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治蛇毒的草药
大叶七星剑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治癫狗、毒蛇、恶物咬伤,理跌打,敷大疮。2.《本草求原》:治阴疽。七星剑,叶似桃柳,花如珍珠,根、枝、花、叶俱是对面所生。此药实出外省名山,移来栽种。今有本地(广东)老虎须相似,可以乱之。
【采集】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本草求原》:'香,辛,温。'   
【功用主治】治狂犬、毒蛇咬伤,皮肤湿疹,疮毒。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癫狗、毒蛇、恶物咬伤,理跌打,敷大疮。'   ②《本草求原》:'治阴疽。'   
【用法与用量】外用:煎水洗或捣敷。内服:煎汤,3~6钱;或捣汁饮。   
【选方】①治癫狗、毒蛇、恶物咬伤:七星剑汁灌之。(《本草求原》)   ②治周身起蛇形,色红:七星剑和鸡煮食。(《岭南采药录》)   ③治生蛇(带状疱疹、淋巴管炎、瘭疽)痒痛异常:细叶七星剑适量,煎水浸洗患处;另取适量煎服。   ④治慢性皮肤湿疹瘙痒:七星剑适量,煎水洗之。   ⑤治风痰疮(多发性脓疡):七星剑适量,捣烂加酒混和,煮沸后,候温敷患处及适量内服。(③方以下出《岭南草药志》)



半边莲

半边莲又名急解索、半边花、细米草、瓜仁草、长虫草、蛇舌草等,为桔梗科多年生小草本植物,高约10cm。全草入药,具备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大腹水肿、面足浮肿、痈肿疔疮、蛇虫咬伤等。生于水田边、沟旁、路边等湿处。产于华东、华南、西南、中南各地。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心经;肺经;小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主治】:毒蛇咬伤;痈肿疔疮;扁桃体炎;湿疹;足癣;跌打损伤;湿热黄疸;阑尾炎;肠炎;【肾炎】;肝硬化腹水及多种癌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调涂。   
【生态环境】:生于平原或山坡湿草地。   
【资源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药材基源】:为桔梗科植物半边莲的带根全草。   
【采收储藏】:栽种后可连续收获多年。夏、秋季生长茂盛时,选晴天,带根拔起,洗净,晒干。 【炮制】:除去杂草洗净,切片3~5分长,晒干。如鲜品随洗随切。


七叶一枝花


七叶一枝花,又名七叶莲,算是植物中的异类。它最大的特征就是由一圈轮生的叶子中冒出一朵花,这还不稀奇,稀奇的是这花的形状像极了它的叶子,它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外轮花及内轮花,外轮花与叶子很像,约有六片,而内轮花约有八片,让你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至于七叶一枝花的轮生叶,是否就一定是七片构成,答案是否定的,六片的叶子也常见。

【别名】:华重楼、七叶楼、铁灯台、草河车 、蚤休、重楼、金盘托荔枝、草河车。   
【性味】:苦、凉。小毒。   归经:归心经、肝经、肺经、胃经、大肠经。   
【功能】:败毒抗癌、消肿止痛、清热定惊、镇咳平喘。   
【主治】:治痈肿肺痨久咳、跌打损伤、蛇虫咬伤、淋巴结核、骨髓炎等症,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之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磨汁、捣汁或入散剂。   
【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涂。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延龄草科)植物七叶一枝花(Parispolyphylla)的干燥根茎。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3200 米的林下。山坡林下荫处或沟边的草丛阴湿处。   
【资源分布】:西藏东南部、云南、四川和贵州。不丹、锡金、尼泊尔和越南也有。主产广东、广西、江西、福建、陕西、四川。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切片,晒干,生用,亦用生品。   
【注射剂】:用浓提取液1:2,制成2~4毫升注射剂,高压消毒。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

东风菜

东风菜又名山蛤芦、钻山狗、白云草、疙瘩药、草三七,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圆形,基部光滑,上部渐有毛,嫩枝顶端毛较密,。叶互生;基部叶心脏形,先端尖,边缘具锯齿或复锯齿,叶柄较短。头状花序集成疏松的伞房状;总苞半圆形,苞片数列,中央管状花,黄色,两性,瘦果长椭圆形,冠毛棕黄色,长短不等。花期秋季。生于干燥向阳山坡或旷地。分布中国北部、东部及南部各地。
【科属】为菊科植物东风菜的嫩叶。   
【别名】冬风草、仙白草、仙蛤芦、盘龙草、白云草、尖叶山苦荬、山白菜、小叶青、菊花暗消、胃药、山蛤芦、雌雄剑、冷水丹、焮菜、野芋头、钻山狗、疙瘩药、草三七、土白前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辛;人心、肝、牌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镇痛。主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头痛,咽痛,关节痛等病症。   
【营养成分】每100克含水分76克,蛋白质2.7克,粗纤维2.8克,胡萝卜素4.69毫克,尼克酸0.8毫克,维生素C 28毫克。
【食疗作用】
1.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东风菜富含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使人健康少
病。   
2.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现代科学发现,东风菜含有某些物质,具有解热镇痛,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民间常用来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香茶菜


别名:铁棱角、铁钉角、蛇总管   
形态特征:唇形科香茶莱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茎高0.3-1.5米。叶片卵形至披针形,长0.8-11厘米。聚伞花序多花,组成顶生、疏散的圆锥花序,花冠白色,上唇带紫蓝色。小坚果卵形。   生境分布:生于林下或草丛。分布于广东、广西、华北、湖北。   
用途:全草为治毒蛇咬伤药。   
【药用】[跌打伤肿痛,劳伤筋骨痛]根15~24克,加黄酒钝服。   [乳病、搭背,痈疮肿毒]全草30克,金养麦15克,甘草3克,水煎服。   [毒蛇咬伤]根30克,徐长卿15克,水煎服,并以渣捣敷。   [月经闭止,下腹荒]全草及根30克,水酒等量,合煎服。   
【别名】蛇总管[广西]、蛇通管、小叶蛇总管、母猪花头、铁棱角[浙江]、铁角棱、棱角三七、铁钉角、铁秤锤、铁生姜、盘龙七[云南]   
【来源】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香茶菜Rabdosia amethystoides (Benth.) Hara,以全草或根入药。秋季开花时割取地上部分或秋后挖根,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辛、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于毒蛇咬伤,跌打肿痛,筋骨酸痛,疮疡。   
【用法用量】 0.5~1两,水煎服或水煎冲黄酒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学名:Hedyotis diffusa)是茜草科耳草属的植物。分布在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的南方等地,生长于海拔1,8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山地岩石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其中成药味苦、淡,性寒。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消痛散结、利尿除湿。尤善治疗各种类型炎症。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白花蛇舌草若配伍得当,可治疗多种疾病。
【性味】苦甘;寒;无毒   
【归经】心;肝;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主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癌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g;或捣汁。外用:捣敷。.
【治疗毒蛇咬伤】取该品5钱,以白酒半斤煮沸3~5分钟,去渣,以2/3口服(1日分2~3次服完),1/3外敷伤口。敷药时先吸出伤口毒血,清洗消毒后用消毒棉垫覆盖包扎,然后将药酒浇湿敷料(以保持湿润为度)。若不能饮酒者,可用清水煎煮,沸后再加入适量白酒,但一般仍以白酒煮为佳。对水肿顽固不退,病情严重及伤口感染者,适当加用其它中草药及抗菌素;对于轻型戒中型病例,单用本法治疗即可。据19例观察,一般用药3~6剂即获痊愈


两面针


【别名】入地金牛、红心刺刁根、红倒钩簕、两背针、双面针、双面刺、叶下穿针、大叶猫枝簕、上山虎、下山虎、山椒
原植物木质藤本;茎、枝、叶轴下面和小叶中脉两面均着生钩状皮刺。单数羽状复叶,长7-15厘米;小叶3-11,对生,革质,卵形至卵状矩圆形,无毛,上面稍有光泽,伞房状圆锥花序,腋生;花4数;萼片宽卵形。蓇葖果成熟时紫红色,有粗大腺点,顶端正具短喙。
药物
  本品为厚片或圆柱形短段,长2~20cm,厚0.5~6cm,少数10cm。表面淡棕黄色或淡黄色,有鲜黄色或黄褐色类圆形皮孔。切断面较光滑,皮部淡棕色,木部淡黄色,可见同心性环纹及密集的小孔。质坚硬。气微香,味辛辣麻舌而苦。
编辑本段分布地点
  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湖南、云南、台湾。生山野。叶和果皮可提芳香油;种子油供制肥皂用;根、茎、叶入药。能散瘀活络、祛风解毒。
编辑本段药用价值
【性味与归经】苦、辛,平;有小毒。归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行气止痛,活血散瘀,通络祛风。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胃痛、牙痛,毒蛇咬伤。外用治汤火烫伤。   
【注意】服用不能过量。忌与酸味食物同服。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防蛀。   
【备注】(1)中毒后常引起腹痛、下痢。解救方法:导泻、服糖水或注射葡萄糖液。


鬼针草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100厘米,钝四棱形,无毛或上部被极稀疏的柔毛,基部直径可达6毫米。茎下部叶较小,3裂或不分裂,通常在开花前枯萎,中部叶具长1.5-5厘米无翅的柄,三出,小叶3枚,很少为具5 (-7) 小叶的羽状复叶,两侧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4.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近圆形或阔楔形,有时偏斜,不对称,具短柄,边缘有锯齿、顶生小叶较大,长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5-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或近圆形,具长1-2厘米的柄,边缘有锯齿,无毛或被极稀疏的短柔毛,上部叶小,3裂或不分裂,条状披针形。头状花序直径8-9毫米,有长1-6(果时长3-10) 厘米的花序梗。总苞基部被短柔毛,苞片7-8枚,条状匙形,上部稍宽,开花时长3-4毫米,果时长至5毫米,草质,边缘疏被短柔毛或几无毛,外层托片披针形,果时长5-6毫米,干膜质,背面褐色,具黄色边缘,内层较狭,条状披针形。无舌状花,盘花筒状,长约4.5毫米,冠檐5齿裂。瘦果黑色,条形,略扁,具棱,长7-13毫米,宽约1毫米,上部具稀疏瘤状突起及刚毛,顶端芒刺3-4枚,长1.5-2.5毫米,具倒刺毛。茎直立,下部略带淡紫色,四棱形,无毛,或于上部的分枝上略具细毛。中、下部叶对生,长11~19厘米,2回羽状深裂,裂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尖或渐尖,边缘具不规则的细尖齿或钝齿,两面略具短毛,有长柄;上部叶互生,较小,羽状分裂。头状花序直径约6~10毫米,有梗,长1.8~8.5厘米;总苞杯状,苞片线状椭圆形,先端尖或钝,被有细短毛;花托托片椭圆形,先端钝,长4~12毫米,花杂性,边缘舌状花黄色,通常有1~3朵不发育;中央管状花黄色,两性,全育,长约4.5毫米,裂片5枚;雄蕊5,聚药;雌蕊1,柱头2裂。瘦果长线形,体部长12~18毫米,宽约1毫米,具3~4棱,有短毛;顶端冠毛芒状,3~4枚,长2~5毫米。花期8~9月。果期9~11月。   药材性状   茎略呈方形或圆柱形,幼茎有稀疏短柔毛,尤以节处为多。叶纸质,黄绿色,易碎,多皱缩或破碎,常脱落,展平后,完整叶2回羽状深裂,裂片披针形,上面无毛,下面主脉有稀疏毛。茎顶常有扁平盘状花托,着生10余枚针束状、有四棱的果实,偶见黄色的头状花序。气微,味淡。以身干、色绿、叶多、无杂质者为佳。
生境分布
  产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各省区。生于村旁、路边及荒地中。广布于亚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性味】味苦;性微寒。   ①《本草拾遗》:“味苦,平,无毒。”   ②《泉州本草》:“性温,味苦,无毒。”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消肿。用于咽喉肿痛;泄泻;痢疾;黄疸;肠痈;疔疮肿毒;蛇早咬伤;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倍量;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取汁涂;或煎水熏洗。   
【用药禁忌】《泉州本草》:孕妇忌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找药材:野外生存,治蛇毒的草药!
金线比方浑未尽,玉函收录尚多遗|本草江湖第2380期
八角莲,见过吗?主治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赶黄草
中草药集注--和甲
治疗癌症的部分草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