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治病:用药有方法

用药有方法

(2012-10-04 21:13:33)
转载
鹊俦

中医治病讲究理、法、方、药,四字环环相扣。医理深奥,药类博杂,姑且不论,单说法、方。如果把法、方二字组合在一起再颠倒过来,就成了今人习以为常的一个名词“方法”。据说“方法”这个词就来源于中医。

相传南朝的一位皇帝罹患噎膈症(即食道癌),骨瘦如柴,滴水不进,生命垂危。御医们用尽经方良药,如水泼石,不见动静。一天,有侍臣禀告,山西五台山一和尚,有治疗此病的秘方,不妨请来一试。病急乱投医,皇帝马上派人去请。和尚应诏来到御榻之前,诊完脉,随即开出药方。御医们拿在手中一看,不约而同笑了起来,其中一位毫不客气地说,你的秘方跟我们所开的药材一味不差,就连剂量也几乎相同,皇帝已经吃了几十剂了,根本没效。和尚不慌不忙地说道,不必多言,只管照方抓来便是,由我亲自煎熬。皇帝点头示允,御医只得听从,不多会儿一切就绪。只见和尚把药充分浸泡,先用壮火猛煮,再以文火慢煎。直到快要熬干了,这才住火,然后紧紧巴巴一滴一滴地榨出两小勺药汁。侍从上前要接过来,递给皇上,和尚一摆手,表示必须亲自喂药。那和尚并不是让皇帝把药一口吞下,而是用筷子蘸着药汁让皇帝用舌头舔食,二小勺药汁足足喂了一个多时辰。如此用药十多剂,皇帝之病渐有起色,数月之后竟痊愈了。皇帝康复后大摆筵宴,犒赏和尚,并百思不解地询问:“药同方符,御医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寡人离生奔死,而大师却能起死回生,奥妙何在?”和尚答曰:“方药者,既要有方,更要通法。陛下之恙患在咽膈间,用舌慢舔药汁缓缓下咽方可使药性直达病所,而御医徒懂守方而不知用法,让皇上直吞汤剂,噎膈之症本不耐受大口饮食,且大口吞咽又有药过病所之虞,故而无效。”皇上于是彻悟:“方法、方法,只有方还不足以奏功,临症时,尚须行变通之法。方良法善,结合完美才能毕事。”嗣后,皇上把方法一词宣告天下,并一直流传下来。

无独有偶,我的恩师高立山曾在山西见一和尚亦用此法治愈食道癌病人,只是不知这相差一千多年的两位和尚是否同宗一派。

清代名医徐大椿曾治八旬老翁,素有疾喘之疾,因劳复发,伏于几案喘促,不能平卧已七日,举家惶恐。徐诊后,处方“清肺消痰饮”,并嘱药煎汤后送一钱人参小块顿服,二剂便愈。此翁亦粗通医术,谓家人曰:“徐君学问渊深固不必言,惟人参切块属炫奇。”后年余,病再发。此翁自作主张,以“清肺消痰饮”加人参煎服,几剂下去,痰喘反重。无奈,只得延请徐大椿再诊。徐询问用方服法之后,连呼:“错矣!错矣!只有煎汤送服人参块可治此疴。”二剂顿愈。翁始叹服。

原来此翁所患痰喘乃上实下虚之证,上实用清肺消痰饮,下虚则人参可补之。惟人参作块以汤冲服,清肺化痰之药在上焦发挥药性,而人参恰过腹中达于下焦药性始发,如此清补两种药力才能相得益彰。药虽同行,然远交近攻,效用各奏。人参若作汤饮,则先在上焦起效,痰火益盛,适得其反矣。后人评此医案:清肺消痰饮加人参是方,人参切块用汤送下是法。徐大椿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方药虽中病,而煎法失度,其药必无效。”昔人云国医不泥旧方,实则国医不守定法。方子也对症,药材也地道,而煎服不得其法,照样不能妙手回春。

看来,妙手之妙,理、法、方、药,一项也不能少。为医有方,更须有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医道通于人情,人在社会倘能巧妙运用方与法亦可成大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黄研究集锦
皇帝生病的时候
神奇的中医药浴,让你百病难缠身!清代御医传人的3个家庭药浴方子送给大家,收藏了
乾隆皇帝最钟爱的保健药
“大御医”宫廷抗衰秘法,值得学习!
亲人有必要为患者尝药吗?——亲有疾,药先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