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实拍:捞尸生意——————————————

“有的家属来了以后难缠得很,要是价钱收得高一点,他们还指责我,说我的良心让狗给吃了。哪有什么良心呢?你在别处找尸体的时候,你也需要付钱啊,你租车了还要给老板油钱呢,就算在黄河里捞一个尸体收一千块钱,但我还需要买一些设备啊,还需要胆量呢!别人你给他一千块钱,他还不敢去打捞呢!”

凌晨五点,太阳还未升起,甘肃省兰州市什川镇下河坪村,37岁的魏职军因手中的电筒而成为环境中唯一的亮点。村里其他人还在睡觉的时候,他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37岁的魏职军驾驶着自家价值4万元的摩托艇行驶在黄河中。老魏要去往下游6公里的水域开始一天的工作——在厚达1米的“垃圾海”中翻捡塑料瓶、木料、铁皮和人尸。

老魏作业的地方,被称为“黄河鬼峡”。此时,天色尚未破晓,月光下的河面被密密匝匝漂浮的垃圾覆盖,其中混杂着人的尸体。

魏职军工作的码头,设在一个名叫“大裤衩子湾”的转口,距离他家下河坪村不过10分钟的步行路程。老魏回忆,他小时候这里并没有这个码头,2000年左右,黄河小峡水电站建成,这个距离魏职军家下游约6公里的建设,对他家产生了转折点式的影响:水电站不仅使处在上游黄河流速减慢,更拦截了上游飘下来的垃圾,和从兰州城漂来的浮尸。魏职军正是依靠这些囤积的垃圾,兴起了另一门生意:从中打捞废弃矿水瓶和人尸。

在此之前,在更下游的村子,也有一位“老魏”——魏之乾常年打捞上游水域漂下的尸体。与魏职军不同的是,魏之乾捞尸不收钱。几十年打捞后,不计其数的尸体经他手,尘归尘,土归土。但2000年后,什川建了小峡水电站,一座大坝将黄河漂下的尸体都拦在了大坝上游,魏之乾的捞尸生涯也就此结束了。居住在更上游的魏职军父子靠着地理优势发展起了捞尸生意。图为早上安静的“大裤衩子湾”。站在这个形如其名的地方,任何上游漂流下来的浮物,都能尽收眼底。

这天早上,老魏发现一具尸体,操起汽艇上的铁叉把尸体拖近船身,蹲下来伸手去掏尸体身上的口袋,没有收获。

而后,他用铁叉将尸体的手臂挑起,可是整个手掌已见不到一丝肉,只剩下如河水般黄色的骨架,且已呈泡软状,五指蜷缩在一起……“没用了。”由于尸体经长期浸泡,已经腐烂,根据魏职军的经验,这样的尸体是不会有人认领的。老魏最终放弃捞他。那具尸体将会顺着河流的走向,继续向东。据媒体报道,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黄河兰州段约80公里的水域,飘荡着至少一万具浮尸,而且,时至今日,仍以每年200至300余具的规模增加。这些尸体中,一部分被捞尸人捞起运走,一部分被移交亲属或民政部门火化,而一些无名的浮尸则被随意弃之,继续在千里黄河间漂荡。

在这个被当地人称为“大裤衩子湾”的地方,魏职军建起了一座简易的房子,房子下的河面上停泊着三五条快艇作为捞尸体的基地。图为兰州黄河“大裤衩子湾”,老魏站在作为捞尸“基地”的石屋前。

“捞起来先搜身,看身上有没有手机、身份证、电话本之类的。手机一般都坏了,把卡卸下来擦干净放在我的手机上。”也有家属主动前来认领的时候,但比较少。长期无人认领的尸体,对捞尸人来说已经失去其价值,魏职军会剪断绳索,任其“顺流而下”,被水轮机打碎后漂向下游,接着自行腐烂、散架,最后溶于黄河。因此,有当地农民将大峡水称为‘人身肉汤’。图为老魏驾船经过绑在黄河岸边的无名尸体。所有被打捞起来的尸体,魏职军都会把他们的手或脚,捆在汽艇边沿,然后拖到某个山凹陷处,系到岸边树枝上,防止飘走。

“2011年9月10日,男,75岁……”,老魏冰箱里的笔记本上记录着失踪人口信息。老魏说这个人到现在也没找到,希望他没事。”一年打捞50具左右的尸体,夏季数量较多,男性比重较大”——这是魏职军对10年工作的规律总结。魏职军说,往年,被捞上来的尸体中,能联系上家属并被领走的不到一成,而今年,已经有20具尸体被认领,接近打捞数的一半。

老魏在看一个朋友刚送过来的寻人启事。老魏在黄河岸边名气很大,家里有人失踪了都会将消息反馈给老魏,希望他在河面上多留意,有时候水上派出所也会找他。几年下来,前往下河坪村寻亲的人络绎不绝,浮尸的“身价”也水涨船高。

黄河岸边随处可见老魏的寻人广告,老魏在附近很有名气,但凡家里有人失踪,亲属都会找到老魏,老魏会根据失踪者家属提供的信息捞尸。

9月7号这天,有人过来认领尸体,老魏特别高兴,一接过家属的电话就急忙把弟兄们招呼在一起。

老魏一边抽烟,一边等待前来认尸的家属。

家属来到停放在“捞尸基地”前的快艇上认尸。

前来认尸的老人(中)确认死者正是自己的老伴儿,伤心哭泣。老魏说,现在生活好了,尸体反而多起来,感情问题、生活压力大、夫妻间吵架,一时想不开就寻短见。

尸体确认后,老人和老魏谈价。老魏心中理想的“尸体认领价位“是1.5万元,但事实上,他也经常”看客下菜“,如果遇上家境条件不好的,500、1000也是可行的。魏职军的爸爸说,只要是前来认领尸体的,不论结果,一般都要支付500至千元不等的”油钱“。

老人给魏职军先塞了一笔钱,仅作为看尸体的费用,看上去也有1000,而魏职军则坚持告诉记者,是500。

交易达成后,老魏准备打捞尸体。

老魏用铁叉子将尸体勾过来。

打捞间隙,老魏喝水解渴。多年的“职业生涯”下来,魏职军早可以坦然面对尸体。他说自己早已没有了害怕的感觉,已经习惯了。可以一只手拉着尸体,一只手就拿东西来吃。

老魏的工作开始得早,结束得也早,上午八点半,他就准备返程了。因为九点钟开始工作的水电站工作人员会对他进行驱赶,与其如此,不如提前离开,不然“很没面子”。捞尸只占老魏工作的一小部分。平日他主要靠打捞矿泉水瓶维生。老魏每天都可以捡一船这样的矿泉水瓶,一公斤卖三、四块钱。

尽管魏职军称,打捞废弃矿水瓶所带来的收入,与捞尸的盈利相当,但经过细问,却让人有些疑惑:前者的单价是3、4元每公斤,而后者的报价则是1万5。据当地媒体的一篇报道称,魏家父子三人,捞尸一年能挣十来万,早早盖起了两层高的小洋房,经济收入远远地把乡民们抛在了身后。在村里,大部分人都不和他们来往,觉得他们家赚死人的钱,不光彩,也很忌讳,村民们私底下称魏家人为“喝死人汤的”。但魏家父子觉得那是村民们眼红。图为老魏的伙伴们在整理从黄河里捡来的木头。

每天清晨,老魏就是这样站在漫无边际的垃圾中,搜寻可以回收利用的东西。对于自己每天都要和尸体打交道的特殊工作,老魏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就跟城里人上班一样”。

黄河岸边,老魏和自己的狗在一起玩耍。这条狗很贴老魏,只要一看到老魏过来就不停地摇尾巴。四年前,老魏在黄河中心发现了濒临溺死的它,将它救起,养到现在。

老魏的父亲魏应权也在黄河上飘荡了一辈子,现在年过7旬,早已不再出船捞尸,但他依然喜欢闲坐在岸边,凝望黄河。因为职业特殊,老魏也是这里的名人,早年一部拍摄魏氏父子的纪录片里,老魏曾对着镜头这样说: “有的家属来了以后难缠得很,要是价钱收得高一点,他们还指责我,说我的良心让狗给吃了。哪有什么良心呢?你在别处找尸体的时候,你也需要付钱啊,你租车了还要给老板油钱呢,就算在黄河里捞一个尸体收一千块钱,但我还需要买一些设备啊,还需要胆量呢!别人你给他一千块钱,他还不敢去打捞呢![凤凰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秘的黄河水鬼
【社会】揭秘黄河兰州段职业捞尸人 寂寞的生命守望...
媒体调查称黄河兰州段浮尸超1万具 无人愿管
黄河"水鬼":驾着快艇穿行在黄河上的捞尸人(组图)
黄河:浮尸之惑!
寂寞生命守望:黄河捞尸人[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