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国社会情绪学习课程选介
作者 :  魏华林 朱安
  〔摘要〕情绪能力是个体对自己和他人情绪进行识别、解释和建设性反应的必要社会技能,对个体积极发展与适应起重要作用,美国的社会情绪学习(SEL)将提升中小学生情绪能力作为重要内容。“第二步”课程是社会情绪学习课程的重要项目之一,通过该课程可以有效减少学生的不良情绪与行为,改善社会适应。本文主要介绍了“第二步”项目的理论基础、课程内容及其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对我国中小学情绪课程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关键词〕社会情绪学习;中小学;“第二步”课程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12-0022-04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情绪能力”概念的提出,如何提升中小学生的情绪能力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美国的研究者和教育者率先将此概念应用于中小学教育中,于1994年提出了社会情绪学习(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简称SEL)课程的概念。“第二步”(Second Step)是社会情绪学习课程的优秀项目之一,该项目是暴力预防课程(Committee for Children,2002)的一部分,旨在指导学生如何使用社会技巧和情绪技巧降低冲动行为和攻击行为,并增加学生的社会胜任力。
  “第二步”课程在国外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高犯罪社区学校和低收入社区学校(乡村学校)实施“第二步”课程后可以有效减少学生攻击行为的发生。例如,格罗斯曼(Grossman)在1997年对华盛顿州的790名二、三年级学生开展“第二步”课程,经过学习后学生亲社会行为增加,并在之后的半年中,身体攻击行为减少;相比之下未接受课程的学生则有更多的攻击行为。2007年库克(Cooke)等人检验了“第二步”项目在梅里登市6所小学731名三至五年级小学生的执行效果,在学习该课程以后,学生的积极应对、消极应对、欺负行为、愤怒行为、亲社会行为、攻击抑制、冲动控制和为他人考虑有显著改善,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提高越显著,消极行为(如攻击或欺负行为)的改善越有效。另外一位研究者爱德华兹(Edwards)等人在2005年对455名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开展了为期17周的课程干预,每周实施一次,在干预后对学生进行访谈发现,60%的学生学到了愤怒管理技巧,14%的学生学到了共情技巧,学生能够将课程中的技巧用在学校、家庭和邻居交往中■。通过课程干预,学生可以掌握主要的情绪技能,并在生活中广泛应用。
  在我国,当前以90后为主体的中小学生暴力和攻击等行为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普遍反映出中小学生的情绪能力较低。“第二步”可以为中小学生的情绪能力提升提供新的方向。
  一、“第二步”的理论基础
  “第二步”课程源于社会学习理论和社会信息加工模型。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是重要的学习知识与行为的方式,包括注意、保持、运动再现和动机过程。观察学习可以应用于社会情绪技能训练,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技能时,通过教学、观察、练习和反馈等方式,在社会交往背景下及小组活动中进行,可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社会信息加工模型认为儿童的社会问题解决技巧依赖于认知能力,如注意广度,认识社交情境的准确性,因果关系的理解,以及适当行为规则的理解等。
  “第二步”课程旨在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社会情绪技能,并通过训练提升学生共情能力,掌握控制情绪的办法,以及自我对话等方式来有效提高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二、“第二步”的主要内容
  (一)共情
  共情是“第二步”课程的核心概念,课程教学生根据身体和情境线索来确定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理解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件会特有不同的看法,适当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对并对他人表现出关心与回应。共情也是冲动控制和愤怒管理的基础。
  (二)冲动控制
  人在遭遇偶发的或者具有威胁性质的事件时容易产生冲动情绪。敏感、易冲动是中小学生的典型情绪问题,如何教学生学会冲动控制尤为重要。在本课程中,学生通过有计划的训练步骤,学会使用自我指导技巧来控制冲动情绪和攻击行为。自我指导采用冷静策略(calming down strategy),具体步骤如下。
  1. 当体验到强烈的情绪(如紧张、愤怒)时,首先告诉自己“停下来”;
  2. 给自己时间冷静下来,对自己说“我可以冷静下来……要冷静……”,并采用不同的方式,如走开、从后往前数数字、告诉别人自己的感觉、深呼吸、放松肌肉、做运动等减弱强烈的情绪体验。
  3. 解决引发自己冲动情绪的问题,共5步:(1)确定问题;(2)头脑风暴,想出可能的解决方法;(3)试着评估每种方法;(4)选出最佳方法试着解决问题;(5)根据结果对方法进行评估。在评估可能的解决方法时,应满足四个标准:(1)是否安全;(2)是否公平;(3)别人会怎样想;(4)方法是否有用。
  总之,儿童与同伴发生问题时,应首先用共情技术来辨别情境中的社会线索,仔细思考情境中的信息后再作出判断,并选择解问题解决的方法,在选择可能的解决方法时应符合亲社会目标,并在实施方法后对方法进行评估。
  (三)愤怒管理
  情绪无好坏之分,由情绪引发的行为则有好坏之分、行为的后果有好坏之分。情绪管理并非是消灭情绪,而是疏导情绪、并将情绪合理化之后的信念与行为。这是情绪管理的基本范畴。愤怒管理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愤怒情绪和他人愤怒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养驾驭愤怒情绪的能力,能够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中小学生处于身体、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对外界环境的敏感和对自身的过度关注导致愤怒情绪诱发更为普遍。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愤怒管理尤为重要。
  愤怒情绪管理主要包括四步:1. 我的身体感觉如何?(寻找身体线索,生气时身体会变热和紧张)2. 采用一些策略使自己冷静下来;3. 思考如何解决问题;4. 再次思考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对可能的结果进行想象后再实施,并对结果进行评估。   三、“第二步”的应用实例
  凌彦来于2001年在英国一所小学一至五年级开展了为期14周的共情训练课程,每周一次,每次30~40分钟■。课程包括10~20分钟的故事阅读和课堂讨论,以及15~20分钟的体验分享和角色扮演活动。教师首先阅读一个故事,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将讨论拓展到课程下一步:体验分享。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当一个人需要帮助并向你求助时,你会有什么感觉?如果你的朋友想尝试一件有困难的事情,你会怎么想?当他人没有经过你的同意擅自使用了你的东西,你有什么感受?当你在操场上玩的时候,你有没有因为某件事而受到嘲笑?你认识来自不同文化的父辈或者祖父辈人物吗?和大家分享你感觉发生变化的一次经历。
  基于特定情境下的角色扮演活动是也是共情训练的重要部分,旨在加强概念的学习(例如体验冲突感觉)以及技能的学习(例如通过肢体线索识别感觉)。教师先将学生分组,并分配好角色,然后让学生按照设定的情境开始扮演活动,即表演他们在给定情境下会做出的反应。情境一:母亲和儿子会如何不同地看待同一件事情?情境二:当个体有快乐、悲伤、愤怒、害怕等感觉时,如何用“我”开头来恰当表达个人的感觉?情境三:如何应对一个偶然的、意外的情境?情境四:如何向他人表达关心?情境五:个体面临挑战时的感觉如何?每种情境由两名学生来扮演,其他学生在扮演结束后进行讨论: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表现的是什么事情,以及其中涉及的感受有哪些。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必须将自己置身于角色之中并去体验表演者的体验。
  在冲动控制课程中,教师首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情绪状态。具体问题例如:这周有什么事情让你感到高兴?什么事情让你不高兴?上周哪些问题得到了解决?接着,教师需要应用问题解决模型教授学生如何分析问题,并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问题解决模型可以包括以下几个引导性提问:问题是什么?可以采取的解决方式有哪些?针对学生对解决方式的回答,教师进一步提问:这种方式安全吗?会给他人什么感觉?它公平吗?它起到作用了吗?这样学生可以认识到,在冲动情绪状态下如何理性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不良行为结果的发生。
  四、“第二步”的评价
  “第二步”课程能够广泛应用与教学实践的原因在于,相比其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该课程具有更突出的优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学习内容具体丰富,教学方法灵活
  “第二步”课程具体内容与方法并不是固定的,实际运用时可以有一定改动,随教师目的、学生特点以及教学条件而定,这保证了课程的灵活性与有用性。课程内容往往具体到生活中的问题,并涉及与情绪相关的各个方面,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辩论、绘画等多种方式进行,这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可以激发学习兴趣;“第二步”课程不仅可以作为单独的课程讲授,同时也可以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如在涉及语言学习的语文课、英语课堂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情绪语言表达训练,体育课教师可教适当的情绪放松与宣泄技巧等,在给学生讲授知识的同时提升情绪能力。
  (二)评价方法具体详细
  美国的研究者们使用科学的测量方法考察“第二步”课程效果,具体考察了学生相关情绪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社会适应状况(如攻击行为、同伴关系、心理健康水平)等;研究者可以采用访谈法、问卷法及观察法进行客观考察,并在课程结束的一段时间后追踪测量学生的行为变化,以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察长期效果。
  五、美国社会情绪学习课程对我国中小学情绪教育的启示
  (一)我国中小学情绪教育课程现状
  社会情绪学习课程在美国中小学得到广泛开展且日趋完善,大量相关研究证明该类课程可以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我国情绪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与美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学校较多通过不定期的讲座或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认识情绪,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也会涉及普及性情绪知识。一些研究者在中小学开展了情绪能力课程的实验性研究,并取得一定效果:基于理性情绪教育理论的课程着重改变学生认知、建立合理信念,能减少抑郁、焦虑、敌对,增强自我认同■;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课程以改变思维、行为方式为主要内容,可以改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基于情绪智力理论的课程侧重情绪理解、情绪调节的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情绪觉知和情绪识别能力以及主观幸福感。也有研究者尝试将美国社会情绪学习课程引入我国小学课堂,寇彧等人(2006)参照美国“促进选择性思维策略”课程,设计出提高小学四年级学生情绪能力的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情绪觉知、情绪识别、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在接受情绪教育之后,儿童的情绪觉知、情绪识别和情绪调节得到显著提高。但这些实验性的研究都没有得到推广,有效性还需进行进一步检验。总体来讲,国内社会情绪学习课程内容比较单薄,形式比较单一,往往仅从一个理论出发设计课程,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并且没有将情绪知识与社会技能相联系,导致了学生应用情绪技能的效果较差。
  (二)美国社会情绪学习课程对我国中小学情绪教育的启示
  1. 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预防性课程
  美国的社会情绪学习课程是在班级中实施的预防性课程,对普通学生进行情绪能力教育可以有效减少不良情绪与行为,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目前我国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较少,且多为应答性的心理辅导,即使开展心理健康课程,也较少将情绪能力教育作为主要内容。情绪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与适应有重要影响,因此我国可参考美国的社会情绪学习,在中小学正式加入情绪能力课程,系统的给学生传授情绪知识和正确的情绪调节技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且在预防的前提下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第二步”项目在美国高犯罪社区的小学实施后,有效减少了学生的攻击行为以及增加了亲社会行为,这也为我国城市务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参考。
  2. 基于坚实的实证研究开发系统课程
  美国的社会情绪学习课程设计者根据已有的实证性研究安排课程内容和具体方法,研究者从已有的情绪心理学研究出发,认为情绪理解、情绪调节、移情等都会影响学生的社会适应功能,因此着重提升这些技能;一些研究还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角度出发,进一步提升了课程的实证性,如“促进选择性思维策略”课程的研究者们认为,言语与控制能力会影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提升这两种能力,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在实施课程后,研究者会对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在保证课程有效性的同时促使课程不断改进,这不仅提升了课程的科学性与实证性,同时提高了课程研究的生态效度。目前我国的情绪教育课程尚处于起步阶段,课程设计往往从感性出发,仅根据自身经验设计课程内容与形式;而在实施课程后,又缺乏对课程效果的科学评估,这都会削弱课程的科学性与实证性。因此,我国的教育者在设计课程时,应根据国内外大量相关的实证性研究设计课程,在实施课程后进行科学评估,考察课程效果。   3. 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促进选择性思维策略”“第二步”和“强健儿童”这三个项目都将提升情绪能力视为核心,通过提升情绪理解、情绪调节、情绪表达等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社会能力,在设计课程时,每节课都有具体的目标,详细说明学生应学习何种知识与技能,这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讲清晰、有意义,可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国内类似课程的目标设计往往过于笼统,不够清晰明确,教师在给学生讲课时,仅通过一些游戏来吸引学生注意和活跃课堂气氛,但在课程之后,学生并未掌握重要的技能,社会适应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改善。研究者在设计课程时,应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以便融合各种教学形式,有效提升学生的情绪能力。
  4. 情绪知识应与社会技能相结合
  社会情绪学习(SEL)课程并不是单一的技能,而是多种知识与技能的结合。情绪可以影响解决问题的方式,情绪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提升社会能力,讲授情绪技能时应与具体问题相结合。因此情绪教育课程在提升情绪能力的同时,也要提升学生问题解决、人际交往的能力,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交往。在教学中,应将情绪技能与社会技能结合,使学生在面临生活中问题时,调节自身情绪,学会共情、换位思考,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以促进社会适应。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美国社会情绪学习课程作为参考,围绕情绪理解、情绪调节等概念,从认知、生理调节(如放松技巧)、行为(如自我对话)等多个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情绪能力教育。具体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设计,同时使用科学的测量和评估手段,考察课程效果,以促进课程的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Cooke M. B., Ford J., Levine J., Bourke C., Newell L.,&Lapidus G.. The Effects of City-Wide Implementation of "Second Step" o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Prosocial and Aggressive Behaviors. [J]. The Journal of Primary Prevention, 2007, 28(2): 92-115.
  [2]Edwards D., Hunt M. H., Meyers J., Grogg K.R. & Jarrett O.. Acceptability and Student Outcomes of a Violence Prevention Curriculum [J]. The Journal of Primary Prevention. 2005, 5: 401-408.
  [3]Ling yan lai., Ethnographic evaluation of Second Step: a violence-prevention curriculum[M].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2001.
  [4]刘宣文,梁一波. 理性情绪教育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3, (1):70-75.
  [5]王滨,李燕. 培养高中学生积极情绪的认知行为干预.中国临床康复[J]. 2006, 10(46): 79-81.
  [6]蒋巧君. 小学生情绪教育活动课程的实验研究[J]. 教育学报, 2005,1(6): 69-76.
  [7]寇彧,徐华女,倪霞玲,唐玲玲,马来祥. 提高小学四年级学生情绪胜任力的干预研究[J].发展心理与教育, 2006, (2): 94-99.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社交和情感学习(SEL)的未来
正念课程可帮助学生提高关键学习技能
初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合理设计与制定
教育技术能力试题十二
核心素养下的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
模拟题1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