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老中医李可治疗糖尿病经验
1.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 510405;
2. 广东省中医院疑难杂病门诊, 广州 510120
收稿日期: 2018-08-23
作者简介: 周楚山(1989-), 男, 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经典理论治疗内科危重疑难病。
通讯作者: 徐国峰, E-mail:xgf1989@163.com
摘要: 总结名老中医李可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李可教授认为糖尿病病在三阴,统于太阴,以脾胃升降失常,津液代谢障碍为主要矛盾,可分火不归原、太阴、厥阴、少阴4个证型,治疗常以引火归原、健运中气、收敛厥阴、温养少阴等法综合使用,方多为引火汤合附子理中汤、砂半芍萸附子理中汤、乌梅丸及破格救心汤合温氏奔豚汤,并配合生活及饮食指导,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
关键词: 李可     糖尿病     经验     三阴统于太阴    
Experiencein treating diabetesof famous veteran doctorin TCM of professor LI Ke
ZHOU Chushan1, XU Guofeng2
    
1.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2015 graduate student, Guangzhou 510405, China;
2. Guangdong Provinc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partment ofmiscellaneous diseases, Guangzhou 510120,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LI K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which he considered that was in three yin, but was focused on taiyin. Spleen and stomach disorders and fluid metabolism disorders is main contradiction. It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yndromes, namely, fire not in the original, the taiyin, the queyin, and the shaoyin, which often used for returning the fire to the original, tonifying spleen, convergencing queyin and warming shaoyin. The prescription soften used forYinhuo decoction with Lizhong decoction, Shaban shaoyu fuzi lizhong decoction, Wumei pills and Pogejiuxing decoction with wenshi bentun decoction. It also cooperate with life and dietary guidance for improving symptom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Key words: diabetes     experience    threeyin was focused on taiyin     professor LI Ke    

糖尿病,属于中医所称的“消渴病”范畴,临床见血糖升高,多数伴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表现。临床以1型及2型糖尿病多见,前者多见于青年人,后者多见老年人。该病属于西医代谢性疾病范畴,临床亦较为多见,西医降糖治疗虽然可短暂控制血糖,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产生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故名老中医李可老师,致力于中医临床危急重症、疑难杂病40余年,崇尚《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经典著作,临证重视中气及元气,寒温并用,以重剂救治危急重症及各科疑难杂症,是独具特色的中医临床家。李老对糖尿病的治疗尤有心得体会,见解独到,治疗效果甚捷,笔者有幸学习李老学术思想,获益良多,现将李老治疗糖尿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糖尿病古称“消渴”,出自《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痹。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可见消渴的产生与过食肥甘厚腻之品,加之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减退、津液转输障碍密切相关。各代医家对消渴病因多从先天不足、饮食不节、房事过度、过服温燥、情志失调、大病之后6个方面分析,而病机亦从八纲、脏腑、三焦等出发,呈现多样化的分析,但都以津液代谢障碍为根本[]。现代中医多认为此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李老遵从《黄帝内经》经旨,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认为该病病在三阴,统于太阴。李老认为“肾中阳气,通过厥阴风木的调动而上入脾,再通过脾气之升而达上焦;心肺之气借助阳明之降再入肾中,如此循环。此循环必通过脾升胃降才能顺利进行,肺胃降气不利则元气游于上,出现中上两焦之假热,热象背后却是元气上浮而不归宅。脾升不及则厥阴风木加强调动肾中元气,以助脾之升清散精,表现出肝疏泄太过,风火相煽,表现消渴的同时过度调动元气。升降左右两端均能造成下焦虚而生寒,中上两焦郁而生热的局面”[]。太阴脾土之气不升,转输津液功能发生障碍,阳明胃土之气不降,燥热在上,同时厥阴肝木疏泄太过,肾中元气耗散,致上中两焦有热下焦虚寒,故饮多、食多便是上中两焦燥热耗伤津液及脾胃转输津液障碍的结果,而尿多便是元气上浮、下焦虚寒不能固摄的结果,故李老认为糖尿病是“燥热为标,阳虚为本”,与现今中医学对糖尿病的病机认识有矛盾之处,临床是变化多端的,应辨证看待。此病与太阴、厥阴、少阴关系密切,而主要病机在于太阴之气不足,中土斡旋之力变弱,人体气机升降失常。“太阴之上,湿气治之”,李老认为中土健运失常,湿从中生,更让此病进入恶性循环当中。故恢复中气的升降便是其中的关键,这样肾中元气才能归位,肾阳充足,肾水得以升发,滋养灌溉全身,恢复一气周流的正常状态。而导致中气升降失常的原因与现代人生活方式及失治误治相关。李老指出,现代人生活饮食起居较前丰富,嗜食肥甘厚味及生冷食品,伤及中气,影响脾升胃降的功能,脾气不升,水谷精气津液运化失常,水湿停聚,中焦便产生积滞痞满等病,这便是《黄帝内经》所说的“陈气”。胃气属阳明,胃气不降则阳明不降,上中二焦便产生郁热。现代人亦是少动多逸,《素问·宣明五气篇》认为“久卧伤气”。气血运行不畅,易导致中气运化功能失常,中气虚馁,水谷津液不能运化及转输,精微不能化生。这些患者中2型糖尿病多为富贵之人,面色反见油腻光彩,看似肌肉饱满,其实腠理疏松,显现外实内虚之象,其脾胃功能反而虚弱不堪。而1型糖尿病患者消瘦乏力,虽然表现出“壮火食气”的病理状态,其乃是阳气不守位,飘于上及外,根本亦是三阴本气不足,升降失司。所以,热只是表象,治疗上应该兼顾三阴之本。

李老认为不少中医受缚于糖尿病阴虚火旺之论,阴阳寒热辨识不明,错误使用苦寒泻热滋阴方药,伤及太阴,甚则伤及少阴,致消渴由轻转重,由重转死的局面。李老认为津液的转输障碍是糖尿病产生的关键,而根本在于三阴本气的不足,尤以中气的升降失常最重要,认为是脾主散精、为胃行其津液的功能失常。故李老提出“三阴统于太阴”,《素问·太阴阳明论篇》曰:“岐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溢,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脏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李老继承并发展《黄帝内经》要旨,提出此观点,可见李老拘古而不泥古。

2 治法治则

李老立足人体“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的圆运动思想,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灵活运用引火归原、健运中气、温养少阴、收敛厥阴等多种治法,并配合饮食生活方式的指导。在糖尿病的治疗上,李老对中气的健运、元气的归位尤为重视,这也正是其“万病不治,求之脾肾”的重视先后天两本思想的体现。

2.1 方药治疗

李老根据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常常从火不归原、少阴、太阴、厥阴4个证型论治,灵活应用方药。

2.1.1 火不归原证

火不归原证源于下焦虚损,中土运化功能失常,形成“水浅不养龙”或“水寒不养龙”之象,此类证型表现:口渴多饮,面颧红,消瘦乏力,小便频多,双膝偏冷,舌红无苔,脉象洪大无力,此证发病一般较为急骤,中土失根,阳气不守位,水中龙雷之火上奔无制。李老一般以引火归元,健运中气为治法,方用引火汤合附子理中汤,其组成有熟地黄、砂仁、巴戟肉、天门冬、麦门冬、茯苓、五味子、紫油桂(米丸吞)、党参、干姜、白术、生晒参、制附子、炙甘草。方中引火汤将上炎龙雷之火引至土下水阴之中,李老多用于糖尿病发展较危急之时,阴阳之气不相交,火热在上,津液耗伤严重,当急用引火汤收敛之剂潜敛阳气,引火汤中以麦门冬、天门冬、熟地黄滋养阴液,巴戟天以阳配阴,阴得阳长,阳得阴助,茯苓理先天元气,健脾化湿,再以五味子收敛在上的火热至土下水阴之中,从而达到引火归原的作用。有些病人血糖很高,若符合引火汤病机的时候,应用引火汤血糖下降会很明显。并同时以附子理中汤建中气,厚土伏火,中焦升降恢复,阴阳之气得以相交,恢复人体正常一气周流的状态。李老常用此方治疗糖尿病初期,有火不归原表现,待急性症状缓解后可减去引火汤,再加大量生黄芪运大气,建中土,后期固守脾胃,意在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李老言黄芪尚补中气,运大气,固表气,加强脾主运化的功能。

2.1.2 太阴证

此类证型以脾胃症状为主,气血生化乏源,痰湿较盛,临床表现:消瘦乏力,口干喜温水,手足尚温,尿多,纳差,便溏,面色萎黄,舌淡有齿痕苔腻,脉细濡,或者临床无明显症状而血糖升高者,以太阴失运,升降不能,津液转输障碍为主要矛盾,李老以运太阴为法,方可用砂半芍萸附子理中汤,其组成:制附子、紫油桂、生晒参、白术、干姜(或炮姜)、炙甘草、砂仁、生半夏、白芍、生山茱萸。通过理中汤健运太阴,砂仁、半夏化湿燥湿醒脾,加强脾胃运化功能,同时加白芍收敛厥阴之气,防疏泄太过,能使升发太过的肝经木气降入肾水之中,成为坎中一阳,这样少阴之气才能充足,才能生化无穷,而以生山茱萸调畅厥阴之气,使厥阴之气和缓有序升发,不致疏泄太过耗伤津液,并有补肝肾作用,多用于糖尿病伴有消化系统症状的情况。

2.1.3 少阴证

此证少阴阳气虚衰,阴气偏盛,生命活动的功能减弱,机体极易积聚有形之物,其临床表现为精神疲倦,怕冷,肢冷,身体浮肿,汗出多,小便多且清长,大便稀溏,以少阴阳气不足为主要矛盾。李老常以温养少阴,兼顾气液为法,方用破格救心汤合温氏奔豚汤,其组成:制附子、干姜、炙甘草、生晒参、生龙骨、生牡蛎、活磁石、生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怀牛膝、紫油桂、沉香(后下)、砂仁(后下)。李老言坎中一丝真阳乃人身立命之本,故以破格救心汤温少阴,合以温氏奔豚汤温少阴、泻痰浊,标本兼顾。破格救心汤为李老所创,具破阴回阳之功,针对其阳脱阴竭的病机,起初为针对心力衰竭而作,现亦广泛应用符合此类病机的病症,温氏奔豚汤乃山西中医学院温碧泉所创,有补火暖土,补土制水之功,针对少阴阳衰,痰浊弥漫的病机。少阴证糖尿病阳气不足,痰浊水湿弥漫,故以破格救心汤合温氏奔豚汤温少阴,化痰浊,多应用在糖尿病后期伴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产生的情况。

2.1.4 厥阴证

厥阴证寒热错杂,水不涵木,厥阴之气疏泄太过,其临床表现:口渴多饮,心悸,自觉脐下有气上冲感,汗出多,饥不欲食,四肢凉不过肘膝,以厥阴风木疏泄太过为主要矛盾,李老以平调寒热,收敛厥阴为治法,方用乌梅丸,其组成:乌梅、山药、制附子、生晒参、干姜(或炮姜)、黄连、黄柏、紫油桂、川椒、细辛、炙甘草。若兼尺脉浮,面色颧红等相火不降,可合用潜阳丹(龟板、砂仁、制附子、炙甘草)。以乌梅丸温肾水,收敛厥阴疏泄太过之气,寒热并用,清敛在上风火相煽之局,并温下焦肝肾。其中乌梅为方中主药,能敛厥阴疏泄过甚之气,现代药理研究[]提示乌梅有降血糖作用。并以制附子、干姜、川椒、细辛、肉桂温肝肾,人参、甘草健脾益气,李老言乌梅丸炮制时需“蒸之米下”,即药末之上搁置粳米,米熟留药,有“资谷气”之用,现为治疗方便,可用山药代替,达“资谷气”健运脾胃的作用。多用于糖尿病寒热错杂,症状反复不解的情况。

李老指出患者服药后可见排便、排气较多且气味较大,这些都是除“陈气”的表现,表示药物治疗有效。《黄帝内经》云“治之以兰,除陈气也”。指以藿香佩兰等芳香化浊之品祛除体内郁积的陈腐之气[]。但李老并未使用芳香化湿之药,而是从三阴根本出发,从产生这些陈腐之气的源头治疗,亦可以达到除“陈气”的效果。

2.2 饮食及生活指导

糖尿病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与个人的体质、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息息相关,但其根本原因在于太阴、少阴、厥阴之三阴本气的不足。故李老认为在对糖尿病患者生活习惯及饮食指导上,更应注重顾护脾肾。临床上应提醒患者运动少、熬夜、房事不节都能损伤人体脾肾之气,使糖尿病症状反复,提倡患者多运动、勿熬夜、注意节制房事;饮食方面尽量清淡、温和,勿过食肥甘厚腻、寒冷之物损伤中气;保持情志条畅,使厥阴之气有序升发,不致疏泄太过。

3 临证用药特点

本病属慢性代谢性疾病,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治疗上辨证看待。以李老的观点来看,糖尿病病机属太阴、少阴、厥阴本气的不足,虚是本象,热象是为标象。故治疗多从三阴本气入手,用药多为温肾健脾,加强其本气,增强运化功能,李老亦常说“但扶其正,听邪自去”,通过健运中气、温厥少两阴,使人体生命活动增强,从而达到通过之本祛除体内湿浊之气,引热下行等标象,使糖尿病血糖、症状不致反复。“三阴统于太阴”,一切以脾胃之气为重,所以选药多用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茯苓、山药、黄芪健运太阴之药,湿浊较甚者,加用砂仁、生半夏、泽泻祛湿化湿之药;累及少阴,多用附子、肉桂、干姜等大辛大热之药,温肾水,启坎中真阳,但这些药物较为燥热,容易使在上的火热更加明显,所以可加龙骨、牡蛎、磁石潜镇阳气,使阳气回归肾水之中,达到治疗目的,也可加补骨脂、枸杞子、菟丝子、淫羊藿即肾四味补肾填精;若涉及厥阴疏泄过甚,则多选用乌梅等酸收之品。若热象明显,津液耗伤严重,则急用麦门冬、天门冬、熟地黄、五味子等养阴之品,急敛阳气,但要考虑到脾胃之气的强弱适当佐以健运脾胃之药。

在糖尿病治疗后期,李老多予培元固本散调理善后,巩固治疗效果。这类药物大都为大补脾肾、化瘀通络之药,分别为紫河车、鹿茸片、红参、五灵脂、三七、琥珀,上述药物研磨成粉末,每日2~3次,每次1~1.5 g,饭前服较好,1周后增加至每次3 g,每日2次。此方紫河车、鹿茸为“血肉有情之品”,具有补肾填精,温肾助阳的功效,红参健脾益气,三七、五灵脂、琥珀活血化瘀祛痰浊,其中红参与五灵脂相畏,李可多取其“相激相荡”之义以治陈年痼疾,经合理煎煮未见不良反应,现代药理研究[]人参、五灵脂配伍有抗应激、免疫、抗肿瘤等作用,实验表明口服不具毒性。该散剂从先后天脾肾调治,补中有通,不致呆滞,多用于慢性病虚为本,久病夹痰夹瘀为标的治疗。糖尿病亦属慢性病中的一种,病久多夹痰夹瘀,用此散剂调理善后亦不乏其中道理。

4 验案举隅

患者女性,57岁。2006年9月30日初诊。主诉:发现血糖升高14年余。现病史:患者自诉诊断为“2型糖尿病”14 a,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降糖治疗,空腹血糖在7.1~11 mmol/L,口干饮温水,纳可,便溏结互见,夜尿频,怕冷,今年出现手脚麻木。右脉偏大,舌胖大而润,无苔。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中医诊断:消渴,辨证:火不归原,火不暖土。方以引火汤合桂附理中汤:熟地黄90 g,砂仁15 g,巴戟天30 g,天门冬30 g,麦门冬30 g,茯苓45 g,五味子30 g,油桂(米丸吞)3 g,制附子100 g,干姜30 g,白术30 g,红参30 g,炙甘草120 g。10剂,水3 000 mL煎服,煮取500 mL,分3次温服。10剂后患者口干、怕冷、尿频症状缓解,血糖下降至6.5 mmol/L左右,前方去引火汤,加生黄芪250 g处理善后,并逐渐减少降糖药及胰岛素用量,随访血糖稳定。

按语:本案为糖尿病患者,虽已经接受西医临床医生降糖治疗,但患者血糖波动比较大,亦存在口干、大便失调、怕冷等不适症状。患者表现为一派火不归元、火不暖土之象,故以引火汤引火归元,并以桂附理中汤补火暖土、健运中土,经治疗血糖稳定,症状改善,故再去引火汤,加大剂量黄芪运大气,定中轴,实土气,体现其“三阴统于太阴”的治疗观点。此案一开始已接受西医治疗,但降糖效果仍欠满意,得益李老辨证得当,发挥中医药治疗的优势,以中医中药治疗获效,后渐至稳定,在此基础逐渐减少降糖使用。也体现其治病的井然有序,在维持原有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以中医药干预治疗,不致突然撤除原有方案使病情发生变化。待治疗稳定后方减少原降糖方案的用量,也维持着血糖的稳定,体现中医药治疗的有效和稳定,也是中医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体现。

李老处方药物擅用重剂起沉疴,遵从柯雪帆教授考据的汉代度量衡,1两约等于16.125 g,胆大心细,圆机活法,有直捣黄龙之势,在糖尿病治疗上亦是如此。其实经过合理的煎煮,药物不但无不良反应,反而发挥其该有的效果,从而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医者可根据临床情况进行加减变化,胆欲大而心欲细,发挥药物该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高泓, 谢春光, 赵旭. 浅析古代医籍对消渴病因病机的认识[J]. 时珍国医国药, 2009, 20(8): 1859-1860. DOI:10.3969/j.issn.1008-0805.2009.08.010

孙其新. 李可医论专辑[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3: 235.

张小琼, 侯晓军, 杨敏, 等. 乌梅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药房, 2016, 27(25): 3567-3570. DOI:10.6039/j.issn.1001-0408.2016.25.34

吕久省. 吕靖中运用《内经》"除陈气"治消渴经验[J]. 中医杂志, 2004, 54(9): 665. DOI:10.3321/j.issn:1001-1668.2004.09.017

黎莲珺, 高铭坚, 梁爱玲, 等. 人参、五灵脂配伍的现代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 25(9): 1448-145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尿病医理、临床辩证分型、论治及方剂(一)下
一张图让你掌握老中医李可从“三阴”治疗糖尿病的经验
中医治糖 二千年智慧在里面
​李可老中医医案,虚寒型糖尿病
查玉明教授辨治糖尿病经验
警惕!糖尿病,其实是这3个器官受损了,调理好,血糖就降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