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天运动35分钟,远离抑郁
遗传力,也称遗传率,指遗传方差在总方差(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值,简单来说指遗传因素的决定作用。遗传力大小范围为0-100%,剩下的为环境因素的影响和环境与遗传因素的混合作用。遗传力常用来评估人体遗传基因在某种形状(比如升高)或某种疾病(比如抑郁症)中的影响作用。
 
有研究称:遗传因素能解释40%左右的抑郁风险,也就是说,60%的抑郁风险是由环境因素引起。实际上,抑郁症的遗传并非仅由人体第一基因组(人类自身基因)决定,还由人体第二基因组(人体共生微生物基因)决定。定性定量的研究发现:抑郁样症状可通过粪便菌群移植人传染给无菌小鼠或缺菌大鼠(抑郁症可通过粪菌移植传给缺菌大鼠)。
 
有家族抑郁史的人,其抑郁风险可能是由从父母那垂直遗传来基因引起,也不能排除是从父母那水平传递来的肠道微生物引起。幸运的是,虽然人自身的基因无法改变,但肠道微生物却受多种因素(比如饮食、药物和生活方式)影响,可以改变,即人们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降低抑郁症风险。
 
食与心抑郁症的饮食干预介绍过,有研究发现,饮食可降低30%的抑郁风险。正确的饮食可修复肠道菌群,改善菌--脑轴功能,提升大脑和情绪状态,从而预防和治疗抑郁症,而不良饮食则作用相反。除了健康饮食,运动和规律作息等健康生活方式也能显著改变肠道菌群,调节肠道菌群和菌--脑轴功能,降低抑郁症风险[1]
 


2019年,美国科学家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抑郁高风险人群,每天35分钟的运动可降低17%的抑郁症风险;不管是高强度的有氧运动,还是低强度的运动比如瑜伽和拉伸运动,都能降低抑郁风险[2]
 

在知情同意下,科学家对医保数据库中登记有生活方式调查和基因信息的参与者(11615人)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通过详细的数据排除,和深入的基因分析,筛选出7968名欧裔美国人,分析其抑郁遗传风险。最终将这一人群分为三组,低抑郁风险(1594人),中等抑郁风险(4781人)和高抑郁风险(1593人)。
 
完成生活方式调查后2年内,有8%的参与者罹患抑郁症。运动量很少的人(小于1.1小时/每周)抑郁症风险显著高于8%,而运动量大的人(3.2-11.6小时/每周)抑郁症风险显著低于8%
 


结合抑郁症的遗传风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无论对于低风险人群、中等风险人群还是高风险人群,充足运动均能显著降低抑郁症风险。比如不运动高风险者,抑郁发生率为12.7%;而充足运动的高风险者抑郁发生率降低到8.1%,比不运动的低风险者还低(8.7%)。
 


遗传基因表型和运动都能明显影响抑郁症风险,抑郁的多基因风险评分与抑郁发生率增加显著相关,而充足运动(大于4小时/周)则与抑郁风险降低显著相关。高BMI指数与运动量降低显著相关,且与抑郁症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即便排除BMI指数、受教育程度、就业状况和先前是否有抑郁症等情况影响,抑郁风险评分和运动对于抑郁症的作用依然十分显著。
 

不管是高强度跑步和慢跑,低强度的走路、瑜伽和拉伸,以及其他高强度运动比如跳舞、有氧运动和健身器材运动都能降低抑郁症发生率,无论抑郁症遗传风险多高。

 


还有报道发现:一位妈妈,在第一个孩子出生后患上产后抑郁症,后来康复了。但在第三个孩子出生后又出现后又出现了抑郁症状,在冬季尤为严重。在孩子1岁半时,妈妈发现自己怎么努力,还是一直处于绝望无助和缺乏动力的状态之中无法走出来,于是根据医生建议开始进行每天7分钟的高强度有氧间歇运动(HIIT)。一个月后,这位母亲的抑郁症状明显改善,觉得自己有能力控制自己的健康。
 


(高强度间歇性训练(HIIT),是一种让人在短时间内进行全力、快速、爆发式锻炼的一种训练技术,一般由短时间的高强度运动加短时休息组成。这位母亲的7分钟HIIT动作主要包括:开合跳+靠墙静蹲+俯卧撑+仰卧起坐+上台阶+深蹲+箭步蹲,每个动作20秒,中间休息10秒。)

 
食与心点评:

  • 2007年有一部电影叫《基因决定我爱你》,正如片名一样,不少人相信“人一出生,很多东西特别是身体的疾病和健康状态都已经由基因决定好了”。这种基因决定论或宿命论毫无疑问不科学,甚至消极且有害。关注食与心的朋友都知道:人的疾病更多是由受饮食、生活方式和药物等因素影响的肠道微生物和肠脑状态影响,健康饮食和健康生活方式就能防治绝大多数疾病。抑郁症患者除了需要他人的同情和关怀,更需要自己主动出击,战胜它!
  • 研究发现,对于抑郁症而言,运动能抵消相当大部分的基因不利影响,降低17%。而且这项研究并没有考虑饮食因素的影响,如果考虑到健康饮食能降低30%的抑郁风险,而遗传因素能解释40%左右的抑郁风险,那么充足运动+健康饮食几乎完全可以抵消遗传因素引起的抑郁风险。事实上,运动和饮食并不能改变人的基因,所以抑郁症没有父母基因的责任。即便是有抑郁家族史,家里有人发生过抑郁症,也不用因此焦虑不安,怨天尤人,只要健康饮食,充足运动,依然可以健健康康,快快乐乐!
  • 运动不仅能促进多巴胺和内啡肽释放,让人产生好的感觉,还能调节肠道微生物,改善菌--脑轴功能,提升幸福感(well-being)。
  • 每天35分钟运动,不管是户外走路、跑步、打球、踢球,还是室内游泳、瑜伽、拉伸、健身房锻炼,还是传统的太极拳八段锦,甚至是每天7分钟的HIIT,都能帮人减小抑郁风险。因此,不要用没有时间y运动做借口,也不要用空气不好做借口,雾霾时在家里做些低强度的瑜伽或者拉伸训练(密闭室内PM2.5值一般为室外三分之一左右),家里买台空气净化器净化空气后再运动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所以,朋友们,从今天开始好好运动吧
!坚持运动,远离抑郁!远离疾病!开心又健康!也别忘了饮食哦

食与心在行为生物学团队中与老师和师兄师姐师妹们共事十二年,微生物、饮食、肠-脑轴和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植在每一个人头脑中,大家都没有发生过任何严重的生理和心理疾病。老师在面对这么多年巨大的研究、实验和经费压力时,哪怕偶尔有一两次不愉快,第二天也会完全烟消云散般地快乐和投入工作。这些感触都是让我们团队能够团结聚集在一起走向今天的原动力!
 

参考材料
 
1            Liang S, Wu X, Hu X, et al.Recognizing Depression from the Microbiota(-)Gut(-)Brain Axis. Int J Mol Sci,2018, 19: 
2             ChoiK W, Zheutlin A B, Karlson R A,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Offsets Genetic Riskfor Incident Depression Assessed Via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in a BiobankCohort Study. Depress Anxiety, 2019, 1-9.
3.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327037
4.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news/doctor-prescribed-daily-hiit-exercises-for-depressio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基因决定我们的命运吗?
为什么无故中风的人越来越多?医生解释:原因逃不出4件事
改善生活方式你将会收获更多健康!
公开课:11 痴呆症的风险因素
《自然》子刊:多吃碳水或能防抑郁!西安交大研究发现,相对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每增加335千卡,重度抑郁症...
勤运动可显著减少抑郁症风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