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很高兴还有人在说:有时候我只想不合群

这是 世相 的第 81 篇文章

 

 

在豆瓣上看到过一篇短短的自述,作者叫“人五”,曾经是一个“坐在网吧里和同学一起打魔兽的吃外卖炒饭”的男孩子。为了显得跟大家一样,他要维持着蛮不在乎的逗逼形象。但他想过不合群的生活。

 

从开始“小心翼翼的在豆瓣上写诗,画画,当同学路过都要马上迅速的切换界面,生怕别人好奇看到了我在做这样的事”,到后来因为受到人们留言鼓励,变成画画、出书的手艺人,我看到他有很多次,很可能会合群地生活下去——在广告公司加班;收入稳定;买房学车……

 

他是幸运的。在豆瓣上,他的秘密世界拥有很多喜爱者,那些人不要求他相同,不要求他合群。

 

去年,他出版了自己的书,拿到很多书约,并决定要出国读书。他说:“我终于足够出色到不用再掩饰自己的不合群,我可以大声的说:我就是文艺矫情,我就是喜欢画画,我为了好看做饭,我就是喜欢作。”

 

这句话真令人羡慕。但也挺令人心酸的。在我们的世界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要拥有不合群的机会,也得经过这么多委屈挣扎,经过这么多掩饰躲藏。

 

他最后说:“你们鼓励我,给我表达自己的机会,不是像这个残酷社会一样随意的嘲笑、谩骂、揣测。我很珍惜,这很难得。”

 

下面是他在豆瓣上画的画,系列名字叫《本草》。多亏他有一个机会,可以不用装出合群的样子,否则,这些东西都不会存在。

 




 

在豆瓣上,我确实看到过很多不合群的人。在很多小组里,大家都又锐利又鲜明,忙不迭的展示不同,追逐最不同的人。最初我甚至想,大概想要不合群的人都来这里了,或者说,来了这里的人都会被开发出不合群的潜能。

 

那时候我还很年轻,安分守己,很少想到正常路径和规则之外的表达、审美与生活方式。这种感觉一度让我觉得恐慌和排斥。在合群的规则里待久了,习惯性地想去说服那些不同的人。

 

现在回想起来,这种允许每个人都不合群的地方真是太难得了。即使到了现在,移动互联网已经为人们表达自我提供了这么多工具,这么多平台、社区都号称自己倡导个性,真正能让人自在地表达并且无拘无束的地方,仍然是太少太少了。大多数规则都是关注和追逐,都是鼓励赞同和喜爱。

 

那种不但不需要反对,甚至不需要赞同的气氛,至今仍然是稀缺品。不合群的人,按照流行说法,是挑剔的,自我的,“不具备强烈商业价值的”。但是,现在我明白了,即使每个人彼此不喜欢对方,即使那里充满了我不愿意看到,不能够理解的生活方式,它也是好的。

 

人们可以肆意抒情而不用害怕被人嘲笑是矫情,人们可以空谈理想主义不用害怕被嘲笑为弱智。正是因为那些我们不能理解的人能够存在,我们自己才有了不需要别人理解的自由。

 

这样的地方实在太少了。在任何地方我们都要去合群。我们也把训练自己合群当成成熟的标志。作为一个在这种标准下很成熟的人,有时候这种感觉挺压抑的。

 

那种冲动总会不时地冒出来:假如我们可以不用要求自己合群,或者起码有时候可以不用合群,生活是不是会比现在快乐些呢?有趣的事情是不是会比现在多呢?

 

 

 

 

豆瓣今天发布了自己拍摄的一支广告片。大约一个月前,在一个乱糟糟的饭馆大厅里,我第一次看到这支片子,当时没有加字幕,因为音乐和台湾腔的关系,很多台词都没有听懂,4分20秒的片子,我拿着筷子一动不动地看完了。


拍的很美。比如这个镜头:



但我当时觉得,这支片子,会被人认为是“不合群”的。后来我看到了台词,里面说的是一个精神角落。“有时候我只想一个人。”


后来我想,假如豆瓣也要努力让自己装成合群的样子,这件事恐怕更悲哀吧。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就像人五在那篇文章里写的那样:有时候我只想有一个不合群的机会。

 

很高兴有人至今还在讲这样的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为啥不做不人云亦云之人?
混得很差的人,基本有以下几个特征:1、不会拍马屁,不合群 2、性
“不合群”的人都不简单!这3个原因让他们更容易成功
心理学:你不合群的根本原因是,还不够虚伪
看电影
先做事,后做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