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川老街心:旧时医馆一条街 求医问药慕名来

江川老街心:旧时医馆一条街 求医问药慕名来

发布时间:2019-08-27 22:19


旧时在这条200米左右的街上就有10多家医馆

在江川区大街街道有一条老街,有着数百年历史。在它的西端街口处有一座药王阁,金碧辉煌,气势雄伟。旧时这里的人们崇尚药王精神,很多行医之人都会择地在药王阁附近开设医馆,悬壶济世。据说,旧时在这200米左右长的老街中就聚集了10多家医馆,成为那时当地人求医问药的重要场所。

如今,这条老街已经没有了旧时医馆林立的景象,记者只能在当地人的记忆和描述中,为读者重现老街旧貌。

药王阁与中医文化

说起大街街道的这座药王阁,熟识当地历史的人都清楚,民国时期,江川的土匪头子蒋世英就毙命于此处,而始建于明天启年间的永宁寺则与药王阁遥遥相望。

药王阁与永宁寺由一条老街相连,江川当地人将这条街称作“老街心”。老街心所在的位置在400年前曾是一个城堡式的古村落,并且呈“回”字形布局。永宁寺就坐落在这“回”字上部的中段,在它西边的位置便是药王阁。而药王阁曾是大街文化、娱乐活动的中心场所,文人雅士在这里举办会社,吟诗作赋;社会名流、乡绅士族也在这里筹划大事,迎宾送客,接待往来名人、官员。

穿过药王阁,步入老街心。这里古朴而雅致,街道两旁,土木结构的老宅在岁月的风霜中显得尤为沧桑,墙上灰泥脱落后,露出了土墙本色。高高的屋檐、雕工精美的石礅、踩踏了不知多少年的石阶以及两扇推动时发出“吱吱”声的木门,组成了人们进出老宅的门庭。

街边,一间小诊所内,人们有序地静坐于长凳之上,等候诊治。聊起老街旧时的医馆,当地人告诉记者,以前很多人在这里开设医馆,行医治病。县城里的人生病,基本都到这里看病。要是患者离得远,他们的家人便会找来马匹,到老街请坐堂医生随行前往诊治。听老人们说,旧时这条街上就有10多家人在行医。

对于老街旧时的医馆,现年69岁的张光华说:“20世纪50年代,从药王阁到老街的这段街,都是卖草药的,以至于人们一来到老街就能闻到浓浓的草药味。那时,老街上开了一家联合诊所,我小时候在那里种过牛痘。到了1958年,由于历史原因,老街变得萧条起来。直到1962年,随着自由市场的逐渐开放,老街又恢复了热闹。那时,我们这里有四五家人在开设中医诊所,而卖草药的也依然会聚集在这条老街上。此后,不知什么原因,老街再度陷入萧条,并在城市的发展中逐渐趋于冷清,中医诊所也渐渐减少。如今,这里已经没有中医诊所了。”

寻迹医馆间,记者从当地老人口中得知,老街上如今虽没有了中医诊所,但有个叫凌永恒的当地人,是中医世家,其医术传承已有120多年,他家曾在老街上开设医馆,行医治病。

老街上的中医世家

凌永恒现年77岁,其祖辈在清光绪时便在江川行医。几经寻找之后,记者见到了凌永恒。

与之聊起老街的行医之风,凌永恒告诉记者:“我们这条老街历史悠久,据说是明洪武年间就有了。旧时,江川的医疗条件不发达,人们很容易感染各种疾病。特别是在明末清初时,我们这里曾经遭受过一场瘟疫,死了很多人。在这之后,人们便在这建起了药王阁,以示传承医术。药王阁建好后,江川行医的人也多了起来,并在药王阁附近和老街上开设医馆行医治病。在老街的行医者中,不仅有从通海、路居搬来的大夫,还有很多大街本地医生,以至于短短的老街上就有10多家医馆。由于他们医术好,很多人都会慕名前来医治。久而久之,老街也就成了人们看病的主要场所。”

据了解,凌永恒的祖父名叫凌家斌,又名凌霄,是凌家人行医的第一代。他本是一个教书先生,但在教书的同时,也研习中医之道。其后,凌永恒的父亲凌国材和二叔凌国贤也秉承中医传统,在老街开设“万安堂”和“回春堂”行医治病。新中国成立后,凌国材和凌国贤参加了当地的卫生工作者协会,并一直从事医疗卫生工作。

凌永恒说:“我是在1957年后才学习中医的,记得以前,长辈们在医馆坐堂问诊时穿的是马褂长衫,戴的是瓜皮小帽。那时,坐堂的医生不仅要给患者看病,还要负责抓药、制药,甚至还要自己外出找药材。印象里,老街里的医馆规模都不大,除了我们家的'万安堂’和'回春堂’以外,还有四川人开的'济生堂’,通海医生台松泉的'松泉医寓’。在这当中,只有一家西医医馆。据说,开设这家医馆的人曾是国民党的上尉军医。”

这些医馆、诊所都各有专长,不仅有擅长内科的,而且有精通儿科等病症的。其中,凌国材医好了罕见的“大头瘟”病;而台松泉的“松泉医寓”擅长内儿科;唯一的一家西医则善治高热重症。据说,当时医术最突出的当数“回春堂”的中医凌国贤。说到此处,凌永恒继续描述道:“二叔凌国贤的医术很好,很多被治愈的患者都会主动赠匾给他。听父亲说,民国时期,有一次,我们这里有个人吃豆子时,被豆子卡住气管,剧咳不止,呼吸困难。二叔见状,便给他用了一种药,使患者不停地咳。最后,豆子被咳了出来,那个人得救了。”

给穷人赠药的“十全会”

医馆、诊所的职责无非就是行医治病,自古如此。但在旧时,社会动荡,百姓生活拮据,很多人有病无力医治。在采访中,记者从凌永恒处了解到,民国时期,老街中一些乐善好施的民众和医生曾自发组织了一个慈善组织,将药品免费发放给贫民。

据了解,该组织名叫“十全会”,参与该组织的有凌国材、凌国贤和台松泉等多位医生,其经费是号召村民、绅士、富商们行善、捐款而来。再用捐来的钱,去通海购买药材。

药材运回江川后,会在药王阁内加工成中成药,并委托给凌国材的“万安堂”,把药免费分发给需要的贫民。对于买药制药剩余的钱,则会用来购买大米,又或是打制棺木,给无米下锅和无力购买棺木的穷人。在给贫民发药的过程中,“万安堂”的医生先会问清楚患者的病情,然后对症配药,并嘱咐其用法用量。而当时,年幼的凌永恒就在“十全会”帮忙了。

凌永恒回忆道:“小时候,我就在'十全会’里包药并免费发给需要的人,并交代他们服用的方法。当时,'十全会’的药是放在我家的'万安堂’里。我们发药没有时间限制,一年四季只要有需要都可以来拿。这些药分为丸、散、膏、丹等,有'备急丸’'止咳散’'平胃散’'观音救苦膏’'济世仙丹’等药,主治感冒、咳嗽、消化不良、腹痛等病症。来领药的人都是生活困难,没钱买药的患者。”

记者翻阅当地文献,没有找到更多关于“十全会”的记载。而对于“十全会”,凌永恒虽然所述不多,但这简单明了的讲述,让我们感受到了当时医家的医德。

如今,凌永恒不仅继承了长辈们留下的中医之道,而且还在距离老街不远的地方开了一间中医诊所,继续发扬光大行医治病的传统家风。(玉溪日报记者  顾世丹)

编辑:何蕾   审核:杨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沙老口子的药王街记忆
我后来都会选择绕过那条街,又多希望在另一条街能遇见!
一条360商业街,两代丝织厂打工人,同一天空下的两个世界!
西街的“老字号”
万安老街
万安老街印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