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学博士不会治病,因为做1000台手术救100个病人不如发1篇论文


 

医生的首要职责是治病救人。即便是建设科研型医院,提倡医生成为科研型医生,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生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水平,不能将手段与目的两者搞颠倒了。

日前,在长春举行的中国科协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李连达呼吁,医生的首要职责是治病救人,要警惕做1000台手术和救100个病人不如发1篇论文的现象。李连达认为,现在有的医院过度强调科研,过度重视建设科研型医院,过度提倡医生成为科研型医生,导致出现一些临床水平不高甚至不会治病的医学博士和专家。

 

一些医院唯论文、唯SCI导向评价医生,并将其作为医生晋升职称的主要标准。医生工作做得再好,若没有科研论文发表,就很难参加职称评审。与其说,这是李连达院士对那些“怀仁心、精医术”且颇有良好口碑的医生利益的竭力护佑,不如说,这是他对当今现存的僵硬死板的评审制度的无情抨击。

 

诚然,建设科研型医院是必须坚持的一个长远目标,与之相匹配的就是提倡医生渐渐成为科研型医生。但是,医生的首要职责是治病救人。即便是建设科研型医院,提倡医生成为科研型医生,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生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水平,不能将手段与目的两者搞颠倒了。

 

唯论文、唯SCI导向评价医生,将其作为医生晋升职称的主要标准,对基层医院和临床一线医生尤其不公平。因为他们把全部时间精力用在了治病救人上,不具备时间、条件和精力进实验室,做实验写论文。不考虑基层医院和临床一线医生的实际,不体谅这些医生的难处,更不考虑他们为救治病人所付出的艰辛劳动,仅仅因为一两篇论文就把他们拒之职称门外,这对于基层医院和临床一线医生来说既不公平,也不合理。

 

无独有偶,据最近人社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2017年度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将不以论文作为限制性条件,而注重考察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探索以教案、研究报告、工作总结等教学成果替代论文要求,对长期在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可放宽学历要求,不作论文、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侧重考察其工作业绩,提高实际工作年限的考核权重。中小学教师的工作与基层医院和临床一线医生的工作有许多相类似的情况,都应该更加注重实际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在职称评审中,像考核中小学教师那样“不以论文作为限制性条件”并“注重考察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来考核医生,这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具有可操作性的。说到底,医生的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就是医生的医德仁心、手术水平、救治质量及其良好口碑——而这些也恰恰是医生们写在患者心上的,属于自己最满意、最生动、最出色的“论文”。

 

当然,医疗技术要进步,医生势必要注重学习、注重积累。医生工作再忙,也不能忙到连学习和积累都可以抛弃的地步。但强调医生学习和积累,并非只有写论文这一条捷径。更何况,面对论文发表难、发表的论文也屡有造假的情况,我们更有必要通过职称评审这根指挥棒,在为广大医生营造更加和谐宽松的从业环境的同时,切实教育和引导基层医院和临床一线医生真正沉下心、扑下身,树立起“病人就是亲人”的医德理念,弘扬医疗界的“工匠精神”,把自己多年学习提高、积累升华的精湛医疗技术运用到每一台手术上,落实在救治每一位病人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救100病人不如1篇论文”不是危言耸听
一个医生离开三甲后的困惑
医生倒下,是管理者的失职
死亡体验
职称——醉心临床医生无言的痛?两部委发文职称改革 不让“老实人”吃亏
如何找到靠谱的医生看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