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果孩子很怕生,不够勇敢,也许家长该这么做!

将近四岁的女儿上新幼儿园已经三星期了,老师们对她的第一印象就是:好大方的小孩啊!的确,在正式上学前,连续两天带女儿到学校熟悉环境,第一次进学校,她就毫不犹豫地牵著老师们的手到处晃,还跟老师玩得笑不停,她主动跟老师聊天(例如:我喜欢恐龙!),也会不停地提问题(例如:这要怎么玩?),出门前还跟老师 Give me five,让老师颇为惊讶。正式上学后,老师分享女儿在学校的情形,说她很喜欢跟老师及小朋友聊天(虽然她跟大家都还不熟),也会主动要求老师帮忙,即便在学期末插班进去,在期末成果发表演练时,她也能面对众人发表小演说,毫不怯场。

其实不仅仅是在学校,我带她外出时,当不认识的阿姨跟她说话,她也会很大方地回答,甚至主动进一步说明或乾脆聊起天来。陌生阿姨们都很讶异她如此不怕生,而且侃侃而谈。

这样不怕生的孩子是怎么来的?或许有一点是遗传(因为本人小时候幼稚园的评语也是活泼大方),但与其把一切推给遗传,不如说是我有意识地「训练」,现在的她,绝对比我小时候还大方健谈。

每个孩子都有天生的个性,不能说怕生就一定不好(即使是天生内向者也能有一片天),但不可否认地,能落落大方与陌生人交谈的人,无论在生活上或职场上都能取得某些优势,而这样的气质从出生起就能开始培养。我听过许多父母苦恼著孩子一见到陌生人就躲,希望孩子能大方一点,于是我想分享一点个人经验,或许您也可以试著做做看。

1. 从出生时起,经常且规律地让婴儿接触不同亲人,人数越多越好

打从女儿出生开始,由于当时我们就住在娘家附近,我妈妈每天不辞辛劳地来帮女儿洗澡兼玩耍,两个妹妹也三不五时地来逗弄小婴儿,哄她抱她对她说话。因此虽然大家不住在一起,但实际上也颇类似大家庭,在小婴儿脑部神经网络发展的爆炸期,她接受来自不同人的刺激,比起家中只有两个大人,这样的人际经验丰富多了。然而,这样的接触必须是经常且规律地,也就是让婴儿习惯被熟悉的众人包围(如果久久才见一次面,对婴儿来说永远都会是陌生人),我认为这样可以先建立孩子对人的信任感,即使在婴儿开始认生的阶段,至少她还能把几个大人当成「熟人」,不会一见面就躲起来或大哭。

多带婴儿回婆家或娘家,或者与同一群人固定聚会,让婴儿习惯接触人,习惯不同人的拥抱、说话、逗弄、玩耍,我认为这可以奠定未来不怕生的基础。女儿打出生时起就每天见到外婆,每週见到阿姨们,她与她们非常亲密,我回娘家根本不需照看她,因为她周旋于众人之间,忙得很哪!

2. 会走路开始,带孩子到不同地方,让她有机会观察多样事物

孩子一岁多开始学走路后,活动量就大多了,她对探索的欲望更强烈,因为她已经有能力依照自己的意愿寻找有趣的东西。这段时期,如果还长期关在室内,将限缩孩子的眼界。因此,打从女儿会走路开始,我每天带她到不同地方,公园、大卖场、游乐园、海边、山上、博物馆、展览馆、百货公司,各类场所我们都去,目的是让她眼花撩乱,也让她有机会观察不同事物、感受不同氛围。每种场所都有不同人群,有玩耍的亲子、购物的民众、赏风景的人们、看展览的文青,即使她还不会说话,但长期大量地接触不同人群,让她习惯陌生人的存在,偶有陌生人来逗弄她,就算她还不会主动接近,但也不会吓得躲开。

当然,不是每个父母都有大把时间可供挥霍,也许你把孩子托由长辈或保母照顾,然而你还是可以利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带她到超市顺便购物、走不同路线回家、随机进入不同商店逛逛、每周末带她到不同地方遛遛、或者带孩子上亲子课程,对孩子来说,这都是接触不同人群的好机会。要孩子不怕生,自己一定要先有冒险精神,开孩子眼界的同时,自己顺便感受走出习惯圈的乐趣。当父母与陌生人交谈,孩子也会在一旁观察,自然而然地,她会知道与陌生人交谈是怎么一回事,当她会说话以后,便会有样学样地与陌生人应答。这样的能力,产出于父母製造的机会,且父母必须先做给她看。

3. 三岁以后,带孩子去旅行

对孩子来说,父母再怎么会安排不同路线不同商店,最后其实也不脱住家附近的生活圈范围,久了也会厌倦。三岁的孩子已经有独自步行一段时间的能力,此时如果能跳开原生活圈范围,到远地去旅行,新鲜的空气、温度、街景、人群,都能把孩子的眼界更扩大,而异地的文化、风景、语言、甚至贩卖的物品,可能都与熟悉的一切天差地远,孩子会从中体验世界有多大,对于不同事物的感受会更增强。

我们有幸在女儿三岁时到美国开露营车大旅行,从东边横跨到西边,从沼泽玩到沙漠、从低地到高山、从42度到零下4度,一路上见识到许多风景、看了许多不同的事物、遇见许多陌生人(陌生到连头髮、肤色、长相、语言,都与台湾大不相同)。美国人及孩子们大部分都很热情大方,他们会在游乐场与女儿主动打招呼及攀谈,而他们自信的态度也影响了女儿,让她在这段长期旅行的过程中,变得更活泼大方,语言能力也呈现爆炸式增长(或许是因为在美国都不会讲英文,回来台湾遇到会说中文的人就猛说)。

然而,不是每对父母都能带孩子去长期旅行,但是如果能利用连假提前安排小旅行,只要是到从未去过的地方,无论是国内或国外,都能开阔孩子的心胸。一路上,你们能一同分享新鲜事,透过彼此的观察,丰富心灵增长见闻,孩子能知道,除了家附近以外,还有这么大的天地、这么多不同的人,无形中也会促成孩子的求知与冒险欲,而这两种欲望是不怕生的驱动力,因为每个陌生人都是一本新书,值得拿来翻翻看裡面是甚么东西。

4. 鼓励孩子与陌生人交谈,并尊重她的发言

讲了这么多,又是让婴儿接触不同人、带孩子见识不同风景的,如果不让孩子开口说,一切都是白搭。要让孩子不怕生,最重要的就是鼓励孩子与陌生人交谈,且大人绝对不在旁边萝嗦或阻止。

我一直记得小时候,我那胆比老虎还大的老爸,在我尚牙牙学语时,要我独自从三楼下一楼,走一小段路到巷子裡的杂货店买东西。他知道我还不太会说话,于是在我手中塞纸条与钱,让我在说不出口时,把纸条拿给老板。我不知道这样被他训练多少次,只知道后来的我很不怕生,因为连话都不会讲就敢单独去帮爸爸买东西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对于女儿,我也秉持这样的信念,找到机会就鼓励她自己开口向店员阿姨叔叔问她想要的东西:进服饰店,我让她自己进去问:「阿姨,请问有没有恐龙图案的衣服?」,买地瓜时,我推她上前跟小贩说:「我想要两条地瓜!」,出捷运站,遇到绿色和平工作人员号召联署,我让她问:「阿姨,为什么北极冰山快融化了?」,在餐厅时,我让她自己向服务生说:「请给我一杯水!」,每次说话都是一次练习,我相信再过不久,她会自然而然地学会向陌生人表达想要什么东西、怎么沟通、怎么问问题。

在鼓励孩子说话的同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孩子正在说话时,大人们不能敷衍、纠正、不耐烦、或打断她,我们必须尊重且专心聆听她的发言,并做出回应。正在学习如何组织语言的幼儿,说话一定是零零落落或发音不对,有时讲一句话要想好久,如果大人不能耐心地等候她组织好想说的话,提前打断她或急著纠正,以后她就不肯再说了。至于打招呼,我并不强迫孩子打招呼,因为越逼孩子做,她就越不肯做,不过我会先主动打招呼给她看,例如:「伯伯早!」、「谢谢阿姨」、「叔叔再见」,她听到我说,也会跟著说,说著说著习惯成自然,以后在相同情境发生时,她的内部设定就会自动跳出招呼语,不需担心。

5. 经常与孩子聊天

我认为,大一点的孩子如果还怕生,也许是因为不知道要说什么,所以选择默默地躲开(其实很多大人何尝不是如此?)。要让孩子能说能聊,平常就要经常与她聊天,随手一抓都是个话题。接女儿下课时,我会问:「今天在学校怎么样啊?有什么好玩的事?」,有时候我会主动与她聊自己的事,例如:「我今天看新闻看到巴黎发生枪战,好可怕喔!」,睡觉前,我会与她聊:「你觉得今天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有什么事让你伤心吗?」,我也会与她分享:「妈妈上次写了一篇文章,讲到你吃糖以后发疯的事,有好多人来留言喔~」。当话题一开启,她会开始叙述、问问题、再回答我追问的问题、或再顺著我的回答继续问下去,我们经常这样没完没了地聊天,她的语言组织能力也越来越好。有次在餐厅吃饭时,来收拾桌子的阿姨听到我跟女儿正在来回对话,直呼:「你们好像朋友在聊天喔!」,对,就是要做到这种感觉,像跟朋友一样跟孩子聊天。

要孩子不怕生,父母自己一定也要不怕生。多出去走走,多与陌生人攀谈,多与孩子聊天,孩子会从我们身上感染活泼气息,未来一定也能自信地表达自己、与人对谈。这样的能力,将会对她的人生有极大助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教孩子跟别人打招呼?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绩 而是健全的人格
孩子,照顾点父母的情绪吧!
“妈妈,你为什么要和陌生人说话?”
要适时地保护我们的负面情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