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物 | 外圆内方的才女杨绛,静悄悄地影响这个时代~

·登载于1776期《作家文摘》·


小编说!

北京三里河的国务院宿舍区,是杨绛居住了37年的地方。院子外国务院部委云集,院子里满是翻新外墙的脚手架,103岁的杨绛静悄悄隐身在一片喧闹中。

但隐身于世并不等于她“两耳不闻窗外事”。从2004年出版的《杨绛文集》到现在的《杨绛全集》,她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和对文字的笔耕。

  还有一件事,杨绛已坚持13年。2001年,她和清华大学签订协议书,将钱锺书和她当年上半年所获稿酬72万元及其后他们发表作品获得的报酬,全部捐献给母校,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帮助爱好读书的清寒子弟完成学业。随着钱、杨稿酬的不断累积,目前本金达到1400万元。

  她静悄悄地隐身,又在静悄悄地影响这个时代。

写喜剧:既为生计,也是抗日  

  1938年,杨绛一家三口乘坐海轮,从欧洲回国。她与钱锺书都晕船。一次大风浪中,杨绛突然悟出不晕的办法:船身倾斜厉害,舷窗外,一会儿全是水,一会儿全是天,波动幅度大,人自然会晕;她教钱锺书,不要以自己为中心,而以船为中心,让自己随着船倾斜,这样永远头在天之下,脚在水之上,不波动了。钱锺书照做,果然不晕了。他说:为人之道也如此。

1935年,新婚的钱钟书与杨绛赴英留学

  归国后,抗战、内战、“文革”、改革开放……每一次,杨绛都拿出了当年“不晕船”的见识,适应环境,但并非与世沉浮,而是暗藏气节。

  抗战时期,知识分子大多面临生活的艰难。钱锺书是书生本色,不擅生计。为了让钱锺书和女儿过稍微体面的生活,杨绛当过中学校长,给富商小姐做过家庭教师,也做过小学代课教员。1943年,日本人接管了工部局北区小学,杨绛立即辞职。家里没了稳定的经济来源,怎么办?

  恰在此时,陈麟瑞、李健吾鼓动杨绛写一出戏。杨绛在苏州东吴大学求学时,就是班上的笔杆子,听好友一说,心动了,很快编了个故事,标题为《称心如意》,这就是她的处女作。

  杨绛的本名是杨季康,她不敢用本名,怕出丑,于是就署名杨绛。1943年,黄佐临执导、李健吾客串舅公的舞台喜剧《称心如意》上演,大获成功,红遍上海。

  杨绛一鼓作气,1943年接着写了《弄真成假》,1944年又写了《游戏人间》,都是喜剧,政治色彩很淡,巧妙地避开了日本人的干预和压力,又能让人发笑,用笑声“表示我们在漫漫长夜的黑暗里始终没有丧失信心,在艰苦的生活里始终保持着乐观精神”。李健吾毫不吝啬地赞美好友。

留在祖国,避开政治  

  新中国成立前,杨绛和钱锺书就决定留在祖国。

  1949824日,杨绛一家三口登上火车,前往北京,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外文系工作。钱锺书教《大二英文》《西洋文学史》和《经典文学之哲学》。按照清华的旧规,夫妇不能同时、同校任正教授,杨绛就做起兼职教授,讲《英国小说选读》,后来又加了一门翻译课。她自称“散工”,不参加系里的会议;又借口教课,不是家庭妇女,也不参加妇女会学习活动。

  杨绛这样做,是为了省下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同时也有个妙处,避开了一些政治场合。杨绛在东吴大学读的是政治系,“但是我却成了一个不问政治而且远离政治的政治系毕业生”。

1950年清华大学校庆日,杨绛一家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杨绛得偿所愿,和钱锺书都分到新成立的文学研究所,“我们当然愿意研究文学”。杨绛属于外文组(今社科院外文所)。

  1957年,杨绛接到翻译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著名骑士小说《堂吉诃德》的任务,被告知可用任何译本。精通英语、法语的她找来5种英法译本,仔细对比后,觉得译本代替不了原著。于是一年后,47岁的杨绛开始学习西班牙文。

政治风浪中“怒目”之余还有幽默  

  有时候,政治就像海上的大风浪,避也避不开。到了这时节,“年轻人”眼中“和颜悦色、温文尔雅”的杨先生,就会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了。但和多数人不同,杨绛是一种智慧的、带着点儿幽默的“怒目”。

  杨绛的学生、外文所研究员郑土生回忆:“1966年,有人污蔑钱锺书先生,说他的桌上不愿意放毛主席的著作,并贴出大字报。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罪名。杨绛先生觉得冤枉。那天晚上天快黑了,她带着钱先生,拿着手电筒和浆糊,把写好的一张小字报贴在大字报的下面,申明没有这回事。当时,我看到了这一幕,他们也不避我,但是彼此间都不敢说话,贴完小字报就走了。”

  反贴大字报,这还得了。“所有老干部和‘老先生’都不敢在人家批评自己的大字报下面反驳,杨绛先生立刻被拉到千人大会上批斗示众。”革命群众要她低头认罪,谁知杨绛竟和革命群众顶嘴了,还跺着脚说:“就是不符合事实!”郑土生说:“整个‘文革’期间,敢和革命群众发脾气的,外文所只有她一人。她晚年谈起这事还不无得意,因为她坚持不认假账、不说假话,爱护了钱锺书先生的名誉。”

60年代的钱钟书与杨绛

  后来,何其芳等“黑帮”挨斗,杨绛和钱锺书都被叫上台戴高帽陪斗。“我学得诀窍,注意把帽子和地平线的角度尽量缩小,眉眼全罩在帽子里,形成自然低头式。如果垂直戴帽,就得把身子弯成九十度的直角才行。”这聪明的小诀窍,让人看到了杨绛苦难中的乐观。

  《堂吉诃德》译稿被没收了,但堂吉诃德的探险精神留在了杨绛的脑子里。她对革命群众很好奇,自己的检讨上每次都有一句狠狠的批语“你这个披着羊皮的狼”,可她偷偷端详“监管小组”的审阅者,面目又十分和善。杨绛便颠倒过来,称他“披着狼皮的羊”。

“无所不能的贤妻”  

  1941年,钱锺书回到上海。一天,他对杨绛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你支持吗?”杨绛大为高兴,催他赶紧写,这便是《围城》。为支持钱锺书的写作,杨绛让他减少授课时间,又辞掉女佣节省开支,自己包揽所有家务,劈柴生火做饭。杨绛不抱怨,心甘情愿做“灶下婢”。钱锺书每写完一章,她都先读为快,读完又急切地等待下一章。

  抗战后期,物资更为匮乏,杨绛不得不精打细算。比如烧煤,煤球里泥掺多了,烧不着;掺少了,又不禁烧。为了省煤,杨绛自己和泥,把炉膛搪得细细的。有一次煤厂送来300斤煤末子,杨绛如获至宝,掺上煤灰自制煤饼,能抵四五百斤煤球。她还负责买菜、洗全家人的衣服。

《围城》

  1946年,《围城》问世即引起轰动。钱锺书在序中说:“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

  1970年,钱锺书、杨绛相继下干校。“我们的干校在河南信阳的息县,我和杨先生分在菜园班,钱先生一开始被分去烧开水,但他老是烧不开,后来专门负责去邮电所取信。”郑土生回忆,“钱先生经常借着到邮电所取报纸、信件的机会,绕道来菜园,隔着小溪和杨先生说几句话。”

  很多下干校的人见过这对老夫妇菜园相会的场景。在杨绛看来,菜园相会远胜于旧小说、旧戏剧里的“情人私会后花园”。

  19723月,钱杨夫妇作为“老弱病残”被遣送回北京,先是搬到钱瑗在北师大的集体宿舍住,后又搬进北师大教职员宿舍。搬家忙乱,已经着凉感冒的钱锺书也想帮忙,“拙手笨脚”地想扫除一堆陈年积土。等杨绛发现时,他已吸进大量尘土,引发哮喘,打针吃药也没见好,直到19741月送入医院抢救近4小时才得以缓解。

  在杨绛的悉心照顾下,钱锺书写完了《管锥编》初稿,还参与完成了《毛泽东选集》的英译工作。在钱锺书眼里,杨绛“无所不能”,他称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再成名:接受政治礼遇  

  回到北京,杨绛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可以重新翻译《堂吉诃德》了。

  19783月,杨绛的心血译作、72万字的《堂吉诃德》终于出版,这是直接从西班牙文译为中文的第一个版本,人们排着长队,将首印的10万册抢购一空。

  这年6月,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和王后来华访问,邓小平将《堂吉诃德》的中译本作为国礼赠送给贵宾,并在国宴上将杨绛介绍给西班牙国王和王后。

  《堂吉诃德》为杨绛带来了极高的社会声誉。西班牙授予她“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大十字勋章”;她坐在国宴主宾席上的镜头上了电视;她参加了第四届全国妇女大会;她作为社科院代表团的成员两次出访;她受邀出席各种与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有关的文化、外交活动……各种政治礼遇纷至沓来,杨绛和和气气、从从容容地接受了,然后,继续埋头读书写作,“自觉自愿始终做零”。

  那一时期,控诉“文革”的哭喊声铺天盖地。1981年,杨绛却写了一本笔调平静、感情温婉的《干校六记》,讲的全是干校生活的琐事,没有半点激烈的指责,更没有声嘶力竭的控诉。正如她自己所言,“乌云蔽天的岁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停留在我记忆里不易磨灭的,倒是那一道含蕴着光和热的金边”。她指的,是人们在苦难中生出的同情和友爱。甚至于,对伤害过她的人,她也选择了友爱。

用最难的学问,忘记最深的痛苦  

  杨绛那一代知识分子,都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至晚境时争分夺秒地工作,因劳累过度,身体很快虚弱。1993年的一天,钱锺书整理完自己的《诗存》后,对杨绛说:“咱们就这样再同过10年。”杨绛脱口而出:“你好贪心啊!我没有看得那么远,3年、5年就够长的了。”钱锺书听了,默默退入起居室的躺椅里,不再作声。他一向不会系表带,都是杨绛帮他戴,从这天起,他乖乖地让杨绛教他自己戴。杨绛总是自责,认为自己这话让钱锺书愁出了病,1994年便住进了医院。

  19981219日凌晨,钱锺书身体状况很不好,医生连忙通知家属。杨绛赶到床前时,钱锺书已经合上一只眼,还睁着一只眼等待妻子。杨绛帮他合上眼睛,轻轻在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

  “逃逃逃逃逃!”这是杨绛八妹童年时的口头禅,杨绛记忆深刻。如今,“锺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她最终逃向了世上最难的学问——古希腊语哲学读本、柏拉图《对话录》中的《斐多》,一头扎进去,忘记自己。2000年,中译本《斐多》出版,被称为“迄今为止最感人至深的哲学译本”。

  之后,在那张钱锺书曾伏案工作的写字台上,杨绛完成了整理钱锺书学术遗物的工作。2003年出版3卷《钱锺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2011年出版20卷《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现在,还有100多册外文笔记等待整理出版。一位103岁的老人,仍在坚韧地、静默地“打扫现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婚姻是一场修行,爱是身心俱在的陪伴
才子书橱 | 杨绛:短的是故事,长的是人生
顺逆人生—记百岁老人杨绛
读《杨绛:九蒸九焙的传奇》
百岁杨绛:坐在人生边缘,看时间跑、地球转
“她一辈子没偷过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