第四个层次-米店:

此类有多家,不仅在米市上有,硖石各街道亦有,专为当地缺粮户、镇民和渔民供应口粮。在硖石米市上,外埠米船到达后,除了与上述各家打交道,还需经过三种人之手:

一为接船-介绍米船于经售商的(限于外江船);

二为“斛手”--斛量米石数量的专职人员,镇上有四十余人世袭操持此业;

三为脚尖-起卸搬运工人,有百余人。

民国时期的硖石米市街布局。

硖石米市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战乱·全部停业,八年抗战胜利后,亦无复苏。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在农村贯彻“以粮为纲”,改革开放后,市场放开,由于交通运输便利,由各地自行采购互补粮食余缺,虽曾一度拟在嘉善建立“米市”之议,但终成泡影,乃作此文存遗。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闻名于世的无锡北塘大街(之一)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9月22日 · 四大米市之九江米市兴衰录
苏州米市何以形成于明清?
01枝江江口记忆-晏子为清末江口见闻
常熟米厂砻坊的变迁
紧邻上海千古名镇,游古刹看国宝,瞻仰叶圣陶纪念馆,品米市风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