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文茂与责任教育》选登

第一章  我的成长故事

第一节  最初梦想:做一名人民教师

(二)两度报考梦圆师院

1977年10月份,高考恢复的消息传到了村子里。一时间,村里像炸开了锅,在当时村里的人们看来,只要考上大学就能改变身份,吃到商品粮,得到工资制,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我和那时很多年轻人一样也异常兴奋,不过除了村里人所说的理由外,更多的还是对大学的期待和对知识的渴求。高考对于我们那一批人来说,绝对是一个极大的诱惑。由于热爱教育行业,再加上自己是民办教师身份,报考师院将优先录取,所以师院成了我的最佳选择。经过三个月紧锣密鼓地准备,当年冬天,我和全国近600万考生一起进入了考场,不过在看到试题的那一刻,我整个人都懵了,有些题目根本看不懂,好多内容压根儿没学过,所以这次高考毫无悬念地失败了。由于在意料之中,所以没感到太过沮丧。我很快投入到下一年高考的备考之中。通过认真研究高考考纲,我发现自己先前复习的教材有很大问题,经过了解才知道,复习课本只能用“文化大革命”前或者比自己小两届的高中课本。好在在家人的帮助下,教材的问题很快就解决了。接下来,我过上了一手抓工作,一手抓复习(自学)的紧张日子。通宵熬夜、加班加点成了常态。那一段日子真得很苦,不过却很有意义,用现在的一句话描述“痛并快乐着”。1978年7月,我再次踏进考场,和上次不同的是,这次我很自信。成绩公布后,我没让大家失望,以张庄第一的好成绩和衡水县70多名学生一起被高校录取。可能是对这一刻等待得太久,亦或是对这次考试寄予了太多期待,那天我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1978年秋季,我的大学生活开始了。学识渊博的老师、宽敞明亮的教室、藏书丰富的图书馆等等,深深地吸引了我。大学四年,我认为自己最幸运的事情,就是遇到了包括董宝驹、刘海栋、林荣茹、么仲英、贾恒永等一大批德高望重、治学严谨的老师。他们专业造诣精深,板书工整漂亮,举止大方得体,跟他们学习是我一辈子都不能忘怀的享受和幸福。老师们跟我们学生一样,上课也很兴奋,用他们的话说,是因为已经很久没遇到过这样高素质的学生了。的确,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师生彼此都特别珍惜那段来之不易的“教和学”的关系。因此,大家内心都怀有一份敬畏感和神圣感。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老师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学生也没有低三下四的姿态。大家课上热烈地互动交流、研究讨论,课下自由地分享彼此的精彩生活。每逢节假日,我和同学们经常到老师家里做客,一起包饺子,一起到河边捕鱼,大家很快乐。可以说,大学四年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非常有意义,充满了和谐和愉悦,从老师们身上学到的东西受益终身。由此,我也深切地感受到,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而不是对立的,教育教学需要师生在和谐民主的气氛中进行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只有这样,老师才会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学生才能从老师那里汲取成长的营养。现在,我对老师们在教学和管理的一些要求,目的就是要实现教育的民主化、人性化,让学生们能够切身感受到那时我所处的那种师生和谐亲密的状态,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心灵得到进一步的充实,人格得到充分的发展。

1982年5月,我和十几名同学一起到保定四中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集中实习。实习要求很严格,想上讲台讲课很不容易。每个人要先听课、备课、撰写教案,教案在大学指导老师和实习学校老师共同把关后才能进行试讲,试讲通过后才能走上讲台讲课。好多同学都要准备好几遍才能通过,甚至有些人临近实习结束才登上了梦寐以求的讲台,可见当时要求之严,但是我却得心应手、如鱼得水。当时的指导老师丁锐孟和教法老师鲁智贤非常负责,一次次精心地指导试讲,一节节耐心地评课听课,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正是这样严格的锻炼和老师们的无私帮助,才为以后走上教学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样,现在衡水中学实行的师徒结对、听评“四课”等措施和那段实习的经历不无关系,师徒制的实行,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快了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步伐。

随着实习的结束,我的大学阶段也即将落幕。当时,国家包分配,所以不用四处奔波找工作。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了铁道部三局二处中学。但是由于家里认为这所学校不如地方上的学校稳定,所以建议我申请改派到地方学校。改派手续办理得很顺利,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很高。当时,我骑着自行车先到衡水地区人事局说明原因,然后改派到衡水县人事局,最后由衡水县教育科派遣到衡水中学。一路走下来,根本用不着走后门、托关系,只用了不到半天的时间就办好了。时至今日,我和别人说起此事,大家都很惊讶当时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走上校领导的岗位后,我也一直要求学校的各科室,工作中一定要体现“责任”二字,不能以任何理由将来访人员拒之门外,要主动给予他们帮助和引领,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快把事情办圆满,体现“衡中速度”“衡中素质”。

从1973年到1982年,我用了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一名村办企业小职员到衡水中学教师的转变。十年经历的点点滴滴,眼里看到的人,耳朵听到的事,对我影响很大,让我不断成长。人民教师的形象在我眼里已不再模糊,但仍显不够丰满,还需要我继续去努力描绘和不断丰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
走下讲台 走近学生
我的课堂“怪招”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远晴聊教育(二十二)
儒家教育,向人民教师致敬!儒家 —— 肩负希望、筑梦未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