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证监会的大动作对股市影响几何?

2015-06-08 00:03:22

郭施亮

证监会的大动作对股市影响几何?

 在中国牛市中,每逢周末都会引起市场的高度警惕。因为,在牛市行情下,尤其是当下的疯牛市场,股市的走势都会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显然,在中国股市里,“一纸政策”的威力却是相当地显著,而诸多的政策也常见于这一敏感的时间点。

 最近两天,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一个不平常的周末。显然,此时此刻,对于不少满仓持股乃至加大资金杠杆买股的投资者而言,确实是一个难熬的日子。

 纵观这两天的消息面情况,证监会的诸多举动引起了投资者的不安。其中包括,证监会严查股市造谣、修订两融管理办法以及叫停场外配资端口接入等。

 显然,从证监会的诸多举措中,我们不难发现,面对时下以高杠杆工具为主导的疯狂行情,证监会意在给股市降温,加大对股市的去杠杆化力度。

 实际上,鉴于时下的市场两融规模,已然创下了历史的规模之最。据数据统计,当前沪深市场的两融业务规模已经突破2.17万亿。其中,融资余额占比高达2.15万亿以上,而融券余额却不足百亿。

 按照国外成熟市场的数据,融券业务约为融资业务的四分之一。与之相比,国内证券市场的融资与融券占比却呈现出明显的失衡状态。显然,融资与融券体量的不对称性是造成市场单边融资的主要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操作中,因中国证券市场的融券体系仍然发展不成熟,机构多不愿意借券,从而导致市场长期出现融券困难的局面。如此一来,也给市场融资带来了更多的空间,而市场也逐渐演变为单边做多的局面。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时下,虽然不少券商采取了补充净资本的做法,但是按照单一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余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前一月末净资本4倍的限制,目前我国两融业务规模也已逐步接近上限的位置。同时,目前市场上已有不少单只标的证券的融资余额接近该证券上市可流通市值的25%,由此也引发了市场的高度重视。

 对此,已有部分券商采取了调整保证金率或者调出部分两融标的证券以控制业务规模,同时达到了防范风险等目的。

 除此以外,证监会叫停场外配资数据端的服务,并要求券商采取自查场外配资业务等举措,由此实现进一步地去杠杆化目的。但是,鉴于上述的举措,真的能够为市场起到很好地降温效果吗?

 笔者认为,对于时下火爆的市场行情,证监会确实需要做出一些降温的举动。不过,即使股市去杠杆化预期强烈,但也无法摆脱几个现实问题。

 其一、我国证券市场的融资与融券体量存在严重不对称的问题,由此导致市场出现单边做多的非理性行为。与此同时,因融券体系发展并不完善,机构多不愿意借券,由此导致市场呈现出融券困难的局面。

 其二、股市加速去杠杆化,仅堵住一个资金进口。但是,面对各路资金的疯狂涌入,管理层却是无法全面控制的。于是,在新增流动性源源不断涌入的大环境下,也把股市炒到了天上去。

 其三、市场监管不力,虚假谣言满天飞,而垃圾亏损股票也借助各种传闻把股价炒到了天上去。此时的监管机构,却并未采取有效的手段给予处理。显然,在目前违规成本极低的市场环境下,实则纵容了这类市场疯狂炒作的行为。

 笔者认为,面对证监会的大动作,确实会对市场的心理构成一定的冲击影响。但是,从本质上看,证监会的系列行动并未能起到给市场真正降温的影响。因为,一旦庞大的流动性冲了进来,即使证监会堵住了一些资金进口,也未能让这些疯狂的资金保持理性。

多年来,因市场的运行体系不大成熟,政策制度却容易遭到市场的误读。与此同时,因市场违规成本过低,却容易促使各路资金对市场股票的疯狂爆炒。更为普遍的是,部分上市公司与机构合谋,大幅做多股价,由此达到双赢的格局。显然,在此环境下,中国股市要想形成“健康牛”的格局也几乎是无法实现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都是杠杆惹的祸?
非典型牛市的逻辑:非炒不可
证监会七方面规范两融 禁止任何形式开展伞形信托
骑行客:房事股市,事不过三
短期利空冲击长期券商股仍看好, A股杆杠率在合理范围之内,
强化监管防范风险 资本市场进入重要发展机遇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