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电人的苦乐人生(10)
好久没有回忆风电生活了。今天是我第101-102篇文章,101篇是关于云南的最新动态,北极星又给大家通报和解读了一下,有兴趣可以看看。

2008年的索特工厂(在建,左侧)

上回说到SY电气大搬家,一部分到北京南口,一部分到常熟索特,索特其实在叶片去之前,传动事业部(减速机,增速机,回转支承)已经在那里慢慢的开展,都陆续入驻厂区,早期索特厂区为租赁在新安江路,厂区不大,三个厂房,宿舍也在园区内。而叶片实际是在昆山16号厂房,当时经过协调,提供了一整跨作为叶片工厂(后来不够,又增加了半跨,和矿机公用一跨)。大家都知道,昆山园区是当时SY集团的挖掘机及履带底盘的生产基地,都是纯粹的机加和装配工业园,而叶片是典型的复合材料化学为主的成型工艺,因为叶片的生产过程中会有粉尘,化学废弃物产生,当时其实是受到园区的抵制的,为了防止相互影响,后来在厂房跨之间采购了隔离板材到一定高度,防止粉尘漂浮到隔壁车间。
当时叶片事业部的主要任务是研发,研发的主要工作就是设计和开发模具。当时第一个型号7715刚刚研制下线,市场就开始了80m以上的叶轮直径1500KW机型,主流产品为8215机型,为了区别,直接按照7715的模式,实际叶轮直径加大1m,叶片加长0.5m,有了第一轮7715的设计经验和开发工艺探索,在开发8215的过程中,就开始注重工艺定型的规范。原材料的选择,工艺文件的标准化,制造过程的工艺定型等,因为这个时候要开始培养一支队伍,在这个时候,就已经规划了公司吉林通榆和河北张家口的基地,当时已经开始在落实新的产业园,包括北京总部南口产业园。

2009年的昆山工厂生产车间

顺便要提到的是我的一个创新工作,移动式叶片工厂-现场生产叶片。在川沙准备撤到北京的时候,吴总就给叶片事业部提出了做出未来移动叶片工厂的方案,解决叶片的运输难题。当时我组织吴工,龚H三人小组还真的做了一个方案,并给吴总做了专门汇报,由于当时不是很迫切,吴总只是做了一个未雨绸缪,哪想到后来吴总的这个未雨绸缪打开了SY电气在海外最大订单的大门,就靠云南移动式叶片工厂,奠定了客户的信心。在09年的时候,叶片长度虽然就40多米,当时还没有叶片举升车这个新东西,所以说大概5年后,举升车陆续大量使用,移动式叶片工厂相对就失去了当时的意义,但从现在看来叶片工厂基本都是在大基地边上,总体思路也是基于这个考虑实施的。

2009年昆山叶片工厂(模具生产)

索特期间,我当时是总经办副主任,后来主任。一方面要做总经办工作,同时还协助昆山工厂,说实话,当时还是比较辛苦的,最多的一天开了八个会议,会议开到12点,会议纪要都是当天晚上写好上传到OA系统,第二天早上还得准备早会资料,开早会7点开始。现在从管理的角度来说,SY的会议管理还是学到了韩企的精髓,会议资料,会议管理控制都非常严谨,无论是集团董事长开会,会议议程都严格执行,每个人发言汇报的时间只能提前不给你延时,当时我记得在长沙总部开会,董事长LWG主持,XWB总裁拿着闹钟在那里提示,只有半分钟的时候告诉你,只剩下30秒了,到点你停止汇报。某种意义上有点死板,会议资料都是三段式,情况汇报,问题展示,建议说明,最后大家就提出的建议进行讨论,现场拍板,会议纪要当天发出,落实时间,考核目标,奖惩措施,这个我后来自己独立实施几个项目奠定了管理基础。
这里我也要提一下索特的历史。索特当时最早是未来风机的三大传动件而产生,后来因为风电发展速度放缓,转到工程机械。回转支承当时国内就罗特艾德,方圆少量可以采用,索特没办法,自己干。在钢球滚道的方案定型过程中,历经数轮反复,当时按罗特方案,就是滚道需要上磨床,国内采购的磨床始终达不到精度要求,后来提出了精测代磨,试验下来对比罗特,效果要比罗特的好。当然,这个要得益于当时斥巨资500多万元开发了国内首套回转支承试验台,可以满足2MW的风电偏航回转支承的试验,直径可以最大4500mm,试验一直是SY集团的研发核心。因为罗特是蒂森克虏伯集团旗下的一个小产业,但是积累了几十年的试验和加工数据,经验毋庸置疑相当丰富,而索特当时就只有通过疲劳加载试验进行,与罗特的进行对比试验,后来就靠这种试验改进,全面替代集团100%的回转支持产品,为集团每年节约上亿元的采购成本。
传动件在风电的传动链里,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双馈风机,偏航,变桨,增速机,主轴,主轴承,等传动大部件,到今天,唯一一个大容量的主轴轴承还没有实现国产化。我曾经前期写了很多篇文章,就关于风电产业链的核心部件,尤其是靠进口的部件,龙头企业必须要联合关联供应商,主动联合开发,解决进口限制问题,一方面降低成本,一方面解决产业链安全问题。华为的芯片问题,会在更多行业越来越多的看到和发生。
2009年,为了解决当时索特的生存问题,风机订单直到下半年才拿到,蒋总找到老领导,提出开发集团内部的一些部件,包括工程机械领域的也是部分进口传动部件替代,复合材料替代部件等产品。我还记得有复合材料臂架(泵车),后来叶片来活,立即停止交给了相关事业部。只有减速机,回转支承等产品因为其他事业部产品需求也有,同时为了打压进口价格,当时集团重工,执行总裁YXG先生全力支持,并在全集团要求进行标准化,以此降低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成本,也就是我们现在风机类似的平台化开发,一个标准覆盖一定规格与技术参数的产品主机,否则每个部件都要开发,成本太高,开发效率和人力也不够。

一号车间会议室开会(新安江路厂房)

一号车间会议室开会(新安江路厂房)

为数不多的照片(昆山培训2009年4月)

在此期间,蒋总在三个车间,实现了泵车,煤矿机械等核心产品的传动部件批量供货,包括回转减速机,掘进机减速机,风电回转支承和减速机(变桨和偏航),条件还是非常艰苦的,但是也锻炼了一支强有力的研发制造队伍,为后来的风电开始供货奠定了基础。
昆山队伍在搬迁后逐步也稳定了下来,就根据市场开发试制8215的叶片模具,坐等订单来临,没多久,订单就真的来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工机械控股股东兑现承诺 获注两优质资产
回转支承编号方法
挖掘机回转支承
M1432A型万能外圆磨床的组成及其加工方法
挖掘机各部件详细介绍,学徒入门必学(1)
大型游乐设施-高空飞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