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笔刻痕下,藏着失传800年的定瓷密码

之前匠仓君在她是定窑史上最伟大的女性,用40载青春追回定瓷800年芳华中,介绍了“定瓷三杰”中的和焕女士。

也在这才是“温润如玉”的最好诠释中,讲述了定瓷工艺的复兴与创新。

今天我们来聊聊定瓷最具代表性的刻花装饰工艺。

另辟蹊径的定瓷艺术

“汝、官、钧、哥、定”这宋代五大名窑,汝窑有“雨过天青色”,官窑有“紫口铁足”,钧窑有“出窑万彩”,哥窑有“金丝铁线”。

唯有定窑,作为五大名窑中,唯一一个烧制白瓷的窑口,不追求稀罕华丽的釉色,反而另辟蹊径,以灵动变化的装饰艺术见长。

人们常以“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来盛赞定瓷之美。

私以为这只够形容北宋之前的定瓷。

洁白通透、釉质莹润,美则美矣,却终究失了一分灵动。

直到北宋工匠在定瓷“白、精、薄”的胎釉基础上,施加了另一层次的艺术加工——刻花,才真正为定瓷注入了生命。

历史短暂的定窑刻花工艺

北宋早期的定瓷刻花,常见浮雕剔花和阴线划纹的针刻花技法。

纹饰多以重瓣莲纹为主,构图和纹样上皆以简洁为美。

随着工匠技艺的精进,对多种构图与纹饰的不断尝试,定瓷刻花工艺在北宋中晚期达到了巅峰,出现了运用单齿或双齿梳篦状工具的篦划纹技法。

主线与辅线深浅不一,相互构成了瓷器上的花卉、蔬果、禽鸟、云龙等物象,明暗的阴影使得纹饰看起来更加立体自然,栩栩如生。

被称为“单入侧刀法”的斜刀刻花手法取代了早期技法,逐渐成为主流。

直刀深刻、斜刀广削,线条流畅犀利,层次分明,立体阴影效果自然逼真。

这一时期的定窑频出精品,声名广扬,还被北宋皇室选中,专司烧制宫廷御用瓷器。

后因金宋之间战乱频仍,工匠们纷纷举家流亡逃难。及至元朝新立,定窑也完全弃置停烧了。

定瓷工艺随之失传了800多年。

重现定瓷刻花之美

直至70年代,蔺占献、陈文增、和焕三人合力研究多年,才终于复烧成功。

蔺占献调配出了瓷土和釉料的配方,陈文增发明了刻花的三把刀具,和焕研究整合了宋代定瓷的装饰设计。

他们三人破译了宋代定瓷隐藏了数百年的工艺密码。

“熟能生巧”这个词,放在任何一门手艺里都是共通的。

定瓷刻花这门工艺也需长时间的练习磨合,才能熟练掌握,做到下刀前胸有成竹,刻划时行云流水。

和焕师傅下刀迅速,刀法凌厉,横削转划,不过一二分钟就完成了一樽梅瓶的刻花纹饰。

“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没有“定瓷三杰”的坚持,我们可能无缘重见定瓷工艺,也无谈传承创新。

他们

在半湿未干的瓷胎上

划出了生命的柔美

削出了光影的明暗

刻出了坚毅的匠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定窑工艺中的划花、刻花和印花,到底有什么区别?
巧手犁出定州花 · 定窑斜刀复线纹样刻划法初探Ⅴ
五代至北宋早期青瓷与白瓷上的深剔刻装饰工艺
瓷片上的信息
唐宋时期定瓷的生产及其影响
中国瓷器窑系大全(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