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投资系统——选股策略
第一次开股票账户到现在已经二十几年了。早前也曾经追涨杀跌、道听途说地炒得不亦乐乎,也曾经沉迷于技术分析,看图划线甚至自编公式。断断续续地号称炒股好多年,也不曾认真去分析统计,估计总体是亏多赚少。

2009年看了一本书,沃伦巴菲特的传记《滚雪球》,决定皈依价值投资,开始思考构建适合本人的投资系统。到2010年,初步设想了“低估值底仓+网格化交易”的投资系统。2011年开始付诸实践,当年竟然就在大跌市道里逆市取得正收益,由此信心大增。

这几年来,仍在不断对自己的投资系统进行调整和完善,但基础格调一直没变。从实践效果来看,从2012年至2106年连续五年均取得正收益,年化平均收益率约为26%。

我在雪球上记录自己的买卖行为时,零零星星地也提及过背后的投资系统。有球友建议把这些东西较为完整清晰地整理出来,以便大家一起交流探讨。正好,我也想把自己的思路系统地捋一捋,便借着周末的闲暇时间开始码文。

要说明的是:我发表的都是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我的投资系统可以分成两部分——选股策略和交易策略。交易策略请见后文《我的投资系统——交易策略》https://xueqiu.com/9092028704/97470732
简单来说,我的选股策略就是本人的雪球ID:大地龙,即“大蓝筹+地板价+行业龙头”

大蓝筹:经营业绩良好,具有稳定的现金流并且愿意分红的大公司,这类公司经过了市场竞争的大浪淘沙而壮大起来,抗风险能力强,归零风险小,先立于不败之地。我对大蓝筹的要求是:营业收入不低于100亿元,净利润不低于10亿元,市值不低于200亿元(最好是500亿以上)。

地板价:股价处于“三低”阶段:比自身历史低,比同行平均低,比整个市场低。资金和水一样会往低处流,价值洼地迟早会被填平,我个人觉得估值修复是股票市场里确定性最高的赚钱机会。套用一句鸡汤文:价值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行业龙头:能成为行业龙头,说明企业有其优秀的内在基因,市场天生就会为我们筛选出一批好公司。龙头企业通常在市场不好时能活得比别人久,在市场好转时赚得比别人多,耐心持有必有厚报。

“大地龙”是我选股的三项基本原则外,在具体到某只个股时,则从“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三个维度来加以分析。

好行业:最好是处于稳定增长的行业,或者虽然增长缓慢,但是提供社会必需的产品或服务的行业。这类行业,通常已经进入了寡头或垄断阶段,行业龙头具有足够的话语权。

我一般不会选择新兴的、爆发性增长的行业,比如高科技行业,因为这类行业往往还没有产生龙头或者是原有的龙头企业很容易被后发者取而代之。明显处于萎缩的行业,当然也要退避三舍。

对于那些依赖一两个爆款产品获取巨额利润的行业,我也会敬而远之,比如影视、游戏行业,因为我看不透打造爆款产品的能力是偶然的还是可持续的。

我还会特别关注行业之间的相互替代性,一个行业的彻底衰亡往往并不是需求消失,而是需求被其他行业更好地满足了。例如,马车的衰败并不是人们不再出行,而是汽车、火车提供了更快捷更舒适的出行方式。因此,在投资中国巨石时,我会关注碳纤维的技术进步情况;在投资三友化工时,也要关注棉花和石化合成纤维的动态。

好公司:关注公司在行业里的地位和竞争优势。

我选择的行业龙头通常要在某一行业或细分市场的规模位于全国第一、全球前三,而且与第二名之间的优势越大越好。像金螳螂这样,营收总额比老二老三加起来还要多,虽然还不能说完全确立了龙头地位(市场份额才1%出头),但已有潜龙在渊的势头。

不仅规模要大,而且要能实实在在地赚到钱,不能是那种靠赔本卖吆喝撑大规模的公司。我中意的公司是最近三年没有出现过亏损,经营性现金净流为正数。而且赚的钱主要来自企业经营而不是资产重组或政府补贴,通常我会关注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重,如果比例高于20%就要特别注意,毕竟天上不可能年年掉馅饼。

毛利率要比同行高。在同一个市场里,要想取得较高的毛利率,要么卖得比别人贵(质优价高或者品牌溢价,如贵州茅台),要么成本比别人低(如海螺水泥),这说明企业是拥有真正的竞争优势,市场份额将越来越大,哪怕行业不再增长,它也能独善其身。

还有一点很关键,公司或管理层没有诚信方面的不良记录。

好价格:巴菲特说过,用合理的价格买入好公司比用便宜的价格买入一般公司,获利的机会更大。我想更苛刻一点,用便宜的价格买入好公司,这样岂不是更有机会?

我的估值标准还是以PE为主。从绝对数值上看,PE 要不高于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倒数(或者说PE的倒数要高于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也就是名义投资回报率不低于全社会的平均水平;从相对数值上看,纵向与自身十年内的中位数比较、横向与同行以及整个A股市场比较,PE都要处于较低水平。

除了PE以外,也会参考PB值。原则上PB不高于4倍,但对某些特殊情况也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如双汇发展的PB就比较高,主要是因为公司近几年连续大比例分红,导致净资产增长缓慢,对这种企业PB的要求就可以放松些。
除了以上这些原则性的条条框框,我在选股时还有一些个人的小偏好,这些偏好有的是有理由的,有的则是无厘头的,大家看看就好。

*在国企和民企之间,我更青睐国企。本人在民企和国企都呆过,个人感觉最大的特点是:民企效率高,国企诚信好。效率高能走得快,诚信好能走得远,作为以年为持股周期的长线投资者,还是喜欢能走得更远的。

*如果一家公司三年内发生过重大资产重组并且主营业务发生变化,我不会买,所以注定跟江南嘉捷这样的大牛股无缘。但如果是买入后发生重大资产重组,那会按重组后的情况重新作评估再决定去留。

*适度分散。我通常会买六只股票,沪深两个市场各三只。六只股票必须分散在六个不同的行业,而且行业间的关联度越低越好,比如,买了长安汽车之后,就不会再买其他的整车企业,而且连汽车零配件行业的股票也基本上不会买。

*尽量买总部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或内陆中心城市的上市公司,不卖负面新闻频发地区的公司股票。

*必须是融资融券标的股。

先写这么多,有想到其他的再作补充。下回再整理一下我的交易策略,欢迎交流探讨。

补充一、尽量不买价格受到管制、企业没有自主定价权的行业,比如公用事业、能源等。我以前也买过现代投资、国投电力、大秦铁路等股票,虽然都赚了钱,却发现所有的分析都不如发改委的一纸调价通知。当然发改委的动向也是可能预判的,并非完全无迹可寻,但我个人不擅长对宏观形势的分析。现在如果有更好的投资标的,尽量不买价格管制行业;如果市场普遍高估,实在找不到其他便宜的好公司,也可以买入这类股票当做高息债券。但这时估值的主要指标就不再是PE或PB,而是“每股未分配利润/股价”,同时还应参考公司章程的股利分配政策和以往的分红记录。

补充二、同花顺F10里有个“行业对比”栏目,我通常会关注一家公司销售毛利率、营业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按重要程度排序)的排名,以此来判断其行业地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市盈率、市净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以致用,手把手教你筛选低估值指数
十年如一,我的价投策略 投资需要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我从07年入市,09年接触到价值...
带你认识一个不一样的中证红利指数
指数点位及成交量中位数定投策略解读
股票常用的估值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