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哪些消费升级的创业方向容易产生错觉?


  2


  看起来有创业机会,但传统品牌根深蒂固。

  经常出现一种情况,创业者发现一个传统领域有一些痛点,又发现该领域还没有创业项目,仔细看市场上的零售数字非常可观,一看机会很大,于是兴致勃勃地向这个领域发起了消费升级的猛攻。

  创业者最经常出现的问题是,低估了该领域的消费升级难度,和该领域的强势品牌直接火拼,有强攻,没有智取。消费者最在乎的比如安全等特性属于传统品牌的强项,但创业公司并不具备,或者没有明显优势。

  不具名地举一个女性的高频用品的例子,过去几年,也有一些创业公司希望用互联网的手段进行消费升级,但是鲜有成功。

  可以想到的原因有,对某些产品安全要求比较高的品类,消费者的决策很慎重,这种传统品牌的信任感背书是非常坚固的壁垒。要在这样的领域取得突破,仅有简单的产品和渠道微创新是不够的。

  3


  消费升级的机会本身靠品牌难撬动。

  与第二种情况不同,也有一些并没有强势品牌的传统领域。举个例子,在人们的生活刚需里,存在一些有品种,没显著品牌的商品。比如茶、农产品等。茶也有龙井、茉莉花茶,普洱等,除了品种的划分,地域品牌的形象很强,比如安徽、信阳、武夷山等。

  这些市场属于刚需,人们的消费力很强,很明显,有很大的消费升级的创业机会。但是有品类,无品牌的现实状况,看起来很难突破固有的壁垒。

  其实不然。消费升级的品牌是产品品质、品牌营销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结果,仅有品牌的升级是无法完成消费升级的。作为打造品牌的最核心的一步,提升产品品质,打造出一支“正规军”,和其他“杂牌军”区隔开来,对品牌的跳脱更有帮助。比如,一家新兴的互联网坚果品牌,就是对初级农产品进行标准化加工,在品质上实现差异化,从坚果品类中脱颖而出。

  4


  立场和资源不同,导致的创业机会认知偏差。

  与前三种情况不太一样,这是创业者和投资人双方的立场和资源不同导致的认知偏差。

  简单来说,创业者所理解的市场规模,和投资人理解的市场规模和机会是不一样的。

  投资人在推导市场规模或者一个创业方向是否可行时,立场相对中立客观,通过数据等方式进行预判,以及寻找适合做这个方向的团队。

  成熟的创业者会把市场需求作为最核心的考量点,也但受限于其视野、资源等,最后做出来的项目一定是“市场需求”和“我能做什么”的交集。投资人则完全没有“我能做什么”的约束,这是双方最大的不同。

  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在决定一个消费升级的机会时,先确定需求的真实性,升级的难度,确定该消费升级的机会是否可行。具体到做的环节,在与传统市场进行PK时,更要“避实就虚”,做出自己的差异化,避开那些看上去很美,一踩成空的坑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这些年轻人,用小点子做成了大生意!
青山资本张野:做消费升级,本质上和宗教无差异,要的就是那种仪式感
投出百果园、奈雪的茶,他说“排队不值得炫耀”
寻找中国老年消费市场创新创业最新机会:老年行业细分领域已经进入爆发增长期!
目前互联网领域还有哪些创业机会
高榕资本高翔:当我们讨论消费升级时,不应该谈论什么? || 创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