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定穴系列——背俞穴、募穴

    

   首先,要明确背俞穴和募穴定义的区别。背俞穴是指脏腑精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募穴是脏腑精气汇集于胸腹部的穴位。临床当中,背俞穴与募穴都能反应脏腑精气的情况,但是,背俞穴与募穴并不完全相同。从历代医家的论述,脏病,取俞为主,咱们之前提到过,为什么脏病取俞,因为背属阳,脏属阴,它由脏腑精气输注表现为阳的位置,表现的更明显一些。针灸治疗也是遵循阴阳相配的原则。所以,脏病大部分都要取背俞穴。以前曾经讲过,脏腑状态除了在原穴上有反应点之外,在背俞穴上也会有相应的反应点。也就是说,脏有病的时候在相应的背俞穴上会有所反应。在切诊切腧穴的时候,除了原穴,同时要切背俞穴,尤其是对五脏疾病,一定要切背俞穴。那么募穴呢,也就是腑病的时候,一般要取募穴,也是阴阳相配。那么腑病,各个腑有病的时候,在背俞穴上的反应,相对来讲要差得多,但在相应的募穴上,都有明显的反应点。故临床当中,当遇到腑病的时候,切腧穴要选择对应的募穴。这两组特定穴,在诊断和治疗有区别的地方。

如果去观察的话,腹泻的病人,尤其是急性大肠湿热的病人,在天枢穴基本都有压痛,因为天枢是大肠的募穴;胃脘痛在中脘都有压痛,同样中脘是胃的募穴,所以腑病在相应募穴都有典型的压痛。脏和腑相对应的背俞穴和募穴,对诊断、治疗都有积极的意义。

在临床当中,我们治疗疾病的时候,面对一个脏器的疾病,我们既取背俞穴,又取募穴,这是属于俞募配穴法。这里的“俞”是指背俞穴,而不是五输穴中的“输”。那么俞募配穴的原则,就是看这个疾病的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还有一个问题,请大家注意,它的针刺顺序是有讲究的。如果是脏病,采用俞募配穴的时候,先刺背俞穴,后扎募穴;如果是腑病的时候,先扎募穴,后扎背俞穴。先后进针的次序对于临床疗效是有影响的。这一条请大家注意。还有一条,临床上遇到的疾病可能不是一个脏、一个腑,取穴原则一般是从上向下取,从下向上取得时候少。大部分是从上向下取。因为我们人体是上中下三焦,一般按照上焦、中焦、下焦的次序治疗,这也是有依据的。

治疗腑病的原则,先取募穴,后取背俞穴。在治疗腑病的时候,取募穴以后,患者的症状就消失了,有些时候医生见症状缓解就终止治疗,不再选用背俞穴了。其实我们还是应该选用背俞穴。因为选用募穴缓解症状,这是即刻疗效,在治疗经络内候疾病的时候,选用背俞穴还有一个远期疗效,这是整体调整脏腑机能,阴阳相配、调和阴阳。当临床只用募穴的时候,比如治疗腹痛或者腹泻的时候,我们扎了天枢了,之后患者症状缓解了,但是为了巩固疗效建议加用大肠俞。这样的话疗效就更好了,当然,下合穴也是可以选用的,就不在这里细说了。再比如我们在扎一个咳嗽的病人的时候,这个病人是肺气不足,俞募配穴要先扎肺俞穴,用补法。这就是俞募配穴法的一个基本原则。

记住,不管用什么穴位,必须有针感,否则达不到治疗的效果。所有的针法里面只有两个针法不要求针感,第一个是腕踝针,第二个是腹针。严格的说腹针不是不要求针感,只是要求不痛。唯有腕踝针是完全不要求针感,因为腕踝针的理论依据是皮部理论。而其他针法依据不是皮部理论,而是经络或全息理论,所以哪怕是耳针,也必须要有针感。

俞募配穴还有一个问题,俞募配穴和五输穴都可以应用子母补泻原则,但二者是有区别的,俞募配穴应用子母补泻法,是母脏和子脏的背俞穴是可以用的,如果患者是脾虚,脾气不足,可以取心经的俞穴,这是子母补泻法的变通,跟五输穴不完全一样,这里是按照脏腑来的,而不是按照五输穴的五行理论。所以临床当中,金针王乐亭中有一个五脏俞加膈俞的处方,治疗虚劳,治疗五脏虚。因为五脏之间具有循环往复的关系,跟据五行理论推演而来,每脏与其他四脏均有联系,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为什么加用膈俞呢,那就是久病之后具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气血不足,久病多虚,一个是久病多瘀,而膈俞是血会,血会可以治疗一切血症。膈俞是一个和血之穴,不是单纯的活血之穴也不是单纯的养血之穴,而是和血,所以虚实诸症皆可应用,但补血及活血之效,不是五五的关系。膈俞作用是以活血为主,有人认为,膈俞属于背俞穴,所以应该养血的作用更强,其实不然,临床观察,膈俞是一个以活血为主的和血之穴。背俞穴是指脏腑精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那么五脏六腑以外,唯有它跟脏腑没关系,所以五脏六腑的背俞穴以补为主,以泻为辅,但是膈俞正好相反。

五脏俞是不是都是纯补不泻呢,并不是,它主要是以补为主,但补泻皆可应用,主要通过调整脏腑虚实达到治疗目的。因为脏腑精气输注于背部,它既可以补又可以泻,背俞穴实证、虚症皆可应用。在实证时应用背俞穴也可以,但是要注意手法。背俞穴还有一个特点,教科书有一个刺法我觉得是不合适的,教科书上的刺法都是向脊柱方向斜刺,如果按照斜刺方向进针,那针尖、针下还是不是背俞穴?所以我主张背俞穴采用直刺,但是一定要掌握好刺激深度,不过一定要保证针感,刺入没有针感的话,手法以捻转为主,切忌提插。体型肥胖的人可以用一寸半的针,但进针不要超过一寸。体型瘦的人用一寸的针,进针不要超过七分或八分,但是必须有针感。针刺背俞穴,尤其是患者俯卧位的时候,还有一条,切忌上覆重物。

俞募配穴同时应用的时候,患者体位比较难摆,比如心、肺两脏的俞募配穴可以同时选取,其他的有一些就不好同时选用,这时候,治疗脏病的时候,可以先取背俞穴,选用留针或者不留针,之后再扎募穴,目的是为了保证疗效。治疗腑病的时候我们先扎募穴再扎背俞穴,这都是可以的。在临床中我们还有一个跟俞募配穴法相近的,叫前后配穴法,区别在于俞募配穴是指本脏本腑的俞穴、募穴相配,而前后配穴法不一定选用本脏的俞穴、募穴,可以选用背部某一穴位跟胸腹部穴位相配。有的人提出俞募配穴法不仅用本脏的背俞穴、募穴,也可以用本脏的背俞穴,与其相表里的腑的募穴相配,其实也是一种俞募配穴法。临床当中也是可以的,比如治疗咳嗽,可以选用肺俞、天枢,也是可以的,尤其是肺热的病人,我们用肺俞加天枢,就是泻肺热的同时泻大肠,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热一泻下去,肺热自清。相对来讲这其实也是俞募配穴法,临床当中千万不要把这个扔掉,这是俞募配穴的一种。

问:治疗脏病时,原穴与背俞穴均有调控脏腑功能作用,配伍时以谁为君?

答:根据疾病不同选穴有所区别,实证以原穴为君,虚症以背俞穴为君,也可二者同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维杰先生董氏奇穴及传统针灸研讨题(第三回)
古典针法 (完)
子午流注针经
穴位归类 各个经络的要穴 针灸穴位歌诀
《针灸大成》笔记——治疗原则
眼针入门:眼针疗法 - 五味堂:传承中医中药国粹,弘扬气功武术瑰宝;致力于全民健康! -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