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真最纯纳兰词 最悲最苦纳兰命

文字:北京

  前几天与圈内几个朋友小聚,既然自诩不是“白丁”的一撮狂人,总会免不了附庸风雅一番。席间自然少不了唐诗、宋词、元曲之类的高雅话题。从诗仙、诗圣、诗佛,到诗杰、诗豪、诗狂,再到诗魔、诗鬼、诗妖……大家高谈怪论,畅所欲言,胡诌海聊了大半个晚上。

不知不觉就聊到了谁的诗词至真至纯的话题,大家一至公推数清初著名词家纳兰性德。他的词以“真”取胜,以“纯”感人,写人写景逼真传神,毫无矫揉造作之态。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在当时的社会就享有盛誉,惊艳朝野。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更是直白“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现代人们(只要不是文盲)只要一提起纳兰性德,无人不会背诵几句他的名词,尤其是痴男怨女的小青年,几乎达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可见其词的影响力是多么巨大。

纳兰词的造诣评论的人多了去了,以我的文学修为还不够格在此圈子内滥竽充数、有辱斯文。但我今天想扯淡的是一个另类的话题,这样一位才华横溢、前程锦绣的词作大咖,为何满纸都是“悲、泪、恨”呢?又为何英年早逝呢?

我有时想写一些寂寞的人和事,可能与我的生活履历有某些纠葛。若按常理推论,纳兰少爷是不应该寂寞的,更不应该短命的,可命运偏偏与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因为他出生在一个地位、权势都非常显赫的家庭,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啊!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的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朝满族最显贵的八大姓之一,也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其曾祖姑母孟古姐姐,嫁努尔哈赤为正妃,生了皇子皇太极,那可是清朝的开国皇帝呀!

一个出生在如此显赫的贵族家庭,且与皇室有着密切关联的公子哥儿,难能可贵的是却没有沾染半点纨绔子弟的风气。在父亲严厉的家教下,他自幼饱读诗书,勤习骑射。“读书一再过即不忘。善为诗,在童子时已出句惊人,久之益工。”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赏识而推荐给内阁大学士徐乾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二十二岁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康熙十二年因重病而错过了那场殿试)。由于文采极佳,又武功出众,深得康熙赏识,被康熙收在身边授三等侍卫,不久后升一等侍卫。多次随皇上南巡北狩,伴皇上唱和诗赋,译制著述,还奉旨出使梭龙,考察沙俄侵边情况。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难道也会愁肠百转,悲因情起,泪由心生么?以至于因愁悲过度而病入膏肓,导至英年早逝,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我花了两天时间专门考证了纳兰性德的生平,着重考究了这位奇才“悲、泪、恨”的来龙去脉,也算是送给大家茶余饭后的另类消遣吧。

纳兰出生于1655年1月19日(清顺治14年12月12日),原名成德,为避皇子保成讳,改名性德(有人考证皇子保成改名胤礽后,性德又改回成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是清初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为“清词三家”,身后更是被尊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于1685年7月1月(康熙24年5月30日)病逝,享年三十岁(虚岁31)。

我们现在可以读到的纳兰词是349首,大概统计了一下,光“愁”字出现90次,“泪”字65次,“恨”字39次。其它如“断肠”、“伤心”、“惆怅”等字眼也触目即是,真是满纸悲凉语,一笺伤心泪。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位文武奇才悲凉的人生性格呢?我粗略归纳了一下,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缺少真情关爱的童年、少年,为其孤楚的性格埋下了伏笔

清人入关之初,从皇帝到王公大臣对自己家人的要求是极其严格的。纳兰明珠更是满八旗中的侥侥者,自然对子女的要求奇高,更何况纳兰性德是长子,寄托了家族厚重的希望。但自己又很忙,授文只好请鸿儒代劳,习武请大内高手严教,就算晚上匆匆见上一面,也仅仅是文修武为方面的事。母亲出身皇族,更是不怎么管家事,孩子生下来后的吃喝拉撒全由乳母操持,见上一面都很难,更谈不上整天在父母膝下撒娇放泼了。围绕着纳兰转的是一群没法和他情感互动的人。可以说,纳兰的童年少年是生活在与最亲的人无法真情沟通的环境里长大的,有一事一词最能说明这个问题。

有一天,纳兰练骑射之术回家,呕吐不止,几至不醒人事。闻讯赶来的母亲把他搂在怀里,不停地说:“儿啊,娘不能没有你”,纳兰吃药后醒来说的第一句话是“娘啊,容若宁愿天天生病”,爱新觉罗氏大惊,“这孩子,别是烧糊涂了吧?说什么傻话”。“孩儿没烧糊涂,也不是傻话,只有容若生病了,娘才对容若这么好”。听得其母泪如雨下,但是,心底隔阂一但产生,是很难弥合的。

大约是在未婚时,纳兰填过一首词,其中三句是“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据说父亲明珠读后感染得老泪纵横。这两次落泪可以说是父母的至真至爱,可惜,这样的场景太少、太迟了,对纳兰孤楚性格的形成于事无补。还有一句是明珠老爷泪洒枯纸时感叹说的:“这孩子,什么都有,想要什么都可以有,怎么就这么不快乐啊!”这句话说的好生凄凉和无奈,也说明他不可能懂得儿子的心啦,就算懂了,一是的确没时间,二是家族地位也决定了不可能流露过多的儿女情长,也说明了纳兰的心里真的需要亲人关爱呀。

失去心爱之人的悲痛,加剧了纳兰情感的孤独

与自己青梅竹马的表妹嫁给了皇上,那种酸楚之情无法言表。而第一个真正走进纳兰内心的人是爱妻卢氏。卢氏是两广总督卢兴祖的掌上明珠,1674年嫁入纳兰家。卢氏虽说是贵族千金,但生而宛娈,性格端庄,知书达理,善解人意,很是懂得纳兰的心事,夫妻二人恩爱非常。据说,因钟爱于卢氏,纳兰甚至拒绝了纳妾的念想,这在当时是很另类的举动。可以说,与卢氏的恩爱缠绵,是纳兰短短一生中最惬意的时光。可惜好景不长,三年后卢氏因难产而亡,纳兰的情感遭受重创,从此一蹶不振,其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成为《饮水词》中拔地而起的高峰,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连他自己也再难超越,可见对卢氏的用情之专、之深。有词为证,自卢氏去逝三个月后,“梦亡妇淡装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记向郎圆。”纳兰梦见了她,并写下了两阙词,最有名的是“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换成白话就是:最可怜天上的月亮啊!再多时间的流逝都与她无关,一夜团圆之后,夜夜都是残缺的。还有“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这一句更是纳兰在妻子卢氏死后三年的写照。

看到儿子失去爱妻这样悲痛,父母多次为其张罗续弦之事,均被纳兰拒绝,直到过了三年,在父母的再三逼迫下,才续娶了官氏和颜氏为继室,据说感情也是不错的,也算是对失去爱妻之痛的小小弥补吧。纳兰在扈驾至辽东、五台山、江南一带巡视,及赴梭龙侦察的行役途中所写的一些思家作品,如《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音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显然是为官氏所作的,但字里行间还是流露出太多的哀怨情愁,说明仍未走出失去卢氏的阴影。

就是这么一个每天都写着悼亡词的情种儿,在康熙23年又邂逅了沈宛,是好友顾贞观为其牵线搭桥的。这是第二个真正走进纳兰内心的女人,是江南一才女,更准确地说是卖艺不卖身的“艺妓”。两人因文才而互生爱慕之心,因悲凉的遭遇而互为怜悯,本可以永结同心,成其百年之好,却遭到父亲的百般阻扰。在明珠眼中,交媳妇可不是交朋友那么简单,两人地位悬殊,更直白了说是有辱门风,注定是棒打鸳鸯两分离的。“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沈宛离去后,纳兰就是这么看世界的。下句“情知此后无来计,强说欢期。”他面对亲朋好友、达官显贵都是强颜欢笑了,可见,失去心爱之人后的纳兰,内心是多么憔悴和苍白。

政治生态环境所限,压抑了纳兰张扬个性的空间

虽说纳兰的家族显赫,但在封建社会以皇权独尊的大背景下,却仍然是一个被腌割了雄性的“显赫”家奴而已,虽然表面光鲜,不可一世,但骨子里那种奴颜婢膝的劣根是注定的。这从两件事可见一斑,心爱的表妹被夺,为避皇子名讳而改名。在皇帝、王爷面前说话得小心翼翼,唯唯诺诺,不能引起丝毫的不悦;在王公大臣面前得留心眼,不能让人抓住把柄;而且不能站错队,跟错接班人,否则,就算你有天大的能耐,再显赫的背景,轻则革职查办,重则抄家流放,甚至诛连九族。

纳兰既然出生在权臣之家,从小耳濡目染都是这些生存进取之道,自然是熟记于心。况且,作为皇帝身边的红人,伴君如伴虎。在别人看来是春风得意,而他自己每时每刻都如履薄冰。由于正话要反说,不满的话要自圆其说,不愿意做的事要违心去做,把个风流倜傥的纳兰公子磨砺得棱角全无,个性失踪,空前的压抑(一般没定力的人恐怕要逼疯,还好,纳兰少爷只是逼病了)。这从他存世的300多首词里可见端倪,无一字是写关于皇权失察、官场昏庸、民间疾苦、国之大计的,是他不想写吗?非也,是他所处的环境和背景,决定了他不敢触及此类敏感的政治话题,只能是百般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不能有丝毫张扬个性的空间。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反而造就了他拘谨内向悲观的性格,只好借助儿女情长的手法,曲折隐晦地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求得心灵上的某种慰藉与平衡,这也是他备受情感压抑、备受思想煎熬,导致他英年早逝、抱恨终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词文艺术的奇才,他淡泊名利,看破红尘,在内心深处是厌恶官场的庸俗虚伪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一生虽文采出众,武功超群,却不能在一等侍卫的御前职位上挥洒自如,奋发有为,真正是造化弄人,坏境误人。可悲呀!纳兰,早知如此,还不如出生在一个寻常百姓家,有可能成不了名,但总不至于如匆匆过客,枉送了卿卿的性命啊!

文青好友的聚散离合,徒添了纳兰更多的无奈和愁绪

纳兰性德由于其性情与家族、皇权的格格不入,所以在交友上遵循“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法则。所交友“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布衣文人,倚才傲世,自诩清高,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菘、姜宸英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十分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比起“平原君食客三千”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他身边,聚集了许多名士才子,使得其住所渌水亭因康熙的御用文人聚集太多而著名。

但是,在当时信满疑汉的大背景下,有真才实料的汉人想挤身达官显贵行列,如同登天般有难度。纵使满腹经伦,受到重用的也是凤毛麟角,且都不在决策层面担任要职。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也要养家糊口,不可能长期围绕在纳兰身边混饭吃,也不符合他们清高的秉性。如此一来,心仪的文青挚友们也只是来去匆匆,离多聚少。而纳兰性德又是此道中第一等重情谊的人,当看到有共同语言的好友们离他而去,其惆怅的心情可想而知。最能表白他心迹的是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他去逝前一年为顾贞观所作。顾贞观是一介落泊书生,能得到纳兰的垂青,可见文才也是十分了得的。纳兰写作《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时,身体状况相当差了,这词写出了对友谊的不舍,很多人说,同时写的也是对爱人(知己)的不舍。

纳兰性德对文青挚友的情谊,以我的感悟是无法用文字精准表述的,那不是一般的看重,而是超乎生命的看重。由于官场的压抑,爱妻的早亡,红颜知己的离去,后续难圆旧时梦,加上文学挚友的离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场的厌倦,对富贵的看轻,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友情,他却是痴心地追求。这从他逝世前的一个超乎寻常的举动,足以证明他人品的高尚,对挚友的情深。康熙24年(1685年),纳兰的身体每况愈下,可以说是因为悲、愁、怨太多太久而淤积成顽疾。这一年暮春,病入膏肓的纳兰性德,听到有好友造访,不顾重病缠身,不顾家人反对,决然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24年5月30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辞逝,在悲痛和无奈中走完了短短三十年的人生历程。

悲哉!纳兰性德。

你是上天赐于凡尘的一个重情重义的偶像,高尚品德的化身,谦谦君子的楷模,出污泥而不染的男神。

我想触及你的灵魂深处,怕打扰了你酣睡334年的宁静。

我想诠释你的悲怨哀愁,怕情商愚钝而贬损了你的英名。

我想复活你的人格魅力,怕世风愈下难以逆转人性的劣根。

我想宏扬你的重情重义,怕被人无知嘲笑而误伤了自尊。

我想写……但我哭了,没法继续行笔了。

一路走好啊,纳兰公子,在另一个世界可要天天开心快乐哟。

- 作者 -

吴北京,一个酷爱文学、体育的人,只因入错了行,成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可惜了四十年的文学梦想。行将退休的我,却被压抑太久的文学细胞冲动着,偿试创作多种体裁的作品,但封笔太久,修饰、灵感、韵味均跟不上时代,只好重头再来。

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四首词说尽纳兰容若这一生!
他有什么魔力,咏柳这种陈词滥调,在他手里却能起死回生?
虞美人(清)纳兰性德
从诗词文札看纳兰性德的思想和情感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品词,品纳兰容若的词与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