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股市、债市、期市为何一起跌?因为……

来源:财经韬略(id:tttmoney8)

作者:韬略哥


对于金融市场来说,12月的主基调就一个字,“跌”。


股市是这么跌的:




债券市场是这样的:



十年期国债1703走势


前期疯狂的黑色系等商品期货成了这个样:




年底了三个市场终于“输”途同归,上演了一出跌在囧途的好戏。看到这一幕韬略哥的心真的拔凉拔凉的!


十一月底十二月初的时候,在市场一片祥和乐观的气氛下(尤其股市),韬略哥曾多次撰文《2017年,中国人最大的发财机会在股市?》、《央行变脸,股市要逆转了吗?》表达了对股市过于乐观态度的忧虑。没想到韬略哥的乌鸦嘴成真,不仅预言逐一兑现,更有新的无法预测的情况一一发生。而这些新的情况可能最终导致了市场出现共同下跌的情况。


新情况一:债市造假情况严重,信用风险不断升级


这一点是韬略哥万万没想到的。此前由于美元加息,全球债市走低是确定性很强的事件,但是这个过程肯定不是一蹴而就,会有反复,而且美元不会持续走强,债券市场也不会一直下跌,最终会达成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可在国内谁能想到,本该是风控最严,对自身的行为操守最该克制的机构,券商、私募们却接连出现让人大跌眼镜的行为。


一个个萝卜章就把国海、广发等金融机构们搅得混乱不堪。有句话叫丢人不要丢在外面,现在这些机构一个个把自己的底裤都露给大家了,这叫大家如何是好?传说中的增量资金能有信心把钱交给这样的机构打理吗?增量资金们又能有信心投入这样不讲诚信和操守的市场吗?所以,债券造假对于市场(包括股市、债市等等)整体信心的打击是巨大的。


债市造假事件已经不是债券市场或者说机构的固定收益部门一家的事情,市场是联通的,如果债市需要从其他地方挪用资金补窟窿,那么对股市、商品市场等等其他金融领域都会有影响。


此前股市盼星星盼月亮的债市资金在如今的局面下,恐怕更难流入股市了。所谓跷跷板效应或许原本就是个伪命题。


新情况二:中央容忍度提高,市场的风向或许真的要变了


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对于会议的讨论就一直没消停过,韬略哥也看到了很多对会议精神的解析或者解读。在这些解读中有一点是韬略哥十分赞同的,甚至是韬略哥想说却说不出来的一句话。


引用跳槽到齐鲁证券的李迅雷的一句话: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对2017年经济增长下行的容忍度提高,如2016年提出的增长目标为6.5%~7%,2017年或提出不低于6%的目标


李迅雷这句话其实说到点子上了。此前资产泡沫能起来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央担心经济增长出现问题,这才出现各种放水之举。水放多了之后发现,中国经济出现了空心化,实体经济前景堪忧,钱都跑到了房子、债券上去了,再这么下去你懂得!


另外,4月份权威人士提出抑制资产泡沫以来,经过几个月大家看到并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货币供应规模真的开始收了;房地产真的开始治了。与此同时经济数据却并没有出现太多下滑,尤其房地产市场以十月一为分界点,出现经历极寒之后,经济数据整体也没有出现逆转。


一来确实担忧中国经济的基础和核心制造业继续疲软;一来又看到经济质素不断提高,货币供给并不需要继续加码,两者结合起来给了中央决心和信心,那么对资本市场来说,顶层吹来的风变了,是顺风而动还是逆风而行得有个决断。


还有一个老情况进一步强化:抑制各种泡沫,提高监管强度


关于抑制资产泡沫的论调已经提出来大半年了,年底中央工作经济会议之后,能够明显的看出抑制资产泡沫这股风吹得愈发猛烈。


首先迎面扑来的就是央行提出了一个小目标——明年一季度将表外理财正式纳入MPA考核。


关于这一点,大部分人理解为是对于债市的风险管控,韬略哥认为央行的企图心不止于此。还是那句话金融市场是连通器,债市只是一个部分,债市堵住了,股市、楼市、商品呢?从实践的角度来说,银行的表外理财可谓无孔不入,哪里都能觅得其踪影。股灾的时候有吧,商品被爆炒的时候有吧,楼市火热的时候还是有,债券自不必说了。所以这一招等于从“娃娃抓起”,从源头给资金大门又上了一把锁,再想轻易打开就没那么容易了。


其次迎风飞扬的是“闸门说”闸门说”的原文是这样的:


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


这话韬略哥的理解是,接下来央行的水流会变缓和,水道(更多的利用定向投放工具)会转向,以前水库(泡沫资产)比较充盈的地方,现在尽量少让水进去,这样让源头的水(央行)和已经水满为患的水库里的水更多的流进需要灌溉的场所,比如制造业实体经济。


至于人民币汇率,允许适度的贬值,只要不过分。


最后落脚点还是在资产泡沫上,处置风险点其实本质上说的还是资产泡沫。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尽管没有明面上说,但是决策层或许是希望在保证稳定的情况下,通过货币政策的调节和管控,督导市场自身进行调节,减少资产泡沫的影响,所以现在各种市场可能才听话的闻风而起。


最后要说的是制造业和房地产这对难兄难弟的关系。


房地产和制造业之间的关系原本不应该是绝对的二元论,即房地产强则制造业弱,制造业强则房地产弱,但在当下这实打实的发生了。制造业弱,实体经济就不振,员工的收入也就没有起色,老百姓想要购买的产品也没有质量保证,这是一连串的反映;而房地产的兴起又进一步制约了原本应该用来刺激消费的资金,没有消费者的支持,制造业又进一步疲软;最终一个没有经济实力支撑的房地产,泡沫将越来越大,没有制造业支撑的经济也将逐渐空心化。


那么如何解决呢?金融时报是这么说的:


金融时报刊发评论称,像此前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房地产价格短期内快速上涨甚至出现资产泡沫化的现象,不仅不利于“中国制造”做强做大,而且不利于中国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当前要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倡导“中国制造”持续做强做大,严格调控政策和健全长效机制,抑制房地产泡沫,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这句话的意思韬略哥认为是说,一方面通过供给侧改革出清落后产能,提高制造业产品的品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疏导更多的资金流入制造业,防止这些资金更多的进入房地产市场。实现这个过程,金融时报也说了要通过严格调控政策,而且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长效机制)。


对于投资市场来说,如果真的能像金融时报所言做到长效机制,那么可能会根本的逆转资产泡沫和制造业疲软的相对关系,这样对于债市、楼市、供应面不支持暴涨的商品市场来说可能会是很大的冲击。


看完上面的说辞,读者朋友的感觉或许是对投资来说好像没个好,可其实韬略哥觉得有一个长期的实质性利好,就是不知道大家等不等得起


这个长期利好是对股市的。韬略哥这么说是因为两点:


第一,制造业强大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而且长期有保证,那么股市走高的核心要素就有了保障;


第二,股权时代来临是大势所趋,用金融时报的话说就是


金融业要不断优化融资结构,加大股权融资力度。不管是去产能的推进,还是去杠杆的要求,体现在金融领域就是要改善融资结构,降低企业整体杠杆率。对于我国当前仍以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方式为主的融资体系而言,一方面,要着力优化信贷结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助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股权融资,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券商头条

证券业合作交流第一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股市为什么必须上万点?
2017,股市最大的题材诞生!
东吴宏观:谁更贵?全球股市、债市 还是房地产?
复苏预期弱化 投资宜偏向防御
严监管的阵痛,市场要有所准备
为了国家战略,大银行股必须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