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新安Aide记忆》第二章 我的父亲

 

(一)

 

        我的父亲yrh,“r”是字辈,“h”是名,字lq。民国乙卯四年(公元1915年)农历315日子时生。查《余氏祖班家谱》得知,在清朝乾隆年间重修家谱时,对新安余坑的后世子孙繁衍,立下传承字派,是为光祖训聿、居仁由义、谨修言行、培兰植桂、丕振家兴、承先启后、忠孝万年28个字。因而,我的父亲是“仁”字辈,到我这一代为“由”字辈,而我的下一代为“义”字辈。

说起余坑《余氏祖班家谱》,首修是在明朝崇贞三年(公元1630年),由我的嫡系上太高祖、余坑第十代祖宗尹公创为是举。二修是在清朝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由我的嫡太高祖、余坑第十三代祖象辰公主持重修。三修是在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5年),由我嫡太高祖、余坑十四代祖文腾公主持。四修是在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由我十七代嫡太高祖训猷公主持。五修是在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6年),由我十八代嫡高祖聿湖公主持。六修是在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9年),由十九代族伯公居嵩公等重修。据谱序记载,当时原已在民国乙亥(公元1936年)春二月议定重修家谱之事,请我家嫡伯公居广主裁,后因其当年不幸过世,重修家谱之事延搁,直到民国戍寅(公元1939年)合族议定由族伯公居嵩接修家谱。直到公元2003年的第七次重修,由我的嫡堂弟yl总理,主持编修《余氏祖班家谱》。多次修谱,基本都是我家一脉的祖宗和嫡系子孙主持编修的。新安余坑的后世子孙传承字派,应该是在二修家谱时定立的。

 

(二)

 

        我的父亲是个勤劳、朴实、甚至有点拘谨,近乎显得有些小气的农民。说也难怪,他逃过壮丁,带着一家老小到邵武谋生。又在搞社(指人民公社化的大集体)年代,他身材并不高大,身高仅一米六几,两面胛有些突出,略显肖瘦的圆形脸胧。可肩膀较宽,要肩负着一家老小近十口家庭的重担。两腿不长,却一生为了生计,不知跑了多少路,甚至当挑夫,跑邵武、顺昌、太宁等邻县,走将乐更是常事。给人家挑碗、担纸,有时带回一些京果(食杂果品),做一点小买卖。直到老年还坚持做点小生意,为的是减轻我们子女的瞻养负担。可就是因为年轻时劳累过度,到年老时得了腿静脉曲张,不得不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三明小市医院(现三明第三医院),请到我的将乐余坊老乡朋友yts外科医生(早年已调到泉州石狮市医院任门诊部主任),给他精心做了腿静脉曲张的切除手术。可能还因为腿风湿性关节炎所致,到年老时走路有些瘸,行走不便,但他从不用拐杖。

父亲身体比较硬朗,很少看医用药。只是一口牙齿,在他三十多岁时就开始掉牙了,应该是牙周炎吧。他平时很少用牙刷牙膏刷牙,只是用手指和一块小抹布洗擦牙齿。到年老时吃东西只能用牙床、牙龈慢慢咀嚼食物,囫囵吞咽。我不知是否受父亲基因的遗传,牙齿也不够好,特别是下腭的一排牙齿,在四十多岁时也常闹牙周炎症,好在后来比较注意刷牙护齿,每天早、中、晚刷牙三次,到如今年近六十岁了,下齿也剩下不多的几颗,咀嚼食物酸疼不适得很,只好在2007年秋,到三明市梅列医院请牙医yxh装上一排钢托活动假牙。

父亲也得了老年白内瘴眼病,双眼视力不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带他到三明市第一医院看眼病,都已经过医生检查确定,给于安排手术摘除,因他自己又耽心疼痛难受,推辞不做手术。后来就只能靠点滴一些白内停之类的眼药水,勉强维持一点视力,直至1997年农历6月初6日辰时在老家祖屋病故。
    父亲的病,可能是陈旧久发关节炎病,再加上前一年我的长子yys突因车祸去世,而伤心过度,终于支撑不住,卧床在家一个多月,他又不肯去住院治疗,只好请乡村医生到家诊治。终于肌体耗尽,油尽灯枯,而悄然与世长辞,终年83岁。在他病重期间,我请假回家探望过他,但因工作关系,父亲也不让我在家久住,他临终时我也没能在他老人家身旁,很是遗撼。他留给我们的是勤劳的美德,善良的品格,无怨无悔的精神世界。
    按照父亲的遗愿,也是他自已生前就请了本乡福山村hzf(曾担任过将乐县副县长,跟我关系不错)之父看好的一块坟地,我们将他安葬在后门山上垅坑。根据他生前的交代,墓道用青砖卷砌成墓室,墓底垫放木炭石灰以防潮,墓门安置石刻墓碑,墓的宝顶全用水泥砂浆砌成,在当时当地还算是比较宏伟的一座坟墓,作为他的安息之所。

 

(三)

 

我的父亲靠务农为生,还会做一手祖传的手工面粉饼手艺。据说,是祖爷爷在清(朝)末民(国)初时花重金拜师学得。是用客家人做酒娘的白曲做引发酵,按一定比例的红糖,掺和面粉搅拌调匀加工制作。可以烧烤成香甜可口的圆形饼仔(形同铜钱大小的小饼),也可做成小碗口形的小饼,还可用饼模按压成仙桃状的寿饼,再就是大碗口状的中饼,甚至小锅盖大小的大饼(俗称祠堂饼,供祠堂祭祖闹元霄之用)。父亲还会用五花猪肉拌冬瓜糖等原料加工成肉饼,饼皮层层起酥,香甜可口。父亲还能够做成圆形饼干,如同市面出售的饼干模样,不用机器加工,全凭手工制作。
    父亲的食品制作工艺相当不错,我见到他加工烧卖,是用蕨粉添加糯米粉做皮,可包裹肉馅、菜馅。父亲还会做蕨秋包,全用蕨粉做皮包馅的,现时流行的沙县、明溪一带蕨秋包是用木薯粉做皮的。父亲还能手工加工面条,我小时候很爱吃父亲制作的面条。

 

(四)

 

我们余坑的余姓家族,到元霄佳节时,有传统的游舞桥灯(也称板凳灯)的风俗。就是各家各户都扎板凳灯,每张灯板上装三盏灯,每盏灯的四周用色纸糊好,可以在灯面纸上书写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类的吉祥字样,也可以将灯面糊上乳白色的纸,再用色彩颜料画上亭台楼阁、人物花草之类的图画,透过桐油绳索灯芯点燃的灯光照射,显得格外好看。我的父亲会画些花草虫鸟、亭台楼阁之类的灯画,画得相当不错。
    所谓桥灯,就是将所有的板凳灯连接起来,宛如一座长长的彩桥。走在前面的是龙头。龙头在一块大木板上用竹片扎成框架,贴上白麻布,再用色纸剪贴成龙头鳞片和龙口、龙舌、龙角、龙眉,用鸡蛋壳做成龙眼珠,用麻片剪贴成龙须并染上紫红色,左右两边还要装上两只龙爪,龙头里安上三盏点桐油绳索灯芯的龙灯,底盘装上一根木棍手把,就基本成形了。整个龙头灯足有五六十斤重,由一人负责舞动。还要做一个配上响铃的龙珠灯,舞动时会发出叮呤叮呤的清脆声响,走在龙头灯前嬉戏引导。走在最后面就是龙尾,同样是用竹木扎成框架,再用麻布色纸剪贴装灯而成,也有二三十斤重。我的父亲是村中为数不多的会扎龙头、龙尾灯的艺人。
    父亲还会用竹木纸做成白鹤灯,翘颈探首、尾巴隆起、双脚撑开,呈腾飞状,在鹤肚里装上蜡烛灯或桐油绳索灯芯,用绳子吊在一根小竹杆上,拿在手上很是好看。我小时候最爱拿父亲制作的鹤灯去闹元霄。还有各种各样的鱼形灯、鸡形灯、五角星灯、灯笼等等,这些都是供小孩子提拿闹元霄的。

元霄节游桥灯是在晚饭后,全村出动,各家各户都至少有一架板凳灯参与。村里要选择一位身强力壮的族人舞龙头,同时有一位手脚灵活的族人舞动那颗会转动、能发出声响的龙珠,嬉戏引领着龙头走在最前面。紧接着,就是各家各户的板凳灯依次相连,每架板凳灯两头有圆孔,用小木棍前后对齐塞牢,又可作把手,就这样相互连接起来了,扛在肩上行走。走在后头才是龙尾,摆舞弄尾的,要选择活泼可爱的族人,因为时不时会有人捎屁股,搜龙蛋取乐。最后跟着的是各色鹤灯、鸡灯、鸭灯、、鱼灯、五角星灯和灯笼等,还有看热闹的男女老幼。这样,可有几百米长的舞龙灯、闹元霄的队伍。远看,似一座星星点点灯火组成的长桥在游动。

行进路线有规矩。要先从全村的余氏宗祠门口出发,走入村中,走向村头,经过虹桥头,到邻村泽坊街尾的船形巨石河旁的大树坪。按习惯,这里已是泽坊村的地界。泽坊村也同样在元霄节当晚有舞桥灯的习俗,都会游到这座虹桥头,就要在这里争论哪个村的龙头桥灯先走为好,时常引发争吵,甚至斗欧。尽管泽坊村子更大,人口更多,但是杂姓聚居。而余坑村则系一姓一家之子,争斗起来,还时常得让余坑的桥灯先走,泽坊的桥灯只好屈居于后了。这未必是文明的好乡俗,但年年闹元霄还时常如此。

余坑村的桥灯队伍通过虹桥头的泽坊村尾后,就这样宛延行走舞动在余坑村对面安仁溪南侧的河卵石大道上,游上一圈,再通过村尾的木板桥,来到村尾肖公庙,顺着后门山的一条鹅卵石古道,回到余氏宗祠。这时,早已在祠堂里等候的辈份较高的长者,分发元霄祠堂饼,就是我父亲做的较大形的月饼。每家每户拿到一份祠堂饼后,带回家还要喜庆热闹一番。家家户户都要烫上客家白水酒,炒上几碗可口的小菜,喝酒、吃月饼、吃元霄丸,还要煮一碗粉干太平蛋。全家老小,吃吃喝喝、说说笑笑、热热闹闹,直到半夜方休。

 

(五)

 

父辈的新安余坑祖先,可追溯到元末明初的余坑始发一世祖(自东周受姓始祖由余公直传七十四世)德公。是由将乐西路光明先祖志朝(师忠)公的长重孙四一公,自光明分涉铁城余坪,四一公的六世长房长孙德公自余坪再迁涉将乐北路的余坑垦荒开发建基。据《余坑祖班家谱》记载:德公元娶朱氏,继娶肖氏,生殁俱失考,自余坪迁涉余坑,相传归祖家(余坪),未葬是地。生子成伍。有像赞曰:

择里处仁,开基胜地;

谓匪得天,曷克如是;

人杰地灵,乡从其氏;

伊何人哉,孔子曰智。

                        莲山 廖腾奎

传至余坑六世祖(自东周由余公直传七十九世)继成公,生于明景泰甲戍年(公元1454年)3月,殁于弘治戊午年(公元1498年)11月,享年45岁。生二子:庆和、庆顺。现余坑村祠堂,实为纪念其次子庆顺公的全村族人祠堂,而这座宗祠的左边留有一块给长房庆和公盖祠堂的地基。据传,庆和公迁涉邵武繁衍生息,至今留建祠堂的空地尚存,我家的祖屋就在这片祠堂空地左侧之下。

余坑七世祖庆顺公,号简庵,生于明成化丁未年(公元1482年),殁于明嘉靖辛酉年(公元1561年),享年75岁。生子三:长子,斌公,号秋泉;次子,实公,号明泉;三子,珏公,号甘泉。我家的嫡系老祖宗是三子珏公,生于明嘉靖戍申二十七年(公元1549年),殁于明万历壬寅三十二年(公元1603年),享年55岁。原葬许山坊蔡枯坪,后改葬鸡宿窠。因此,分房子孙俗称鸡宿坑房,至今,族人办喜事大事,相约同帮同庆。

传到余坑十二世祖学麒公,字子祥,号素轩,耆宾正八品冠带。生于清顺治己亥年(公元1659年),殁于雍正乙已年(公元1725年),寿67岁。娶万安介宾张成雅公女赤娘,生于顺治丙申年(公元1656年),殁于康熙壬寅年(公元1723年),寿67岁。合葬邻乡万安镇坊头村伍坊井芜山,又名天应岩。据传,此坟山是先祖花重金买得,山形蜿蜒直下如蛇状,坟山前隔着一片山垅田,有一座正对的小山墩,形如卧伏着的一只青蛙,是为“蛇扑青蛙”的风水地。先祖将这片山垅田和这座小山一齐买下。传说,后世子孙发家致富,是此穴坟地的风水好。此为我家的直系祖坟,流传至今,年年清明节祭扫,从不间断。我的母亲生前交代后事,希望在她去世后,归葬于此祖坟旁傍祖。在她生前的1983年暑假,我回乡渡假时,要我带她到这座坟山察看,啧啧赞口。坐在祖坟前情不自禁地说:真如同坐在金交椅上一般。久久不愿离去。1986年,母亲去世后,我们实现了母亲的遗愿,将她安葬在这座祖坟的右侧。我连年清明回乡扫墓,必到此地祭扫无疑。有素轩公像赞:

兄弟无故,父母俱存;

肫肫孝友,和溢一门;

蕹睦里党,龄德同尊;

客游江汉,人我无分;

宽柔以教,虽暴而训;

纯笃以培其根本,恭俭以厚其子孙。

      姻侍教弟 廖其德 拜撰

查《余氏祖班家谱》,素轩子祥公太高祖有6人,他排行第二。其父元芳公,享寿86岁;其母肖氏娥娘,享寿71岁,均属高寿。父母兄弟,济济一堂,和和睦睦。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尊老爱幼。远游经商交游,你我互相扶持帮助。教育子侄,虽然性格比较暴躁,但宽严有度,训导有方。纯朴敦厚是为人的根本,谦恭勤俭有利子孙后代。这样说起来,我们家族子弟,性格比较急躁,也比较敦厚,还真有些祖宗的遗传基因。

嫡系十三世祖象辰公,原名相,字襄宸,例授国学生,更名象辰,字丽北,号坦斋。生于康熙戍寅年(公元1689年),寿69岁。娶妻妾邱氏、廖氏、张氏3室,生子4人:长文腾、次文瀚、三文骏、四文健。我家祖屋上厅家祠直书坦斋公祠,应是其子孙发家致富,为纪念先祖冠名建造。据家谱记载,象辰公手,将福山(安仁邻村)皮骨田数项助入崇林寺(福山村旁的一座古刹寺庙,我儿时记忆尚存,后废弃现重修)内为香火之费;又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元亨利贞四房(文腾公手)将石富头(本乡一村)田租7525厘,钱庄1所,统助入将乐水南金鸡(溪)义渡(我在将乐县城读中学时金溪渡尚在使用),为造渡之费,递岁冬成时到庄收谷,奉送好绿豆饼20斤。儿时常听父母亲讲过,将乐县城金溪渡曾是我们家老祖宗资助,是文腾公发家做善事之举,只要说是余坑人过渡均可免费。在珍藏的余坑家谱上还果真有记载。

十四世嫡太高祖文腾公,字蜚远,号素斋。生于清雍正甲寅年(公元1734年),乾隆戍寅年(公元1758年)授知于学使,壮入将乐学,癸未岁(公元1763年)列授贡生(又见清乾隆乙酉三十年【公元1766年】徐观海修纂《将乐县志》有记载),殁于嘉庆戊寅二十三年(公元1819年),享年85岁。娶妻妾廖氏、吴氏、黄氏、张氏4室。生子光韶、光坛、光毅3人。谱谍记载,君事继母克尽子职,待异母弟友爱弥殷,接二姓外氏情意绸密,不胜瞻记之。感其大本已立,将来之设施未可量也。并有像赞云:

读公文而知公之胸次,悠然博览名山大川,始下笔万言;

瞻公像而知公之襟怀,霭若亲植奇花异卉,作读书四乐。

                 其遗容俨雅俨恭,寅畏之状,犹想见当年登孔林,求所谓在服礼器,心向住之之气象。

               邑庠生姻晚生 吴进贤 拜撰

文腾公的盛名,在我的家乡流传甚为久远。相传,文腾公偕子光韶公,父子一齐发家致富,富甲一方,并流传得绘声绘色。传说,文腾公是猴精转世,光韶公仍水牛精降生。在光韶公出生时,天降大雨,村前安仁溪洪水猛涨,一名男婴哇哇堕地降生,雨就停了,河水也退了,村前安仁溪中央,有一块宛如卧牛的巨石立于河中,我小时候还曾爬到这大石头上脱衣下水游泳嬉戏。后来父子发财,传说金银财宝会让土地爷主动送到家。

相传,有那么一天,土地神变成一老人,赶着一群白色家羊自北方的莲花山下而来,到了邻村泽坊上头的官路上(该小村地名至今尚存)的一茅草屋时,天色已晚。草屋主人问赶羊老人:老人家,这么晚了赶着这群白羊去哪里?赶羊老人回答:我是赶着这群白羊到余坑余文腾相公家的。并说:因为有一头拐脚的白羊跑不动,所以天都黑下来了,才赶到这里。草屋主人很善良,就劝赶羊老人,不仿先在这里留宿一夜,等到第二天天亮以后再走为好。赶羊老人感到盛情难却,就领情在这里住下来了,并将白羊群赶进草屋的小房间里过夜。第二天天亮以后,草屋主人去叫赶羊老人起床吃饭时,赶羊人和羊群早已不知去向,但见关过羊的那间草房里,有银光闪闪的一团银锭安放在地上。这是那只拐脚白羊所变化,以作为送给草屋主人留宿的酬资,官路上因此发家繁衍成一座小村庄。而这群白羊,都是由土地爷亲自送到文腾公家的一锭一锭的白花花银锭。

又有传说,铜钱也是变成小蛇,由土地公赶到余文腾公家的。有一天,有一位放养鸭子的孩童,看见一老人家赶着一群小蛇往余坑方向而来,。放鸭童子好奇地搬着小指头数着小蛇的数量,数着数着,数到一条受伤的小蛇艰难地游动。放鸭童子不由地用赶鸭竹杆敲打了一下这条受伤的小蛇,只见这条小蛇立刻变成一枚光闪叮当的铜钱。放鸭童子又想举竹杆再打另外的小蛇。赶蛇老人赶忙制止说:小孩子,你不能再敲打别的小蛇了。这群小蛇,我是要赶到余坑余文腾相公家的。刚才,是看到你数蛇数累了,让那条受伤的小蛇化作一枚铜钱送你的!说完,老人家赶着那群小蛇朝余坑村方向,头也不回地走了。

诚然,这些都是相传的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但从现存的家谱资料看,象辰坦斋公、文腾公、光韶公祖孙三代,确实家境很富裕。我家的祖屋应该是在文腾公手上建造的。古人往往将发家致富的成就记在父辈身上,因此,兴建家祠冠名坦斋公祠。在偏远山村,建有专用的家庭祠堂,又在屋内建有专用藏放贵重钱物的库房(祖传称空房,可能是家乡话库房的谐音),在我的家乡也是不多见的。我还知道,距我家祖屋不到百米的地方,我家有一座占地200多平方米的、有上下两层的仓房(俗称仓间),在家乡也算相当规模了。在这座仓房里,曾经做过余坑大队的大队部(生产大队相当于现在的行政村的办公场所),又做过余坑小学校,我还曾经在这里当过小学民办教师。距我家祖屋十几米处,我家又有一座柴伙房(家人俗称柴伙间),也占地一二百平方米,我懂事时已作为养猪的猪栏了。还有距仓库房对面不远处有一片宅基地,家人管叫塘上,似有天井、铺地砖的基础,想见原来也曾经盖有一座规模不小的房屋,或许还建有池塘、花园、亭台楼阁的墅所,只是早已荒废,改作了菜地。并且听父母亲说过,离我家祖屋不远的路对面,有两座相连的古屋,建造相当华美,据说也是文腾公发家时建造的,只是到了他的孙辈后,家道中落,被变卖了。我家祖屋的两侧和别处还有宅基地,父母亲都给我们交待过。可见,在文腾公时代,家业相当大,房产不少,田地、林地更多,还开有钱庄,又资助将乐县城金溪义渡和本乡福山村旁香火鼎盛的崇林寺庙等慈善事业。应该是适逢清朝的康雍乾盛世,几代太高祖耕读兴家,勤俭持家,或许还有外出经商贸易做生意,发家致富。足见文腾公像赞记载博览名山大川、“亲植奇花异卉”想见当年登孔林之气象云云。

十五世太高祖光韶公,国学生,字夔(KUI念魁)典,号噩(念E)园。生于乾隆庚辰年(公元1760年),享年52岁。娶妻妾邱氏、张氏、杜氏、张氏、徐氏、刘氏6室,生5子:长宪祖、次康祖、三缉祖、四禧祖、五唐祖 。有光韶公太学生像赞:

公讳光韶,字夔典,号噩园,素斋先生长子也。韧而敏慧,长习举籴,年甫冠入国子监太学生,谥者以大器目之。当素斋公之耄,乃其管家政,凡内外之事,公多委曲成之。无他嗜好,勤俭持身,忠厚继志。外无闻,盖以父在不敢私立名之意云云。赞曰:

不嶝崖岸,不与是非;

悦亲之志,内外怡怡;

    长子克家,善述善继;

禀厚晨丰,移体移气。

           邑庠生 愚侄重孙婿 吴仕敦 拜撰

光韶公是为忠厚长子,可惜五十出头便谢世,其父文腾公高龄尚健在,可以想见当时的无奈情形。

相传,到了十六世时已家道中落。光韶公之长子即十六世祖宪祖公,国学生,名德真,字岚轩。生于嘉庆戊午年(公元1798年),寿40岁。生子一:训冬(殇)岚轩公像赞:

家世素丰,不吝不骄;

威仪抑抑,德音孔昭;

绍渊源之家学,宜望重于圜桥。

                 族侄孙 晋梯氏步青 拜撰

读知,家世丰厚,然轻财重义,不吝惜,耗尽家产,至使家道中落。

光韶公之次子康祖公 国学生,字俊岩。生于嘉庆己未年(公元1799年),寿46岁。生子一:训猷。像赞曰:

先人令范,不愆不忘

嘉言懿行,垂裕绵长;

承前基于不替,宜后嗣之藩昌。

邑廪生姻晚生冠时 朱连元 拜撰

阅之,有先祖风范。生子训猷公传承藩昌。传说,因取名宪祖,与谐音。又有康祖公,与谐音,用风,哪有不吹散落的呢!

传至第十七世,实为单传,仅高祖训猷公有子嗣传后。训猷公,字壮其,号嘉谟。生于嘉庆己卯年(公元1819年),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蒙马邑候申文制军王以安仁总局军功题请恩授六品衔武略骑尉。寿57岁。娶城东邹鹏程公女大娘,生于道光壬午年(公元1822年),享寿77岁。俱葬鸟鸣窠。生子五:长聿湖;次聿深(殇);三聿溶,出嗣训珍;四聿湘,出嗣训斌;五聿湄,出嗣聿冬。壮其(姻翁)像赞:

心体昭融,应变灵通;

排难解纷,乡闾所宗;

     亲贤容众,不因久而怠;

乐善好施,即处贫有功;

     抑塞磊落,孰如此翁。

               邑廪生姻晚生冠时 朱连元拜撰

族谱有一篇较长的壮其先生行录和余母邹老安人墓志铭(见后附件),内容相当详尽,资料相当珍贵。言及先祖确实家世颇丰,传至其父辈宪祖、康祖公等,已挥霍殆尽,以至家道中落,破败下来,以至相当贫困。壮其公重振家风,为子孙解除百年之忧,着实可贵。他能文能武,立有军功,为乡邻排难解纷,威望甚高。又乐善好施,重理将乐县城金溪义渡,做了很多世事。我们为其子孙,以先祖美德为范。每逢清明扫墓,我们都必到鸟鸣窠先祖坟前虔诚祭扫跪拜。

十八世祖聿湄公,是我的曾祖父。例授登仕郎,字梅江,号碧香,生于清同治癸亥年(公元1863年),寿70岁。生3子:长居朝、次居廷、三居校(殇)。

十九世祖居朝公,是曾祖父聿湄公的长子,字作桂,号继谟。生于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殁于民国甲戍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享寿48岁。生有3子:长rh、次rx(殇)、三rl。这就是我的祖父了,他去世时我尚未出生。只有我的祖母,系本乡半岭朱钦远公之女,在公元1955年去世,寿至67岁,我还有些记忆。因为祖屋失火后,中大厅尚未建造,住房不够,祖母跟我的叔叔yrl一家借住在斜对面的jy家。记得我小时候,祖母时常会喊我到她那里,把她藏着舍不得吃的花生、米糕等果品,悄悄地拿出来分给我吃。她病重后,我爸妈将她接进祖屋,在橱房搭个床铺安置下来。没过几天,祖母就病故了。其灵柩只能安放在狭窄的下厅左侧,甚觉悲憷,使得我的父母亲深感悲痛,立志要在他们的有生之年,把祖屋中大厅重新建造起来。后来,终于在1963年秋,我的父母亲将中大厅全部新建起来了。

到了我的父亲rh,是祖父居朝公的长子,为余坑第二十世,若追溯到东周由余受姓始祖,应该是第九十四世了吧。父亲元配崇善dsc公女,后因病去世,生一子ym(殇)。继娶桃坑ydz,就是我的母亲,生有5子:长ys,字js;次yb,字js;三yc,字jh,出半继rb;四yq,字jx;五ys,字ja。我们五兄弟取名“sbcqs”。生女二:长女zj,在十来岁时因病去世;次女cz,适胡宿lyc(原适徐坑z姓,并生有一女)。

我的堂伯父rz,字fq,是曾祖父聿湄公次子居廷公之子,民国申寅年(公元1915年)正月24日辰时生,殁于公元1956年,寿42岁。元配朱坊zlb长女ql,后病故,生子二:长hb(夭);次yf(殇)。生女:hj,适大源伍姓。继娶汀州吴家坊wjf,生于公元1915年,寿85岁,生子二:yyyl。生女:yj,适李家山lxp

我的胞叔hl,字dq,民国丁卯十六年(公元1927年)生,公元200512月病故,寿79岁。元娶洞前yby,生子:ys(字gs),后离异。继娶将王坑xym,生子三:长js,继l姓;次sj;三fx。生女二:大女sj,适将王坑l姓;二女sf,适wqs

这样,到我这一代的嫡系兄弟共有11人:ysybycyqysysjssjfxyyy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秦氏家谱【敦馀堂】建湖约文公西门支
青灯有味似儿时:陆游读书诗一瞥
明裕宗
民间故事:骑龙真君
上庄于氏家谱疑点
重修潍县耿氏家谱序 2012年02月18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