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范治斌:以心观物,境为情生

范治斌老师作为上个世纪70年代出生的青年优秀画家,在他的绘画作品中,总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创新和锐气,一种恰到好处的传统与当代的交融,一种既清雅又苍劲的艺术美感。他取法于传统水墨,但又不拘泥于传统水墨的表达;他以人物造型见长,但绘画风格在山水、花鸟、人物间自由纵横;他善于自然写生,但每幅作品又都是精雕细琢。

他的作品与他的人格魅力一样,充满了感情、激情、豪情。从他目光如炬的神态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年轻画家坚定而执着的信念、目标远大的胸怀、及对艺术的饱满的热忱和全身心地投入。勤奋、天赋、意志、情感和自信成为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感染力,也使得他在自己的艺术实践的探索上不拘一格、游刃有余。我们有幸在他的青州宋城艺术馆落成之际参访到他本人,聆听他对艺术的独到见解以及他自己的创作体验。

范治斌,1972年12月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99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中国画专业,师从范曾、郑庆衡等先生,获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人物画工作室,师从赵奇、李征、李岩诸先生,获硕士学位;2010年就读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博士,师从冯远先生,2013年获博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系,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安徽大学艺术学院、湖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新疆教育学院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采访人:李鸿宇

中国艺术研究院设计艺术系博士、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教师

时间:2016年5月14日

地点:山东青州宋城范治斌艺术馆

李:范老师,在您的作品中表现出深厚的笔墨意蕴,可否谈谈您对当代水墨或新水墨的理解,并就目前现状,您觉得新水墨该何去何从?

范:从总体而言,与之前的水墨风格相比,当代水墨或者新水墨已经不再有一个标准的规则,更不是一种应该如此的状态,它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并能够自圆其说的一种水墨风格。因为所有的规则或者程式都可以被某种尝试或者创新打破。就目前现状而言,大多数理论家认为当代水墨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偏向于传统的水墨;一种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水墨;一种偏向于完全现代并具有创新型的水墨类型。那我自己的风格比较倾向于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一种水墨表达。

上一代的艺术家在坚持传统和传承的精神上很有序的,也有自己的坚持。70年代出生的一些年轻画家对传统国画或者传统水墨已经有了新的认识,一方面他们逐渐卸下传统的包袱,轻装上阵,在艺术表现上更为自由,但另一方面这种现状也会使自己的作品缺少了一种真正的文化传承。我认为传统绘画像一座丰碑、一个宝库,所有的创新必须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否则,失去了传承,就是无根之木,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和底蕴,无法走的更远。

至于新水墨的未来发展,其实已经有一些有思想的艺术家已经在打破传统文人画或者中国画的固定模式,寻找适合自己情感的表达方式了。我认为首先要总结历史上的经典绘画和传统美学带给我们的美好体验,从中汲取养分,并把古典的艺术规则和美学表达做全新的阐释;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内容应该是从当下的、现代的大自然中汲取新的元素和养分,从而创作出具有自己美学体验的艺术作品。所以,当一件艺术作品具有了你自己的审美观念和表达手法,并具有传统审美观念的时候,你已经有了自己对水墨的语汇的理解和应用,找到了新的艺术表达方式了。

李:范老师,那您在表达您的艺术构想时是如何做到突破和创新的?

范:我认为真正的艺术突破可能本人未必能意识到,但优秀的艺术必须用心感受,以心观物。每个人的悟性、心性不同,只有把你自己所有的情感和体悟表现在你的艺术作品当中,就有可能出现不一样的艺术作品。经典的绘画作品、传世的艺术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是艺术家自己对自然的独特感悟。我自己在创作的过程中,要做大量的功课,认真专研经典的作品。有些优秀的作品经常会触动我,给我灵感,因为这些作品融入了作者的某种的心性和情感,正是这些东西在与我在交流和沟通。

当我面对现实的大自然的时候,我必然是用我自己的情感,自己的体悟、自己的人生观、自己所获得一切的素养,与自然对话。传统的东西已经成为一种背景因素,一种潜在的知识和养分,不会直接干扰我。我在面对大自然创作的时候,我尽可能调动自己的情绪、情感,去表现这些东西,而传统的东西又在潜移默化的引导我,所以我跟传统是有对接的,但是在最直观表达上我又有自己的新意,指使我的情感抒发。所以我的作品有突破和创新,无非融入了我的情感而不是别人的情感。

李:范老师,既然您讲到了情感的表达是您绘画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绘画的技法对您作品的支撑作用又是怎样的?

范:情感与技法就是一件优秀艺术作品的两个面,两者必不可少。情感是高级阶段,技巧是基本阶段。基本阶段如果被忽视的话,情感无法被直接、充分表述。真理相当于月亮,技巧是指向月亮的手段。技巧是不容或缺的。只有情感,不要技巧,不足与谈艺术。但是在由技到道的过程中,情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李:范老师,在您的作品中,一些具象的物体比如树、山、水、人物、花鸟、动物等已经有了您独特的艺术表达语汇,想知道您在创作时如何去表达?

范:作品最后表达出来的作品一方面受益于自己的综合素养,如果获得的综合素养越高,就越自如;另一方面也受限于自己的综合素养,如果素养不足会影响表达完美。具象的物体首先来源于我多年的自然写生和对造型能力的把控。在我求学的初期,我在人物造型和风景写生上花了大量的功夫,多年的积累已经让我受益匪浅,我现在能够很自如的表达我心中的物像。其次,我在创作的时候尽可能做到相对于朴实,眼观之物一定是能够感动我的东西,才能从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最后形成自己的手中之竹。最后,我的艺术表达方式主要借景抒情。我描绘的物象最终表达的是我的情感。好的艺术作品,既是状物,更是抒情。

李:范老师,在您的最新的写生作品中,感觉您非常快速的进入了创作境界,您是如何达到这种审美状态的?

范:这是源于我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我希望我画写生的状态就是我创作的状态,所以在写生的时候我几乎把它当作艺术作品来画。古今中外,很多画家写生就是创作。比如梵高在写生的时候,几乎是一次成型,并没有把写生当做草稿来对待。中国古代画论中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大自然是最好的造化老师。所以我在写生的时候艺术灵感往往会直接涌现,艺术创作和风景写生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

李:中国传统绘画理论讲究“气韵生动”,您的作品中如何体现“气”?

范:传统绘画理论中的“气韵生动”是谢赫的《古画品录》中提出来的,表现绘画中的有无相生、虚实结合的审美境界,用生动的“气韵”来表达人或物内在的生命和精神。我认为 “气”是作品的生命力的问题,以自然为绘画对象,表达世界万物,其实还是在表达你自己、你的内心情感、你的气息。你对自然有何感悟,就会使自己的作品具有怎样的气息。而你本人的“气”表现依赖于你的艺术修养、对事物的感悟力、敏感性上。比如,你对同一朵的花的体悟,有的人感受到优雅、有的人感受到绚丽。每个人源于自己的内心感悟力或者“气”的不同,对花的感受也不同。自然界本无所谓美丑,最主要是你内心的体悟。“气”是指自己的内心的气息,如果有足够好的技巧,内心的“气”与大自然的“气”就可以做到对接,形成了作品中“气”。艺术作品最终传达出来艺术家对大自然的“气”的感受,也传达出来你自己的气息。

李:范老师,在您的一些作品中,在表现人物、动物的时候,有些地方墨色会很重,而其余地方墨色很淡,整体却很和谐。谈谈您如何协调“墨”与“色”的关系?

范:在我的作品中,我会有意强调墨色的对比关系。比如我在画人物的时候,会把女孩的头发画成墨色很重的颜色,或者会把人物身上的某件衣服加重墨色,或者画面中一只猴子、一匹马或一头牛,在某种背景下,我也会加重墨色。传统国画一直强调知白守黑,墨分五色,崇尚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这种重色轻墨的水墨传统也给我们当代的画家在用色上面留足了发挥得空间。我会在水墨创作中突出墨色的强烈对比效果,从而增加了绘画在远观时的视觉效果,但也要保持画面整体的和谐。黑色与灰色、或者与白色相比,更具有对比性、具有着重性。黑色在水墨里面是很重要的协调墨色关系的色调,如果应用得当,它会更响亮、更单纯,会使画面更透亮。我认为一个画面构图需要一点黑、一点墨,这也是我的形式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李:范老师,在您的多幅山水作品中,发现您喜欢画倾斜的古树。很想知道您为什么喜欢用这种类似对角线的构图方式来表达古树的姿态?

范:可能多数人感觉大树不是直的就是弯曲的,其实自然界中有很多倾斜的树,它们特别具有姿态。而倾斜的树在画面构图上会形成一种动感,造成一种破坏力,它是一种势、一种险境。我用另外一种方式把这种险境破掉,使它重新回归平衡。所以我的画面中既有矛盾冲突,也有化解冲突的办法,使作品回归到一种平衡。比如我在斜树下面画一头牧归的牛或者一位放牧的人,这样我的作品就会回归到平衡。我最早画这种斜树是在北疆的写生风情画中,一棵倾斜的大树、一个维族的姑娘牵着一头牛。大家都认为很有意思,慢慢成为我绘画表达的一个图式。

李:范老师,您的作品会让人产生强烈的艺术共鸣,而且在材料、颜料、构图、表达手法上都有了明显的创新。谈谈这些艺术手段对您创作的影响。

范:我认为情感是作品的主导,情感在具体实践中,也会由于使用材料、手法不同而表现不同。我个人喜好尝试各种材料,不会墨守成规的使用某一种材料。而不同的材料恰恰是对我的情感抒发有帮助,让我能够找到情感的基调。如果用一种很涩的纸,笔墨会苍茫、浑厚,我会自然而然表现一座雄伟的高山、或者一棵千年古树。整个艺术实践的活动不是孤立的,它们会有机融合在一起。

就绘画题材和构图而言,传统山水题材一般画古人抚琴、雅士童子、亭台楼阁等,你要是觉得这种样式很美,也可以选择,当然可以有新的选择。比如我在画写生的时候,经常会有某个人物或者动物在我描绘得画面中穿过,我突然觉得这个画面很有意味,它会在我的心性中留下印象,我会在完成前面的写生画后,再画一幅以人物或则动物为主角的绘画,而风景就成为它们的背景。这是我的情感的流动所致。这也是作品构图有自己特点的原因,是我当时的心性决定的。

李:范老师,您作为高等美术教育体系中的教师,能否从艺术心理学的视角出发谈谈当下的艺术教育现状?

范:当下的艺术教育是有一定的问题存在,所以我们这些艺术教育老师任重而道远。我认为主要的问题在于程式化的教育理念,使得当下的艺术教育出现了某种停滞。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艺术最重要的一点是情感教育,怎样在绘画表现过程中融入情感才是艺术最大的魅力。而我们在教学上往往偏向于技巧和程式,却忽略了情绪式表达,也就是情感教育。这可能是当代艺术教育的一个问题。如果说这种画法是对的,那种画法是错的,这个命题本身就是错误的。画画不应该被鉴定,所有的鉴定都是对被否定艺术的亵渎,因为艺术本身存在无限可能性。

我们当下在绘画艺术上总结出来的规则,可能是更可行、更具有效果、更容易实现、更具有美感,但对有创造力的艺术家却是一种束缚。有思想的艺术家们往往是打破成规才能塑造出更具活力的艺术作品。所以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一定要怎样做,也不去限制学生应该怎样做,只是重点提示作品中是否融入你自己的情感。你是否带着情感去画,还是带着概念、程式去画,画出来的作品味道完全不同。我自己之前也会被这样那样的技法、程式所困扰,有种畏手畏脚的感觉,导致创作停滞不前。但是通过大量的写生实践、不断地描摹经典、在自然写生寻求灵感,就会感受到情感的力量在作品中的作用越来越强大。每完成一件作品,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愉悦感,你就会自信的感受到这种画法是适合我的。所以,面对困境的时候,实践是解决情感融入的更好办法。就教学而言,与说教相比,大量的实践、大量的写生更有效果。

李:范老师,在您的艺术成长道路上有哪些中国或西方的艺术家深刻影响过您?您学习和借鉴了他们的哪些方面?

范:在我人生的不同阶段,总会有一些优秀的艺术家深刻的影响着我,指导着我,让我爱不释手,愿意跟随。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大学期间,主要受中国历代古典艺术家的感染,学习他们在笔墨、造型和意境方面的绘画能力;在研究生阶段,接触到了西方的绘画艺术,抽象派、表现主义等都开拓了我的视野,对我的人物造型、色彩表现影响极大;在我读博士甚至在后来的创作中,我又回归到中国的古典绘画和古典艺术家。这种回归不是简单的反复,而是在拓宽视野之后的一种更高的境界和认知。

我们在画传统国画时,不能局限于只看东方艺术,而有时候恰恰是西方艺术对你产生的影响更大,会给你更大的启发。你接受的影响越强越广,你的眼界越不同,你的艺术野心也越强。当你有了更广的视野之后,再回归审视传统艺术,你的整个思想、视角就更不同了,会发觉对传统水墨的理解差异很大。对我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艺术家,古典的有文征明、范宽、八大、石涛等;西方有毕加索、梵高、席勒、马蒂斯、克林姆特等。在我创作的时候,他们的影子和艺术表达方式会突然跳出来。

我现在又回归到中国古典绘画,尤其是宋元绘画,博大精深,极端的单纯,它抛弃了绘画应该是什么样的观念。宋元绘画中表现出来的浑厚的、空灵的、心性的意味,使我们的内心情感直接会被吸引。它不需要一种观念来解读,表现出一种不隔的审美状态,这是绘画的一种最高的自由的审美境界。我认为好的绘画就是一种特别沉浸的艺术状态,由技而道,自然而然的心性就表达出来。艺术尽管有很多种,但它不是一种观念、或者一种理念,我更喜欢那种对艺术的直接表达。

李:范老师,现在画家被分为很多类别,比如人物画家、山水画家、文人画家等等,您希望大家认可您是哪一类画家?或者您想成为哪一类画家?

范:我不喜欢别人鉴定我是某一类画家,比如一位山水画家,或者是人物画家等,我希望我自己是一位相对全面综合的艺术家、画家。齐白石老人什么都可以画。西方的画家更是如此,比如梵高,既画风景,也画人物。只要情感到了,你用自己的画笔深刻表达出你自己的艺术观念,就会感染更多的人,不必在乎自己是哪一类画家。我自己既画人物,也画山水、花鸟,反而融会贯通了多种艺术表达方法,我感觉我的视野被打开了,在笔墨和空间上没有障碍,这样使我在艺术表现力上更加自由。我现在需要的是投入、再投入,沉静、再沉静,深入、更深入,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创作出更好的艺术作品,成为一位优秀的艺术家。而且只要假以时日,我一定能够做到。

范治斌老师125幅作品高清赏析

人物系列

山水系列

花鸟系列

微信推广:823721174

邮箱:sixiangart@126.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朱德群 | 透过色调感受到隐含于画面的中国山水
试论传统文人水墨画的独特绘画语境与意境营造:静谧与超脱
「视点」形神兼备 情境融合
从宋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与风格特点,看古代绘画艺术的演化进程
范志强|水墨一品-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展
水墨大家——范炳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