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站在道的高度,让心灵跳在空中看自己,才有智慧看清一切

 我们以前经常说起过意境这个词,比如我们读了《庄子》的逍遥游,当我们从开头的“北冥有鱼”读到“去以六月息者也”,就能在我们的脑海中,产生一个无比广阔的意境,通过意境可以扩大心量,如果产生的意境越大,则表示心量也越大。庄子就是用大鹏鸟这样的寓言故事,非常有效的扩大了我们的心量。

当然,在道家文化的内心修养中,产生意境虽然只是非常肤浅的第一步,却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这是道家修奍的重要基础,只有让自己产生了广阔的意境,才能真正对抛开自我有所体会。否则,就算说了再多的抛开自我,都不知道怎样才能抛开自我,也不知道抛开了自我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老子的道家文化反复强调要抛开自我,若不能做到抛开自我,就始终会被自己的先入之见和主观成见妨碍了自己的眼光,会被自己的情绪私欲蒙蔽了自己的智慧,会被自我的意志束缚了自己的思想。

但是,真要做到抛开自我,还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有些人之所以不能做到抛开自我,不外乎两个原因。

一,是自己不愿意,害怕自己抛开了自我之后就没有自我了,以为抛开了自我就是抛弃了自己的所有东西,就会失去财产、家庭、感情、尊严等等,因害怕失去这些东西,就死死的抱着自我的观念不放,从而一天到晚总在强化自己的观念意志,把自己的观念意志当成是绝对不能被攻破的堡垒一样。

二,自己虽然也想抛开自我,却始终不知道该怎么抛开自我,反而是用强化自我的方法来抛开自我,结果造成越想抛开自我却越抛不开自我,反把自我的观念意志越来越强化了。这种情况,在很多所谓的修行人身上,是经常看得到的。
 
 
对于第一种情况,除了进一步向他讲清道理之外,还真没有别的有效办法。因为他们始终固守着自己的观念和意志,他们的心灵始终固守在自己的身体之内,始终不愿意让自己的观念和意志有丝毫的改变,始终不愿意让心灵冲破自己身体的束缚。他们非常害怕自己一旦改变了想法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更害怕自己的心灵一旦跑到了身体外面,会对他造成怎样的伤害。

就像我以前认识的一位农村老奶奶,一辈子坚守这样一个观念;让我苦点没关系,让我穷点没关系,让我干死干活累点也没关系,就是不准说我不对,就是不可以让我改变想法。据我所知,这位老奶奶非但自己穷苦了一辈子,还连累子孙也一贫如洗。

对于第二种情况,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道家文化中有很多的方法技巧可以运用,道家前辈们早已为我们创建了很多有效的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这样的初学者能够快速入门。只要学道之人愿意让心灵冲破身体这个牢笼,愿意去心怀天下,就可以运用前辈们所创建的正确心法,一念之间就能让境界和功夫上升一个台阶。

利用庄子的逍遥游或者其他优秀的文学作品,让自己产生意境,当意境能够很真切的在脑海中呈现的时候,就像我们读《庄子》逍遥游的北冥有鱼,当我们产生了大鹏鸟在无比广大的天地间向南飞去的意境时,就在这个时候,对!就是这个时候,当你在大鹏鸟南飞的意境中的时候,你是不是已经忘了身体的存在了?是不是已经不再去关注自己的身体了?这不就是抛开自我了吗?
 
 
而且,我们所产生的这个意境,是根据庄子的文章而产生的,并不是我们自己主动想像出来的。在这个时候的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身体已经被自己忘记了,我们的意境又是根据别人的文章而产生的,这不就是正宗的抛开自我了吗?这不就是最初步的无我吗?

庄子的逍遥游,既能把我们带入一个极其广大的意境,又能让我们领悟到了初步的无我,庄子真乃道家宗师也!若能利用优秀的诗词散文来让我们产生意境,对于我们的内心修养是非常有效的。

产生意境,乃是道家文化修养的最基本也最关键的第一步,我们以前也发布过多篇讲述意境的文章,可惜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真的是非常遗憾。

若能明白以上的道理,我们就可以再来读一首李白的名篇《关山月》,当我们读到诗的第一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我们的脑海中是不是就能产生这样一个意境:在东边的天上,悬挂着冰轮一样的明月,明月的下面是一片云海,云海的下面是连绵的天山,由明月、云海、天山组成了一幅苍茫冷瑟的景色。
  


这个意境就像一幅画一样,至于这幅画的视角,可以因人而异。有人是站在天山顶上看的,在天山的上面是云海和明月,在自己的脚下就是天山山脉;有人是站在云海上看的,在云海的上面是冰轮一样的明月,在云海的下面是连绵的天山;有人是站在跟月亮一样高的位置,俯看着云海以及云海下面的天山。但根据苍茫云海这四个字,我喜欢把视角确定在云海的位置上,在我的前方是一片云海,在云海中是一轮明月,在下面才是连绵耸立的天山。

也有人的视角是站在地面上,再往上看高空的明月、云海、天山,但这样的视角似乎并不确切,因为天山、云海、明月都是很高的,所以我们的意境也应该升到高空去,如果站在地面上看云海,目光就要向高空仰视,用向高空仰视的角度来体会苍茫的感觉,似乎不是很妥,因为需要向高空仰视的都是形容敬仰的心情,而不应该是苍茫的感觉,只有在平视或者俯视的情况下才会产生苍茫的感觉,如“看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苍茫和云海应该都是在平视的视角中看到的,就像站在地上看苍茫大地和站在海边看广阔大海一样,所以这句诗的视角应该是平视着云海,看到了在云海中的明月和云海下的天山,组成了一幅苍茫冷瑟的景象。

李白只用了“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两句诗,就把我们的意境,提升到了云海一样高的空中,就好像我们已经站在了空中一样,让我们以俯视的角度再来看人间的事情。于是,接下来的诗句,就出现在我们俯视下的情景中了。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大家可以仔细体会一下,我们用俯视的视角来看后面的诗句,是不是可以在同一个视角下看完后面的全部内容,思想就不用再拐弯了,以这样的视角来读这首《关山月》,是不是更加顺畅一些呢?

大家可以用各种不同的视角,来体会李白的这首诗,是不是感觉到俯视的角度最为通顺呢?李白之所以被称为诗仙,就因为李白写的诗意境很高,就好像庄子的文章一样,能达到“意出尘外、神游天外”的境界。由此也可以得知,李白当时也是站在空中俯视人间的角度上写的这首诗。

我们也由此更加明白,《老子》、《庄子》、《阴符经》是站在道的高度上来写的,我们要读懂这些道家经典,当然不可以站在人的角度,而是必须也要站在道的高度上,才能真正读懂这些经典。
 
 
若要站在道的高度上来看经典,则又必须让心灵冲破身体的束缚,让心灵上升到“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的道的境界上,才有可能读懂这些经典。若要让心灵冲破身体这个牢笼的束缚,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意境来达到,而像《庄子》的逍遥游、李白的《关山月》这样的文章诗词,就能让我们产生非常广大的意境。

若能运用意境,让我们的心灵跳出宇宙天地之外,能够让心灵站在道的终极高度上,再来读解《老子》、《庄子》、《阴符经》,当然就能很容易的看懂这些经典了。

站在云海之上,再看李白的关山月,这样是否更能读懂李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山月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30句意境深远辽阔的诗词,豪放大气: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非常经典的一首诗,其意境开阔高远,写得非常唯美!
祝允明草书李白诗《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飞花令 · 海: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写明月最美的10首诗词,明月如霜,清景无限,意境太美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