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八章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排泄:指人体将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及进入机体的异物和过剩物质等,经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2)肾小球的滤过:指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经肾小球滤过膜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超滤液(即原尿)的过程。

(3)肾小球滤过率:指单位时间内两侧肾脏所生成的原尿量。

(4)肾糖阈:指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

(5)渗透性利尿:指肾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使小管液渗透压升高,妨碍水的重吸收,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
(6)水利尿:指饮入大量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
(7)多尿、少尿、无尿:成人每昼夜尿量长期保持在2.5L以上,称为多尿;成人每昼夜尿量长期保持在0.1~0.5L之间,称为少尿;成人每昼夜尿量小于0.1L,称为无尿。
(8)尿频、尿失禁、尿潴留: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明显增加,称为尿频;在脊髓腰段以上受损时,使排尿初级中枢与大脑皮层的联系中断,意识不能控制排尿,称为尿失禁;大量尿液存留在膀胱内不能自主地排出,称为尿潴留。
二、填空题

(1)肾  肺  消化管  皮肤  肾

(2)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3)80~180mmHg

(4)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改变  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和通透性的改变  肾血浆流量的改变

(5)近端小管

(6)抗利尿激素

(7)渗透性利尿

(8)HKNH3

(9)增加  减少

(10)增强  减弱  升高

(11)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Na水  K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血Na+ 、血K+ 浓度

(12)脊髓骶段

三、单项选择题

   1-5:AEDCD  6-10:DEDEE  11-15:BEBAC  16-19:AADC 

四、简答题

(1)简述尿生成的过程。

    答:1.尿液生成的基本过程是: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的其它血浆成分可滤入肾小囊腔形成超滤液,即原尿;②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原尿在流经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时,其中的绝大部分水和某些溶质经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至管周毛细血管血液;③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肾小管和集合管在重吸收的同时,可以向小管液中分泌H+、K+和NH3以及排泄肌酐等物质,最后形成终尿排出体外。

(2)简述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答:①肾血浆流量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肾血浆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呈正变关系。

  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异常会影响肾小球滤过。

       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是滤过的直接动力,由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囊内压三个因素构成,其中任一因素变化都会改变有效滤过压的大小而影响肾小球的滤过。

   (3)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糖尿和多尿?

   答:糖尿患者的血糖浓度较高,当超过肾糖阈时,葡萄糖将不能全部由近端小管重吸收,而其它部位的肾小管和集合管又没有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使终尿中出现葡萄糖,即糖尿。因为小管液中未被重吸收的葡萄糖,使小管液溶质浓度升高,渗透压升高,对抗水的重吸收,从而出现渗透性利尿,使尿量增多。

 (4)大失血、大出汗、大量饮用清水后,尿量各有何变化?为什么?

答:大失血与大出汗后,尿量均减少;大量饮用清水后,尿量增多。
大失血导致尿量减少的原因:①大量失血使血压降至80mmHg以下,肾血流量显著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随之降低;②失血后血量减少,容量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下丘脑-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引起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升高,水重吸收增多,尿量减少;③失血及血压下降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促进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Na+和H2O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

 大出汗引起尿量减少的原因:因为汗液是低渗液,大量出汗会使水的丢失明显多于电解质丢失,使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引起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多,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高,使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大量饮用清水引起尿量增多的原因:大量饮用清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经传入神经到达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ADH分泌减少,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于是尿液被稀释,尿量增加,从而使体内多余的水分被排出体外。

(5)简述抗利尿激素的合成部位、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答:合成部位: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胞体;

    生理作用: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 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从而发挥抗利尿作用。

    分泌的调节: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主要受血浆晶体渗透压和循环血量的调节。

①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血浆晶体渗透压是生理情况下调节ADH合成和释放的最重要刺激因素。当机体失水,如大量出汗、严重呕吐或腹泻等→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对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分泌和释放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多→尿量减少以保留机体的水分→有利于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恢复。相反,当大量饮用清水,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导致尿量增多。

②当循环血量增多时(如静脉输液过多)→对左心房和大静脉容量感受器的刺激增强→冲动沿迷走神经传入下丘脑,反射性地抑制ADH的合成和释放→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排出机体多余的水分,有利于循环血量恢复至正常。相反,当循环血量减少时,尿量减少,以保留机体的水分,维持循环血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生理学问答题汇总
临床/基础部分/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执业)
好可怕,喝太多水也会丧命?
肾博士小课堂丨腿上一按一个坑:水肿了怎么办?
生理
简述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